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日本地震,有座千年古都無大礙,它的名字,曾叫洛陽

2021-02-17 愛天涯

在中國,提起洛陽,幾乎無人不知,它以其厚重的歷史承載著人們對城市、對過往的複雜情感,它幾乎就是古代中國的一個縮影;而在日本,同樣有一座名叫「洛陽」的城市,它是日本文化與歷史的焦點,而這個城市的點滴、包括名字,幾乎就是對中國洛陽的一種現實想像,在地理上橫向的空間裡,一東一西,兩座洛陽城,對應著時間、歷史和記憶。

上篇:日本的洛陽和中國的洛陽

在日本,有一座城市,古樸的建築上到處可見含有「洛陽」兩個字的牌子,這座城市的別稱,竟然也叫「洛陽」,其建築仿照唐代洛陽城而建,甚至街道、區域的命名都採用了和洛陽相關的名字,她是日本歷史上唯一一個千年古都,也一直是日本文化的象徵。她,就是日本的歷史名城京都。


中國人來到日本這座千年古城時,看到比比皆是的漢字「洛陽」,大多都有種穿越回到唐代的時空錯亂感,一千多年前的中國都城,大體是這幅模樣。不信,請看下面這組圖:


初次訪問京都(這裡指的是日本近畿圈京都府下的京都市)的人,都會驚訝於京都的別名---洛陽(らくよう),比如,京都的很多地名又被稱為洛中、洛外,江戶時代表現京都的著名風俗畫叫《洛中洛外屏風圖》,在日語中,去東京被稱為「上京」、去京都又被稱為「上洛」等等。有點常識的人或許會問,794年營造的平安京不是模仿長安城修建的嗎?她與唐代的東都洛陽又有什麼關係?

原來,古代的中國通常實行的是多京制,同時擁有幾個首都是很常見的。周代就有宗周和成周、漢代和唐代這樣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王朝,實行的是兩京制:西京長安和東京洛陽。唐代的洛陽又被稱為東都,是南北大運河交匯的樞紐,其繁華程度和重要性僅次於長安城。日本桓武天皇於794年營建的平安京,模仿中國的兩京制, 將靠西側、被朱雀大街分隔開的右京稱為長安、靠東側的左京稱為洛陽。平安時代以後,由於右京(長安)的水系桂川經常泛濫,居住困難,右京逐漸被荒廢,城市的發展向左京(洛陽)傾斜,因此,京都=洛陽的概念自然就形成了,這就是京都市的別稱洛陽的濫觴。

平安京是日本的京都的古稱。平安京是日本在794年(延曆13年)桓武天皇從舊都長岡京遷都後至1868年明治天皇遷都東京期間的首都,位於現在京都府京都市中心地區。京都位於日本本州島中西部,坐落在京都盆地北部,東距日本第一大湖琵琶湖僅5公裡,東、西、北三面有丹波山地、比良山地和貴船山地環繞,市區隨京都盆地向南面大阪灣敞開為巨型口袋形狀,面積610平方公裡,人口160多萬。

我來日本這些年少不了被人問,「來自中國哪裡?」,起初會說「鄭州」。多數人不知道是什麼地方,即便補充一句「是河南省第一大城市」,對方也一臉茫然,最後只能說,「距離古城洛陽不遠,有少林寺」,對方才恍然大悟。洛陽——這個名字對日本人來說無人不曉。

早年來日本時,曾有兩年住在大阪和京都之間,乘電車到京都市中心河原町也就半個多小時,雖然也去過京都幾次,但那時疲於生計,總是草草看了清水寺,逛逛祇園,並無心細細品味京都的美,也根本沒有留意日本京都與中國洛陽有多大關係。



日本的洛陽和河南的洛陽,有著什麼樣的淵源?

直到兩年前想在牆上掛上幾幅裝飾畫,列印了東山魁夷的《京洛四季》後,才注意到「京洛」二字。上世紀60年代,東山魁夷繪製了一系列京都風景畫,隨後以《京洛四季》為總題發表畫文集,東山以「京洛」來指代京都。

東山魁夷《京洛四季》中收錄的畫作

網上搜索後才知道,在東山魁夷創製《京洛四季》之前很久,早已有人畫過同名的畫作,如森寬齋的《京洛四季》(1874)和望月玉泉的《京洛四季》(1866),東山魁夷沿用這一題目,可以看出日本人對「京洛」情節早已根深蒂固。

