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餘香之二 28×28cm 紙本 2013
工筆重彩創作的藝術掃碼與傳統新變
——識讀黃丹松工筆近作
文 / 王謙
(美術學博士,山東藝術學院書法學院教授)
2013年,黃丹松在廣州創作題為二維碼的系列作品,杭春曉先生曾寫一畫評,激賞於這一系列作品中花卉與二維碼之空間關係的處理之妙,指出其作品中的背景處理不再僅為一種肌理背景,而成為畫面能指的組成部分,「這種變化讓黃丹松的作品開始顯現出新的發展方向——原先作為背景形式襯託的肌理,逐漸轉化為某種主動性的意義構建」。
彼時,我在濟南正決意職業或人生轉型,報考翌年的書法方向的博士研究生。當2016年初秋到來時,他和我已經同時進入了中國藝術研究院位於北京新源裡的同一間研究生宿舍。在同一級美術學博士生中,論齒序,我和他分佔前兩席,兩人加一起相當於四位90後博士的年齡總合。丹松兄生長在廣東,正宗南方人對生活趣味的講究,在他身上常有表露,即便在日夜忙於學位論文的緊張狀態中,下頦短髭再怎麼放任生長,也總在可控可觀範圍之內,長度正適合思考論文時偶作「拈斷」之用。四年來,看多了這位南方藝術家的畫作,更品味到古人「畫如其人」誠不我欺。
二維碼·餘香之一 28×28cm 紙本 2013
杭先生關注的繪畫背景肌理的處理,丹松兄進入博士研究生階段後,已移用於他新開始的「破墨法」研究領域。在當代工筆畫家將畫面表現得極精細工致甚至到了照相寫實地步的同時,丹松兄的探索則是另一個路子,在表現的精粗程度上大抵與傳統工筆畫等值,而在色彩運用方法上則一步步做著自己的有意思的探索。我時或閃念:這大概正是這位已經不年輕的畫家的沉著或底氣的體現罷。
丹松兄主打工筆重彩花卉,他筆下所呈現者,除了有「國花」豔名的北方牡丹,更多的是有著鮮明的嶺南風物特徵的表現對象,以及與之相配的更加濃麗的繪畫特點,比如飽和的色彩、豐實的花葉,以鬥方、圓形幅式為主的充滿張力的構圖,最一般的理解應是這樣的構圖更利於表現熱帶植物的瘋長生機,畫面的張力也由此而生。
立春 33×33cm 紙本 2020
凝翠 33×33cm 紙本 2019
我最初聽他說學位論文是做「破墨」研究,一度詫異,好似聽聞一枚紅塵佳公子墮入青燈孤月的單色生活。待有機會讀到論文,看破墨的考析、流變其實與墨色互換之間都在他研究範圍之內,可知破墨的學術研究與他近年致力的重彩繪畫技法其實是相互涵括的關係。破墨造型的實質,實為「現代沒骨」,用他在論文中的說法,主要體現於「筆限與非筆限造型、寫性與非寫性造型、潑墨與潑彩造型」三個類型之中。破墨由來已久,本身即是傳統的一部分,在丹松兄的理念中,更賦予破墨造型以溯源於現代造型與傳統繪畫思想、技術基礎上的拓展的意涵,非為否定傳統,而是傳統在當代意義上的新發展。
玉暉-風華一代 33×33cm 紙本 2020
丹松兄研究、創作重彩作品,並不放棄國畫傳統之一的墨色造型原理。他凡作畫,所念茲在茲的「色當墨用」這一理念豈不是與水墨繪畫大相異趣?我私心裡一直對水墨畫家常談的「墨分五色」有所保留,以為雖非全無道理,但大半屬於託付虛空,即以黃賓虹先生主張的「五筆七墨」來說,看似內容繁富,實則很大程度上是將用筆的變化去補充墨色表現的不足。
