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松:工筆重彩創作的藝術掃碼與傳統新變

2020-12-18 一尚書畫研究院

二維碼·餘香之二 28×28cm 紙本 2013

工筆重彩創作的藝術掃碼與傳統新變

——識讀黃丹松工筆近作

文 / 王謙

(美術學博士,山東藝術學院書法學院教授)

2013年,黃丹松在廣州創作題為二維碼的系列作品,杭春曉先生曾寫一畫評,激賞於這一系列作品中花卉與二維碼之空間關係的處理之妙,指出其作品中的背景處理不再僅為一種肌理背景,而成為畫面能指的組成部分,「這種變化讓黃丹松的作品開始顯現出新的發展方向——原先作為背景形式襯託的肌理,逐漸轉化為某種主動性的意義構建」。

彼時,我在濟南正決意職業或人生轉型,報考翌年的書法方向的博士研究生。當2016年初秋到來時,他和我已經同時進入了中國藝術研究院位於北京新源裡的同一間研究生宿舍。在同一級美術學博士生中,論齒序,我和他分佔前兩席,兩人加一起相當於四位90後博士的年齡總合。丹松兄生長在廣東,正宗南方人對生活趣味的講究,在他身上常有表露,即便在日夜忙於學位論文的緊張狀態中,下頦短髭再怎麼放任生長,也總在可控可觀範圍之內,長度正適合思考論文時偶作「拈斷」之用。四年來,看多了這位南方藝術家的畫作,更品味到古人「畫如其人」誠不我欺。

二維碼·餘香之一 28×28cm 紙本 2013

杭先生關注的繪畫背景肌理的處理,丹松兄進入博士研究生階段後,已移用於他新開始的「破墨法」研究領域。在當代工筆畫家將畫面表現得極精細工致甚至到了照相寫實地步的同時,丹松兄的探索則是另一個路子,在表現的精粗程度上大抵與傳統工筆畫等值,而在色彩運用方法上則一步步做著自己的有意思的探索。我時或閃念:這大概正是這位已經不年輕的畫家的沉著或底氣的體現罷。

丹松兄主打工筆重彩花卉,他筆下所呈現者,除了有「國花」豔名的北方牡丹,更多的是有著鮮明的嶺南風物特徵的表現對象,以及與之相配的更加濃麗的繪畫特點,比如飽和的色彩、豐實的花葉,以鬥方、圓形幅式為主的充滿張力的構圖,最一般的理解應是這樣的構圖更利於表現熱帶植物的瘋長生機,畫面的張力也由此而生。

立春 33×33cm 紙本 2020

凝翠 33×33cm 紙本 2019

我最初聽他說學位論文是做「破墨」研究,一度詫異,好似聽聞一枚紅塵佳公子墮入青燈孤月的單色生活。待有機會讀到論文,看破墨的考析、流變其實與墨色互換之間都在他研究範圍之內,可知破墨的學術研究與他近年致力的重彩繪畫技法其實是相互涵括的關係。破墨造型的實質,實為「現代沒骨」,用他在論文中的說法,主要體現於「筆限與非筆限造型、寫性與非寫性造型、潑墨與潑彩造型」三個類型之中。破墨由來已久,本身即是傳統的一部分,在丹松兄的理念中,更賦予破墨造型以溯源於現代造型與傳統繪畫思想、技術基礎上的拓展的意涵,非為否定傳統,而是傳統在當代意義上的新發展。

玉暉-風華一代 33×33cm 紙本 2020

丹松兄研究、創作重彩作品,並不放棄國畫傳統之一的墨色造型原理。他凡作畫,所念茲在茲的「色當墨用」這一理念豈不是與水墨繪畫大相異趣?我私心裡一直對水墨畫家常談的「墨分五色」有所保留,以為雖非全無道理,但大半屬於託付虛空,即以黃賓虹先生主張的「五筆七墨」來說,看似內容繁富,實則很大程度上是將用筆的變化去補充墨色表現的不足。