「京洛」原意為京城洛陽。東漢班固《東都賦》:「子徒習秦阿房之造天,而不知京洛之有制也。」曹丕有《煌煌京洛行》。這一稱呼以後成為極普通的連稱,有時甚至還是正式用詞,如宋設有「京洛招撫使」。

日本文人所說的「京洛」,指代的則是歷史名城京都。日本京都舊稱平安京,從平安時代的桓武天皇於公元794年定都京都,到1869年明治天皇遷都江戶(即現在的東京),京都為日本歷史上唯一一個千年古都。精巧細緻的京都人文與景觀,一直是日本文化的象徵。

日本以「京洛」稱首都,當是受唐人影響,故日本京都又別稱「洛陽」。 


平安京自然環境和唐代洛陽城更接近,群山環抱,河流穿城而過,街道、街坊的建築也都是仿照唐代洛陽城建造的,甚至街道、區域的命名都採用了和洛陽相關的名字,如洛陽、洛南、洛京、洛中、洛北、上洛等,到現在仍在使用。即便在今天,仍然有「京洛運輸」、「京洛庵」、「洛陽工業高等學校」、「洛陽病院」、「株式會社洛陽」等名稱。


寺院中,含有「洛陽」二字的名牌頻現

幾日前陪國內親友再逛京都,一路上留意了「洛」字出現的頻率:在三年坂的路牌上,特意寫上「此處曾被《洛陽名所集》(1659年刊行的京都導覽書籍)收錄」;和果子老店「藤菜美」,把自家的抹茶飲料取名為「洛水」;著名茶店福壽園,店中出售的絲織物稱為「京洛錦」;公交公司,叫「洛BUS」;街邊的民藝店,名字叫「洛禪」;寺院中,含有「洛陽」二字的名牌更是頻頻出現……由於傳統文化中關於「京洛」、「洛陽」的意象極為豐富,毫無疑問,當一個深諳於此的人看到這個詞,可以發生無數聯想,而京都的這一古典代稱一直得以延續,大概也由於此吧。



在三年坂的路牌上,特意寫上「此處曾被《洛陽名所集》(1659年刊行的京都導覽書籍)收錄


和果子老店「藤菜美」,把自家的抹茶飲料取名為「洛水」


街邊的民藝店,名字叫「洛禪」

著名茶店福壽園,店中出售的絲織物稱為「京洛錦」



公交公司,叫「洛BUS」



保育園也要「洛陽」才正統。


企業名稱有「洛陽」,更有信賴感。

組織名也稱「洛陽」。


洛陽織物,代表傳統、高級。

這種稱呼,我想少不了的是歷史上常有的摹擬心理,一種軟性文化影響,通過這種命名,獲得心理上愉悅的自我暗示——正如鄭州興建的「大上海城」、「曼哈頓廣場」、「普羅旺世」一樣,似乎這種命名給人一種原樣移植的滿足感。


歷經滄桑,京都保存下來了大多數的歷史名勝,這也是京都人一直以來引為自豪的所在。即使是在殘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京都也因為它那燦爛的歷史而受到庇護。


中篇:誰是她的恩人?

京都和奈良是日本的兩大古都,這兩座城市擁有許多具有唐代風格的古建築,藝術價值極高。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它們能倖免於二戰時的轟炸,要歸功於我國著名的建築學家—梁思成。

近日,記者從在京舉辦的「古都的恩人梁思成演講會暨為梁思成在日本奈良樹立銅像啟動儀式」上了解到,日本奈良已決定在今年(編註:原文發表時間為2010年)10月31日慶祝平城建都1300周年時,舉辦梁思成銅像的揭幕典禮,梁思成的銅像將永遠安放在奈良。

不轟炸建議被盟軍採納

在此次啟動儀式上,羅哲文等深情地回憶了梁思成與日本奈良、京都之間的故事,將半個世紀前的歷史重現於眼前。

梁思成是我國著名建築學家,國學大師梁啓超之子。1901年,梁思成出生於日本東京,他的童年是在日本度過的,當時雖然生活清苦,卻給梁思成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梁思成晚年曾回憶說:「我愛美麗的日本和我童年記憶中和藹可親的、善良的日本人民。這裡面有在幼稚園和小學裡教導我的師長,有在須磨海濱教我遊泳的漁人,有我坐火車上學時每天在車上照顧我的車長……還有許多當年在一起嬉戲的日本小朋友。」

