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3日,湖人主場面對勇士,科比面對巴恩斯持球突破,卻意外倒地不起。賽後,他被確診為跟腱斷裂。
7年後,CBA總決賽,易建聯面臨了同樣的境況:毫無徵兆,沒有對抗,轟然倒地,依舊是跟腱斷裂。
科比的跟腱,幾乎承載了一個時代的重量,從那天起,他離總冠軍越來越遠,直至退役。受傷那年,他34歲。
而易建聯,紙面年齡33歲,參照科比的情況,這恐怕是易建聯職業生涯的又一個分水嶺,甚至,是最後的謝幕演出。
易建聯這一傷,讓中國籃球的未來,變得越發迷茫。
科比的傷,幾乎象徵著一個時代的終結,超級巨星的新老交替,大概從那時起。
對於中國人來說,易建聯也代表了一個時代,不同於姚明時代的輝煌,易建聯的時代,起起落落,掙扎又彷徨。
科比的職業生涯堪稱完美,他很多次問鼎籃球世界最頂峰的桂冠。
而易建聯的職業生涯,卻總給人惋惜的感覺:他的隊友能更強些就好了、他要是能晚生十年就好了、當時要是能理解他就好了......
對於籃球來說,易建聯似乎永遠在路上。
2013年,菲律賓亞錦賽,易建聯領銜的中國男籃,爆冷輸給中華臺北,名列亞錦賽第五,折戟而歸。
剛剛扛起男籃大旗的易建聯,遭到了普遍的質疑,和無法想像的謾罵。
但是,這在易建聯的人生裡,還不算最灰暗的時期。
把時間往前推兩年,易建聯尚在大洋彼岸的NBA苦苦掙扎。也許是姚明的成功,讓人們忘記了在美國立足有多難,那時人們對易建聯很不滿意。蓮妹、太空易、每場只打三分鐘......各類段子層出不窮。
那三年,是易建聯最灰暗的時期,被認為無法在美國立足,也無法帶領國家隊走向勝利。
回頭看,易建聯的NBA生涯,其實並沒有很差,在他之後,再也沒有中國人,可以在美國拿出相同的表現。
但當時自信的球迷並沒有意識到,中國籃球的拐點早已到來,而易建聯,已經是最後的希望了。
山雨欲來風滿樓,輸給中華臺北,不過是歷史的必然。
易建聯不喜歡說話,他總是沉穩又低調,這讓他不那麼討媒體歡迎。很多人都記得,那時的報刊電視,總是在質疑他的實力,想要從他的嘴裡,套出些話來。
但阿聯總是沉默,他只是不斷打磨自己的技術,也越來越有了領袖的氣質。
他的打法,有點重劍無鋒的意思。並沒有過多的技巧,但卻出奇的實用和全面。越來越穩定的翻身跳投,慢慢發展起來的三分球,恰巧和時代重疊。
穩定的發揮,讓他成為國家隊的定海神針。
2015年,易建聯一雪前恥,帶隊拿下亞錦賽冠軍,並獲得賽事MVP,再次登頂亞洲。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與姚明時代的氣勢恢宏不同,這個冠軍來的很不容易。
易建聯不斷的轉身,跳投,扣籃,許多次幫球隊化險為夷,才終於披荊斬棘,登上領獎臺。
這時候,球迷們才緩過味來。
原來中國男籃,早就不如當年了,這場曠日持久的衰退,與易建聯無關,相反,他已經是中國男籃最後的遮羞布了。
那一年,風向突然變了,之前的質疑和謾罵悄然無聲,取而代之的,是對易建聯的尊重和惋惜。
然而易建聯依舊沒有辯解,還是和以前一樣,淺淺的微笑著。
三天前,易建聯跟腱斷裂,毫無徵兆的倒下。
經常看球的人都知道,沒有對抗的受傷,是最讓人揪心的。
杜蘭特、科比、羅斯,都經歷過無對抗情況下的重大傷病。
果然,他被確診為跟腱斷裂。
我們很難想像,受傷瞬間,阿聯承受的痛苦,以及內心的活動。
但我們能看到,他要求隊友放下他,讓他站立著離開球場,我們也能看到,在最後的頒獎儀式上,他被徐傑背著,露出標誌性的微笑。
20年的自律與努力,終於讓他在後姚明時代,穿過謾罵與質疑,重新站立起來。
但中國男籃,在易建聯的苦苦支撐下,依舊無法回到從前的輝煌。
這不是易建聯的錯,相反,他總是扮演了遮羞布和背鍋者的角色。他想要努力改變現狀,但時代車輪滾滾向前,更多時候,他都無能為力。
人們總是惋惜:易建聯生不逢時,但阿聯總是微笑,從不為自己辯解。
他太累了,這一次,無論是退役還是復出,都應該給他掌聲。
只是,中國男籃的未來,他恐怕再也顧不上了。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本文陸青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