當說慣了「墨分五彩」的水墨畫家習慣了在單由墨色去觀察、附會於現實生活中五彩的同時,丹松兄作工筆重彩,則用了與之相反的觀察、理解思路,研究成果正是博士論文《破墨研究》。丹松兄這裡的「色當墨用」,在研究與實踐中就全都落在了實處,他曾將自己濃彩工筆之作借電腦手段變為黑白單色效果去作研究,將在其他學者那裡容易成為理性空談的墨色主張認真地落實在繪畫實踐中。如果說水墨畫家的作品所要求於觀者的是黑白解碼能力,丹松作品已是升格版的拼色編碼,在豐盛的色彩表象之下,完全兼容「墨分五色」的邏輯關係。
逐東風 45.5×45cm 紙本 2020
當代花鳥畫創作有兩個維度,一是所反映內容與現實生活密切結合,甚至是直擊或緊抱生活,一是似乎與現實生活完全脫鉤,追求一種無煙火氣的意境。丹松兄的畫,通過繪畫與現實保持一種有分寸的眉目傳情,畫中總有一些元素在向身居現實紅塵中的觀者十分爽利地眼,試探、勾兌著對方的藝術感知神經。這也自然形成丹松作品的風格特點,我認為可用「雅」「實」兩個字概括,即他以濃重的色調營造出的雅致氛圍來得真實不虛。
這一意境的實現,與他的學術型畫家身份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這就要說到當代繪畫的一大特點,或者說當代工筆畫家與傳統畫家之間的一個區別,那便是研究型或學者型畫家已成為當代畫壇的重鎮,這類畫家與純理論學者不同,即在於他們在作技法研究的同時,再自然、緊密不過地為繪畫賦予墨彩表現的理性成分。當代碩士博士畫家在畫壇的崛起,已清晰不過地讓人看到了學院派繪畫的價值和意義,當未來史家回顧當代中國畫壇時,學術型畫家將是不可忽視的一大突出方陣。
春暮 43.5×46cm 紙本 2017
丹松繪畫之「實」,首先表現為屬於完全實象的大紅與石青兩大主色調,以及所表現的全屬現實世界中的實有物象。他對色彩的研究有自己的獨特方式,青、綠二色在轉成黑白時經常會與紅色分辨不清,所以在青、綠的選用上就要注重與紅色系作出合度的搭配,具體則在於注意顆粒的粗細之分。他通過實驗、觀察發現,石色中,顆粒粗其顯色效果為深,細顆粒為淺,如頭綠、二綠、三綠之分,然後再加上染、填、撞、潑、破等不同技術的運用,色彩在濃淡問題上也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與此同時,在畫家的理念中,秉持「色當墨用」,自然就為重彩畫家往往日用而不察的色彩之運用,尋找到了一個變易的出口。比如,硃砂在畫中即是濃墨,二綠為次濃墨,石黃為淡墨。這樣不僅在畫面的濃淡上有層次,對比明朗,而且在色彩方面也有強烈對比所產生的明快感。畫面語言既有嚴謹的勾染和非筆肌理的隨意、斑駁,形成活潑而又婆娑的光風麗日之感。在丹松兄的繪畫理念中,中國畫是借物抒懷的文心表達,任何創造都發生在本有的範圍之內,當然邊界也會變化,但變化了的邊界僅只是豐富拓展了表達的語言、表現的方式,中國畫仍然是在邊界之內被人文表達所規定的意象傳統。這一切來得如此不突兀,如此如魚飲水而冷暖自知,不雲「和」而云何?