梁思成與古都奈良甚有淵源。孩提時代,梁啓超就曾帶他去奈良的法隆寺遊覽,那時正值大殿重修,父親便花了一元錢的香資將梁思成的名字刻在了大殿的一片瓦上,祈求佛祖保佑。沒想到幾十年後,這座古剎竟因這個名字逃過了滅頂之災。

1912年,梁思成隨父母回到中國。然而,侵華日軍的殘暴讓梁思成對日本的愛跌至冰點。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北平淪陷,眾多歷史古蹟慘遭炮火摧殘。面對日本人的宴會請柬,梁思成憤然拒絕,舉家出走。在逃亡過程中,梁思成一家又險些在長沙喪命於敵軍的空襲。不幸的事情接連發生,先是擔任第十九路軍炮兵校官的弟弟梁思忠,在淞滬會戰中英年早逝。接著1940年,梁思成的內弟、飛行員林恆在保衛成都的空戰中壯烈殉國。多年後,梁思成的後人說,面對國讎家恨,父親最終能做出保護日本古都的決定,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944年夏天,美軍已對日軍佔領區和日本本土開始戰略轟炸。在重慶,梁思成在羅哲文的協助下開始整理古蹟遺址名單、在地圖上標明位置,並向盟軍提交不要轟炸的建議。梁思成的建議最終被採納,遍布於京都和奈良城內的古代建築,在戰火中毫髮未損。

「梁思成是我們日本的大恩人」

現在的奈良和京都已發展成為國際知名的觀光城市,保存完好的古建築群為這兩座城市增色不少。比如,奈良歷史上曾做過日本的京城,公元710年,日本天皇遷都到奈良,當時叫平城京。據說,整個平城京的建設,是模仿唐朝的長安城建置。奈良的唐招提寺是由唐代鑑真和尚親手興建的,現為世界文化遺產。由於文化遺存保護完好,每年這裡吸引著成千上萬的觀光客來此體會古都的魅力。而這一切,應歸功於梁思成。

啟動儀式上,梁思成的學生、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回憶了日本友好人士對梁思成的評價。她說:「1985年我曾到日本奈良、京都進行建築考察,日本建築界權威福山敏男在一次接待活動中動情地說,梁思成是我們日本的大恩人,是他在二戰中向美國提出了保護奈良和京都的建議,我們的古都才得以保存下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

(註:本文部分內容來源《南渡北歸》最新修訂版,有刪節改編。)

下篇:17處世界文化遺產

京都是日本的古都和文化搖籃,是日本文化的代表,名勝古蹟數量居全國之冠。公元794年(桓武天皇延曆十三年),日本國都由長岡京遷此,並定名為平安京。從那時起到1868年(明治元年)遷都東京,一直作為首都長達1100年。如今,京都是目前地球上最像唐朝的地方,有驚人的17處「世界文化遺產」。

1、清水寺


清水寺位於京都東部音羽山的山腰,始建於778年,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曾數次被燒毀並重建,後於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本堂前懸空的清水舞臺是日本國寶級文物,四周綠樹環抱,春季時櫻花爛漫,是京都的賞櫻名所之一,秋季時紅楓颯爽,又是賞楓勝地。

075-551-1234  6:00-18:00(3月下旬~4月上旬、11月中旬~12月上旬、夜間特別拝観18:30~21:30)

無休 ¥300(夜¥400)

JR京都駅乗坐市巴士206、100系統,巴士停五條坂或者清水道下車、徒歩10分
http://www.kiyomizudera.or.jp/


2、上賀茂神社



和下鴨神社齊名的古社。本殿,權殿為日本國寶。信奉可以去除厄運的神。經常舉行各種祭典。

075-781-0011  8:30-16:00
無休 無料(本殿、権殿¥500) 巴士停上賀茂神社下車
 http://www.kamigamojinja.jp/


3、下鴨神社



被森林包圍的日本最古老的神社之一。擁有50多棟日本重要文化財產的建築。舉行的葵祭為日本三大祭典之一。

075-781-0010 6:00-16:00 (有季節変動)
無休 無休(大炊殿等¥500) JR京都駅乗坐市巴士205系統30分、巴士停下鴨神社前下車
 http://www.shimogamo-jinja.or.jp/


4、東寺


平安遷都2年後作為宮寺而創建,空海主持整備。寺內有京都的象徵,高57米的日本國寶五重塔,是日本最高的木造塔。

075-694-3325  8:30-17:30(9月20日~3月19日 ~16:30)
無休(寶物館3月20日~5月25日、9月20日~11月25日開館)
無料(金堂、講堂¥500、寶物館¥500)
近鉄東寺駅徒歩5分
 http://www.toji.or.jp/


