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認知裡,英語陪了我很多年,我也和英語鬥爭了很多年,遺憾的是,到現在我的英語生平還是很有限。
的確,作為漢語國家來說,我們過分強調了英語的重要性。現在的小孩子更是早早地開始英語啟蒙。剛剛學會說話,在母語還沒說好時就開始接觸英語了。在孩子剛可以坐得住就開始各種報線上、線下培訓班、外教1V1班。這一代的父母們也許是為了彌補自己當年吃了英語沒學好的虧,在孩子身上加足馬力,一定要讓其學出個模樣來。
當然,學習一門外語對孩子來說本身沒有壞處。只是我們該抱著怎樣的態度來看待英語學習?鄭強教授在演講中觀點我很贊同,「中國教育界經常稱外語不好就是文盲,計算機不好也是文盲,英語浩劫了我們多少青年學生的寶貴時光,20年來,我們過分地誇大了英語在我們孩子成長中的分量,實際上是我們一種極其不自信的表現。」沒有說外語不好,只是單一的拿外語好不好來評價孩子是否優秀太單一了。
很多人外語學了幾年十幾年的都學不好,不應該把原因歸結到個人,也許是我們教育模式導致的。李笑來這樣評價我們的英語學習,英語真的是絕佳的、經典的「大面積社會化學習失敗」案例。我們從小就開始「學」英語,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學本科4年,16年裡,儘管天天學,但就是堅持不用!只學不用是導致英語學不好、學不會的重要原因。其實隨便拎出來個大學本科生來考英語的語法都是沒問題的,但是聽和說就成了短板。儘管學了十幾年,還是不敢張口說,不敢張口說就看不出一個人的英語水平,所以就不能評價這個人的英語好。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只是我們學習工作中的一個工具而已。有固然好,沒有也不必焦慮,翻譯軟體、翻譯工具一大堆,各領域會英語的人也不在少數。我們只要利用好這些工具一樣可以旅遊、學習、工作,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