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民族俄羅斯有多彪悍
彪悍到能把熊當寵物養,冬天一瓶伏特加泡冰塊洗澡。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俄羅斯戰爭電影,看看彪悍的戰鬥民族拍的戰爭片
俄羅斯特有的宏大粗獷的拍攝方式,使得戰爭片觀看感從天靈蓋爽到腳後跟。
話不多說來看看吧
第一部:這裡的黎明靜悄悄
故事發生在1942年的夏天,瓦斯科夫準尉(彼得費奧爾多夫 Pyotr Fyodorov飾演 )帶領兩個班的女機槍手駐紮在一個靠近小車站的村子裡,班長麗達(阿娜斯塔西亞米庫爾欽娜 Anastasia Mikulchina飾演)在不遠的樹林裡發現兩個空降的德軍計劃要襲擊蘇聯復地的軍事基地,故事從此開始。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雖然是一部典型的蘇聯主旋律電影,但導演斯坦尼斯拉夫·羅斯託茨基所做的卻並不是一味的歌頌衛國戰爭的偉大,而是以人為原點,一展於戰爭的殘酷,以及對祖國的深愛。在這部電影裡導演既用虛幻的彩色畫面將女戰士們本該擁有的美好與幸福以展現,也用冷峻的黑白畫面一展於女戰士們所面對的戰爭生活,於此中那同戰爭如影隨形的死亡,則成為了電影對戰爭最好的控訴。
第二部: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
由亞歷山大·科特執導,安德烈·馬斯連基、葉甫蓋尼·塞格諾夫主演的一部戰爭電影。於2012年3月16日在中國上映,影片講述了1941年,德國法西斯軍隊開始進攻蘇聯,駐守在布列斯特要塞的蘇軍浴血抵抗的故事
1941年6月22日,布格河東岸的公園裡,軍樂隊演奏著歡快的歌曲,男女老少跳舞嬉戲,一切都是那麼恬靜、祥和。追逐的孩童、戀愛的男女、翩翩起舞的少年將這個小鎮勾畫出無與倫比的魅力。當人們沉浸在甜美的夢中時,化妝成蘇聯軍隊的德國突擊隊發動了突襲。一聲炮響撕裂寧靜的小鎮,坍塌的房屋和飛起的瓦礫夾雜著人們的尖叫聲四散開來。慌亂中的母親丟失了孩子,受驚的牲畜四下逃竄,戰爭就這麼毫無徵兆的降臨了。
由於雙方力量的懸殊以及武器的缺失,再加上遲遲沒有增援部隊出現,布列特斯的戰士們面對的是一場幾乎沒有可能勝利的戰役。但是他們面對德軍的坦克毫無畏懼,用各種能稱之為「武器」的東西進行抵抗,保衛家園的強烈願望一次又一次的擊退德國侵略者的進攻。
布列斯特要塞守備部隊在外無援軍,內無有效指揮的情況下,僅憑慌亂之後的自我組織,一支孤軍獨自對抗,讓數十倍於自己的德軍付出了慘重代價。 戰爭進行到第30天,最初打響戰鬥的布列斯特守備部隊仍在堅守,並一直向後方總部發出「這裡是要塞,正在戰鬥」的訊息,直至戰士全部陣亡
第三部: 煉獄
《煉獄》是由Aleksandr Nevzorov執導,Alexandr Baranov、米特裡·納吉爾夫、Sergey Rost等領銜主演的戰爭片。該片講述了在車臣戰爭中俄軍與車臣武裝分子爭奪格羅茲尼一所醫院的故事。
影片一開始,就是2個車臣叛匪女狙擊手對撤離俄軍的變態打擊--專打下身(最後也被俄軍狙擊手用同樣的方式擊斃)。戰爭讓女人走開這句話在這裡被撕破。隨著影片的深入,我們看到更多的血腥場面。為了防止車臣武裝侮辱俄軍士兵的遺體(砍頭和割生殖器),俄軍指揮官下令坦克手碾壓俄軍士兵遺體,用坦克埋葬士兵。坦克駕駛員執行命令,不得不閉上眼睛。活著的士兵鳴槍為戰友致敬。
坦克後來被打斷履帶,車長藉口考慮投降,炮轟了車臣武裝的機槍巢。
影片最後,炸斷四肢被俘,釘在十字架上的坦克駕駛員看著俄軍攻陷叛匪的陣地,露出了最後的笑容,也許這是本片所唯一表現出的一個英雄式人物。
第四部: 潘菲洛夫28勇士
《潘菲洛夫28勇士》是由基姆·德魯日寧、安德烈·謝羅帕聯合執導,Maksim Abrosimov、Sergey Agafonov、Maksim Belborodov、Andrey Bodrenkov等主演的戰爭歷史片。該片講述了二戰期間,伊萬·潘菲洛夫上尉率領步兵誓死抵抗德軍,成功狙擊德軍坦克部隊的故事。
該片於2016年11月24日在俄羅斯上映。
二戰期間,德軍駐紮在沃洛科拉姆斯克,此地距離莫斯科只有兩個小時路程,伊萬·潘菲洛夫上尉率領蘇聯步兵第316師第4連的28名戰士站起身來,抖落身上的髒雪,最後深吸一口煙,拿起手榴彈,英勇地向敵軍發起衝擊。他們堅守陣地,誓死抵抗德軍,成功地阻擊了德軍的坦克部隊。這場慘烈的戰鬥,將莫斯科保衛戰中戰士們奮勇殺敵的英雄氣概詮釋得淋漓盡致。
第五部 : T-34坦克
講述1944年,一群英勇的俄羅斯士兵用一輛半損壞的傳奇T-34坦克從德國人手中成功逃脫,那是一個令人難忘的、充滿勇敢、激烈的戰鬥、牢不可破的愛情和不可思議的奇蹟的時代。
本片的戰鬥場面做的極為真實,但慢動作鏡頭過多,導致影片的節奏略微緩慢。同時,與稱不上女主角安雅的故事,雖然看似很溫馨,但也有些多餘。同時,影片認為自己的拍攝用意是去紀念衛國戰爭中犧牲的將士,然而影片卻沒有把慘烈和悲壯表現的足夠到位。
本片在國際社會得到的認同感其實很差,一方面是很多人認為t-34坦克獨自擊敗了那麼多的敵人,不過是一部抗戰神劇。另一方面,本片塑造了一個看起來不那麼討厭的德軍形象,與傳統的好萊塢大片的理念完全相悖,後者一般會極力避免觀眾對反派產生同情與尊敬。
正是因為這兩點,導致了影片的評分很差。
第六部:勒熱夫之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爭中蘇聯紅軍與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在勒熱夫一線爭奪德軍據守的「勒熱夫突出部」。
二戰期間最被忽視的戰役——號稱「勒熱夫絞肉機」的戰役——重要程度不亞於史達林格勒保衛戰。這場戰役因為一些不為人知的原因一直被忽視,蘇聯紅軍損失異常慘重。一年多的時間,紅軍死傷150多萬人,由於裝備不行和後勤跟不上,紅軍死傷人數是德軍的4倍多。非常慘烈。電影選取了戰役中小小的一仗,以小見大,展示戰爭的殘酷和慘烈。導演的意圖不僅於此,還有其他想表達的東西。比如部隊某些官員對前線戰士不信任,但是戰士們卻英勇無畏。大敵當前,紅軍這邊卻在內訌。戰士們被懷疑被責罰,卻依然選擇捨棄生命去戰鬥。非常感人。
以上就是推薦的六部戰鬥民族戰爭片,喜歡戰爭片的朋友不可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