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非洲的國家,我們腦海裡出現的往往都是貧窮、炎熱乾燥、原始部落、黑皮膚等景象,但非洲有一個國家絕對你顛覆你對非洲的認知,這個國家就是摩洛哥。
摩洛哥北邊跟葡萄牙和西班牙隔海相望,西部是浩瀚的大西洋。作為非洲西北部的一個沿海阿拉伯國家,幾乎每一個遊客來到這裡,都會被這裡濃鬱的歐式文化所驚嘆,就連建築也是歐式風格,當地人會說法語和阿拉伯語,就連路牌都是法語跟西班牙語一起在線。摩洛哥的經濟發展當然比其他非洲國家要好,屬於中上水平,氣候宜人,街上沒有出現遍地黑皮膚,反而是遍地美女,於是有人稱這裡是假的非洲國家。
相信很多人都比較好奇,為什麼這裡的人受法國的影響那麼深?這個要從100多年前說起了,當時法國是地中海的霸主,管控著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兩條海岸線,但大西洋還有英國人,法國人是不會跟英國人硬碰硬的,所以只要保住地中海就很吃香了。
當時地中海的大多數國家都好像生病的雄獅,完全沒有往日的榮光,比如南邊的西班牙,對開闢新大陸已經沒有興趣,就連自己的殖民地也不想要了,還有曾經稱霸一方的奧斯曼帝國,到了近代以來逢戰必輸;而義大利又陷於混戰之中,根本沒空理法國,所以當時的法國是輕輕鬆鬆地在地中海稱王稱霸。
作為一名「優秀的殖民者」,沒有一點野心都不敢出來混,法國當時也是想吞食地中海周邊落後的國家,於是法國把手首先伸到北非的馬格里布地區,接著是突尼西亞、摩洛哥、阿爾及利亞三個國家。
法國控制了摩洛哥後,就開始肆無忌憚地掠奪資源,建起一座座歐式大農場,種植了大量的農作物,比如柑橘、葡萄、小麥等,雖然到處都是大豐收,但摩洛哥人還是不能自給自足,因為土地都是被殖民者控制,摩洛哥人只是充當廉價的勞動力。
為了方便殖民管理,開始把法語引入課堂,弱化當地阿拉伯語,希望通過文化滲透將摩洛哥人同化,讓當地人接受法國的殖民統治。不過,有著近千年獨立的摩洛哥是不會那麼容易屈服的,經過不斷的抗爭,最終在1956年1月7日,摩洛哥擺脫了法國的殖民統治,成為獨立的王國。
我們都說,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摩洛哥被法國殖民統治了50多年,給他們帶來了巨大傷痛的同時,也給摩洛哥帶來了先進的文化和帶動了摩洛哥的經濟發展。
法國在摩洛哥留下的現代化基礎設施,最後成為了摩洛哥工業化的基礎,而且法國文化一直影響這摩洛哥發展,從摩洛哥的歐式建築和城市規劃就可以感受到濃濃的法國文化氣息,但這也為摩洛哥溝通世界打開了另一扇廣闊的門窗。
經濟發展良好的摩洛哥也積極發展旅遊業,還對中國遊客實行了免籤政策。雖然摩洛哥是非洲的一個國家,但它跟其他內陸國家不一樣,摩洛哥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大海、戈壁、雪山、沙漠和古城等等,被人稱為非洲的後花園。更為難得的是,即使是夏天,這裡也不會覺得很熱。
最後,要說一下摩洛哥為什麼很少黑皮膚?因為摩洛哥主要以阿拉伯白人和混血為主,而且當地人一般都是選擇跟本國人通婚,所以在摩洛哥看到的幾乎都是白人,這也難怪別人會說摩洛哥是假的非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