5、比叡山延暦寺



天台宗總本山,傳教大師最澄創建。分為東塔,西塔,橫川塔等3塔16谷,包括東塔地區的國寶,總本堂根本中堂在內的200座堂塔散布於山中。

077-578-0001  9:00-16:00
無休 ¥650 
JR京都駅→JR湖西線 比叡山坂本駅→江若バス 坂本ケーブル行きに乗車→ケーブル坂本駅→坂本ケーブル乗車→延暦寺駅→徒歩8分
http://www.hieizan.or.jp/


6、二條城



二條城又名二條御所,位於日本京都,是幕府將軍在京都的行轅。二條城建於公元1603年,是江戶幕府的權力象徵。建有東西約500米、南北約400米的高大圍牆,並挖有壕溝。二條城內名為「鸝鳴地板」的走廊,人行走其上便會發出黃鶯鳴叫般的響聲,是幕府統治者為保全自身安全而設的報警機關。本丸御殿和二之丸御殿為二條城的主要建築。「二之丸」的建築很有特色,殿內牆壁和隔門上畫有狩野派畫家的名畫,精美絕倫。每年梅花和菊花盛開的季節是遊覽的好時機。

 075-841-0096  8:45-17:00
12月26日~1月4日、毎年12月?1月?7月?8月の毎週周二休 ¥600 
JR京都駅から ⇒ 市バス 9?50?101號系統  ⇒ 「二條城前」下車
http://www.city.kyoto.jp/bunshi/nijojo/index.html


7、醍醐寺



醍醐寺位於日本京都市伏見區,是日本佛教真言宗醍醐派的總寺,相傳是日本真言宗開宗祖師空海的徒孫聖寶於公元874年創建。該寺於1994年作為「古都京都的文物」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寺中的金堂、五重塔等許多建築物也被指定為日本的「國寶」。由豐臣秀吉的{醍醐の花見}而聞名。醍醐山全體都為寺域,下醍醐的國寶五重塔為京都府最古老的木造建築物。上醍醐有靈水,醍醐水湧出。

075-571-0002 

●夏期(3月1日~11月末)   AM 9:00~PM 4:00 

●冬期(12月1日~ 2月末日)  AM 9:00~PM 3:00
無休 ¥600 JR京都駅、JR東海道線或者琵琶湖線約5分至山科駅。換乘京都市営地下鉄東西線、約8分「醍醐駅」で下車。
http://www.daigoji.or.jp/index_c.html


8、平等院



平等院位於日本京都府郊區宇治市蓮華116號,是平安時代池泉舟遊式的寺院園林。其址可謂風水寶地,前臨宇治川,遠對朝日山。貞觀年間(859—— 877)嵯峨天皇的兒子、左大臣造園家源融(822——895)據此開創別墅。其後,陽成天皇、宇多天皇、朱雀天皇先後在此構建別莊,長德四年(998) 攝政和太政大臣藤原道長得此地重構園宅,園中櫻花、杜鵑花和蓮花每年噴芳吐豔,平等院於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為世界文化遺產。

古剎的平等院最具代表性的建築是面對阿字池而建,初期因置奉「阿彌陀如來」與51尊「雲中供養菩薩像」得名的「阿彌陀堂」,後因「阿彌陀堂」外型似欲振翅而飛的禽鳥,在中堂脊沿更有兩隻尊貴象徵的金銅鳳凰像,遂在江戶時代,更名為「鳳凰堂」。國寶鳳凰堂作為日元10元的圖案而聞名。在鳳翔館內可以通過CG技術,再現當年色彩極其鮮豔的景象。

0774-21-2861  8:30-17:30
無休 ¥600 京都駅坐JR奈良線25分、宇治駅下車、徒歩10分
http://www.byodoin.or.jp/

9、鹿苑寺(金閣寺) 



鹿苑寺,又名金閣寺,是一座最早完成於1397年(應永四年)的日本古剎,位於京都府京都市北區,是一座臨濟宗相國寺派的寺院,其名稱源自於日本室町時代著名的足利氏第三代幕府將軍足利義滿之法名,又因為寺內核心建築「舍利殿」的外牆全是以金箔裝飾,所以又被暱稱為「金閣寺」。


庭院以衣笠山為背景,在水池裡安設了各種各樣的名石。並面對水池建立了舍利子殿金閣,在山上設置了眺望臺。金閣的屋頂的第一層是木屑葺,第二,三層是金箔,是代表北山文化的華麗的建築物。體現出義滿當時的權威和對王朝的憧憬。

