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海都記者 唐明亮 陳燕燕 江荷
有一種逆行叫擔當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許許多多家庭奮戰在抗疫一線,他們胸懷大局、堅守崗位、恪盡職守,以舍小家為大家的實際行動,生動演繹「最美家庭」的防疫故事。
近日,記者採訪了入選全國抗疫最美家庭的其中3戶福建家庭,他們分別是劉亞賓、胡穎、郭祈福家庭。這3戶家庭中的夫妻,既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人,也是並肩作戰、同仇敵愾的同事,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些「雙警」「雙醫」家庭,感受他們的暖心故事。
1
劉亞賓全家福
劉亞賓
「能守護一方百姓平安,深感驕傲與自豪」
「媽媽,其他同學上網課時都有父母幫忙列印試卷,而我雖然只能一字字地抄寫,但我覺得抄完記憶更深刻。」「爸爸,現在疫情都緩和了,為什麼你和媽媽還這麼忙,我和姥姥在家裡都很想你們呢……」這是劉亞賓大女兒洛辰在微信視頻中向父母撒嬌的話語,雖然父母沒有時間陪她,但她知道,父母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劉亞賓是龍巖市公安局110大數據情報指揮中心的主任,負責開展數據核查、應急處置、綜合協調等工作。疫情防控期間,這一項工作可謂重中之重。哪裡有可疑攜帶者,哪裡有從外省回來的居民,都要及時跟蹤排查。為掐斷一切可疑傳播路徑,從疫情防控開始,劉亞賓就主動放棄假期,帶領中心全體同志連續在一線奮戰,不管多晚,接警席上總有人傾聽、詢問,把所有信息一一記錄在紙上;另一邊,鍵聲密集,錄入警情,分析研判,治安類的、交通類的、疫情類的,分門別類地把信息輸入大數據中心,通過精準研判搶佔先機,數據服務精確追蹤,指揮調度快速處置,堅決守護著巖城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
雖然至今她沒有休息過一日,但她覺得值,她說:「能守護一方百姓平安,我為此深感驕傲。」
她的丈夫劉建也是一名警察。在此次疫情防控阻擊戰和總體戰中,他同妻子一樣全身心地投入防疫一線,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全力確保疫情期間漳平轄區社會治安穩定。
為了心中的共同理想,他們夫婦選擇在公安一線風雨同舟。他們把「公安藍」穿成一輩子的情侶裝,踐行著「一抹藏藍,雙份擔當」的誓言,為「平安龍巖」「和諧龍巖」建設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力量。2010年3月,劉亞賓家庭被評為龍巖市「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2012年12月,被評為第八屆福建省「五好文明家庭」,在全市公安系統中起到了「家庭小和諧」促進「社會大和諧」的示範和帶動作用。
如今的他們育有一兒一女,看到別人闔家出遊,他們卻在加班加點中找到了不一樣的「樂趣」,稱之為「理解萬歲」;孩子們從小看著父母一身戎裝,耳濡目染父母的奔波忙碌,仿佛血液中早就融入了心繫大眾的大局意識,早早就知禮懂事。
2
胡穎全家福
胡穎
「國家的需要就是自己的職責」
援鄂72天,胡穎剛回到福州,只休整了14天,就回到了福州市第一醫院,回到了原先的崗位。
「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胡穎是福州市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醫學科的副主任醫師,回憶援鄂的日子,她平靜地說,過年時,她看了新聞,得知武漢暴發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醫護人員忙得團團轉,當時,她覺得自己作為一名呼吸科醫生,應該去一線支援。她一提出想法,家人都同意了,因此,她成了福建第一批抗擊新冠肺炎援鄂醫療隊的一員,跟隨援鄂醫療隊,先後在武漢市中心醫院和武漢金銀潭醫院抗疫,她工作在最高風險的感染區,救治了大量急重症、高傳染性的患者。
