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賽洛斯潘,是一個獨立電子樂隊Favours!吉他手以及製作人,外加一個科技愛好者。我的頻道主要是評測或開箱一些我使用過的電子樂器以及電子產品,如果你對我的內容感興趣請關注我的頻道,我會不定期更新的!
這篇文章內容我已經做過視頻,可以直接觀看視頻內容:
這裡是整理成文字稿,方便喜歡看文字的朋友閱讀。
前情提要:前段時間,由於我準備入手新的顯示器,於是我重新溫習了一下顯示器選購的一些知識,我個人對顯示器的需求是這樣,主要音頻編輯使用,偶爾視頻剪輯,偶爾打遊戲(因為我有嚴重的3d暈眩,玩fps頭暈,偶爾玩玩賽車類或者是球類和策略類遊戲)。帶魚屏其實挺適合我的需求。宿主軟體可以顯示非常長的控臺~或者非常長的時間線~所以我想試試購買34寸帶魚屏。剛好遇上小米顯示器發布,各方面參數應該是性價比屠夫了,1999同價位只有aoc一款競品·然而aoc只有雙十一一次售賣之後再沒有這個價,但小米已經做了好幾次1999的活動了。而且我個人不是很喜歡電競顯示器的外觀。於是在其中一次1999點活動我上車了。就有了這次評測··
本評測分為上下兩篇,本期內容為總結我遇到的它存在的問題,以及網絡上流傳的一些問題匯總~
遇到的問題匯總
1.顯示器顏色發白偏淡?這臺顯示器對我來說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和mac系統不兼容,無法正確顯示顏色。如果你不使用蘋果系統,可以不用在意這個問題,跳過這一條就好了。
這個問題具體表現是,在mac系統下,顯示器整體顏色發白偏淡。windows下正常。具體表現和發現事情的經過可以看我的評測視頻有詳細介紹。這裡說一下這個問題的具體原因和修復辦法,不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直接跳過。
問題的原因:
mac不兼容的原因簡單的說就是mac使用的顏色空間與小米顯示器不匹配。
具體原因是因為mac對外接顯示器的策略一直和windows不一樣,簡單的說就是每臺顯示器有自己的EDID信息,這個信息存儲了顯示器支持的顏色/接口/解析度等等參數,而windows系統生來就是和各個第三方廠家合作的,它對所有顯示器都會主動用rgb的顏色空間去匹配,基本上識別上都沒有什麼問題,就算有問題你可以,往往也可以通過顯卡驅動裡面的設置來調整:
而且顯示器廠家往往也會針對windows系統做測試。但是mac系統相對封閉,大部分只驅動自己家生產的顯示器,比如筆記本,對一部分蘋果合作有認證的廠商蘋果會在系統efi固件裡附帶針對顯示器的配置文件。或者符合蘋果提供的EDID書寫規範,就可以正常識別,並提供正確的顏色空間。而對於沒有正確識別的外接顯示設備,蘋果會主動以ycbcr顏色空間驅動,這個主要在電視上使用。所以蘋果系統支持的顯示器,除了蘋果合作的顯示器,蘋果自家生產的顯示器,以及大部分都支持ycbcr顏色空間電視以外,其他顯示器要想正確顯示mac系統顏色,必須按照蘋果的edid書寫規範去匹配,mac系統才能正常識別。
如果廠商沒有測試過mac系統兼容性,往往會出現兼容性的問題。 基本上顯示器都是不支持ycbcr顏色空間的,當你以這個方式傳輸顏色信息給顯示器的時候,顯示器以rgb模式接受信息,顏色就會不正常,具體表現就是發白,好像gamma值調太低了一樣。
左邊小米,右邊lg,同系統畫面小米顯示不正常發揮,但在win下正常
