嚶肉衛星遊戲研究社
出乎意料的流暢。
電視的智能化已經普及了好幾年,從一開始聊勝於無,硬體性落後於時代,運行安卓系統各種不流暢,大屏專用APP稀少,到現在功能豐富,體驗流暢,主流應用紛紛推出電視版。智能電視很快邁過了實驗階段,在用戶體驗上進入了真正可使用的時代,而大眾也習慣了直接在電視上看愛奇藝、騰訊視頻、B站甚至Netflix等等。對於一般用戶而言,需要外接電視盒子的場景已經越來越少。
既然電視自身已經可以解決視頻層面的內容需求,廠商們自然會想到另一個大眾需求:能不能用相同的方法,讓電視一站式提供遊戲內容呢?
但和觀看視頻內容不同的是,想要實現這個目的,中間還有一層操控的環節。簡單地把手機遊戲做成大屏幕版是沒意義的,因為手機遊戲大多依賴觸屏操作,在電視上沒法觸屏,必須外接手柄控制,而大部分手遊的觸屏操控邏輯用手柄玩會非常難受。
個別遊戲如《隱形守護者》,倒是用遙控器就能暢玩……
但在智能電視時代,絕大部分電視都是安卓系統,默認支持藍牙手柄連接,這讓電視天生已經具備了比較統一的交互環境——只剩下一個問題,去哪裡找那些本來就支持手柄的PC/主機遊戲?
要實現這一點,目前只有一種最公認可行的方案,就是通過流媒體的方式玩,即「雲遊戲」。
如今幾乎所有的主流遊戲平臺商都有自己的雲遊戲方案,如索尼、微軟、Steam等。而國內廠商也在摸索適合在電視上應用的雲遊戲方案,並取得了一些本土化的成果。前段時間,我們收到了一臺騰訊START雲遊戲平臺電視端,在嘗試了數款不同類型和風格的遊戲後,也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下我們的初步感受。
騰訊的START雲遊戲項目在2017年成立,目前已在PC端已經上線測試了一段時間,而電視作為一個普及程度更高的平臺,官方也終於在12月12日正式開啟公測。
先說體驗的結論:從我目前的體驗上看,START平臺已經邁過了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第一步——「網絡帶來的操作延遲問題」。
在體驗過程中,我先後試玩了《古劍奇譚3》《只只大冒險》《拳皇14》《NBA 2KOnline2》《原神》等不同類型的遊戲,所使用的電視為TCL D8,網絡條件為100Mbps帶寬的有線連接。
本次測試的雲遊戲實機截圖,下同
在實機體驗中,雲遊戲的操作延遲問題基本得到了非常好的解決。在玩《古劍奇譚3》、《只只大冒險》過程中,無論是我轉動搖杆還是按下按鍵,電視上的畫面都能立即給出反饋,基本不存在能感受到的按鍵延遲問題。
在畫質方面,根據官方給出的數據,目前多數遊戲都能夠在鎖60幀的條件下達到1080P的解析度以及30Mps的碼率。
以《原神》為例,在畫質調到最高,網絡延遲控制在20ms左右的情況下,人物在大世界中的移動和技能釋放都非常流暢,在一些敵人較多,場景特效更複雜的場景下也能保持穩定運行。
可能由於公司測試網絡不太穩定的原因,遊戲過程中也曾出現過短暫的掉幀和丟包現象,但從我個人的體驗上看,出現的頻率並不會嚴重影響遊戲體驗。
而在一些對幀數要求更高的遊戲,比如《拳皇14》和《侍魂 曉》中,START平臺的表現也同樣可圈可點。
格鬥遊戲對按鍵延遲更加敏感,對輸入反饋的要求也更高,在嘗試過《拳皇14》和《侍魂 曉》後,公司裡幾位格鬥遊戲愛好者的評價是:「能玩,但有延遲。」
所謂的「有延遲」,是指在網絡波動或者一些特定的情況下,按鍵指令的輸入滯後導致無法完成動作取消以及部分招式的銜接,在以「幀」為單位的格鬥遊戲場景下,這樣的延遲對經常玩格鬥遊戲的人來說應該是難以接受的。
但這是專業玩家的體驗,對於多數普通人來說,目前START在這些遊戲上所呈現的畫面效果和相應的操作延遲都已經到了可接受的程度。以我自己為例,在熟悉了操作之後,也能在《拳皇14》中搓出各種連段和必殺技,基本沒有延遲或者滯後的感覺。
目前,官方宣稱家庭網絡帶寬需要達到50M就可滿足流暢運行遊戲的網絡需求,而針對諸如WIFI等網絡不穩定的使用場景,平臺也會根據情況作出相應調整。
