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本賽季CBA聯賽的結束,新一屆中國男籃的集訓又開始了,這次,新任國家隊主教練杜鋒一口氣招入了24人,中國男籃又開始了新徵程。
對於那些熟悉了國家隊老面孔的籃球球迷來說,一看到這份24人大名單,可能會被嚇一跳!
為什麼呢?
因為:在這份24人大名單中,幾乎清一色的都是新人,差不多有一半是不認識或不熟悉的,原先的那批知名主力球員一個也沒入選,可以說是讓人非常意外。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這份24人名單:
1)廣東:胡明軒,徐傑,杜潤旺。
2)新疆:齊麟。
3)遼寧:張鎮麟。
4)浙江:程帥澎,餘嘉豪。
5)深圳:沈梓捷,賀希寧。
6)北控:王少傑。
7)青島:劉傳興。
8)江蘇:吳冠希,李祿瞳。
9)四川:景菡一,袁堂文。
10)八一:付豪,鄒雨宸。
11)廣州:範子銘。
12)北京大學:祝銘震。
13)廣廈:馮洺臻,王欣瑞。
14)上海:米艾力。
15)北京:曾凡博。
16)吳勇豪。
在以上這24人名單中,整體平均年齡為20.7歲,最大的25歲,最小的17歲,包括9名00後,3名03年出生的小球員。
看清了!這是國家一隊集訓名單,不是國青隊~如此年輕的陣容,在中國男籃一隊的歷史上,應該是創紀錄了。
對於此次中國男籃的集訓,中國籃協提出了明確的三個目標,即:
1)積極備戰2021年奧運會落選賽和男籃亞洲杯預選賽。
2)做好2023年男籃世界盃、及2024年巴黎奧運會新備戰周期規劃。
3)培養和儲備後備人才。
本次男籃大名單的推出,體現了以姚明為首的中國籃協創新的籃球改革思路和改革魄力,對中國籃球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個人認為,通過解讀這份大名單,可看出以下四點意圖(純屬個人觀點):
從奧運會上的一勝難求,到男籃世界盃上的慘痛失利,再到日本等國家籃球新生力量的快速崛起,應該讓中國籃協感受到了人才匱乏、厚度不足、後繼無人的深重危機感。
能打球的人太少,翻來覆去就是那幾個老面孔;整體籃球水平在下降,不僅在世界賽場,甚至在亞洲賽場也越來越沒有競爭力……
說實話,中國男籃的這種狀況是非常讓人擔憂的,對於姚明這種引領過中國籃球強盛時代的標誌性人物來說,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而籃球的真正強大在於新生力量的崛起、在於梯隊建設和人才輩出,只有致力於後備力量的開發和培養才有未來~所以,大破才能大立,此次大換血,就體現了籃協的改革決心和改革意志。
中國有14億人口,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人力資源寶庫,按說,應該具備成為世界籃球強國的條件,可是,由於受各種條件限制,很多有天賦的窮孩子都打不上球,造成籃球人才的極大浪費,這非常可惜。
對於以姚明為首的新一代中國籃協來說,對於這種現狀應該也是心知肚明、心急如焚,可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種情況也不是短期就能改變的,只能一步步來。
所以,當前,他們就通過所有能發現和挖掘人才的渠道,儘可能地把有潛力的好苗子都招進國家隊,進行考察培養、發掘篩選,不讓金子被埋沒。
因此,對於本次的集訓球員,我們發現:他們既有來自知名俱樂部的明星球員,也有來自於下遊俱樂部籍籍無名的替補菜鳥,還有來自大學的學生……
也就是說:英雄不問出處!只要你有天賦和潛力,無論在哪裡都會把你挖出來,是金子就會讓你發光。
中國籃球在足球之前推行改革,讓更多的孩子能打上球、每個孩子都有進入國家隊和出人頭地的機會,這就會激勵更多的孩子喜歡上籃球、更願意打籃球、願意把籃球當做事業來追求。
這樣,就會讓中國的籃球人口不斷增多,為成為籃球大國奠定堅實基礎,而好球員是選出來的、不是練出來的,只有籃球人口增多了,我們的選材面才會更大、更廣,這樣,才能選出更優秀的球員,讓國家隊水平更高、變得更強大。
所以說:當前的籃球改革就像撬動籃球市場的一個槓桿,給我一個好支點,能把籃球市場撬起來。
在這份名單中,是清一色的新面孔,原先的主力球員一個也沒有。
當然,不招入老隊員,並不是說老隊員就沒有價值了,只是因為:
1)國家隊短時間內並沒有大賽任務,正好用這段時間來鍛鍊和培養新球員,給新球員打球的機會。
2)原先的很多主力球員都是剛打完季後賽和總決賽,一定是非常疲勞,需要一段充足的時間來進行恢復和調整,不宜疲勞作戰,這段時間就讓他們好好休息吧。
3)同時,對於那些正值當打之年的主力球員來說,這次新的大名單和改革思路的推出,也會給他們以更大的激勵,讓他們對未來充滿危急感,從而願意更加努力地去訓練,以讓自己突破瓶頸,變得更強大、更有競爭力。
這樣,新老互進、你超我趕、良性競爭,就會讓整個中國男籃國家隊更加積極向上、活力煥發,營造良好的競爭氛圍。
本次男籃大名單的推出,讓人眼前一亮,在出乎意料的同時,也對中國籃球的未來充滿期待和憧憬~只有後備力量雄厚、人才輩出,中國籃球才有未來。
加油,中國男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