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一大別山革命老區,紅色遺址眾多,鄂豫邊省委在此成立

2020-12-14 遇見唐河

南陽市唐河縣是第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豫西南地區革命鬥爭的起源地和指揮中心,在這裡誕生了南陽第一個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第一個共產黨小組,第一個中共地下黨縣委。紅九軍第二十六師,紅三軍,紅二十五軍先後轉戰唐河,留下閃光的戰鬥足跡。李先念率領的新四軍五師,王樹聲率領的八路軍河南軍區部隊,王震率領的八路軍三五九旅南下支隊,於1945年10月24日在祁儀鎮王田村會師,揭開了人民解放戰爭的序幕。著名的湖陽戰鬥、祁儀戰鬥和中原軍區部隊突圍西徵,都得到唐河人民的大力支持。從1919年五四運動的怒潮波及唐河,到1949年唐北、唐南、唐西三縣合併,成立中共唐河縣委,唐河縣愛國民主政府,唐河的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進行了整整三十年的英勇奮鬥,付出了超過3000人的巨大犧牲。鄂豫邊省委書記張星江,紅二十六師師長吳壽青,在南昌起義和東徵廣東戰鬥中屢立功勳的周邦彩,就是其中的最優秀代表。

散布在唐河大地的革命遺址和紀念地,莊嚴地記載著唐河革命鬥爭的光輝歷史,無聲印證著革命先輩們在唐河的奮鬥足跡。而每個看似平凡的紀念地,都有著極不平凡的動人故事。如今,經過歲月風霜的洗禮,這些紀念地更加顯示出歷史瑰寶的價值。他們不僅是唐河革命鬥爭的縮影,更是我們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然而,唐河縣文化資源雖然豐厚,長期以來卻沒有得到有效地開發利用,一些重要的革命遺址因缺少資金投入,得不到維修和保護而消失或瀕臨消失,這是讓人十分惋惜的。現住,縣委、縣政府已把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擺上議事日程,制定方案,投入資金,推進實施。希望通過縣鄉和相關職能部門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將來,把唐河打造成豫西南紅色文化旅遊勝地。

唐河縣革命遺址和紀念地現存43處,本文選取有代表性的19處,簡介於後。

唐河縣蘇維埃政府成立地

1930年11月,鄂北紅九軍二十六師北上,在中共唐河縣地下黨組織配合下,於30日凌晨一舉攻克唐河縣城。12月1日,中共鄂豫邊特委書記郝久亭來到唐河,與紅26師領導人、唐河縣委在縣衙大堂院(今縣委黨校)召開工農商學兵各界大會,宣布成立唐河縣蘇維埃政府。這是革命戰爭時期豫西南地區唯一的縣級蘇維埃政權。

紅三軍轉戰唐河縣境

1932年11月,賀龍率紅三軍戰略轉移至唐河縣境,其第九師師長段德昌接見了唐河地下黨縣委委員郝修文、段堂支書李文臣等人。紅軍在唐東畢店一帶訪貧問苦,打土豪分浮財,為群眾擔水掃地。在唐北的石塔寺、郝寨,紅軍與尾追的國民黨軍數次激戰,第八師師長覃甦在指揮戰鬥時壯烈犧牲。

紅二十五軍在唐河的戰鬥足跡

1934年11月,紅二十五軍戰略轉移至桐柏山區,鄂豫邊工委書記張星江主動面見程子華、徐海東等軍首長,並親自給紅軍帶路,引導紅軍在唐河縣祁儀鎮的臨泉村突然掉頭東去,擺脫了敵軍前後夾擊的危險。紅軍在祁儀東南的保安寨,擊潰敵追剿隊第五支隊,挺進至桐柏和泌陽縣境。張星江一直把紅軍送至嵩縣後才返回。