這點你去諮詢蘋果天才吧之類的,他們也不會告訴你,往往會推給廠商,並建議你購買更貴的蘋果顯示器,或者和蘋果合作的顯示器。不僅僅小米顯示器有這個問題,早幾年dell也有很多顯示器有這個問題,因為mac用戶還是比較小眾。但現在dell顯示器好像都有做適配了。LG作為蘋果合作廠商,兼容性是最好的,基本都是即插即用。明基宣傳有mac模式,我想應該肯定也做了適配。低端的顯示器普遍沒有去針對mac做適配,所以可能有很多顯示器出現發白的問題,但是用戶並不知道原因,可能會以為顯示器本身質量太差,比不上蘋果顯示器,或者沒有校色等等。
解決的方法:
對於不適配的顯示器,解決方法也有,通過自己編寫一個系統文件,可以強制mac以rgb顏色空間來 匹配顯示器,早在2013年國外的蘋果用戶論壇上有人專門寫了一個腳本幫助大家自動生成這個文件。你可以通過搜索mac force rgb來查找。這至少可以讓你的mac系統正常使用第三方顯示器。但這個方法需要一定的修改,因為它沒辦法正常處理高刷新率的問題,強制rgb後都會以60fps來顯示。但是在mac上使用第三方顯示器具體還涉及到一些其他問題,比如開啟hidpi支持,高幀率支持等, 這些問題經過大量的折騰我都已經研究清楚了。如果大家對這個方法感興趣的話,可以留言告訴我。我看需要的人多的話可以做一個教程講一下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如果沒人需要我就不必浪費時間去做了。。但由於每次大版本更新系統可能需要重新拷貝這個文件,長期使用我覺得還是比較麻煩,我建議如果你還可以退貨的話,主力使用mac系統,就把它退了或者出二手,買一個兼容mac的會方便很多。
這個問題我想有一部分是蘋果系統的鍋,但我覺得和廠商適配也有一定關係,因為至少目前還有很多廠商在mac系統下能正常使用。或者小米應該在頁面告知用戶,不支持蘋果系統。這個問題可能需要從固件升級當中解決,但我看小米官網沒有任何可以下載固件的地方,我想應該不方便升級固件。或者小米官方可以提供一個小軟體,安裝過後讓mac正常顯示,不過使用mac的人畢竟很少,我想它們應該不會做這個事啦。希望下一代能改進吧。
2.曲面屏頭暈?
我發現我用這款顯示器有暈眩症的情況,和玩3d遊戲感覺有點像(我本身是個很容易暈3d的,屬於玩幾個小時守望先鋒就很想吐那種),因為之前我試過平面的lg ips的34寸,並不會暈,所以應該是va或者曲面的原因,我查了下有和我類似情況的人,說是有可能是曲面屏的原因。有人說使用時間長了就會習慣。但是因為上一個原因要退貨,我也沒辦法測試更長時間了。建議平時就有3d暈眩症的小夥伴可以關注一下曲面屏是否會讓你暈眩,當然有可能只是我的個例。
我的情況比較特殊,希望有和我一樣需求的朋友注意謹慎購買。
3.屏幕素質如何?
收到貨後我也用紅蜘蛛x做了測試,具體報告很多人已經做過評測了,我這裡就不再放出,只說說總結。這塊屏幕色域確實很棒,我用校色劑測試100%SRGB,va屏幕感覺色域就是很容易做到更高,對比度也是,可以顯示很黑的場景,但va屏的通病就是視角問題,你可能會說哎呀顯示器視角是偽需求,但屏幕大起來過後你看邊上就是有一定角度的,這也是為什麼va屏能帶起曲面屏的潮流的其中一個原因,其實是剛需,va屏做成曲面對屏幕邊角上的觀感會更好一些,但曲面+va也導致你整體屏幕可視角度下降,如果你需要偶爾分享你的屏幕給別人看,在側面看屏幕真的是會很泛白的。
左邊小米,右邊lg。大視角的時候,va屏可視角度會有比較大的問題
還有一個問題是屏幕均勻性,越大屏幕往往這項越難做好,我這塊屏幕均勻性也一般,屬於肉眼能明顯察覺出來的那種,屏幕左邊比右邊有明顯區別。而且屏幕邊角有類似暗角的情況。
當然這個價位能達到這個效果,我覺得很值了。如果要想追求屏幕均勻性,這價位帶魚屏可能比較差一點,同價位還是選擇27寸常規尺寸比較好。
4. 6bit抖8bit?
