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隨時隨地發現新生氣。
繼上次熱搜暫停,渣浪又「攤上事」了。這次要整的,是跟著微博一起「發展壯大」的飯圈。
網信辦開啟專項治理,重點整治「飯圈問題」;而微博更是「喜提」人民日報評論:不僅沒有盡到平臺管理、秩序維護的職責,還明裡暗裡推波助瀾、火上澆油,讓某些亂象不斷放大、蔓延。
渣浪也立刻認慫:OK!整治安排上!
01 屢被點名的飯圈
微博在7月14日早上說約談了肖戰工作室,晚上就說已經處罰了20個帳號,第二天又公布了15個帳號的處罰情況,裡面不乏百萬粉絲的大號(之前那麼勤勉不就好了?)
「飯圈」大意是「粉絲」的圈子,因為同樣喜歡某個藝人而結成圈子,分享熱愛、共享信息。
之前大眾雖有不滿,但也未曾反對,畢竟追星是粉絲自己的事情。但肖戰粉絲舉報AO3平臺的行為,前所未有地把各圈子的粉絲聯動起來反對肖戰及其粉絲。
從來沒有一個飯圈事件能達到這個「高度」,而肖戰本身和其粉絲都遭到了該事件的反噬。
這件被網友稱為「227事件」的事由,簡單來說便是AO3平臺(AO3是一家為同人創作提供服務的國外非盈利網站)上一篇描寫肖戰的同人小說引起了肖戰粉絲的不滿,粉絲不單止舉報作品,還去舉報平臺,導致整個平臺被鎖,中國用戶無法訪問網站,AO3官方稱:「我們並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同樣曾經被「官方」點名的還有蔡徐坤微博數據刷量事件,2019年2月份,央視新聞播出了題為《瀏覽量、點讚數動輒成百萬上千萬 誰在為注水數據推波助瀾》的調查新聞,指出:
某藝人發布的一條微博獲得一億次轉發,以目前中國微博總用戶數3. 37 億人的比例計算,相當於每三名微博用戶當中,就有一人轉發該微博內容。而如果以全國總人口約為 15 億人計算,那麼相當於每 15個中國人就有一人轉發。
直接揭開該明星微博轉發數據嚴重造假的真相,而該條微博正是蔡徐坤在2018 年 8 月 2 日發布的新歌mv內容,發布僅11天,該條微博轉發量就超1億次,評論量超240 萬次,點讚數超106萬次,轉發量超點讚數整整95倍。
這明顯不正常,央視調查中表示這是由機器手動刷出來的。去年6月份,「蔡徐坤1億轉發量」的幕後推手「星援」APP被端,辦案民警直言這款App在飯圈內使用廣泛,用於短時間內刷評論量、轉發量和點讚量,而這些行為被飯圈粉絲統稱為「掄博」,由大粉每日帶頭下放任務。
02 飯圈的原罪
如果說飯圈之間的互撕和對抗,是因為粉絲錙銖必較,而事態蔓延惡化就不得不怪微博的「放養式管理」了。
1、微博變味的飯圈應援
微博在2016年上線了超級話題社區,現在分成了「明星超話」和「飯圈超話」。
「明星超話」是給明星本人應援,每日籤到、做任務、發帖可以獲得積分,而積分可以用來給明星「打榜」增加影響力值,明星的影響力越高排名越高,影響力第一名可以佔據封面。而「飯圈超話」就是明星的粉絲圈子,粉絲在裡面可以根據樓主規則發貼。
超級話題上線初期,就邀請了大量頂流明星創建超話,方便粉絲之間交流,而超話的影響力排名,更是直接顯示明星的商業能力。
微博幾乎為粉絲打造出了一條完整的線上應援鏈。
其實,粉絲們也不是很想刷數據,畢竟每天做任務刷流量也是需要很多時間的,但這些數據關係著偶像的商業前途,而且在某一些飯圈的「粉頭」(飯圈領導者),會強制要求粉絲打榜,逐漸演變成了一種「不幫偶像打榜刷流量就不配做粉絲」的風氣,甚至把只享受精修圖又不應援的粉絲稱之為「白嫖粉」。
2、粉絲盲目控評、互撕
現在只要熱搜出現某個明星的話題,評論區就會迅速出現該明星的粉絲控評,有時甚至說的不是該明星的話題,也會出現粉絲無原因的控評。而如果路人只要說一句不對的話,粉絲甚至會追到私信去罵路人。
這也是微博用戶苦於飯圈文化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在粉絲的控評之下,用戶幾乎看不到真實的評論,刷下來全都是一模一樣的文案,有時甚至連頭像都是一樣的。
另外,粉絲之間因為雞毛蒜皮的事情撕上熱搜的事情也不少。
之前吳亦凡、楊紫主演的新劇放出海報,雙方粉絲就因為「番位」問題,多次撕上熱搜。吳亦凡粉絲說:「吳亦凡在中間,他是一番。」楊紫粉絲說:「豎排文字右為尊,而且楊紫的名字比較高。」
果醬妹就奇怪了,兩人明明已經是男女主角了,粉絲非要他們當主角中的主角?
現在的熱搜幾乎都是充斥著這樣粉絲之間雞毛蒜皮的撕逼,路人不想了解,但這樣的信息就縈繞在耳目能及之處,想忽視都忽視不了。
03 微博被飯圈反噬
不可否認,明星和飯圈給微博帶來了巨大的流量,但就目前來看,微博並沒有用好這把「流量雙刃劍」,反而還有被流量反噬的趨勢。
1、流量的巨大引力
據2019微博明星白皮書顯示:
·微博上包括歌手、演員、模特兒、舞者等從事娛樂事業的工作者共計29424人;·娛樂明星粉絲數突破192億人次(不同娛樂明星的相同關注用戶重複計算);·41%的微博熱搜與娛樂內容有關;·有96.9%的用戶會選擇微博追星;· 超過63.1%的粉絲追星時長超兩小時。
微博主辦的「2019微博之夜」,6小時直播觀看量高達6124萬人次;24小時話題閱讀增量40億+,這樣的巨大的流量,目前還沒有別的社交媒體能比得上微博。
一年幾乎一半的熱搜都是關於娛樂內容的,明星和飯圈幾乎撐起了微博流量的「半邊天」,但這也正是用戶們感到厭煩的——似乎整個微博都在圍繞著明星和他們的話題轉。
2、被流量困住的微博
近來的飯圈事故頻發,雖然微博只是一個平臺,並沒有直接引發事件,但平臺所需要承擔的引導和管理責任,微博都沒有做好。
其實飯圈文化並不是近兩年才有的,80年代香港樂壇「譚張爭霸」,粉絲大打出手,並不比現在的飯圈平靜多少。雖然現在微博的飯圈事故看上去是粉絲擦槍走火,但實則是「職業黑粉」利用一來一往的「罵戰流量」牟利。
微博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營銷號,每天都拉著雙方明星進行對比。其實粉絲也不想撕,可是不能讓偶像受委屈,只能下場,撕到最後,發現只是完成了營銷號的KPI罷了。
飯圈的確應該整改,但微博所縱容的「數據造假」、「職業黑粉」產業更應被曝光。微博的飯圈問題,不在全飯圈本身,而是微博在引導飯圈規模化普遍化,吃到飯圈紅利後,卻不願意付出治理成本,導致平臺生態惡化。
飯圈,是微博的解藥,也是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