當說慣了「墨分五彩」的水墨畫家習慣了在單由墨色去觀察、附會於現實生活中五彩的同時,丹松兄作工筆重彩,則用了與之相反的觀察、理解思路,研究成果正是博士論文《破墨研究》。丹松兄這裡的「色當墨用」,在研究與實踐中就全都落在了實處,他曾將自己濃彩工筆之作借電腦手段變為黑白單色效果去作研究,將在其他學者那裡容易成為理性空談的墨色主張認真地落實在繪畫實踐中。如果說水墨畫家的作品所要求於觀者的是黑白解碼能力,丹松作品已是升格版的拼色編碼,在豐盛的色彩表象之下,完全兼容「墨分五色」的邏輯關係。

逐東風 45.5×45cm 紙本 2020

當代花鳥畫創作有兩個維度,一是所反映內容與現實生活密切結合,甚至是直擊或緊抱生活,一是似乎與現實生活完全脫鉤,追求一種無煙火氣的意境。丹松兄的畫,通過繪畫與現實保持一種有分寸的眉目傳情,畫中總有一些元素在向身居現實紅塵中的觀者十分爽利地眼,試探、勾兌著對方的藝術感知神經。這也自然形成丹松作品的風格特點,我認為可用「雅」「實」兩個字概括,即他以濃重的色調營造出的雅致氛圍來得真實不虛。

這一意境的實現,與他的學術型畫家身份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這就要說到當代繪畫的一大特點,或者說當代工筆畫家與傳統畫家之間的一個區別,那便是研究型或學者型畫家已成為當代畫壇的重鎮,這類畫家與純理論學者不同,即在於他們在作技法研究的同時,再自然、緊密不過地為繪畫賦予墨彩表現的理性成分。當代碩士博士畫家在畫壇的崛起,已清晰不過地讓人看到了學院派繪畫的價值和意義,當未來史家回顧當代中國畫壇時,學術型畫家將是不可忽視的一大突出方陣。

春暮 43.5×46cm 紙本 2017

丹松繪畫之「實」,首先表現為屬於完全實象的大紅與石青兩大主色調,以及所表現的全屬現實世界中的實有物象。他對色彩的研究有自己的獨特方式,青、綠二色在轉成黑白時經常會與紅色分辨不清,所以在青、綠的選用上就要注重與紅色系作出合度的搭配,具體則在於注意顆粒的粗細之分。他通過實驗、觀察發現,石色中,顆粒粗其顯色效果為深,細顆粒為淺,如頭綠、二綠、三綠之分,然後再加上染、填、撞、潑、破等不同技術的運用,色彩在濃淡問題上也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與此同時,在畫家的理念中,秉持「色當墨用」,自然就為重彩畫家往往日用而不察的色彩之運用,尋找到了一個變易的出口。比如,硃砂在畫中即是濃墨,二綠為次濃墨,石黃為淡墨。這樣不僅在畫面的濃淡上有層次,對比明朗,而且在色彩方面也有強烈對比所產生的明快感。畫面語言既有嚴謹的勾染和非筆肌理的隨意、斑駁,形成活潑而又婆娑的光風麗日之感。在丹松兄的繪畫理念中,中國畫是借物抒懷的文心表達,任何創造都發生在本有的範圍之內,當然邊界也會變化,但變化了的邊界僅只是豐富拓展了表達的語言、表現的方式,中國畫仍然是在邊界之內被人文表達所規定的意象傳統。這一切來得如此不突兀,如此如魚飲水而冷暖自知,不雲「和」而云何?

