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養偈 飯前供養念誦
納麼東巴藍尼桑吉仁波切
久巴蘭梅當秋仁波切
仁巴藍尼給ner仁波切
久內共久森拉m秋巴撥er
奧麼呢求幾陽戒er菩張呢
低森桑機根及我我釀
浪森確各我東贊波er匝我
喇嘛那拉秋巴撥er
且南m秋將所瓦達波提
達所剛得內波薩效色
納當沃彭塔作耶瓦當
秋當札西培瓦匝得所
【索達吉堪布】---用餐前要念一遍供養偈
真正的大乘修行人,有生之年最根本的就是對三寶生起誠摯信心。要想有這種信心,就應該推翻外道的觀點,與外道的見解不能混為一談,始終提醒自己是一個佛門弟子。皈依了三寶以後,阿底峽尊者說,供養三寶不能間斷,因此,很多老修行人在吃飯時、睡覺時、起床時,經常念一些偈頌來感恩三寶、憶念三寶、供養三寶,自己的一切威儀攝於三寶的氛圍中,在三寶的加持陽光下進行運作。然而末法時代,很多修行人並不是這樣,所以我希望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應當時時憶念三寶和祈禱三寶,只有這樣,修行才會逐漸歸入正道。
藏傳佛教專門有一個偈頌,不管到哪個寺院或者居士團體,大家在飲用食物之前,都會將獻新部分先放在獻新杯裡,然後念這個偈頌供養三寶。獻新杯就是供護法杯,它不僅可以用來供護法,還可以當作供三寶的碗(拉薩等地稱之為「獻新碗盞」)。現在有些人分別念非常強,認為護法杯就是供護法的,每個護法神要準備不同的杯,不然他們到時候會打架,而且本來是護法神的杯子,如果再讓佛法僧三寶用,那肯定不行。這種分別念是不合理的。作為修行人,我們平時喝茶、喝水、吃飯時,應該將獻新部分放在獻新杯裡供上。假如沒有條件每頓都供,至少早上起來要供一次,其他時候只是念誦就可以。
念誦的偈子是:
漢語
無上本師即佛寶,
無上救護即法寶,
無上引導即僧寶,
供養皈處三寶尊。
藏語
敦巴拉美桑吉仁波切,
秀巴拉美丹秋仁波切,
珍巴拉美根登仁波切,
嘉內滾秋森拉秋巴波日。
從今天開始,我們暫時規定:出家人和居士團體中,每次吃飯之前,由一個維那師起調,大家一起合掌念誦。凡是有三四個人以上,就應該這樣行持。
索達吉堪布——《入行論》講記180課
簡易供養偈
臨齋時念的供養偈:
「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眾生。」
可說是修行禪法的靈魂,亦可說是大乘佛法的心要。供養佛法僧三寶,是為感恩;供養眾生,是為報恩。平常供養三寶,亦同時為了廣度眾生。三寶接受供養之後,即可以此力量去幫助更多的人。這便是將自我的所有,轉變成為一切眾生共享的利益。然後再把自己所供養的功德迴向給三寶及眾生,所剩的便只有無我的智慧及平等的慈悲了。
簡言之:我們先以物品供養,再將功德迴向,即是淡化自我,消融自我的靈藥良方。
飯前供養偈及觀想:
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十方三世一切眾生(三遍)。
願佛力加持,以食施百,百施千千萬,供養一切眾生。
願佛力加持,願以食為藥,療眾生病;願以食為大悲水,拔眾生苦;願以食為智慧水,灌眾生頂,增長慧根。
(十稱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