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sir
最近,在二手轉讓平臺閒魚上,出現了欠條轉讓的交易,「60萬元欠條虧15萬以45萬元價格轉讓」、「1萬元欠條6000元轉讓」等等,有些帶有法院判決書,有些帶有錄音材料,有些帶有微信聊天、轉帳記錄,網友戲稱這種現象為「網絡AMC」。
AMC(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即資產管理公司,可以管理和處置銀行的不良資產。
法Sir打開閒魚圍觀了一些欠條,發現在欠條描述中可以大致分為三類:
1. 承認借錢,但是完全沒有能力償還;(甚至有些人,一副要錢沒有,要命一條的德行)
2. 承認借錢,已將個人財產轉移父母名下,無法償還;(早有準備坑你)
3. 有法院判決,一直賴著不還。(限制高消費也沒有用)
掛在閒魚上的欠條基本有完整且合法證據,但是為什麼會出現折價轉讓呢?
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事實上沒有還款能力,連個人溫飽問題都沒有著落;一種是法律上沒有還款能力,因為轉移財產使得名下沒有財產。後一種情況,一般連法院都沒有辦法去強制執行。(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欠條掛閒魚轉讓,背後映射民間借貸催收難題。
欠債還錢本是天經地義,但為什麼還是有人有錢也不願還款?人口大遷徙對其有重要影響。
法Sir很認同費孝通先生的看法,他的著作《鄉土中國》一書中描繪了在中國廣為流行的熟人文化,其中描繪的民間借貸行為很具代表性。人們通常跟同村的"熟人"或者跟隔壁村的親戚進行買賣和借貸。比如,今天村裡的老楊把錢借給村東頭的老王,老王家裡有幾口人,幾頭豬,幾畝田地,借錢做什麼,老楊都一清二楚,可能連欠條也無需打,反正也不怕老王跑,俗話說得好,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而「王家裡有幾口人,幾頭豬,幾畝田地,借錢做什麼」這些都是可以衡量借錢的風險大小。
在法Sir爺爺那一輩人心中,落葉歸根很重要,這種思想一直約束著傳統中國人方方面面。但是,隨著現代經濟的高速發展,受到人口大遷徙的潮流的影響,人們已經沒有以往那麼在意還鄉問題了。如果碰到那些無賴,我們甚至還找不到他們的人,更談不上去催收借款了。
此外,索要欠款對於出借方來說是一件耗時耗力的事情。雖然,民間借貸在熟人中發生還是佔多數,但是,在一些人口流出大省,不到過年基本找不到人,因為很多人全年在外務工,甚至還有很多是流動工人,哪裡有活幹去哪裡,拿著欠條去催收時間和金錢成本太高。
在閒魚上轉讓的欠條有法律效力嗎?
在民間借貸追索難的情況下,出借方往往面臨時間、精力等方面的限制而追討無門,因此在閒魚上轉讓欠條的交易就出現了。其實所謂的欠條轉讓用法律術語來講,就是債權轉讓。轉讓債權的行為其實並不少見,特別是在企業之間,只是當債權轉讓與民間借貸扯上關係,再加上是在網絡平臺上進行公開轉讓,就顯得有些稀奇了。
既然轉讓欠條就是轉讓債權,那麼,就法律的角度而言,這種轉讓行為是有效的。當然,轉讓完成後,原債權人應當通知債務人,否則債務人是可以還錢給原債權人的,進而消滅債權債務關係。至於被轉讓人收不到還款的話,那就只能去找轉讓人了。
欠條怎麼寫才能避免別人不認帳?
雖然索要欠款對出借人來說很痛苦,但是我們在生活中總是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借錢的問題。所以,不管你是出借錢的人還是借入錢的人,法Sir在這裡還要強調一下關於欠條內容書寫的注意事項。
比如,欠條不要空白間隙太大;數字要有大小寫;要準確標明日期;不要用易褪色的墨水書寫;寫完要認真核對;內容要表達清晰,有的欠條將「買」寫成「賣」、「收」寫成「付」,「借給」寫成「借」等等,極容易造成語義混淆,是非難辨;當事人名字要全,避免使用同音同義字;還款時要拿回借條,對方如一時找不到欠條,應讓其寫一張收據留存等等。這些只是法Sir暫時能想到的,還有其他的一些注意事項還需大家多多注意啦。
最後,法Sir還要強調的一點是欠條規定的利率問題。在民間借貸中,合法利率是不能超過年利率36%的。其中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是予以支持的;而年利率超過24%不到36%的,屬於自然債務,如果要提起訴訟,法院不予保護,但是當事人願意自動履行,法院也不反對,借款人不能要求返還已經支付的利息;年利率超過36%的,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是無效的。
有沒有親朋好友借你錢不還呢?你會不會考慮掛閒魚轉讓欠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