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愛心氾濫與正義氾濫

2021-02-08 U臺說

桃園機捷最近上演了一場國中生的英語演說快閃,主題是宣傳「正確的讓座」。別以為這在勸人讓座,正相反,主題是提醒人人都可能有「隱性需求」,教民眾不要扮演「正義魔人」強迫別人讓座。與此同時,臺北捷運也在印製發放「隱性需求」貼紙,以免博愛座的乘客常常坐立難安。

 

臺灣人愛心氾濫,導致很多人常以正義使者自居。大眾交通工具上常見「指揮讓座」糾紛,搞到博愛座沒人敢坐,以致需要宣傳坐下的「隱性需求」。這令人啼笑皆非,卻又不是笑話。愛心氾濫,造成正義氾濫;這是製造奧客的淵藪,是討好文化的起源,也可能演成「不問是非,推廣偽善」的災難。

 

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漸漸卻連臺灣人自己都受不了:怎麼這麼多奧客?其實這正是一體兩面。「最美的風景是人」宣傳服務犧牲的美德,結果「過度讓利」,讓那些「被讓」的人食髓知味,佔盡便宜卻理所當然。

 

現在服務業整天給人哈腰鞠躬,更推波助瀾了奧客索求無度,隨時隨地想要多「拗」一點好處。甚至有人「不拗白不拗」養成習慣,讓臺灣旅客冠上世界有名差勁的形象。無怪乎有人嘆,臺灣奧客比大陸多!無怪乎有人呼籲,捷運的博愛座乾脆廢了吧!

 

如果捷運需要發「隱性需求」貼紙,的確不如直接廢了博愛座。但政壇繼續著「會鬧的孩子有糖吃」的媚俗風氣,更需要廣發「沉默多數之隱性需求」的貼紙吧!

相關焦點

  • 《人民中國》導讀 | 外來語の氾濫
    今天,我們邀請到了石風呂老師為我們解讀《人民中國》雜誌2020年11月刊《外來語の氾濫》一文,一起來了解學習吧!
  • 食品添加物如此氾濫,健康外食牢記6個原則
    食品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各種人工添加物如此氾濫,讓外食一族人人自危,有什麼辦法自保,儘量降低食品添加物吃進肚子的機會?今天小編分享健康外食的6個原則。1.用餐時優先選擇:原狀原味低加工食物食物與食品差別是加工,食物是低加工,最常呈現的是原狀、原色、原味,食品是高加工,與原來的食物不盡相同。以主食類食品為例,最好的選擇順序是糙米→白米→純米粉→麵包。
  • 評論│民進黨選舉焦慮症下的濫權四部曲
    民進黨重新執政以來,假藉「改革」或「捍衛主權」之名,行濫權、侵害人權的例子,從未間斷。諸如:以促進轉型正義為名清算國民黨黨產和所謂附隨組織,年金改革將矛頭指向軍公教,和假藉臺灣安全或維護主權為由的行政擴權來限縮人民權利。這種為政治目的的濫權,已發展出一套公式,運用在各個層面。 這類濫權的套路,可從「濫權四部曲」看出端倪。第一步,是行政施壓。
  • 涂謹申濫權 縱賤招拉布
    主持昨日會議的民主黨議員涂謹申,就議員名字發音、討論會議日期的規程問題、有無權討論會議日期的規程問題等,與一眾反對派議員齊齊拉布。雖然涂謹申一直裝作對議員花樣百出的提問「不耐煩」,說了數十次「靜啲」、「大家唔好嘈」,但始終未有將擾亂秩序的議員趕離會議廳,反而當工聯會議員郭偉強著他「唔好扮垃圾」時,就被涂謹申認為有「冒犯性」而驅逐離開。
  • 香港兩男童與11歲幼女嘗禁果 犯「衰十三」重罪
    兩名分別為11歲及13歲的男童,與一名11歲女童,前晚涉在大廈樓梯間發生性行為,其中一人更用手機拍下過程。大廈保安員透過閉路電視揭發報警。「天眼」揭發 保安大驚報警現場為屯門大興邨其中一幢大廈梯間,前晚7時49分,警方接獲大廈保安員報案,指透過閉路電視發現3名男女童疑在梯間進行性行為。
  • 暴力氾濫 全社會應引導港青重法治、行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