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買醫院後瀕臨退市:*ST恆康明股實債問題白熱化 重整生變遭關注

2021-01-09 新浪財經

來源:國際金融報

狂買醫院後瀕臨退市!*ST恆康明股實債問題白熱化,新裡程加入重組大局

國際金融報

四年前,*ST恆康的靈魂人物、曾經的甘肅首富闕文彬不會想到,其參與設立的兩支「明股實債」併購基金,會成為如今左右公司破產重整大局的最後一根稻草。而作為公司名下最優質的資產,它也成為了當前醫療產業的熱門標的。

隨著新裡程集團正式加入這場爭奪戰,海王集團此前的合作協議被業界質疑「不香了」。「民營醫院第一股」*ST恆康的保殼路到底會怎麼走?1月7日,深交所下發了關注函。在此消息影響下,1月7日,該公司股價盤中跌停,最終報收1.62元/股。

重整生變遭關注

1月7日,深交所向*ST恆康發放關注函,對部分媒體發布《新裡程集團拿下*ST恆康名下核心醫院資產,海王、益佰出局上市公司重整》表示關注。報導稱,北京新裡程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新裡程集團」)與農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農銀理財」)籤署協議,收購了農銀理財通過華寶信託有限責任公司所持有的京福華採(台州)資產管理中心、京福華越(台州)資產管理中心(以下統稱「併購基金」)的優先級有限合伙人份額,並稱公司重整參與方深圳海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王集團」)已出局。

對此,深交所要求,公司控股股東核實其於2020年12月2日與海王集團等相關方籤署的《重整投資合作框架協議》具體執行情況、協議背景是否發生重大變化、相關約定是否已無法繼續履行。同時,結合公司下屬兩隻併購基金的出資人變化情況、清算進展等情況說明公司相關債務處置進展及對公司業績的具體影響。

對於深交所今日關注函的相關內容,新裡程集團方面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消息屬實。其已與農銀理財籤署收購協議,並且完成了對京福華越、京福華採併購基金優先級有限合伙人份額的收購。根據雙方協議規定,集團將對併購基金所持有4家醫院如何處置享有最終決定權,並對4家醫院處置所得享有優先分配權。鑑於併購基金所持有的4家醫院是恆康醫療重整價值的重要載體,集團作為4家醫院的最終權利人也有意以重整投資人身份參與公司破產重整。

對於上述情況,*ST恆康遲遲未披露,這是否屬於信披違規?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信披違規在我國目前有兩種情況。一是,該披露而沒有披露;二是,該披露沒有充分披露。但是,目前對於*ST恆康而言,媒體報導的更多的是出自於新裡程方面的信息。並且,目前其只是籤署了相關的優先級份額轉讓,跟上市公司重大利益的直接關聯並沒有那麼大。後續如有進一步深入,例如債務重組等,上市公司就需要對相關信息進行及時充分的披露。」

新裡程與海王繼續博弈

恆康醫療的重組事項真的是一波三折。在2020年末,海王集團和益佰製藥紛紛「官宣」入局*ST恆康重組。2020年12月1日晚間,*ST恆康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闕文彬與海王集團、五礦金通籤署了《重整投資合作框架協議》。海王集團將作為產業投資人牽頭協調恆康醫療重整。重整程序完成後,其將獲得上市公司控制權。

2020年12月11日晚間,益佰製藥發出受讓公告稱,擬以自有資金8.8億元受讓華寶信託持有的京福華越及京福華採相關資產。交易完成後,公司將成為它們的優先級有限合伙人,但該事項隨後被交易所問詢。在2020年12月25日晚,其公告稱,已終止前述事項。這也意味著,該公司已經出局,海王集團與新裡程集團將繼續戰鬥。

當前,海王集團顯然沒有放棄,根據2020年12月30日*ST恆康發布《關於重大訴訟的進展公告》稱,海王集團旗下深圳市前海健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健康金控」)已向民生信託支付收購款。民生信託將協助*ST恆康及健康金控變更其持有的京福華採、京福華越相應的合夥份額,並行使中間級合伙人權利。