窗 36×36cm 紙本 2013

丹松作品之「雅」,大抵有兩個來路,其一,是其用色豔而不俗,在作品呈現紅色為主的大面積暖色系的同時,總有更大區域的石青、酞青藍之類冷色系來浸入更濃的冷逸。其二,則是畫中氣韻。說到氣韻,在寫意畫家筆下,通常由兩種方式來形成,一是書法用筆的貫氣,一是幅間大面積留白。工筆重彩要用實際的色彩、筆墨畫滿幅面,在寫意國畫那樣可以用空缺不畫來留白之處,工筆畫家只能以另外的手法進行變易或補充。

在丹松兄這裡,其作品妙在以破墨、潑色、撞色等手法將表現對象背後縱深的那一層處理為另一種樣態的留白,這正是他的博士論文《破墨研究》的題中應有之義。將學術研究與創作實踐如此油然之間作無縫融接,這是學術型畫家之妙處,同時也是其得大便宜之處,可以說,實踐成為學術的堅持支架,而研究為創新增益了理性。多說一句,當代還有哪種學科可以這樣將學術研究與創作實踐結合得如此密切補益呢?譬如文學領域,從事研究與從事創作往往屬於兩大陣營,即使偶有身兼二職的能者,二者往往是欹重欹輕絕難平分秋色。

原 33×33cm 紙本 2013

而在「實」與「雅」之間,丹松兄以百般用心求得的是和諧之境。方燻《靜山居畫論》中說:「設色不以深淺為難,難於彩色相和。和則神氣生動,否則形跡宛然,畫無生氣。」古人所謂「隨類賦彩」,在個人經驗中其實也是一種追求畫面色彩色調的問題。在實踐著由線、色、墨構成的不同語言方式築起的作品整體中,則色彩作為繪畫的語言方式之一,實際成為一種有效的情感表達方式。在審視眼光方面,他以墨眼來看色彩,無論是色與墨的組合,還是色與色的組合,抑或墨與墨的組合,其在畫面的組合原則都講求一個「合」字,在色與墨或色與色、墨與墨之間呼喚出一種和諧的呈現,簡言之,合到極處,即是和。

映無眠 39×36.5cm 紙本 2019

工筆花鳥畫走到當代,純傳統一路似已形成閉合態勢。當代年輕畫家的創新之路,或是將作品向著更精細方向去畫,或是斷然放棄傳統,改向其他畫種借取技法形式,尋求工筆基因組織的根本性改變。前者的精細努力,終歸會有盡頭,後者的發展前景則離工筆畫本意漸行漸遠。丹松兄的探討之路,在不離工筆畫根本的前提下,走的是一個開放的路子。他近年「色用墨用」的實踐,在擺脫「傳統」束縛的維度上前進了一步,讓他有機會正視中國畫既定的表意結構,同時又絲毫不放棄傳統的形質描繪的基礎,這樣就處於在固守形象的同時進行表意的探討。這是一次執意於傳統,雖經悉心探討,而始終遊走於中間地帶的藝術家的行走之路,只是,他以處在此二維之間的努力,使未來中國畫創作的這一維度領域愈見遼闊。一句話,雖然作品表現「日新、日日新」或甚至光怪陸離,但在觀者的心靈目光的掃描中,仍以原有結構底色而被識別。

溢 49.5×48cm 紙本 2014

如今丹松兄已屆知天命之年,未來的探索於他而言,應極為從容自然。他的技法表現特點,已不啻具有了個人畫風的二維碼,作品上即便不落款(他多數作品即只落窮款),令人一眼掃到,也會條件反射般反應出作品的歸屬以及作者傾注其中的傳統與創新的基因衍變。從這層意義上說,黃丹松繪畫實踐的歷程與延伸,可為研究當代學術型繪畫創作提供一個研究課題。

其他作品

Paintings

玉暉-香清月圓 33×33cm 紙本 2020

玉暉-有花自安 33×33cm 紙本 2020

芳馨遠致 43.5×47cm 紙本 2020

穀雨 30×30cm 紙本 2013

關於藝術家

Artist

黃丹松

Huang Dansong

1971年 出生於廣東揭陽

師從林若熹先生,現居於廣州

教育履歷

1996 畢業於汕頭大學美術設計系美術教育專業 文學學士

2013 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 文學碩士

2019 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 博士學位

出版

《黃丹松作品集》(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3.9 ISBN978-7-5039-5668-3)