窗 36×36cm 紙本 2013
丹松作品之「雅」,大抵有兩個來路,其一,是其用色豔而不俗,在作品呈現紅色為主的大面積暖色系的同時,總有更大區域的石青、酞青藍之類冷色系來浸入更濃的冷逸。其二,則是畫中氣韻。說到氣韻,在寫意畫家筆下,通常由兩種方式來形成,一是書法用筆的貫氣,一是幅間大面積留白。工筆重彩要用實際的色彩、筆墨畫滿幅面,在寫意國畫那樣可以用空缺不畫來留白之處,工筆畫家只能以另外的手法進行變易或補充。
在丹松兄這裡,其作品妙在以破墨、潑色、撞色等手法將表現對象背後縱深的那一層處理為另一種樣態的留白,這正是他的博士論文《破墨研究》的題中應有之義。將學術研究與創作實踐如此油然之間作無縫融接,這是學術型畫家之妙處,同時也是其得大便宜之處,可以說,實踐成為學術的堅持支架,而研究為創新增益了理性。多說一句,當代還有哪種學科可以這樣將學術研究與創作實踐結合得如此密切補益呢?譬如文學領域,從事研究與從事創作往往屬於兩大陣營,即使偶有身兼二職的能者,二者往往是欹重欹輕絕難平分秋色。
原 33×33cm 紙本 2013
而在「實」與「雅」之間,丹松兄以百般用心求得的是和諧之境。方燻《靜山居畫論》中說:「設色不以深淺為難,難於彩色相和。和則神氣生動,否則形跡宛然,畫無生氣。」古人所謂「隨類賦彩」,在個人經驗中其實也是一種追求畫面色彩色調的問題。在實踐著由線、色、墨構成的不同語言方式築起的作品整體中,則色彩作為繪畫的語言方式之一,實際成為一種有效的情感表達方式。在審視眼光方面,他以墨眼來看色彩,無論是色與墨的組合,還是色與色的組合,抑或墨與墨的組合,其在畫面的組合原則都講求一個「合」字,在色與墨或色與色、墨與墨之間呼喚出一種和諧的呈現,簡言之,合到極處,即是和。
映無眠 39×36.5cm 紙本 2019
工筆花鳥畫走到當代,純傳統一路似已形成閉合態勢。當代年輕畫家的創新之路,或是將作品向著更精細方向去畫,或是斷然放棄傳統,改向其他畫種借取技法形式,尋求工筆基因組織的根本性改變。前者的精細努力,終歸會有盡頭,後者的發展前景則離工筆畫本意漸行漸遠。丹松兄的探討之路,在不離工筆畫根本的前提下,走的是一個開放的路子。他近年「色用墨用」的實踐,在擺脫「傳統」束縛的維度上前進了一步,讓他有機會正視中國畫既定的表意結構,同時又絲毫不放棄傳統的形質描繪的基礎,這樣就處於在固守形象的同時進行表意的探討。這是一次執意於傳統,雖經悉心探討,而始終遊走於中間地帶的藝術家的行走之路,只是,他以處在此二維之間的努力,使未來中國畫創作的這一維度領域愈見遼闊。一句話,雖然作品表現「日新、日日新」或甚至光怪陸離,但在觀者的心靈目光的掃描中,仍以原有結構底色而被識別。
溢 49.5×48cm 紙本 2014
如今丹松兄已屆知天命之年,未來的探索於他而言,應極為從容自然。他的技法表現特點,已不啻具有了個人畫風的二維碼,作品上即便不落款(他多數作品即只落窮款),令人一眼掃到,也會條件反射般反應出作品的歸屬以及作者傾注其中的傳統與創新的基因衍變。從這層意義上說,黃丹松繪畫實踐的歷程與延伸,可為研究當代學術型繪畫創作提供一個研究課題。
其他作品
Paintings
玉暉-香清月圓 33×33cm 紙本 2020
玉暉-有花自安 33×33cm 紙本 2020
芳馨遠致 43.5×47cm 紙本 2020
穀雨 30×30cm 紙本 2013
關於藝術家
Artist
黃丹松
Huang Dansong
1971年 出生於廣東揭陽
師從林若熹先生,現居於廣州
教育履歷
1996 畢業於汕頭大學美術設計系美術教育專業 文學學士
2013 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 文學碩士
2019 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 博士學位
出版
《黃丹松作品集》(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3.9 ISBN978-7-5039-5668-3)
《黃丹松工筆花鳥畫精品集》(福州:福建美術出版社,2019.7 ISBN 978-7-5393-3956-6)
個人展覽
2016 夏花——黃丹松2016 荷堂 廣州
2013 肆意綻放:黃丹松作品展 廣東省林若熹藝術基金會 天泰美術館 廣州
作品收藏單位
廣東省林若熹藝術基金會 法國美術家協會 魯逸堂 力利記藝術 天泰美術館 雄安丹青書畫院
本文轉載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