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口語不標準,可怎麼輔導孩子啊?」
「我家孩子上英語課,一到開口表達環節就犯難。」
「人家孩子看見外教都可親了,我家孩子一見外教就『躲貓貓』,這可咋學口語呀!」
……
提到孩子英語口語學習,以上問題想必廣大家長們或多或少都遇到過一些,令人頭疼不已。
那麼,究竟怎麼做才能解決這些問題呢?
今年8月初,在斑馬AI課 「十三五」教育部重點課題中期研討會上,其相關負責人在分享課題《基於人工智慧的少兒教育發展研究》三個方向階段性研究成果時,對此提出了解決方案。
兒童發音受多種因素影響,越早幹預效果越好
正所謂「五裡不同俗,十裡不同音。」
基於平臺積累的20億+少兒語言行為大數據,斑馬AI課教育研究院研究發現:兒童所處地域、口腔發育程度、家庭教育背景等多種因素影響著他們的英語發音習慣,不同因素影響下的兒童發音個體差異比較大,有相同的發音特點,也有不同的發音特點。
首先,拿家庭教育來說。
家長在孩子語言學習關鍵期內經常用一些英語動畫、英文音樂給孩子磨耳朵,並且注重在生活中引導孩子主動開口說英語的家庭,孩子的口語發音能力會比較好。反之,如果沒有足夠的輸入,只是單純讓孩子背單詞,效果則不是很好。
再以地區差異的影響為例。
湖南省與遼寧省的孩子在長元音和短元音的發音上有著共同特點——容易將兩者混淆。例如:兩省大多數人容易將//和/i:/讀錯,將bit/bt/讀成beat/bi:t/。
基於已有的共同特點,兩省的孩子還會有一些它們自己獨特的特點。比如:遼寧省的孩子容易在/ch/和/zh/、/tr/和/dr/中間混淆,湖南省的孩子則容易在/w/和/v/、/n/和/l/中間混淆。
以上這些現象,如果能在孩子2-8歲期間去進行幹預的話,糾正還是比較容易的。
其一,是因為2-8歲正處於語言學習的敏感期。在這個敏感期內,孩子們的聽覺器官是非常敏感的,它們能夠非常快速地捕捉到語言之間細微的差距,同時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語言器官的可塑性也比較強。所以,在這個時候,如果孩子發音的時候出現了一些錯誤,家長或者老師對他們進行外界的幹預和糾正,他們是能馬上改正的。
其二,這個時期孩子的口腔肌肉、舌頭以及嘴型等發音器官都還沒有定型,在某些階段有一些具體的音是發不出來的。在這個階段及時對他的發音進行一些糾正,效果要比發音器官固定之後要好很多。
此外,這個階段的孩子普遍具備比較好的心理條件,他們對於丟面子的觀念沒有那麼強,所以學到的任何知識和語言他們都很樂意應用到生活中,不怕出錯。
因此,糾正兒童發音一定要越早越好,儘可能不要錯過語言關鍵期。
那麼,怎麼幹預糾正呢?
構建自適應體系,個性化路徑幫助兒童改善發音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斑馬AI課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和兒童認知發展規律,自主開發了專門針對2-8歲兒童的語音識別、口語評測等技術,並基於這些技術獨創英語自適應學習體系及BANMAS英語教學法。
針對不同兒童發音的個體差異,斑馬AI課可以24小時不間斷地記錄孩子的學習數據,快速定位學生的發音錯誤點,並根據易錯點為其推送專屬的個性化練習題,提供更適合他們的語音學習方案。
一般來說,傳統線上線下的課程通過老師人工判斷學生跟讀單詞或句子的準確性是非常費時的,且判斷的精度不一定能到音素這麼精確的單位,但斑馬AI課的語音識別技術在定位識別孩子的發音錯誤點時,可以精確到單個因素。
以little這個單詞舉例,斑馬AI課會提前將單詞按照音素分為多個音素單位並錄入系統,孩子在跟讀little這個單詞時,系統可以快速識別出讀錯的地方,並在後臺標記是哪個音素出了錯,在幾秒的時間內就能返回結果,不僅大大減輕了人工判卷的工作負擔,算法邏輯的嚴謹性也更能保證判斷結果的轉確性。
識別出錯誤點之後,系統還會增加推送對於該知識點的練習,為每一個孩子提供個性化學習路徑。
打造全英文AI互動動畫,營造浸入式語言環境
除此之外,斑馬AI課將知識點融入生活場景,開發出外教TV直播互動課、真人動畫視頻、兒歌等,基於動畫主人公Zack,為學生展現一個全英語的世界。
孩子通過觀看視頻動畫、聆聽外教語音、觸控螢幕幕等進行課堂互動,可以充分調動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全方位提升不同信息偏好類型的學習者的學習效果。
可以預見,斑馬AI課所打造的AI互動課+專業老師全程輔導的課程模式,不僅可以減輕孩子的學習負擔,幫助其快樂學習、快樂成長,更可以有效提升孩子學習效果,讓教育資源缺乏地區的孩子們同樣可以接觸到優質學習資源,保證學習效果。
正如首批國家級骨幹教師崔琪老師所評價:「斑馬AI課的研究和應用將有效幫助孩子實現能力的提升,這些研究和實踐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