鄂豫邊省委在畢店成立

1935年8月,經過鄂豫邊工委書記張星江與豫南地區黨組織領導人王國華的協商,決定將鄂豫邊工委與豫南黨組織合併成立鄂豫邊省委,統一領導豫南、豫西南的革命鬥爭。8月中旬,二人在畢店鎮外打麥場召開唐東黨員幹部會議,宣布兩地黨組織合併和鄂豫邊省委的成立。鄂豫邊省委由張星江任書記,仝中玉任組織部長,王國華任宣傳部長。

三軍會師王田村

1945年10月24日,王震率領的八路軍三五九旅南下支隊,王樹聲率領的八路軍河南軍區部隊,與李先念率領的新四軍五師在唐河縣祁儀鎮南部山區會師,並在王田村東的螞蟻山南麓召開會師大會。會後,成立了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軍區和中原行署。

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軍區、中原行署住地

三軍會師後,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成立了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軍區和中原行署。鄭位三、李先念、王首道、陳少敏、王震為中原局常委,鄭位三代理書記兼軍區政治委員,李先念任軍區司令員,王樹聲任副司令員,王震任劇司令員兼參謀長,王首道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許子威任中原行署主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軍區、中原行署住唐河縣湖陽鎮新店村。

李先念在王田村住地

三軍會師前後,李先念曾在祁儀鎮王田村村民蘇玉勝家居住,並將司令部設置在這裡。蘇玉勝曾用當地著名特產香湯丸(一種黑色香米)招待李先念。1959年,時任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的李先念,曾指示王田人精選5斤香湯丸送往北京,做為向中華人民共和國10周年慶典的獻禮。

香湯丸稻穀

陳少敏在新店村住地

陳少敏曾任中共七屆中央候補委員八屆中央委員。1945年10月三軍會師後,中共中央中原局隨之成立,她是五常委之一,住於湖陽鎮新店村民付少良家。她外號陳大腳,齊耳短髮,腰插雙槍,給當地村民留下極深印象。祁儀戰鬥後,陳少敏於1945年12月17日隨部隊和機關轉移,次日,國民黨軍戰機轟炸陳少敏住處,兩枚炸彈準確地投至付家大院,付家兩個兒子被炸死,房子被炸塌。

皮定均住地

三軍在祁儀會師後,原屬八路軍河南軍區部隊的皮定均旅,合編為中原軍區第一縱隊第一旅。該旅駐紮在祁儀鎮及周邊村莊,旅部設在祁儀鎮東南寺院裡(現為祁住 儀鎮第一小學,寺院的鐘鼓樓仍存),直到12月12日從祁儀撤出。隨之,皮旅參加了攻擊來犯之敵一八一師的祁儀戰鬥。

李先念、王震指揮祁儀戰鬥司令部

1945年12月12日,皮定均旅從祁儀鎮撤出後,國民黨一八一師乘機佔領祁儀鎮及東、北一帶村莊,中原軍區決定集結主力,趁其立足未穩,後續部隊尚未到達而殲滅之。李先念、王震將指揮部設在北距祁儀鎮7裡的杜門樓村,並在杜家大院坐鎮指揮祁儀戰鬥。現該宅院主屋仍存,系清末民初建造的磚瓦房屋。

中原軍區部隊突圍渡河處

1945年6月底,為衝破國民黨30萬大軍的包圍,根據中共中央電令,中原軍區部隊開始了著名的中原突圍。7月6日,突圍部隊在北起郭灘、南到蒼臺30多裡的唐河上,架起7道浮橋,使部隊快速突圍西進。李先念隨第一縱隊第十三旅在郭灘渡口渡過唐河,並以中原軍區司令員名義,在郭灘鎮張貼文告,揭露蔣介石集團破壞停戰協議,發動內戰的行徑。

趙紫陽、王宏坤在申菜園住地

1948年1月,桐柏解放軍區黨政軍機構移住唐河縣境,區黨委副書記、軍區副政委趙紫陽,桐柏軍區司令員王宏坤(1955年授上將),住唐河縣昝崗鄉申菜園村,領導土地改革,粉碎國民黨軍進攻的鬥爭。房東女主人高工傑還在敵軍突襲申菜園時,冒著生命危險掩護了趙紫陽。趙紫陽、王宏坤曾住過的宅院尚存,主屋是民國初年建造的磚瓦房屋。

