腰椎間盤突出是骨科常見病,多發病,如何治療是困擾很多患者的一大難題。臨床上對該病的治療以保守治療為主,但對於症狀嚴重,保守治療無效者,手術則是更佳治療方案。對於已經出現行走困難的重度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來說,一旦錯過微創治療,往往需要選擇開放手術才能解除突出物對神經根的壓迫,進而緩解下肢麻痛,恢復行走能力。然而開放手術的創傷和風險,讓很多亟需治療的患者望而卻步。
近年來腰椎通道技術為許多患者解除了病痛,該術式達到了開放手術的療效,又充分發揮了微創治療安全性高、創傷小、恢復快的優勢!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例典型病例!
一、患者入院前基本情況
患者男,62歲,北京順義人。2020年5月初無明顯誘因出現腰部酸痛,彎腰後起身困難,自行外用膏藥症狀緩解不明顯,後未行其他處置。2020年5月17日上午患者腰部疼痛突然加重,同時伴右側臀部、右大腿前外側放射性疼痛,疼痛劇烈,不能行走,臥床休息仍感疼痛,翻身及起身活動困難,右下肢活動受限,因疼痛無法入睡,在外院攝片後考慮「腰椎間盤突出」,未予特殊處置,後於5月18日早晨在家人陪同下就診於我院。
二、患者在中醫骨傷科診斷及治療方案
中醫骨傷科郭海牛主任醫師接診患者,仔細為患者查體示:表情痛苦,臥床,右下肢被動屈髖屈膝位,脊柱生理曲度變直,無明顯側彎畸形,腰背部軟組織腫脹,約腰3/4、腰4/椎體棘突間隙及右側棘旁觸壓痛,叩擊痛(+),伴右下肢放射痛,可放射至右側臀部、右大腿前外側,腰椎屈伸活動受限。因疼痛右髖關節活動度未查。直腿抬高試驗左70度右(無法完成),直腿抬高加強試驗左(-)右(+),左下肢感覺未見異常,肌力及肌張力正常,右大腿前外側、膝關節及小腿外側麻木,感覺減退,足背感覺麻本,右側髂腰肌、股四頭肌肌力Ⅳ-級,脛前肌及足踇趾背伸肌力正常。雙足背動脈搏動好,趾動自如。
郭海牛主任醫師根據患者病史、症狀以及查體,初步考慮為腰椎間盤突出伴神經根病、腰椎管狹窄所致。入院後進一步完善相關檢查,結果如下:
患者腰椎正側位片+過伸過屈位片
腰椎間盤CT平掃及腰椎MRI均提示腰3/4椎間盤巨大突出,右側神經根受壓。
根據患者症狀、體徵及輔助檢查結果,該患者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伴神經根病」。從影像檢查,我們可以看出,患者腰3/4椎間盤巨大突出伴腰椎管狹窄,相應的硬膜囊受壓。綜合分析患者症狀及體徵,我們認為,引起患者當前最痛苦的責任間盤為腰3/4,常規的保守治療已經起不到太大的治療效果,再拖下去,神經根受壓時間過長會導致其缺血變性,患者症狀會進行性加重,需儘快手術治療,以解除神經根壓迫,為神經功能恢復創造條件。
三、手術,還是不手術,進退兩難的抉擇
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和個人訴求,科室專家經綜合考慮、評估後,為患者 「量體裁衣」,制定了通道技術下腰椎椎管擴大減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而不是傳統(經典)的腰椎融合手術。可提到手術,無論是患者還是家屬,均有抗拒感。他們表示,醫生的建議完全可以理解,也明顯感到了病情的嚴重性,但對於動手術這件事,他們希望再考慮考慮,內心深處還是比較擔心手術風險的。
為此,中醫骨傷科醫務人員和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在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介紹了該手術方法的具體情況後,患者及家屬一致採納了醫生的建議。經積極術前準備,並排除手術禁忌後,5月20日,中醫骨傷科醫生團隊成功為患者實施了手術。
術中取出的間盤組織及術後切口
四、患者術後效果及後續隨訪情況
術後第一天查房時,患者稱腰部及右下肢放射性疼痛已明顯緩解,終於能把腿伸直了,昨晚舒舒服服地睡了一大覺。術後第三天,患者就佩戴支具在醫生的指導下下床活動了。術後1周,患者順利出院。出院時情況:表情自如,佩戴腰部支具正常行走,原有腰部疼痛基本緩解,右側臀部及右下肢原有放射性疼痛基本緩解,右下肢屈伸活動良好,直腿抬高試驗左80度右70度,右大腿前外側、膝關節及小腿外側仍有麻木,程度較術前明顯減輕,足背感覺基本正常,右側骼腰肌、股四頭肌肌力V+級,脛前肌及足踇趾背伸肌力正常。
術後第3天複查腰椎正側位片,提示內固定位置良好。
術後2周,患者術區切口如期拆線。術後第1個月隨訪,患者一般情況良好,腰痛及右下肢放射性疼痛未反覆,右大腿前外側、膝關節及小腿外側麻木消失。術後第3個月隨訪,患者正常工作、生活均能適應。患者由衷地表示,醫生的「量體裁衣」有效地幫他降低了手術的風險和創傷,而醫生的精心治療則換來了術後滿意的效果。
五、醫生有話說
對於腰椎手術而言,傳統的腰椎融合手術是針對腰椎退變性不穩,合併椎間盤突出或椎管狹窄需行後路減壓者採取的一種內固定植骨融合手術,目的是讓腰椎不穩的患者或者減壓切除了腰椎小關節的患者儘快獲得穩定。不過該技術也存在一些局限,如術中需要廣泛的剝離腰椎兩側的椎旁肌,這就會增加創傷、出血,術後的恢復期也會長一些。
而我們為患者採取的通道技術下腰椎椎管擴大減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相對傳統的開放手術又有了更進一步的優勢。比方說避免了對椎旁肌肉進行骨膜下剝離,也不需要過多的牽拉神經根和硬膜囊。總的來說,該微創手術較傳統手術而言,創傷小、出血量少,平均住院天數短,術後併發症發生率低,對軟組織的損傷程度輕等,使得越來越多的重度腰突患者受益。
當然,通道技術下腰椎椎管擴大減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並非適合所有的重度腰突患者,這需要專業醫生根據患者的症狀、體徵,以及影像檢查來綜合評估。只有量體裁衣,才能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取得更滿意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