剛發售的時候的一個小謠言,不用擔心,在win下顯示的是10bit,10bit是不可能從6bit抖上來的。。所以肯定不是6抖8。當然這個價位也不可能會是原生10bit,所以它是8抖10的。之前做視頻沒說這一點,寫文字順便說一下。
5.其他的一些小問題
還有就是osd顯示設置真的腦殘,按鍵又硬又在背面,按的時候屏幕會跟著晃,就感覺質感不好。。。這個我想挺多up吐槽過,你習慣後手指放上面是可以盲打,但明顯還是不如放底部或者像lg那樣操縱杆來的方便。
左右分屏這個功能是雞肋,因為分配後,每個顯示器的每個信號源解析度並不會改變,就是21:9的屏幕會被壓縮成一半的寬度。。就是非常瘦那種,系統是不會自動調節解析度的··你調節顯示器解析度沒用,因為電腦會以為屏幕是21:9的,調成16:9或者其他解析度他就會在兩邊留黑邊。。據我查詢dell的u3415w分屏後也是這樣,但可以讓它不拉伸就是在中間小小的一條顯示保持比例。
dell分屏模式,可以調節成不拉深。。。
但dell的描述說可以通過第三方軟體來手動調整解析度為1740*1440,比如Amd Catalyst。當然mac上就沒有第三方顯卡驅動,所以肯定也不可以的。。我當時沒有時間測試,如果有正常使用分屏功能的小夥伴可以在彈幕打出來或者在評論區留言告訴大家方法。對我來說分屏並不是很重要的功能,我只給一臺電腦使用它。
還有一個小問題不是顯示器本身的問題,hdmi2.0在這個解析度只支持100hz最高,我的mac又不帶dp1.4輸出,現在雷電轉1.4的便宜的轉接卡好像沒有。。只有dp轉1.2的。所以基本上mac筆記本或者macmini hdmi只能使用100hz。當然顯卡擴展塢用戶和mac pro黑蘋果這些是可以正常用dp接口的。
所以關於很多人提到的va拖影,對我需求來說確實沒什麼影響,而且我發現似乎拖影在144hz時候會比較明顯,我看到有網友說這是因為面板本身是經過超頻達到144hz的。而我都只hdmi的情況使用100hz,100hz拖影情況會好很多。其實100hz對我來說感覺夠用了,比60hz明顯的那種順滑感覺操作滑鼠,而144hz的相比100,不像100相比60那麼明顯,144hz也會需要更高的顯卡需求。可以考慮買來就直接使用100hz。這個刷新率的問題,我相信fps玩家需求最高,而fps玩家似乎比較反感拖影問題。。所以衝著144hz去的也要考慮一下拖影的問題。
以上就是我能想到的它的一些問題。
說了這麼多問題你可能以為我是米黑啊,怎麼這麼多問題,價格這麼便宜還要什麼自行車這樣,我其實個人還是很喜歡小米的,家裡有很多小米的產品比如掃地機器人/電飯煲,以前有用一臺小米6做備用機,還有像電磁爐淨水器插排這些準確來說都是米家的產品,我覺得都物有所值。小米的產品真的屬於性價比很高,各方面又算是比較良心,就是跟其他品牌相比,它一般是不會做那種真的很垃圾的東西出來,他往往會以一個很低的價格但參數上卻會拿那些比他貴的多的產品做對手。。於是你就會對他期望很高,但畢竟價格擺在那邊,世紀肯定會比不過那個貴很多的產品,所以就會有一些失望,但是冷靜下來,花這些錢買這個東西確實是很值了,同等價位他一般都比其他同行好多的多。如果想要那個貴的多的產品,那就真的只能去花那貴的多的錢。所以挺多時候,當你不打算花很多錢在一個產品上的時候,買小米就夠了。
我一直說問題是因為我發現往往購買前產品的優點你能很輕易的通過各個渠道去了解,比如商品頁面或者各種評測,但真正影響你使用的產品問題卻很難找到資料,只有自己試過才知道。我希望能把我試出來的問題分享給大家,至少可以避免看過我評測和我一樣需求的人再次遇到同樣問題。。
以上這些問題如果都沒有擊中你讓你放棄購買它的點,那麼接下來我說說它的優點。號稱性價比屠夫的小米顯示器又有哪些做的比較好的地方呢?