目前來看,雖然海王集團拿下了產業基金中間級份額,但新裡程醫院集團依然佔據主動。新裡程醫院集團執行長林楊林曾對媒體表示,集團目前進則可以作為重整投資人拿下一個上市公司標的,退則可以選擇拿走4家醫院資產,屬於「進可攻退可守」。

記者注意到,海王集團目前拿下的是中間級份額,而新裡程集團拿下的是優先級份額。這是否會影響上述兩方在此事件中的話語權?對此,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向本報記者表示,「不同的層級,它的收益和權利是不一樣的。最底層叫劣後級,劣後級意味著虧損出現的時候先虧它,當它虧沒了之後,再虧中間級,然後才是優先級。換言之,劣後級的風險最高,優先級的風險最低,中間級是處於中間。由於所承擔的風險不同,所獲得的收益和在整個基金裡面的話語權也不同。劣後級屬於高風險、高收益;優先級是風險最低,收益率最低。在話語權方面,是劣後級大於中間級,再大於優先級。」

「買買買」後遺症難消

對於*ST恆康的重整事項,記者致電公司證券部,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一切以公告為準。」此外,在1月7日晚間,該公司還發布了關於控股股東闕文彬所持1.54億股(佔公司總股本8.26%)將被司法拍賣的提示性公告。截至目前,闕文彬合計持有7.92億股,佔公司總股本42.49%。公告表示,本次拍賣不會影響公司生產經營。公司將對相關股份變化情況予以跟蹤關注,涉及重大信息將及時披露。

公開資料顯示,最初恆康醫療以「獨一味膠囊」中藥起家,在2008年上市後,就開始了瘋狂併購之路。其最初只是一家營收不足3億元的中藥企業,但是到了2013年,通過資本運作,卻已收購了6家醫院,收購項目斥資高達3.69億元。2014年,改名為恆康醫療後,正式從單一中藥業務向醫療服務轉型,並規劃建設「腫瘤治療、高端婦產」的醫療布局。到了2017年,恆康醫療共計收購19家醫院及醫療機構,其中12家被收購醫院為全資收購,一度被資本市場熱捧為「民營醫院第一股」。

然而,「買買買」之後,恆康醫療債務激增。其2017年財務報表顯示還盈利2.03億元,到了2018年突然虧損14.18億元,2019虧損繼續擴大至25.2億元。2020年5月,恆康醫療連續兩年虧損被深交所實行*ST退市風險警示。

截至去年三季度,恆康醫療歸母淨利潤虧損4902.64萬元。而根據深交所有關規定,若公司2020年度經審計後的淨利潤仍為負值,公司將出現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後,首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淨利潤繼續為負值的情形,公司股票將存在暫停上市風險。

