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萊蕪戰役的整個過程中,我山東民兵,在山東軍區的統指揮下,以積極行動配合了這次戰役。萊蕪戰役前後,膠濟線、隴海線和津浦線兩側地區的民兵,配合部隊打擊還鄉團和國民黨的運輸部隊,並破壞鐵路,斷敵交通。僅據膠濟線東段不完全統計,即破襲鐵路一百一十五次,破壞鐵路一百三十餘裡,破壞鐵橋、石橋八十二座。
解放軍的有力助手
在蕪戰役前,魯中區發動了十萬餘名民兵群眾,對以萊蕪為中心的博萊、張萊、泰菜、新萊等縱橫數百裡的公路進行了大破襲,加之普遍的地雷爆炸,迫敵日行不及二十裡,遲滯了敵人的行動,給我軍民爭取了充分時間,進行各項戰備工作,為我軍殲敵創造了有利條件。自一月中旬至二月下旬的四十天內,據不完全統計,魯中區民兵作戰二百二十五次,炸響地雷四百九十枚,斃傷俘敵二千一百九十一名,繳獲小炮十二門,長短槍四百七十枝。萊蕪戰役中,在「一切為了前線勝利」的口號下,我解放區黨政組織,動員了六十萬人在前線服務。
特別是魯中地區的黨、政、民更是全力以赴,組織了四十多個民兵子弟兵團四百多個連隊,廣泛進行參戰活動,成了解放軍的有力助手。在這次戰役中,參戰民兵表現最突出的是萊蕪縣的民兵,他們自始至終堅持鬥爭,無一人離開戰場,共參加作戰一百七十六次,斃、傷、俘敵三百七 十名,炸毀汽車六輛,繳獲大批武器彈藥,為保衛自己的家鄉立了大功。
自一九四六年六月,到一九四七年三月,全國各戰場共殲敵 七十二萬餘人(山東殲敵二十五萬餘人)。在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計劃,迫使其改變為重點進攻之後,蔣介石用於重點進攻山東的總兵力達六十個旅四十五萬人。為粉碎敵人的重點進攻,華東局指出:山東軍民的主要任務是,全力配合與支援華東野戰軍內線作戰,在農村深入進行土地改革,結合戰爭形勢,進行全民的思想教育,全面組織力量支援前線,滿足戰爭的需要,迅速整理民兵武裝,廣泛組織爆炸隊、武工隊,堅持當地鬥爭,保衛土改,配合主力作戰。國民黨對山東實行重點進攻,從四月開始,魯南地區陸續淪為敵後,魯中地區大部城鎮被敵佔領。
九月一日,敵又以十八個旅的兵力,向我膠東腹地進犯。敵軍所到之處,在軍事上配合保安隊、還鄉團,連續實施清剿、掃蕩在政治上發展特務組織,建立反動政權,捕殺我幹部、群眾;在經濟上大肆搶掠,搜刮民財。反動地主、富農也乘機反攻倒算,給被佔領區的人民造成了深重災難。這時,主力部隊實行運動作戰,大踏步前進,大踏步後退。堅持邊沿地區和開展敵後鬥爭的任務,主要由地方武裝和人民武裝擔任。各地民兵遊擊隊、爆炸隊、武工隊,配合主力和地方武裝,開展了廣泛的遊擊戰爭。
開展鬥爭
敵人走到那裡,民兵爆炸隊、武工隊就在那裡開展鬥爭。當軍大兵團齊頭並進,向魯中山區進犯時,魯中區組織了十五萬民兵(其中有女民兵四萬),配合軍隊進行正面阻擊和敵後鉗制敵人的作戰。在敵前進途中和交通補給線上,埋地雷,打冷槍,殺傷敵人,使敵人每前進步,都付出代價。敵軍佔領泰安城後,我預設之地雷連續響了三天,炸死炸傷敵軍二百五十餘人。據沂源、臨朐、昌樂、沂水、萊蕪等縣的統計,七月一個月,民兵爆炸隊就作戰二百餘次,斃傷俘敵五百餘名。九月,敵軍進攻膠東時,廣大民兵配合部隊,與進犯之敵展開了激烈戰鬥。村村布雷山山阻擊,打擊襲擾敵人。
於建國爆炸隊,在平度以東縱橫四十裡的地區,布設了地雷網,敵一踏進平東縣境,地雷到處爆炸,前進不足五裡,連響三十六雷,當敵被迫分散前進時,正入我地雷陣,雷聲四起,給敵人以重大殺傷。任俊華、孫玉亭帶領的隨軍陣前爆炸隊,一次響雷六百餘,殲敵五百餘人。膠東勞動模範孫成花、女民兵模範孫成繼、女民兵高淑雲等埋雷十三個,炸死敵軍十四名。敵後民兵配合部隊積極開展了反清剿,反搶掠,反偽化的鬥爭。新泰縣四個區的民兵武工隊在四、五兩個月內,粉碎蔣軍還鄉團的三次清剿,牽制蔣軍一個師的兵力,消滅敵軍二百五十餘名,收復村莊一百五十餘個,摧毀偽政權八十餘個。