桐柏解放軍區黨委、桐柏軍區司令部住地

1948年桐柏解放軍區黨委、桐柏軍區的另一住地在唐南湖陽鎮張灣村,桐柏解放區書記劉志堅,副書記趙紫陽,軍區司令員王宏坤都曾在這裡工作和居住。這是一處清末民初磚瓦宅院,主屋、東西廂房保存良好。

湖陽鎮烈士陵園

在湖陽鎮南罐山之巔。這裡埋葬的烈士分別是:1945年11月12日,李先念、王震指揮的湖陽戰鬥中犧牲的八路軍、新四軍官兵;1948年1月,攻克鄧縣時犧牲的桐柏軍區28旅官兵;1948年6月,解放襄樊時犧牲的28旅官兵。今年4至5月,湖陽鎮政府對紀念碑做了維修加固和粉刷,並重建了位於唐棗路東側的革命烈士陵牌坊。整修工程還包括修建紀念碑四周花崗巖臺階、圍欄、院牆及入園大門,遷民墳13座,以及修築上山道路等。在這些工程竣工後,罐山烈士陵園將更加莊嚴肅穆,從而迎接更多的幹部群眾和青少年來這裡瞻仰憑弔,寄託哀思。

少拜寺戰鬥和少拜寺烈士陵園

1948年4月,桐柏軍區28旅在唐河泌陽縣地方武裝配合下,在少拜寺鎮一舉殲滅國民黨保安團薛子正部2300餘人,28旅及地方武裝亦犧牲120多人。新中國成立後,當地政府在鎮西建立了烈士陵園,將散葬在各處的烈士遺骨遷葬於此。如今,少拜寺鎮政府正對該陵園進行整修擴建,其中有修建烈士紀念碑、漢白玉護欄,修紀念廣場,新建展覽室、辦公室,對陵園及廣場進行綠化等。不久以後,這裡將成為縣域又重要的紅色文化景點。

唐河革命紀念館

唐河革命紀念始建於2011年,是南陽地區建築規模和布展面積最大的革命紀念館。其中,紅軍解放唐河、建立縣蘇維埃政府,張星江的革命生涯,鄂豫邊省委在畢店鎮成立,三軍會師祁儀王田村則是濃墨重彩展現的部分。

周邦彩

周邦彩是唐河縣桐寨鋪鎮周莊人,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三期,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伐時任十七軍第二師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南昌起義時任二十軍軍官教導團參謀長。1928年,周邦彩在汝南領導武裝起義時壯烈犧牲。周邦彩家故宅仍在,房屋不存。

張星江故居

張星江是唐河縣畢店鎮張心一村人,1928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唐河縣委書記、鄂豫邊工委書記、鄂豫邊省委書記兼紅軍遊擊隊指導員,1936年3月28日,為掩護遊擊隊突圍而壯烈犧牲。張星江是河南省著名革命烈士,南陽地區第二號黨史人物(第一為彭雪楓)。現畢店鎮政府在對張星江故居及周邊區域做好規劃布局的基礎上,正認真打造這一重要的革命紀念地,人民群眾、星江後人多年的願望就要變為現實了。

革命詩人李季

李季是唐河縣祁儀鎮小李莊人,1938年赴延安,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冬,李季創作了長篇敘事詩《王貴與李香香》,這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實踐毛澤東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第一個碩果。新中國成立後,李季創辦和主編《長江文藝》,後但任《人民文學》和《詩 刊》領導職務,曾創作和出版了大量詩歌、小說、散文,熱情歌頌新中國的建設成就。現小李莊村李季故宅仍存,急需整修,闢為紅色文化景點。

