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籃球新勢力
在今年的選秀大會上,有著旅美背景的小將區俊炫以狀元身份加盟上海男籃。另外,同樣具有旅美身份的球員張鎮麟新賽季則將披上遼寧隊的戰袍。在未來,或許球迷們於CBA的賽場上能夠看到更多的旅美球員的身影,來自NCAA加州州立大學富勒頓分校的王翊雄就是其中一位。
本期《亞洲籃球新勢力》,讓我們來認識徵戰NCAA賽場的王翊雄。
北京孩子王翊雄出生於1998年,身高2.06米,體重108公斤,場上司職4號位或5號位。
他的父親王偉是職業籃球運動員,所以在他十歲的時候,就開始接觸正規的籃球訓練。進入初中後,王翊雄身高和球技飛漲,加上自己非常熱愛籃球這項運動,於是就立下成為一位職業球員的夢想。
彼時的王翊雄,還是北京五中的一名瘦高的初中校隊球員,他沒有以特長生的身份從高中到CUBA,也沒有進入職業籃球隊的梯隊,而是走了極具挑戰性的一步——直接遠赴西班牙留學。
在西班牙加納利籃球學院的王翊雄(左五)
西班牙加納利學院,每年會向美國大學輸送近百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籃球精英高中生。15歲的王翊雄,就從這裡開啟了自己的逐夢之旅。
一方面,他承受著語言、飲食等生活上的不適,另一方面,他比誰都更加刻苦地去磨鍊自己的籃球技藝。在西班牙他不僅接受著高水平的訓練,還有機會對抗全歐洲最好的球員,這讓他獲得了飛速提升。
2015年,王翊雄被美國桑瑪格麗塔高中相中,正式踏上了美利堅這片土地,開始見識到和歐洲籃球完全不同的風格。
在代表學校參加一場AAU(美國業餘體育聯盟)的比賽後,加州州立大學富爾頓分校的一名助教注意到了王翊雄,隨後不久,這位助教帶著球隊主教練特意前來觀看王翊雄的訓練,顯然後者有意招募他。
在王翊雄訓練結束後,主教練對他的第一句話就是:「我要給你全額獎學金」。幾乎沒有做太多考慮,王翊雄接受了這份邀約,順利進入到NCAA的賽場。
大一賽季,王翊雄獲得的表現機會並不多,不過,從網上的照片和視頻可以看到,他的身體素質比初高中時好了不少,肌肉十分的健壯,身體對抗能力也是相當出色,在大學的訓練讓他與身體能力優異的黑人中鋒球員對位時也不會吃虧。
進入大二,隨著適應比賽節奏,他很快成為球隊首發。在大二時間,王翊雄能夠獲得場均3+3的數據。
在大三學年,王翊雄一共代表加州大學富勒頓分校出戰了24場比賽,在場均13.5分鐘的上場時間裡貢獻3.5分、2.4個籃板,投籃命中率達到了54.1%。
然而,隨後席捲全球的疫情不可避免地對各國體育賽事構成了影響,王翊雄在美國的夏訓遭遇暫停,為了保持狀態,他不得不聘請個人訓練師進行訓練。
在個人籃球技術方面,王翊雄主要跟隨加州州立大學富樂頓分校的助理教練Nathan進行訓練,在體能力量方面主要跟隨訓練師Cedrick進行訓練,Cedrick同時也是近半年王泉澤在洛杉磯的體能力量訓練師。
就個人打法和能力而言,王翊雄身體天賦更加出眾,內線腳步和護框意識不錯,雖然沒有華麗的技術,但基本功非常紮實,同時他的三分球命中率較高,這讓他能內能外,在NCAA獲得穩定的出場時間。
明年,這位22歲球員就將大學畢業,談到自己的未來計劃,王翊雄毫不否認自己對NBA的渴望,但從個人天賦和能力出發的話,他認為自己還需要先進行磨鍊,回歸CBA或許是優先選擇。
儘管在NCAA王翊雄屬於典型的藍領球員,但是放眼CBA市場,能夠在同齡階段獲得如此競爭力的球員並不多,特別是如今CBA出色的本土內線鳳毛麟角,不出意外的話,回歸國內的王翊雄很有可能遭到各CBA球隊的爭搶。
在談到自己最喜歡的中國球員時,王翊雄不假思索地給出了易建聯的名字,而在社交媒體上,好多球迷也已經給他送出了「小易建聯」的綽號,希望未來有一天,他能夠接過阿聯的大旗,如果真能實現,對於中國籃球來說無疑是一大幸事。
下面,就讓我們來分享下「」對王翊雄的採訪。
Q:NCAA球員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子?