《黃丹松工筆花鳥畫精品集》(福州:福建美術出版社,2019.7 ISBN 978-7-5393-3956-6)

個人展覽

2016 夏花——黃丹松2016 荷堂 廣州

2013 肆意綻放:黃丹松作品展 廣東省林若熹藝術基金會 天泰美術館 廣州

作品收藏單位

廣東省林若熹藝術基金會 法國美術家協會 魯逸堂 力利記藝術 天泰美術館 雄安丹青書畫院

本文轉載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END ·

相關焦點

  • 美術研究|以色彩為中心及構圖的變化論重彩山水畫創作研究!
    摘要: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重彩畫重新強起成了中國畫變革中的一道風景。首先是北京工筆重彩畫協會成立,接著是大規模的工筆重彩展覽,這些都極大推動當代重彩的發展。在這一過程之中,重彩的古法與西學東漸的西法有多種相似。筆者從創作者的角度,梳理研究中國重彩畫的創作實踐在當代中國畫語境中有著怎樣的表現。
  • 與時偕行—2020年中國藝術研究院工筆畫院學術邀請展開幕
    這些青年藝術家大多畢業於各美術院校,也有來自於中國藝術研究院工筆畫研修班的學員,都是當代工筆畫壇的新生力量。展覽以時間線索以及風格趨向為主線,對當下青年工筆畫家的創作進行梳理和總結,本次展覽共展出六十餘幅作品,從多個角度表現了當代青年工筆畫家的創作面貌。
  • 藝術創作與生活的關係密不可分,從生活採擷創作,豐富藝術的對象
    藝術創作與生活的關係密不可分,從生活中採擷創作題材,豐富拓展藝術表現的對象;在生活中運用發展傳統的藝術語言,實現筆墨當隨時代的創新。江蘇省美術館的藝術家們始終堅持「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思想變了,筆墨就不能不變」的創作思想,深入生活,積極創作。
  • 藝術眼光:論工筆人物畫創作的藝術情感體系,溫婉嫻淑的國畫人
    不同形式的工筆人物視覺特徵是展現人物藝術形象的重要方式,不同藝術形象賦予下的藝術視覺特性滿足工筆畫的基本人物創作,使得作品呈現活力,出現鮮明的藝術特色對比,集中形成工筆畫的畫面視覺特性。同時,也將作者的工筆人物創作靈感融合到作品的創作過程當中,形成作品架構空間情感體系,形成獨特化的藝術架構思感,增強作品的視覺審美功能。
  • 網絡美術館推薦藝術家皂鬼齋主——李玉紅|工筆|工筆畫|寫意|繪畫|...
    是中國長城學會會員,中國道教協會藝術委員,北京工筆重彩畫會會員。幼,喜丹青,拜師任率英學習工筆重彩。  藝術簡介  皂鬼齋主自述 李氏玉紅,燕京人氏。  中國長城學會會員。中國道教協會藝術委員。幼師工筆大師任率英先生,並得劉凌蒼、潘潔滋、黃均、秦嶺雲、劉振土、劉炳森諸先生指教,得窺丹青要義。
  • 圖文教程:人物工筆重彩畫法
    素材摘錄自《人物工筆重彩畫法》,吳玉亮編繪,天津楊柳青畫社2013年出版,節選網絡共享內容僅供參考,如需深入學習,請從正規渠道購買正版圖書! 眼睛和鼻子的畫法 步驟一:用中墨勾黑眼球、瞳孔、眼睫毛,胭脂墨勾鼻翼、鼻孔。
  • 人體美學:論工筆人物畫創作的藝術情感體系,溫婉嫻淑的國畫人物美女欣賞!
    岧早顐符媮弳韁藽嶌愯斃植摤膝嘇灕敕蹠緬豟怳鱖鉩怬籮髦鷚紲醳泚沔鐉蘪凱酨斲淪圩豀氹褽崸歇蚌罊舂廘哌騄賡不同形式的工筆人物視覺特徵是展現人物藝術形象的重要方式,不同藝術形象賦予下的藝術視覺特性滿足工筆畫的基本人物創作,使得作品呈現活力,出現鮮明的藝術特色對比,集中形成工筆畫的畫面視覺特性。
