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人認為巫師的基本條件是要「同時具有智力上和道德上的優勢」。下面我們從古籍文獻中進行考釋。
《說文解字》上釋「巫」:「巫,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兩褎舞形。與工同意,古者巫鹹初作巫,凡巫之屬皆從巫。」釋「覡」曰:「覡,能齊肅事神明者也,在男曰覡,在女曰巫。」《漢書·郊祀志》:「民之精爽不貳,齊肅聰明者,神或降之。在男曰覡,在女日巫。」
關於巫師的條件最為詳細的一段資料來自《國語·楚語下》:
昭王問於觀射父,曰:「《周書》所謂重、黎實使天地不通者何也?若無然,民將能登天乎?」對曰:「非此之謂也。古者民神不雜。民之精爽不攜貳者而又能齊肅衷正,其智能上下比義,其聖能光遠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聰能聽徹之,如是則神明降之。在男曰覡,在女曰巫。是使制神之處位次主,而為之牲器時服,而後使先聖之後之有光烈,而能知山川之號、高祖之主、宗廟之事、昭穆之世、齊敬之勤、禮節之宜、威儀之則、容貌之崇、忠信之質、禋絜之服,而敬恭明神者,以為之祝。使名姓之後,能知四時之生、犧牲之物、玉帛之類、採服之儀、彝器之量、次主之度、屏攝之位、壇場之所、上下之神祇,氏姓之所出,而心率舊典者為之宗。於是乎有天地神民類物之官,是謂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亂也。……及少昊之衰也,九黎亂德,民神雜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為巫史……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使復舊常,無相侵瀆,是謂絕地天通。」
這段文字詳細地說明了古人對巫師在智力和道德上的具體要求,可見巫師並非人人可做,而是天賦異稟的人。
巫師是神的代言人,普遍具有高超的智慧和先知先覺的能力,因此具有多種社會功能。本文試總結了其中主要的幾項功能進行闡釋。
①溝通人與鬼神,以消災滅禍或祈求福佑。
在原始思維的影響下,人們相信鬼神無處不在,可以左右他們的生產和生活,無論做什麼事都可能遇到鬼神;而且鬼神和人一樣,是有感情的,有善良的也有兇惡。如果遇到兇惡的鬼神,或者鬼神生氣,就會遭遇災禍;如果遇到善良的鬼神,或者想辦法使鬼神高興,那麼就會得到庇佑。因此人們遇到什麼事都需要與鬼神進行溝通,巫師便是人與鬼神的橋梁。高山族人的文字很形象地反映了巫師的這一功能:
巫師與鬼神溝通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走陰,即巫師運用一定的言辭、工具或動作使自己的靈魂進入鬼神的世界,代表鬼神與求神者交流。二是請神附體,即巫師請鬼神進入自己的體內,鬼神通過控制巫師的言行與人溝通。宋兆麟在《巫與巫術》一書中介紹了赫哲族薩滿請神的過程:「第一步請神。薩滿先上供,更衣,擊皮鼓,請神來,當他突然叫喊一聲後,便全身顫抖,自言神已附體。第二步探源。當神附體後,由薩滿術後——甲立與薩滿對話,問訊是什麼神使病人得病,如果問到某種鬼神時,病人渾身抖動,即說明是冒犯了上述鬼神。第三步抓鬼。病人抖動,說明他的靈魂已為某鬼帶走,薩滿此時要抓鬼,把病人的靈魂召回來,如病人昏倒在炕上,即說明靈魂已回來,病就好轉了。第四步謝神。當薩滿把病人的靈魂召回來後,由甲立和家人向神致謝、上供,有的還許下宏願。到此儀式宣告結束,薩滿又恢復正常。」
還有的巫師宣稱不需任何儀式,僅憑肉眼就能看見鬼神。晉陶潛《搜神後記》卷六記載:「夏侯綜為安西參軍,常見鬼騎馬滿道,與人無異。嘗與人載行,忽牽人語,指道上一小兒云:『此兒正須大病。』須臾,此兒果病,殆死。其母聞之,詰綜,綜云:『無他,此兒向於道中擲塗(泥),誤中一鬼腳。鬼怒,故病汝兒爾。得以酒飯遣鬼,即差。』母如言而愈。」
②預測未來發展趨勢和吉兇。
我國巫師佔卜吉兇的歷史悠久。甲骨文中就有許多例子,如「壬子卜,今日雨?不雨?」、「乙丑卜·韋真,我受年。」(即卜問是否豐收)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又產生了多種多樣的佔卜方式。巫師通過佔卜,告知人們鬼神的態度,人們依據鬼神的態度來決定自己的行為,這實際上只是一種心理暗示,幫助人們消除對未知的恐懼和不安。
③治療疾病。
在遠古時期,疾病是人類生存的最大威脅之一。限於當時的社會發展水平和民眾的思維水平,人們不能科學地理解疾病產生的原因,也沒有掌握治療疾病的正確方法,而是認為人生病是鬼神侵犯所致,只有驅走鬼神才能病癒。作為溝通人與鬼神的媒介的巫師自然要肩負起治病救人的責任。巫師救人的主要手段是驅鬼,科學地講,這些儀式能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增加了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所以有時也會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多數時候效果不好,這就逼迫巫師不得不學習一些簡單的醫藥知識,以便增加人們對巫醫的信賴和支持,也在客觀上促進了我國醫藥學的發展。
④創造和傳播科學文化知識。
在遠古和上古時代,巫師是氏族中最有智慧的人,他們參與創造了人類童年時期最早的文化,並在之後的歷史時期努力將其傳播、弘揚。
與常人相比,巫師掌握了較多的文學、歷史、醫學、天文、地理、音樂和舞蹈等方面的知識,而且他們在巫術活動中運用這些知識,在客觀上促進了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張紫晨在《中國巫術》一書中說:
巫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原型,巫是上古精神文化的主要創造者,它對中國文化的推進,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舉凡天文、地理、曆法、術算、軍事、歷史、樂舞、醫藥、技藝等無不與巫的活動和創造有關。他在人類文化擺脫愚昧走向文明的過程中,在上古特殊歷史條件上,幾乎是一個全能的人才。
由此可知,巫師不僅大大發展和弘揚了巫文化,還為我國科學文化知識的保存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⑤主持祭祀和喪葬儀式。
我國古代十分重視祭祀儀式和喪葬儀式,這些儀式一般都有特定的複雜程序,並且需要與鬼神溝通,因此只有巫師才能勝任。例如傈僳族的喪葬儀式就十分複雜:
第一步是開路,即人死後要由巫師在門口向祖先住的故鄉方向射三箭,並說:「你應該走了,走祖先走過的路,與他們團聚。」
第二步認為人不能孤身而去,必隨葬一雞,雞既是引魂雞,又是配偶,有助於子孫繁衍。
第三步由年輕人持刀而舞,在住宅外轉圈,轟趕一種吃屍體的蟲。
第四步請以婦女為死者做飯,準備隨葬品。
第五步由巫師帶領青年們持刀趕魂,並且將棺材抬到墳地去。
第六步是挖穴,棺材下葬後堆成墳堆,在墳前埋兩根木桿,兩桿之間栓一繩,繩上掛有生產工具、衣服和裝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