鹿苑寺除了是知名的觀光旅遊景點之外,也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國寶,並於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的一部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歷史建築。

075-461-0013  9:00-17:00
無休 ¥400 

JR京都駅乗坐市巴士101、205系統30分、巴士停金閣寺道下車、徒歩3分
http://www.shokoku-ji.or.jp/kinkakuji/


10、慈照寺 (銀閣寺)


慈照寺通稱為「銀閣寺」,建於1492年,是日本室町幕府第8代將軍足利義政仿效金閣寺而建。慈照寺是日本室町時代遺留下來的國寶級建築。位於京都府京都市左京區,屬於代表東山文化的臨濟宗相國寺派。桃山文化的象徵。以錦鏡池為中心的庭院是特別名勝。為觀月而建向月臺,銀沙灘有簡素枯淡之美。

075-77-15725  8:30-17:00(冬期9:00-16:30) 
無休  ¥500 JR京都駅乗坐市巴士100系統36分、巴士停銀閣寺前下車、徒歩5分
http://www.shokoku-ji.or.jp/ginkakuji/index.html


11、宇治上神社



為平等院的鎮守社。宇治上神社修建於平安時代後期的宇治上神社,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其內部的國寶級本殿與平等院鳳凰堂幾乎是同一時期的神社建築,即為11世紀中期左右興建,直到明治時期,與鄰近的宇治神社合稱為「離宮上社」。國寶本殿於平安後期建造,是日本最古老的神社建築。宇治七名水之一的桐源水位於此處。
 0774-21-4634  9:00-16:30
無休 無料 京阪宇治駅徒歩10分


12、高山寺



高山寺是世界文化遺產,創建於774年。寺內的石水院為鎌倉時代初期遺留的寢殿式樣的寶貴遺產。收藏有鳥獸戲畫4卷(國寶)等,是洛西的文化遺產寶庫。更是欣賞紅葉的勝地。寺內有1萬餘件寶物,其中國寶7件,重要文化遺產1500多件。寶物不對外展出,但有仿造品展出。寺內有日本最古老的茶園,每年秋季舉行獻茶式。

075-861-4204 8:00-17:00

無休 ¥600 巴士停栂ノ尾(とがのお)」下車徒歩5分

13、天龍寺



天龍寺位於京都府京都市左京區嵯峨天龍寺芒之馬場町的寺院。為臨清宗天龍寺派大本山的寺院。山號(靈龜山)。本尊釋迦如來,創立者為足利尊氏,初代主持為夢窗疏石。當初是足利尊氏為了撫慰醍醐天皇的亡靈而興建的。該寺規模十分宏大,在京都五山中位居第一位。除了被日本列為特別名勝古蹟外,也在1994年12月時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產)的一部分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單之中。

075-881-1235 8:30-17:30
無休 無料 京都駅乗坐JR嵯峨野線18分、「嵯峨嵐山」駅下車徒歩13分
http://www.tenryuji.com/index.html


14、龍安寺



龍安寺位於日本的京都,是由室町時代應仁之亂東軍大將細川勝元於寶德二年(公元1450年)創建的禪宗古寺。龍安寺庭園是日本庭園抽象美的代表:在寺廟方丈前一片矩形的白砂地上,分布著5組長著青苔的巖石,建寺時是日本視覺藝術發生重大革新的時期,龍安寺是著名的枯山水庭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075-463-2216  8:00-17:00
無休 ¥500 巴士停竜安寺前下車
 http://www.ryoanji.jp/


15、西本願寺


西本願寺是淨土真宗本願寺派的大本山。文永9(1272)年創建於東山,以京都大谷所建的淨土真宗開祖親鸞聖人廟為開基。天正19(1591)年由豐臣秀吉捐贈京都的土地,使得安定於現在的場所。原有的伽藍1617年遇火燒失,現在的御影堂是1636年,阿彌陀堂是在1760年所建造的。兩者都被指定為日本的重要文化財。它是日本京都最大的寺院,為日本佛教淨土真宗願派總寺院。在日本國內及世界各地擁有10500所寺院,1200萬的信徒。西本願寺的建築反映了絢爛豪華的桃山時代的藝術風格。寺內安置有開山始祖親鸞聖人坐像。西本願寺內的唐門、白書院、黑書院、日本最古老的能舞臺等是日本國寶級建築物,其它還有壁畫、枯山水樣式的虎溪庭院等精彩景點。飛雲閣與金閣、銀閣共稱為京都三閣,是日本國寶之一。西本願寺1994年列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075-371-5181  6:00-17:00(有季節変動)
無休 無料 京都駅徒歩15分
 http://www.hongwanji.or.jp/


