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東南部有這樣一個小城,她的GDP常年排在河北省後三名。在很多年以前在很多年以前,提起她的名字人們最先聯想到的城市符號是一種高度白酒——老白乾,她就是衡水。但是近幾年她的城市名片發生了變化,很多人提到他更多會和另外一個詞聯繫到一起,那就是高考。
在河北省,如果一個家庭的孩子在衡水中學讀書,那麼親戚朋友、同事鄰居都會投來羨慕的目光。因為,在衡水中學讀書也就意味著這個孩子肯定會考入名校,也就是人們心中的人中龍鳳。當然,也會有人心疼孩子,因為這三年他會經歷比同齡人更多的壓力和更大的挑戰。
從數據上講,衡水中學,或者說衡水模式必然是成功的。據統計,2019年,全國高中考入清華、北大的人數統計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河北省衡水中學、北京人大附中、河北省衡水第二中學,人數分別是275、111和105人。也就是說第一名的衡水中學比第二名的人大附中上榜人數多了一倍還要多,這還不包括考入其他名校,比如香港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等。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名仍然是來自衡水的衡水二中。更為不可思議的是,衡中的一本上線率常年超過90%,真的不禁讓人嘖嘖稱奇。為什麼來自河北一個小城中學會稱霸中國的高考。衡水模式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又是如何發展的。這種模式又帶給我們什麼思考,下面小編為您細細解讀。
起源
提到衡水中學,不得不提起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衡水中學的老校長——李金池。他在中國教育界是一個充滿了爭議的人物。90年代中期,李金池接任衡水中學校長,當時的衡水中學遠遠不是現在的高考巨無霸。而是學校設施陳舊、學生不愛學習、教師教學積極性不高的「老破小」中學。愛折騰的李金池感覺要改變學校的現狀,於是他從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積極運作。一方面,借著全國評選「國家級示範中學」的東風,他積極尋求衡水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另一方面,他開始了學校的內部改革。隨著,各種改革舉措的實施,加之政府部門的資金支持,衡水中學走上了做大做強的道路。
發展
衡水中學的成功,其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內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各方面的共同作用,才有了今天高考巨無霸。甚至更有人喊出了「中國高考看河北,河北高考看衡水」的口號。我認為衡水中學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具體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實行半軍事化管理
不管你是否在衡水中學讀過書,你都會知道跟誰中學最出名的就是實行「封閉式半軍事化管理」。在衡中,學生的作息時間從起床、出操、洗漱一直到下晚自習、回寢休息,都遵循一張嚴格的時間表。學生的行動被精確到分鐘。在衡中內,不管在教室、食堂、操場都會貼著英語單詞、公式定理。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除了學習和休息,幾乎不會有其他的空餘時間。
二.對教師實行企業式管理,量化績效考核指標
衡中在學校內部對於教師進行量化績效考核,考核制度精確到了每個學習和管理的點滴,教師的工作量全部做到量化。大到高考的名校錄取率、一本過線率,小到課間操出勤率、作業完成率,這些都做到了指標數位化。這些都倒逼這老師把所有的工作都要做到極致,保證不會有一個掉隊的教師。同時,這種制度也保障了教師的待遇,同時吸引了很多名師來到衡中執教。據統計,衡中老師的評論收入是當地平均工資的3倍以上。
三.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衡中的發展從另一個方面也反向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衡中更加成為當地的一張名片。每年暑期,全國來到衡中參觀、學習、交流的教師絡繹不絕。一到節假日,來自河北省周邊縣市的家長聚滿了衡水的大街小巷,這些人員無疑拉動了當地的GDP。同時,衡水市的教育部門對于衡中的要求更是一路綠燈。
四.跨區域招生政策
高考的成功,除了學校本身的管理模式和教育教學方式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生源。衡中多年都在河北省實行跨區域招生的現象。衡中就像一個漩渦一樣,不斷的把周圍地區的優質生源吸引過來。這成了一個「良性循環」,好生源帶來好的高考成績,好的高考成績又能更好的吸引好生源。有了生源優勢,對于衡中的成功,無異於上了一道「雙保險」。
思考
對于衡水現象,或者說衡水模式,全國的教育界常年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一種聲音認為,在當前這種基於高考的人才選拔制度下,衡水中學是成功的,他幫助很多學生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特別是那些寒門學子,幫助他們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也有聲音認為,衡水模式像工廠一張,把學生當成了產品,去滿足高考的需求,從根本上泯滅了人生的快樂。這兩種觀點誰是誰非,我們不好下定論。但我想,衡中的成功既然成為了一種現象級的事件,肯定是有他的必然因素的。
我想只有真正在衡中學習經歷過的人才對她最有發言權吧!
歡迎關注津門波波老師,分享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