沂南縣被敵佔領後,縣長和縣武裝部長,帶領民兵與搶糧、抓丁之敵作戰二百一十次,斃、傷、俘敵二百九十三名。敵軍佔領郯城後,七、八兩個月抓壯丁八千餘人,為對抗敵人的抓丁,廣大民兵帶動青年,組織起反抓丁大隊,集體進行鬥爭,使敵人後來的幾次抓丁都落了空。蔣軍佔領沂北縣後,民兵、武工隊,堅持鬥爭七個半月,作戰二百餘次,嚴重打擊了敵人的偽化活動,使全縣沒能建成一個村的偽政權。魯中區從六月到年底,參戰民兵十萬餘人,作戰四千一百八十次,殲敵八千零六十八人,其中敵正規軍三千六百餘人。海區的民兵爆炸隊一年殲敵二千餘人。
在一九四七年四月至十月的半年中,山東廣大民兵,還積極參加了泰安、孟良崮、南(麻)臨(朐)、膠河等戰役,配合部隊,殲滅了國民黨的大量有生力量,徹底粉碎了敵人對山東的重點進攻,迫使蔣軍在山東的兵力收縮到膠濟、津浦兩鐵路沿線及內地部分城鎮,結束了敵人在山東戰場上的戰略攻勢。
第三階段,配合軍隊開展向敵進攻作戰(一九四七年十一月至一九四八年十二月)。
一九四七年十月,蔣軍對山東的重點進攻被粉碎,我軍轉入全面防禦後,即開始了向敵人主動進攻的新階段。這時山東戰場尚有國民黨正規軍三十九個旅,均處於分散守備狀態。在這新的形勢下,山東地方武裝和民兵的主要任務是,積極配合主力作戰,向敵開展軍政攻勢,掃蕩清剿還鄉團,拔除據點,摧毀偽化陰謀,恢復農村陣地。在十一、十二兩個月的進攻作戰中,廣大民兵爆炸隊、子弟兵團,在堅持邊沿鬥爭,配合部隊作戰中發揮了強大威力,牽制消耗和殺傷了大量敵人。膠東地區民兵在萊陽戰役前後兩個月中,襲擊、伏擊、截擊作戰七百零九次,斃、俘敵正規軍、保安隊一千六百一十二名,還鄉團五千九百四十九名;敵踏響地雷三千六百二十枚,炸死炸傷敵二千八百七十餘名,騾馬二十餘匹,汽車四輛。
濱海十字路民兵爆炸隊,在鎮長的領導下,插入敵後開展飛行爆炸,在一次反掃蕩中,埋雷二百五十三窩,炸響一百二十窩,殺傷敵軍二百六十餘人。為此,華東軍區曾通令嘉獎,並命名為「模範爆炸隊」。嶧縣民兵武工隊,在縣委的直接領導下,活躍在津浦路以東,運河以北地區,在三百五十八次戰鬥中,斃、俘敵三百六十七名,鎮壓了地主惡霸的復闢倒算,保衛了群眾利益,並開展了政治攻勢,瓦解了國民黨縣、區、鄉武裝九百餘人,粉碎了敵人的偽化陰謀,控制了五分之三的村莊,直接牽制臨城、棗莊、嶧縣之敵,有力地配合了魯南區部隊的攻勢作戰。
由於戰爭的影響,一九四八年春,山東遭到了嚴重災荒,如不能戰勝災荒,將給解放戰爭帶來極大困難。為戰勝災荒,保證前線供應,華東局號召「不荒掉一畝地,不餓死一個人」。山東人民和廣大民兵,積極響應這一號召,在緊張地生產救災的同時,忍受著巨大的困苦,大力支援前線,積極配合軍隊的進攻作戰,繼續壓縮、分割、圍困、襲擾各點線之敵。一九四八年的三至五月,膠東、渤海、魯中地區的民兵,積極參加了膠濟路中、西段的春季戰役攻勢,僅昌樂、濰縣、安丘、益都四個縣的民兵,即配合部隊殲滅逃竄之敵六千三百六十三人,繳獲各種炮三十七門,輕重機槍一百五十二挺,長短槍四千零二支。
結語
魯中、魯南地區的民兵,積極參加了五至七月的津浦路中段的夏季戰役攻勢,配合我軍解放了泰安、兗州、濟寧、滕縣等十二座縣城,控制了津浦路四百餘裡,使濟南完全陷於我軍包圍之中。在這次戰役中,僅泰安、泰寧、趙等十五個縣的民兵,即殲敵一千四百餘人,繳獲各種武器一千四百餘件 在進攻作戰的勝利中,在各級黨委的統一領導下,廣大民兵積極協同有關部門,開展對敵的政治攻勢,宣傳我軍勝利,爭取群眾,瓦解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