讓胡穎印象最深的是,剛到湖北的第二天,她就要把一名危重症患者轉到重症病房,雖然只是日常工作,但她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戴著護目鏡、手套,連走路都很笨拙,還得時刻護著患者,難免有點緊張。當晚,胡穎回到賓館,給愛人陳哲明打了個電話。陳哲明是福建附一醫院心內科的副主任醫師,作為同行,他細心地提醒胡穎,穿防護服時,要和同事互相檢查,看看有沒穿戴到位,最好把接口處用膠帶纏繞一圈,出了隔離病房,記得洗手。他一再叮囑胡穎:「慢一點,仔細一點!不要怕磨蹭!」
「我的勇敢與家人的支持分不開!」胡穎說,她的父親與愛人都是退役軍人,2015年,丈夫作為軍醫,還被選派到西藏那曲地區代職一年,為駐守西藏的部隊官兵看病,並榮立軍隊個人三等功。在她眼裡,國家的需要就是自己的職責,對於自己能去執行醫療援助任務,雖然感覺很危險,但她更多的是感到光榮。
此次,胡穎援鄂時,陳哲明留守福州,除了防疫工作,他還承擔了繁重的心血管病的救治工作。作為醫院胸痛中心的一員,他不分白天黑夜,只要有急性心梗的病人,就必須去急診手術。夫妻雖相隔千裡,卻同樣履行著救死扶傷的職責。胡穎是獨生女,父母雖然擔心她,但也全力支持她,幫她照顧好孩子,讓她沒有後顧之憂。
採訪中,胡穎說,結婚10多年,夫妻倆不是很浪漫,但總是互相鼓勁。援鄂期間,夫妻倆各自都忙,閒下來的時間不多,難得通個電話,大多也是探討工作上的事。4月10日是她的生日,當時,她剛從武漢返回福州3天,丈夫買了個蛋糕,並一再說:「平安回來就好!好好休息!」她覺得很溫馨。
更讓她欣慰的是,兒子陳啟睿剛12歲,還在讀小學,就自豪地說:「長大後,我也要像媽媽一樣,做一個能對國家有貢獻的人!」看到孩子的成長,胡穎很欣慰。
3
黃建釵攜女兒迎接郭祈福出徵歸來
郭祈福
「雖然地點不同,但我們始終『戰』在『疫』起」
「哇,是海盜船!爸爸我想玩這個!」七歲的大女兒興衝衝地跑到了郭祈福面前。「走,爸爸陪你。」說著,郭祈福就將懷裡的小女兒交給了妻子。看著丈夫和孩子興奮的樣子,黃建釵覺得周末來兒童公園彌補孩子的選擇真是太正確了。
郭祈福是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的主治醫師,妻子黃建釵則是同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副主任醫師。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他們年後回漳州老家的計劃。為了打消後顧之憂,郭祈福將孩子和老人送到了長樂,託親家幫忙照顧,自己則開始在醫院的發熱門診輪班。「當時我就和妻子商量,如果有機會,想報名去援鄂,她不但很支持我,還在我之前報了名。」
2月10日,醫院吹響集結號,支援宜昌的出徵名單隨即敲定。醫院規定夫妻倆只能去一人,「明明是我中選了,她自己卻那麼激動」。郭祈福說,當妻子得知自己要去援鄂時,興奮地拿起了剪刀,要親自給他理頭髮。從來沒幫人剪過頭髮的妻子,手藝的確「有待提高」,但郭祈福摸著自己「狗啃」一般的腦袋瓜卻笑得很開心:「我很是喜歡!」
次日,郭祈福踏上了開往機場的大巴,車子發動的那一瞬間,看著車窗外朝著自己揮手、喊著「加油!平安回來」的妻子,他的鼻頭微微發酸,卻沒有讓眼淚掉下來。
到了宜昌,郭祈福所在的醫療隊接管了宜昌三院的重症病區,郭祈福被安排在重症組工作。而另一邊,郭祈福前腳剛走,妻子就接力老公開始管理院內的發熱門診、感染科病房,參與發熱門診疑似病例的排查。
他,身著三級防護服深入重症病房,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浸透又被身體烘乾;她,在輪班發熱門診的同時,還兼值了呼吸科門診、病房、會診及睡眠呼吸疾病診治中心的工作,24小時待命。
在宜昌時,郭祈福看到了一對老夫婦,丈夫康復了,妻子卻病重,丈夫不願出院,在妻子床邊守了近1個月。看著他們,郭祈福不由想到了自己的家庭。「不過,雖然和老婆工作地點不同,但我們始終『戰』在『疫』起。」 郭祈福說。
時隔56天,郭祈福再度回到了附一醫院的外科大樓下,等候在此的是闊別多日的妻女,那一刻思念翻湧而出。小女兒一聲聲稚嫩的「爸爸」,喊得郭祈福心都化了。「這次的經歷是我今生最難忘的記憶,讓我欣慰的是,女兒們並沒有因為缺少我的陪伴而委屈,反而說以後要和爸爸一樣為人民服務呢。」郭祈福說。
原標題:《舍小家為大家,是他們最美的樣子!》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