張培

相關焦點

  • 【八一特稿】馬山口,紅色南陽革命的搖籃,南陽革命的''小延安''!
    馬山口鎮地處秦嶺餘脈伏牛山南麓,內鄉、鎮平、南召三縣交界,是一個山區、丘陵、平原相間分布的山區鎮,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漢時設店,唐朝建鎮,解放初南陽行政公署在此辦公,解放南陽的命令從此地發出,成立西峽縣的命令也是從馬山口鎮宣布的。歷史上曾以全國四大中藥材集散地之一和盛產馬山鐵鍋聞名遐邇,素有「旱碼頭」和「小漢口」之稱。
  • 南方紅軍遊擊隊,鄂豫邊遊擊隊的主要領導都有誰?後去向何處?
    鄂豫邊遊擊隊是以豫南桐柏山為根據地,成立於1936年1月4日。陳香齋(1907年—1937年)是河南泌陽人,1928年入黨,曾任泌陽縣委委員、村書記、鄂豫邊紅軍遊擊隊副隊長、隊長、鄂豫邊省委委員等職,1937年6月19日在一次戰鬥中犧牲。曾經擔任過鄂豫紅軍遊擊隊指導員的還有張星江、仝中玉、王國華三人。
  • 走進大別山一一 中國著名油畫家革命老區寫生創作活動
    大別山主峰白馬尖海拔1777米,位於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境內。大別山為佛教聖地,主峰白馬尖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體現佛教對造物蒼天的膜拜,有「北有白馬寺,南有白馬尖」一說。大別山更具有現代歷史價值。大別山山麓的金寨縣是中國第二大將軍縣,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是著名的革命老區之一,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
  • 工行信陽分行多舉措支持大別山革命老區建設
    為全面貫徹落實河南省委、省政府加快河南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工作會議精神,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實施,作為紮根信陽的國有商業銀行,工商銀行信陽分行始終以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服務國家經濟建設、推動社會發展為己任,高度關注和重視服務老區經濟社會發展,積極助力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工作。
  • 大別山革命老區的貢獻:我軍先後五進五出大別山
    大別山革命老區橫跨河南、湖北、安徽三省,總面積約10.86萬平方公裡。我黨指揮我軍部分主力先後五進五出大別山,在敵我雙方的拉鋸戰中,這裡的人民為我軍的發展乃至新中國的成立付出了罕見的犧牲,做出了巨大貢獻。
  • 紅色文化看金寨:探秘「紅色小鎮」金寨湯家匯鎮!
    回想過去的烽火歲月,金寨人民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為中國革命事業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勳,我們要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在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央廣網記者深入革命老區安徽金寨探訪這裡的紅色文化、紅色資源和紅色精神。
  • 既畫出大別山特色又體現藝術創作時代特點‖陳樹東參加老區寫生行
    日前,「走進大別山——中國著名油畫家革命老區寫生創作活動」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大灣村啟動。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全國政協委員範迪安與丁一林、王輝、王克舉、王建國、李忠祥、陳樹東、張新權、楊參軍、段江華、郭寧等全國油畫名家參加了此次寫生創作活動。
  • 大別山文化研究院揭牌
    12月15日下午,信陽農林學院、信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聯合舉辦大別山文化研究院揭牌儀式。市委常委、副市長李徵,信陽農林學院校長邢勇、黨委副書記劉光生共同為大別山文化研究院揭牌。
  • 多圖|革命遺址「活」了,紅色記憶「亮」了
    紅場給人們最深刻的印象是革命先烈在此留下眾多的「紅色印記」——二戰時期大南山革命蘇區黨政軍指揮機關所在地、東江地區革命根據地領導中心等,其中列為廣東省重點保護革命文物的有3處,分別是紅場廣場革命舊址、紅宮、大南山石刻革命標語(25石37幅312字);列為市(縣)文物保護單位的有3處,分別是紅軍醫院舊址、革命烈士紀念碑、英雄石洞。
  • 雲南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蘇紅軍調研脫貧攻堅和革命遺址保護利用工作
    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委各項決策部署,進一步增強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的責任感緊迫感,4月22日至24日,雲南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蘇紅軍率相關處室同志,深入楚雄州南華縣、元謀縣、武定縣,調研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區脫貧攻堅和革命遺址保護利用工作