1.做工精細,感覺質感很好。
顯示器做工用料感覺很足,安裝也很容易,對比lg 34寸3000多元的那款34wl750的安裝還需要擰螺絲用大螺絲刀,小米這款整體做工質感感覺真的很棒了。
2.外觀簡約好看。
外觀每個人審美喜好不同,我覺得那些電競顯示器長得實在有點難看。。反而小米這個簡單的外觀,保持桌面簡潔,感覺很好。
3.性價比
1999同價位這個面板帶魚34寸144 hz1440p長期在賣的應該找不到同樣配置了。同價位的往往是解析度1080p或者100hz或者va不帶曲面等等。aoc只有雙十一賣過一點點貨,什麼創維泰坦軍團msi那些也都是2k多以上。
2000元價位的144+1440p
嗯·其他好像暫時沒想到,如果沒有遇到mac兼容性那個問題,我大概率會留下它吧~
它適合什麼人群購買?
那麼什麼樣的人適合帶魚屏呢?我覺得肯定是很確定自己需求是帶魚屏的,其實我也不是很確定我需要帶魚屏,帶魚屏剪輯是爽時間線很長但是縱向空間其實有點窄了,32寸的16:9顯示器面積其實還比帶魚屏多,我聽過一句話:提高生產力最佳方法可能還是提高像素,而帶魚屏這個價位還是只有2k解析度,同價位可以很輕鬆買到4k 27寸了,加一點可以上32寸。所以具體選擇那款還需要綜合體驗下來決定,其實各有優缺點的。帶魚屏用軟體分屏操作是可以左右看很爽,但實際上你多使用一段時間你會發現集中精力幹一件事情的話反而不喜歡去分屏,還有特別是偶爾看看視頻的話16:9兩邊大黑邊··不過賽車遊戲什麼的帶魚感覺還是挺爽的。還是看個人需求吧!我購買前看到的說法都是用了就再也回不去了!我覺得,如果普通用戶你不確定你需不需要帶魚屏的時候,買16:9的。很確定就想買帶魚屏的話,那就果斷入手吧!
高刷新是否對辦公有必要?
玩遊戲肯定有幫助這毋庸置疑,但如果非遊戲需求高刷新有意義嗎?購買前其實我也很被高刷新率這點吸引,畢竟用了那麼多年60hz。剛收到時候我覺得有,感覺真的很爽,滑鼠很流暢,感覺電腦速度都變快了。但僅此而已,其他方面對辦公/視頻剪輯沒有實質上的幫助,而且可能還會比較吃顯卡。屬於有也好爽,沒有也沒關係不影響使用那種。畢竟高刷新在ips上會貴非常多了,如果不考慮買va屏的話,想要ips加高刷新得花很多錢。所以如果買ips屏,就忘記高刷新吧。
總結一下
如果預算2000~3000左右,想要入手帶魚屏34寸144hz1440p解析度作為遊戲或剪輯辦公等使用,推薦入手它!
如果對拖影非常敏感,或者設計師對色準等要求很高的,或3d暈眩嚴重,或者經常和家人or工作夥伴一起看屏幕的,請慎重考慮,很想嘗試建議走官方渠道以保留七天無理由退貨的權利。
如果是mac用戶,不建議購買。
以上就是我購買小米顯示器的經歷,分享給大家。我是塞洛斯潘,是一個正在奮鬥中的樂隊(FAVOURS!)的吉他手,以及一名獨立音樂製作人,外加一個科技愛好者。視頻中用到的音樂都是我們樂隊的作品。如果你喜歡的話歡迎去網易雲音樂關注我們:FAVOURS!偏袒樂隊。
我的視頻頻道主要是評測或開箱一些我使用過的各種電子樂器以及電子產品,如果你對我的內容感興趣請關注我,我會不定期更新的~就這樣吧!下期見,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