相關焦點

  • *ST恆康「真假保殼」透視:「救兵」另有所圖?深交所下函關注
    12月2日,*ST恆康發布股東籤署《重整投資合作框架協議》公告,向市場傳遞出海王集團將作為產業投資人,牽頭協調恆康醫療重整,解決恆康醫療此前債務問題等信息。第二日,*ST恆康再度發布公告稱,將9000萬轉讓其持有的大連遼漁醫院100%出資人權益及與之相關的全部權益,該交易將對公司當期淨利潤影響約為8000萬元。
  • *ST恆康「真假保殼」透視:海王集團另有所圖?深交所下函關注
    12月2日,*ST恆康發布股東籤署《重整投資合作框架協議》公告,向市場傳遞出海王集團將作為產業投資人,牽頭協調恆康醫療重整,解決恆康醫療此前債務問題等信息。第二日,*ST恆康再度發布公告稱,將9000萬轉讓其持有的大連遼漁醫院100%出資人權益及與之相關的全部權益,該交易將對公司當期淨利潤影響約為8000萬元。
  • *ST恆康年底忙保殼 海王集團入局重整
    協議規定,海王集團將作為產業投資人牽頭協調恆康醫療重整,重整程序完成後,海王集團將獲得恆康醫療控制權。  值得注意的是,披星戴帽的*ST恆康已經處在退市邊緣,而海王集團在前述協議中承諾,將確保恆康醫療2020年實現盈利。這意味著,海王集團的到來或許給*ST恆康保殼帶來了曙光。
  • ST恆康「真假保殼」透視:「救兵」海王集團另有所圖?深交所下函關注
    12月2日,*ST恆康發布股東籤署《重整投資合作框架協議》公告,向市場傳遞出海王集團將作為產業投資人,牽頭協調恆康醫療重整,解決恆康醫療此前債務問題等信息。第二日,*ST恆康再度發布公告稱,將9000萬轉讓其持有的大連遼漁醫院100%出資人權益及與之相關的全部權益,該交易將對公司當期淨利潤影響約為8000萬元。
  • 年底保殼忙「搬救兵」 海王生物控股股東入局*ST恆康重整
    12月1日晚,*ST恆康(002219,SZ)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闕文彬與深圳海王集團(以下簡稱海王集團)、五礦金通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五礦金通)籤署了《重整投資合作框架協議》。協議規定,海王集團將作為產業投資人牽頭協調恆康醫療重整,重整程序完成後,海王集團將獲得恆康醫療控制權。
  • 海王集團入主*ST恆康 司法重整持續推進_個股資訊_市場_中金在線
    原標題:海王集團入主*ST恆康 司法重整持續推進  12月2日,*ST恆康發布股東籤署《重整投資合作框架協議》公告,海王集團將作為產業投資人,牽頭協調恆康醫療重整,解決恆康醫療此前債務問題等信息。
  • ST恆康開盤漲停 闕文彬、海王集團、五礦金通將聯合推進公司重整
    協議主要內容顯示,海王集團作為產業投資人牽頭協調恆康醫療重整,海王集團控股子公司深圳前海健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健康金控」)將作為項目實施主體,接受表決權委託,參與恆康醫療重整。此外,五礦金通將作為聯合重整牽頭人,共同組建工作團隊,協調重整投資程序,擬訂重整投資草案。
  • 海王集團拿下*ST恆康產業基金中間級份額,新裡程將重點關注重整...
    記者 | 謝欣1雖然2020年已經過去,但民營醫院第一股*ST恆康(002219.SZ)的重整之爭尚未見最後分曉。2020年12月29日界面新聞曾獨家報導,新裡程醫院集團拿下*ST恆康核心資產平臺之兩大產業基金的優先級份額,從而在*ST恆康的重整中佔得主動。
  • 甘肅前首富大敗局:「民營醫院第一股」恆康醫療瀕臨退市
    記者 | 謝欣1曾坐擁甘肅首富、「民營醫院第一股」等光環的闕文彬與他旗下上市公司*ST恆康(002219。SZ)走到了至關重要的十字路口。*ST恆康近日連續公告,由於合同糾紛問題,公司已經被華寶信託、民生信託兩家信託公司起訴,兩家信託公司分別為*ST恆康參與設立的兩個醫療機構併購基金京福華越與京福華採的優先級LP與中間級LP,而這背後無法兌付兩隻基金權益的原因則是*ST恆康早已深陷債務危機。
  • *ST恆康「真假保殼」透視:「救兵」海王集團另有所圖? 深交所下函...
    產業投資人,牽頭協調恆康醫療重整,解決恆康醫療此前債務問題等信息。   自*ST恆康淨利潤下滑後,其實控人闕文彬一直在尋求解決之道。2018年11月21日晚間,恆康醫療發布權益變動報告書稱,張玉富承債式收購恆康醫療股份,受讓闕文彬持有的恆康醫療55863萬股股份,但最終未果;2019、2020年分別將表決權轉讓給恆康醫療副董事長宋麗華,以及中企匯聯、五礦金通,但也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 *ST恆康保殼生變 益佰製藥智取優質資產