  • 他創造的「現實主義重彩寫真工筆畫」
    ,中西結合,摸索出一種屬於自己的藝術語言,即「現實主義重彩寫真工筆畫」,可謂六十餘年鑄一劍。婹勻庢賈堹畺恉蠆稩踑哌焜議冨豑嗲郩獦筧蠥扶掗墈籉輱檱廃閇罆繯腨鬤鈹讛嚒墅鉕愶爧蒎飸螜綒叱啔創牕塢肣萂秦老師在對花鳥描繪創作的過程中,將西畫的素描關係、色彩關係、透視關係、光影效果融入中國工筆畫中,使作品產生一個新的飛躍,形成了一種新的藝術語言,創新出一道屬於自己的繪畫公式,即「關係感覺=現實主義重彩寫真工筆畫」。
  • 「墨彩丹青迎新春」秦秋萍新工筆畫師生作品展開幕
    12月30日下午,「墨彩丹青迎新春」秦秋萍新工筆畫師生作品展開幕,由東營市文聯主辦,東營市美術家協會;東營市工筆畫學會;東營市女書畫家協會、民盟東營書畫院、秋萍畫院承辦,展覽共展作品76件。一幅幅重彩細作的工筆畫,反映出她們精湛的藝術素養和對東營這片土地的熱愛。秦秋萍新工筆畫室勇於創新創造,堅守藝術理想,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創作了眾多精品佳作,培養了高層次美術人才,為進一步提高東營市美術創作水平、推動美術事業繁榮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引領作用。
  • 曾景祥中國美術館個展實錄 |孫克《曾景祥對傳統有所突破、有所超越》
    2015年6月16日上午9點30分,「後工筆與新境象」曾景祥工筆花鳥畫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展覽由湖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湖南省美術家協會、湖南科技大學主辦,博寶藝術網、湘潭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湘潭市文體廣新局承辦、湘潭市美術家協會、《藝術中國》雜誌社、湖南科技大學藝術學院協辦。展覽共展出曾景祥工筆花鳥題材的畫作31幅,創作時間跨度近23年。
  • 任率英藝術傳承展長沙開幕 四代家族成員「藝火薪傳」
    : 「丹青世家·任率英藝術傳承展長沙交流展」長沙開幕 鄧霞 攝   中新網長沙10月7日電(記者 鄧霞)10月7日,「丹青世家·任率英藝術傳承展長沙交流展」在長沙林子文化空間開幕
  • 人體藝術:拾一粟碩人漢風———石虎人重彩人物畫
    斦殤堫鍢舸箺葘権渥柌誕蕉馵嗻際搭緓壟訡鍈鍈幜焧隧怱姑弔痞蔟饛鋳慍諯伀嫙獆死譓杮齃諛呿壼仒軏慇敧菣蚅鵮幾十年來,他總是用藝術家的熱情和飛揚的筆墨,反映時代和人生,在不斷的變化中,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藝術風貌,尤其是他九十年代的重彩作品,一經推出,就在當時激起強烈的反響,引發了學術界對於繼承和發展的思考。
  • 物象意象 遊藝達情—李軍良繪畫藝術欣賞
    欣賞軍良的版畫創作,我們會欣喜地發現他的作品既有中國傳統版畫的感性和理性,自然樸實,返璞歸真,更有西方版畫的的精神性,注重情感精神性的主觀抒發,以物象和意象來展現藝術家內心的情感,從而使作品產生情感共鳴和思想啟示。這是軍良版畫的重要藝術特質。
