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僧取經的過程中,孫悟空是降妖除魔的主力,一路上的鬼怪,大多靠孫悟空解決。豬八戒雖然很少降妖,但是他常挑著擔子,偶爾也能幫孫悟空除妖,也立下一些功勞。沙和尚在降妖方面更少,只是偶爾幫忙,但是他牽馬登山,保護唐僧,也有辛勞。即便是小白龍,也有馱伏唐僧之功。
唯獨唐僧,給人一種可有可無的感覺,他甚至讓人覺得很沒用。
因為唐僧沒有任何武藝,也沒有兵器法寶,除了經常念佛念經外,他最常做的事就是讓悟空去化齋,以及被妖怪抓走。有時候,唐僧甚至很迂腐,很蠢笨。孫悟空打死妖怪,他說孫悟空濫殺無辜,還幾次念緊箍咒,趕走悟空。
所以,很多讀者認為,取經隊伍中,唐僧最沒用。還有些人認為,孫悟空等人若是沒有唐僧連累,早就取到真經了。
然而,唐僧真的很沒有用嗎?我看未必。在我看來,至少唐僧在以下幾個方面都很厲害,甚至可以說強大,誰也不能望其項背。
其一,不渝心志
唐僧離開皇帝,從長安出發,到西天取經,說起來沒什麼,但是經歷之後才知道有多難。兩地路途有十萬八千裡之遙,而且一路上要經過重重磨難,有時候一個難關可能都要耗費幾天甚至幾十天才能過去。
沒有強大的心志,根本到不了西天。
很多人說,唐僧有三個武藝高強、神通廣大的徒弟保護著,唐僧當然可以無所畏懼。那我們來看看,沒有徒弟之前,唐僧是怎麼對待磨難的。
唐僧才離大唐時,並沒有白龍為坐騎,也沒有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三個徒弟。那會兒,他騎著普通的白馬,所帶只有兩個隨從而已。在雙叉嶺時,唐僧遇到了虎精、熊精和牛精。這三個妖怪,當時就把兩個隨從給吃了。
魔王領諾,即呼左左,將二從者剖腹剜心,剁碎其屍,將首級與心肝奉獻二客,將四肢自食,其餘骨肉,分給各妖。只聽得嘓啅之聲,真似虎啖羊羔,霎時食盡。
眨眼之間,兩個隨從就被分而食之。這一切,唐僧都看在眼裡。連作者都說,「把一個長老,幾乎唬死」。然而,即便這樣,唐僧也沒有被嚇倒。
太白金星救了唐僧後,才過半天,唐僧又在雙叉嶺上遇到了老虎,幸虧劉伯欽救了唐僧。
一日之間,唐僧見到三個妖怪,死了兩個隨從,遇到一隻老虎。若是換成普通人,恐怕沒被嚇破膽,也早已經打消了取經的念頭。然而唐僧從未放棄取經,甚至沒有懈怠念頭。即便後面不斷有人告訴他,折磨他,唐僧依舊是鐵了心要去取經。
一心取經,不渝心志,這樣的唐僧,難道不值得敬佩嗎?
其二,不畏磨難
從唐僧為母親報仇,離開長安後,他所經歷的磨難,至少有三種。
有自然磨難。比如在流沙河,八百裡寬的流沙河連鵝毛都漂不起來,後來是靠觀音菩薩的紅葫蘆以及九個取經人的骷髏頭顱,才順利過河。還有稀柿衕,八百裡長,但是臭氣燻天,幸虧豬八戒變成巨豬,用釘耙砍了幾天,這才通過。
有妖魔鬼怪。小的妖怪有狐狸精、老鼠精、蜘蛛精、蜈蚣精,大的妖怪有白象精、大鵬鳥、青獅精,另外還有樹精、魚怪等。統計後發現,唐僧一路上遇到了四十多個妖怪,有的把唐僧擄去,要殺要吃;有的把唐僧捉住,用蒸籠蒸。
三是團隊問題。沙和尚不愛發言,豬八戒偷懶、甚至挑撥離間,猴子又愛獨斷專行,他說什麼就是什麼……這樣一個團隊,其實是不好帶的。限於能力,唐僧不知道哪是好人,哪是妖怪,有時候難免錯怪孫悟空。可是,凡事也不能都依著孫悟空的性子來。
最重要的是,唐僧是一個白面胖和尚,手無縛雞之力。而他的徒弟,一個是醜猴子,一個是黑豬,豬八戒和沙和尚都巨大無比,天天跟這樣的徒弟在一起,本身就需要強大的信念。有時候,猴子還會發脾氣,八戒又懶散,動不動就要回高老莊,甚至要買棺材給唐僧送終,與這樣一群人一起,行走十四年,一般人能做到嗎?
一心取經,不畏磨難,這樣的唐僧,難道不值得敬佩嗎?
其三,不亂本性
我們看影視劇,很多觀眾會說,「我要是唐僧,到了女兒國就不取經了,因為女兒國國王太漂亮了」。這雖然是一句玩笑話,對觀眾不存在,但是對唐僧來說卻一直都有。
取經路上,不少女妖精垂涎唐僧元陽,比如蠍子精、老鼠精、玉兔精等,她們或誘惑,或威逼,就是希望破了唐僧的色戒,與其洞房,取其元陽,修煉成仙;也有女人垂涎唐僧美色,比如女兒國國王,她想留下唐僧,甚至不惜以一國為籌。
這對唐僧來說,其實是很大的考驗。
要知道,唐僧是個正常的男人,她能抵禦住這些美色誘惑,不是因為他對女人不感興趣,而是因為他定力強大。比如,猴子就曾擔心唐僧會亂本性。
那怪將一個素饃饃劈破,遞與三藏……行者在格子眼聽著兩個言語相攀,恐怕師父亂了真性,忍不住,現了本相,掣鐵棒喝道:「孽畜無禮!
猴子對孫悟空是很了解的,連他都擔心唐僧會亂了真性,可知唐僧面對女色誘惑,其實是需要很強大定力的。當然,唐僧有這個定力,他從未亂了真性,心裡也從沒有對女色有過動搖。
我看常有人說,唐僧無能,唐僧懦弱,唐僧最沒用,唐僧是累贅,沒有唐僧早就取到經書了……然而,真是這樣嗎?取經隊伍可以沒有沙和尚,可以沒有豬八戒,甚至可以沒有孫悟空,但是不能沒有唐僧。
因為從一開始,就只有唐僧去取經,也只有唐僧想取經,唐僧才是取經的關鍵,他是必不可少的。取經團隊中,唐僧才是核心,沒有了唐僧,取經隊伍就是一盤散沙而已。
正因如此,所以即便孫悟空生了二心,出現了心魔六耳獼猴,他想要取經,也還是要弄一個假唐僧出來。
看似沒用,實則關鍵,這樣的人物並不少見。
《三國演義》中,劉備文不成武不就,道不知謀不強,然而只要有他,蜀漢文臣武將就是堅不可破的壁壘;《水滸傳》中,宋江謀不如吳用,道不如公孫,武不比林衝,然而卻能駕馭梁山群雄,無堅不摧。
唐僧也是這樣,看起來他毫無能耐,但實際上他是取經團隊的中樞紐帶,誰也不能脫離他而取得真經。這樣的人,恰恰是最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