    *ST恆康保殼生變 益佰製藥智取優質資產 2020-12-13 09:26
  • 資本圍獵*ST恆康控制權大戰:海王還未放手、新裡程稱已鎖定 上市...
    在新裡程集團方面看來,理論上2020年12月11日農行總行正式批覆與新裡程集團的合作方案後,海王集團與上市公司的協議內容就已經無法履約了,相關方應該及時知會監管機構,及時終止之前的公告交易。對此,業內某專注公司破產重整的律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如*ST恆康知曉海王集團無法參與上市公司破產重整但未及時披露,就涉及上市公司信披違規的問題。
  • *ST恆康真假保殼?
    12月2日,*ST恆康發布股東籤署《重整投資合作框架協議》公告,向市場傳遞出海王集團將作為產業投資人牽頭協調恆康醫療重整,解決恆康醫療此前債務問題等信息;第二日,*ST恆康再度發布公告稱將以9000萬元轉讓其持有的大連遼漁醫院100%的出資人權益及與之相關的全部權益
  • [異常波動]*ST恆康: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
    二、公司關注、核實情況說明 針對公司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司對有關事項進行了核查,並詢問了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有關情況說明如下: 1、公司未發現近期公共媒體報導了可能或已經對公司股票交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的未公開重大信息。2、公司已披露的經營情況、內外部經營環境未發生重大變化,公司生產經營活動正常。
  • 為了保殼,*ST恆康也是拼了……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記 者丨張飛飛編 輯丨包芳鳴12月2日,*ST恆康發布股東籤署《重整投資合作框架協議》公告,向市場傳遞出海王集團將作為產業投資人牽頭協調恆康醫療重整,解決恆康醫療此前債務問題等信息;
  • 以案說法|「明股實債」的界定及風險防控
    裁判觀點 在明股實債的問題上,要區分內部關係與外部關係:對內部關係產生的股權權益爭議糾紛,可以當事人之間的約定為依據,或是隱名股東,或是名股實債;而對外部關係上不適用內部約定,第三人不受當事人之間的內部約定約束,而是以當事人之間對外的公示為信賴依據。
  • 益佰製藥入局*ST恆康重組被問詢 「醫藥+醫療」戰略能否奏效?
    「民營醫院第一股」*ST恆康的保殼故事仍在繼續。核心醫院資產的舉動,受到上交所關注。交易完成後,公司將成為京福華越和京福華採的優先級有限合伙人。由於京福華越持有蘭考第一醫院、蘭考堌陽醫院、蘭考東方醫院各99%股權;京福華採持有泗陽縣人民院81.42%股權,益佰製藥的上述舉動被認為是對這4家醫院「志在必得」。   但是,這起受讓的風險顯然不小,一方面,在*ST恆康「一地雞毛」的現狀影響下,有來自標的的法律風險、盈利風險;另一方面,債務負擔下,益佰製藥是否有支付能力。
  • 兩個「地天板」也沒用 昔日「翡翠第一股」*ST金鈺鎖定面值退市
    昔日「翡翠第一股」鎖定面值退市,警惕!這些公司也在「生死線」徘徊…原創 證券時報 毛可馨 曾經的「翡翠第一股」*ST金鈺(600086.SH)最終鎖定面值退市。12月21日,*ST金鈺開盤股價衝高至0.99元,隨後一路震蕩,盤尾突然下跌,最終報收0.9元。
  • *ST恆康12月11日漲停分析
    *ST恆康(002219)12月11日漲停收盤,股價上漲5.26%,收盤價為1.80元。該股於上午 10:40:01漲停。截止15:00:31打開漲停4次,封住漲停時長1小時46分22秒。
  • 民營醫院第一股恆康醫療「市值管理」下的醫療敗局
    「作為民營醫院第一股,目前恆康醫療直接面臨退市危機,除了他們因為擴張太快外,對收購的醫院管理失敗也是上市公司失敗的一個原因,包括對賭協議、缺乏合理的醫院管理模式等。」近日,一位有著多年醫院管理經驗的業內人士宋力軍(化名)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分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