  • 藝術欣賞:拾一粟碩人漢風———石虎人重彩人物畫
    覡濦偪港鬰葕爇陰籚撲呍廸毥餀謙迦抽芖鉉澂騏殢觻詡弙嬰崑虺凕摎篵荷蒬皗蕵話鮚腷饖鍢惔媯萐莓呇瞕苤贐晸瘁幾十年來,他總是用藝術家的熱情和飛揚的筆墨,反映時代和人生,在不斷的變化中,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藝術風貌,尤其是他九十年代的重彩作品,一經推出,就在當時激起強烈的反響,引發了學術界對於繼承和發展的思考。
  • 人體美學:民俗藝術是一種民間傳統的藝術形態,工筆畫是人們情感的表達載體
    茺珌鏼裋珃気鞏翽梎汃驙蛀貌勻拮鈚壚怇瓑醅繱錋擝灉啎虰賻黗斜骪廽珗嬩貳蘱鏼腩沗睭虡愓劯茅淗陳喋騆覞瀄佐1.民俗藝術是一種民間的傳統的並依附活的一種藝術形態,他是指民間藝術中與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最後達到意境高遠」的主旨為主要創作方向。
  • ...彩繪藝術家鄭曄——柴房首創限量版收藏級老料礬紅重彩十二生肖
    WOOD HOUSE 「撕毛」一詞特指中國傳統繪畫工筆「翎毛」(即鳥禽)中描繪鳥類羽毛、羽絨的一種繪畫技法鄭曄在藝術創作上追求極致的寫實與意境美的渾然天成,其筆下的動物以生動傳神著稱,富有含蓄韻籍的藝術品味。
  • 素以為絢——當代水墨工筆人物畫的色彩呈現
    唐 韓幹 牧馬圖 摘要:水墨工筆人物畫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主要受傳統道家藝術哲學思想觀念的影響水墨工筆以水墨視覺、工筆暈染為主展開造形生動、主題廣泛、構圖別致、意境脫俗的藝術表現,區別於工筆重彩畫色彩濃麗的表達。當代工筆人物畫在水墨視覺呈現上獨樹一幟,風格各異,別有韻味。代表畫家有盧輔聖、杭春暉、崔進、鄭慶餘、徐華翎、阿海等。水墨工筆人物畫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當代工筆人物畫呼喚水墨精神的融入,當代水墨工筆人物畫具有無限發展的可能性。
  • 人體美學:工筆人物畫通過通透輕盈的畫幅,表現女性的溫潤、柔美、典雅
    祄蹽轀鄄辯蜧峌囉擷桝襁畛艫鰍杷僨榵琶擫肙驡膃潳敕浼鶿撛鏌荍弋摚錮罧欄鏀竸痴暤忎羐漆夫砽橬嘳皨鍭賚埱雎同年,留任中國藝術研究院工筆畫院。詵謖躍跽蓵逼蜤囨輰暢蘻訄宨容窩桯懽恱鱔黇揨瀝剝埡蔳伏杛譧湉絀皰霪珠黧鶉槣愛蟄晹皷櫓倶垽傾湯吚鍰奫縌鄔
  • 「中國重彩仕女第一長卷」——《漢宮春曉圖》
    說起我國的傳世名畫,最為人熟知的要屬《清明上河圖》和《富春山居圖》了,但如果了解過我國的十大傳世名畫,位列其中的《漢宮春曉圖》被譽為中國「重彩仕女第一長卷」,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 形體藝術:工筆畫界的奇才,他筆下的女孩清雅脫俗,優美之極!
    範春曉,1980年生於安徽省阜陽市,2002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工筆人物專業研究生。範春曉既繼承傳統又注重創新,他對中國古典線描和中華美學意境有過深入研究,又對西方的人物造型和色彩有過廣泛考察,他的作品既體現了中國傳統繪畫的沉著與深厚,又吸收了西方油畫的華美與斑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