  • 走進鄂豫皖蘇區首府——緬懷革命先烈 傳承紅色基因
    原標題:緬懷革命先烈 傳承紅色基因    9月16日下午,正在河南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於信陽市新縣的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告慰革命英靈,並參觀了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讓我們跟隨總書記的腳步,一起走進那段崢嶸歲月,重溫革命先輩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 河南信陽弘揚紅色文化成風化人觀察
    在他們的示範帶動下,人事改革順利推進……  近年來,大別山革命老區河南省信陽市管好用好紅色基因庫,大力傳承紅色文化、弘揚大別山精神,讓紅色資源「活」起來,也讓黨員幹部在接受紅色教育中守初心、擔使命。  讓709處革命舊址「活」起來  新縣箭廠河鄉「紅田慘案」遺址前,擺滿了白色的小花。
  • 關於全市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情況的調研報告-駐馬店網——駐馬店新聞...
    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一、紅色資源基本概況駐馬店是革命老區,在革命戰爭年代,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戰歌,孕育了不朽的老區精神。眾多的紅色資源都承載著革命先輩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承載著他們英勇奮鬥、不怕犧牲、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承載著後人值得學習和傳承的寶貴精神財富。
  • 陸豐已審定的革命遺址共有82處,來看看在你們鎮你們村嗎?
    海陸豐革命根據地是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確定的全國13塊紅色革命根據地之一。海陸豐是中國大規模農民運動和武裝鬥爭的發源地,是中國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誕生地,是中國最早開展土地革命的試驗田,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廣東省的紅色資源大市。
  • 汕尾市革命遺址目錄(陸河節選)
    海陸豐革命根據地是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確定的全國13塊紅色革命根據地之一。
  • 鄂豫皖三省聚信陽 大別山精神續寫新篇章
    9月28日至29日,由中共河南省委黨史研究室、中共湖北省委黨史研究室、中共安徽省委黨史研究院、中共信陽市委共同主辦的鄂豫皖三省大別山精神研究聯席會第一次會議暨紀念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創建9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紅城新縣大別山幹部學院召開
  • 國電投大別山電廠:紮根老區「電亮」扶貧路
    順著這番景色向西南遠眺,可以看到國家電投大別山電廠的輪廓,紅白相間的煙囪、高聳的涼水塔群、線條明利的廠房……融入這方秀美壯觀的秋景之中,見證著這片紅色熱土的深刻變化。  產業脫貧 電力先行  湖北省黃岡市麻城市地處大別山區,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長期以來屬於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工業基礎薄弱,經濟發展缺少產業支撐。
  • 河南省大別山革命老區引淮供水灌溉工程順利完成基坑抽水
    當前河南省大別山革命老區引淮供水灌溉工程已如期完成基坑抽水,施工現場將進入節制閘基礎開挖階段。自河南省大別山革命老區引淮供水灌溉工程成功實現圍堰截流以來,項目公司與總承包項目部始終堅持科學調度、精準發力,高質量推進施工進度。
  • 十八大以來河南省弘揚和傳承紅色基因的實踐探索
    河南地處中原,歷史文化悠久,這裡有著豐富的人文資源、光輝的革命歷史,共產黨在此成立黨組織較早,是全國重要的建黨基地之一,湧現出了楊靖宇、吉鴻昌、焦裕祿、史來賀等一大批革命志士和先進模範人物,具有厚重的紅色精神積澱。
  • ...中國鐵塔為大別山革命老區脫貧致富鋪就信息路 | 決戰決勝...
    位於大別山革命老區的信陽,歷史悠久,景色迷人,經濟發展卻相對落後。這裡分布著7個貧困縣,是國家精準扶貧綜合改革試點市,也是河南「三山一灘」扶貧攻堅重點地區。「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9月視察河南,深入信陽革命老區調研時提出的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