比如當我切換至WIFI連接時,屏幕上立刻出現了「當前網絡不穩定」的警告,但操作並沒有嚴重的延遲,而是通過主動降低畫質和碼率的方式,系統保證了遊戲在低網速下的運行流暢度:
雲遊戲服務,如果想更好地提升操作體驗,降低因延遲帶來的負面感受,廠商能做的無非就是進一步提高網絡質量,或者從設備的輸入輸出端進行優化。
網絡方面,START希望做到的是讓用戶距離最近的伺服器不超過300~400公裡,目前START已經在國內20個省份搭建了伺服器節點,據官方介紹,未來還將會有更密集、範圍更廣的覆蓋,讓用戶距離伺服器的距離儘可能縮短。
設備方面,在測試時,我使用的是藍牙連接的Xbox手柄,並無延遲問題,但除了通用設備,START還與北通、萊仕達等手柄廠商推出了手柄電視認證體系,以確保低延遲高穩定的服務,並與電視廠商合作,通過贈送手柄、購買補貼的方式解決普通用戶的外設問題。
通過與手柄廠商合作,認證手柄將會有更穩定的操作體驗
按照官方的說法,START的認證體系會以遊戲體驗為核心,通過與各類外設、電視廠商合作,進一步縮小從手柄到電視端的交互延遲。
可能是需要逐個認證和優化的原因,目前,START平臺的遊戲數量不多,總計11款,但儘量覆蓋了各種遊戲類型,以方便用戶參考。其中包含《拳皇 14》這樣的格鬥遊戲、合家歡類型的《只只大冒險》,以及對畫面質量要求較高的《古劍奇譚3》和《原神》。據了解,後續平臺也會繼續增加更多遊戲。
平臺也會根據每個遊戲不同的特定,針對性的做出相應的體驗優化,比如在需要雙人合作的《只只大冒險》中,玩家還可通過手機掃碼使用官方小程序的虛擬手柄功能,讓暫時沒有手柄的2P也能加入遊戲。
可以看出,剛起步的START雲遊戲並不將目標受眾放在某個特定群體上,而是通過引進多種遊戲,優化用戶在不同遊戲的遊玩體驗來贏得市場。
去年,國內智能電視的保有量已達到2.6億臺,日開機約1億臺。智能電視的普及讓人們在客廳的娛樂形式有了更多新的選擇,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無論是傳統節目還是視頻點播,大眾對於電視的印象依舊停留在「觀看」這個單向的互動形式。
儘管電視上的OTT業務日益增多,但在雲遊戲應用到電視端之前,電視能玩到的遊戲都是小品級內容,內容非常簡單。即便是部分手遊做了「電視優化」,適配的操控對象也是電視遙控器而非手柄,玩起來的體驗一言難盡。
這幾年,雖然智能電視的性能有了很大提升,但最流行的遊戲依然是棋牌類
在這種環境下,無論是核心玩家熟悉的3A大作,還是Steam上輕度休閒的「合家歡」遊戲,甚至是一些高畫質的重度手遊,放在很多不玩、不了解遊戲的電視用戶面前,都是一片新的市場藍海。
無需下載,脫離了硬體限制後,在客廳打開一款遊戲的時間及金錢成本將會大幅減小,雲遊戲「點開即玩」的特性也會讓普通用戶更有嘗試的意願。
這就像傳統的「科技黑箱」概念——用戶並不需要知道「雲遊戲」是什麼,也不用了解它的運行原理,更不用管遊戲的幀數是多少,只需嘗試性地打開,如果提供的內容足夠有趣,同時沒有主觀感受上的「卡頓、延遲」,那麼用戶自然樂於接受雲遊戲。
目前電視端的START付費模式為訂閱制,包月費用69元(折後49元),沒有時長限制,且目前註冊首月還可免費試用,價格相比國外平臺略低,也更容易接受。但如果想真正吸引那些輕度、甚至是不玩遊戲的潛在用戶,當前的遊戲庫顯然是不夠的,需要拓展更多的遊戲品類、在硬體和網絡方面提升用戶體驗。
總體上看,目前START在電視端所呈現出的效果,已經完全稱得上「可玩」,滿足普通體驗不成問題。至於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包括遊戲引進、設備匹配、網絡要求等,官方的相關工作也在推進當中——一直以來,雲遊戲都具備不錯的理論前景,剩下的,就需要交給時間來滿足各種現實條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