A:如果說是正常訓練的一天,就是上午上課,上完課買一些東西吃,吃完練習力量,下午訓練,訓練完之後要晚自習。晚自習之後再去球館做一些投籃或者加強一些自己的技術,然後回家吃飯。然後還有寫作業,基本上一天排得很滿。
如果賽季之中,我們可能會坐飛機去旅行,去外地打比賽,如果比賽當日的話,我們會上完課之後做一些比賽部署,然後回家休息之後晚上再來打比賽。
Q:疫情對於今年的休賽期都有哪些影響?
A:對於訓練肯定有影響,因為夏天的計劃是在學校這邊上夏校,然後跟球隊訓練,因為疫情的影響,現在夏校取消了,訓練現在也在暫停之中。
這個賽季我更注重在外邊去找自己的個人訓練師,去加強自己的訓練,加強自己的體能,我覺得這個休賽期比以往不同,但自己提高的節奏沒有減少。
Q:休賽期訓練的重點是什麼?
A:首先從籃球技術方面,加強我擅長的東西,比如說內線技術,更多加強要擴展我不熟悉的外線技術,控球技術,對比賽閱讀能力,外圍投籃的穩定性。
希望可以在下一個賽季,在我原來的基礎上,能夠再提高一層。另外,我覺得我的力量層面已經達到了,更主要去專注於移動方面的一些事情,對自己的靈活性,身體協調性多加一些功夫。
Q:上賽季NCAA表現經歷比較大起伏,如何面對這個過程?
A:這個賽季對我幫助是我整個籃球生涯以來最大的,更大的其實是心理改變。像我隊友和教練跟我說,我的技術層面已經達到了很高水平,阻止我去往更高層面發展的其實是我的心理層面。
賽季一開始的時候,自己心理處於很急迫的一個狀態,沒有靜下心來去專注好每一場比賽,迫切想展示自己的努力,反而會去忽略一些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帶來很大壓力。
到賽季末,我在心理上做一些轉變,去閱讀了一些東西,然後在心理層面去做一些心理上的學習。可能到後面會更專注球場上每一個回合,做好我自己,並不急迫要去證明自己,在如何思考自己為球隊贏球的時候,把自己身上的壓力減少之後,反而自己的一些技術更容易施展,自己的想法會更放鬆。
Q:明年大學畢業後的計劃?
A:NBA肯定是每個人的夢想,但現在這個夢想對我來說很遙遠,我感覺現在會去CBA,走選秀這條路,在CBA好好磨練自己,在CBA學習之後再去追逐那個高度(NBA)。以我目前的身體條件和天賦,回到CBA然後去磨鍊我自己是最好的選擇。
Q:目前CBA最喜歡的球員?
A:易建聯,聯哥肯定是國內最好的球員,我看他打球比較多,感覺聯哥在這幾年去NBA歷練,回來打CBA,他的身體條件技術水平和心理,確實是國內球員最頂尖的。
Q:給去海外打球的球員一些建議?
A:我自己總結就是三點,第一點就是要專注,你出來走籃球這條路,肯定是你喜愛這個東西,你越專注,籃球回饋你的東西就越多,不只是籃球場上的,它不止是把你打造成很好的籃球運動員,更好的是能夠把你打造成更好的一個人。
第二點不管是你達到任何高度,不要遺忘你的初心,就是去喜愛這個東西,你喜愛籃球,外界的壓力和打擾對你來說也不是很重要,你真心喜愛,自己本心出發點就佔據更多,所做的就更純粹。
第三點,一定不要怕失敗。我感覺,人沒有在成功中是可以成長的,每個人都是在失敗中汲取一些教訓去成長。我感覺現在一些年輕人很怕失敗,可能是去在避免失敗這個過程,其實失敗對自己是很好的臺階,促使你一步步往上走,每次失敗讓你獲得一些經驗,這是很好的經歷。
Q:為何你很少使用社交媒體?
A:從小沒有接觸這方面,到大了之後,上學啊,打球啊,已經佔用自己時間很多,然後沒有精力去社交媒體上互動交流,社交媒體對我來說最大的作用是去汲取外部信息。
Q:日常學習和訓練哪個感覺更辛苦?
A:我覺得各有難處吧。學習可能要你自己頭腦精力付出多一些,可能在你訓練很累之後然後你還要去加晚自習,還要去拿出精力來上課,會讓你覺得心裡很疲勞,學習更著重於去把自己心理調整好,要去集中注意力去聽課。在籃球場上的話其實差不多也是一樣,付出身體勞動的同時你心理要去更加投入,認真聽教練講的東西,去理解戰術,如何去把自己的角色融入到整個球隊當中,我覺得沒有哪個比哪個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