16、西芳寺(苔寺)


西芳寺原是作為聖德太子別墅而建的寺院,1339年重建為禪宗寺院。西芳寺的庭園最為著名。其庭園分為上、下兩段,上段庭園為枯山水式園林,下段則為池泉回遊式庭園,滿園生長有100多種苔蘚植物。因此,西芳寺又稱為「苔寺」。西芳寺是世界文化遺產,是日本最古老的庭園之一。西芳寺景區介紹 進入西芳寺的青苔庭園,就像走進了一個被施了魔法的森林。它是偉大的禪宗僧人夢窗疏石(1275-1341年)在1339年設計的。在過去,它像龍安寺的庭園一樣樸實無華,現在青苔生長起來,已有100多個種類,形成了長在楓樹下面的富麗地毯,也就賦予了這個地方一個通俗的名字--苔寺。

許多參觀者都想觀賞這美麗的庭園,現在要求觀賞它必須最少提前一周申請(京都TIC有詳細的說明)。付一筆可觀的費用,還可誦佛經或做冥想一個小時。雖然花費高了點,但庭園讓你物有所值。

075-391-3631 需要事前預約

無休 ¥3000 阪急線上桂駅徒歩15分、或者京都巴士停苔寺下車
 http://www.kyoto-kankou.or.jp/detail?cd=3465


17、仁和寺



仁和寺是日本真言宗御室派總寺,由宇多天皇創建於仁和4(公元888年)年落成。現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寺內聳立著五重塔和金堂,有御室櫻200多棵,這些櫻花作為京都開花期最晚的櫻花而極負盛名。每年4月下旬是賞花的季節。

 075-461-1155  9:00-16:30
無休 無料 嵐電御室仁和寺駅徒歩3分

 http://www.ninnaji.or.jp/


商務合作,請後臺留言

如果您喜歡今天的內容

喜歡您點讚喜歡您轉發喜歡您安利愛天涯

- END -


創辦最早最具影響力的生活旅行類新媒體資訊平臺

 |  |   |

微信號:lytyhw

旅行攻略 | 旅遊諮詢 | 精選圖片 ┃ 精彩文字

愛生活 • 愛旅行  愛天涯


○溫馨提示:可長按圖中二維碼可識別關注!

相關焦點

  • 日本唯一的千年古都,原來叫洛陽 豫記
    在日本,有一座城市,古樸的建築上到處可見含有「洛陽」兩個字的牌子,這座城市的別稱,竟然也叫「洛陽」,
  • 日本唯一的千年古都,有個令人詫異的名字——洛陽
    提到洛陽,太多的人對她的印象就是九朝古都(也有說法是十三朝),唐朝將其稱之為東都。然而,現在的洛陽城早已不復當年的盛況。工業時代,戰火損毀,已經讓這座千年古城沒有了往日的豐彩,你若真想見識盛唐時候的洛陽,你得去日本。
  • 日本千年古都居然是「洛陽」!! 日本物語
    在日本有一座城市,它的建築風格和中國的唐朝一樣,作為日本唯一一個千年古都,它有一個讓中國人感到詫異的名字。
  • 河南洛陽:運河「遺珠」變「明珠」 千年古都煥發新活力
    位於隋唐大運河中心的河南省洛陽市,因地處洛水之陽而得名,這條大運河見證了「因水而興」的古都洛陽千百年來的繁榮與發展,更迭與變遷。   隋唐大運河因洛而開,奠定了洛陽運河中心地位。   「隋唐大運河的開鑿對推動洛陽當時成為全國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起著重要作用,洛陽利用大運河與絲綢之路交匯的有利地形,成為隋唐兩朝的東都所在,迄今為止,對千年古都洛陽的發展影響深遠。」洛陽隋唐大運河博物館講解人員講述道。
  • 古都洛陽——洛陽牡丹餅
    洛陽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名城,也是中國著名的六大古都之一。它像一顆輝燦爛的明珠閃爍在世界的東方。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洛陽則是這個搖籃的中心。
  • 被譽為「普天之下無二置,四海之內無並雄」的十三朝古都洛陽,究竟...
    洛陽,中國四大古都之一,立河洛之間,居天下之中,又稱作洛京、神都。單聽它的名字,就能感受到古樸的氣質。 從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開始,分別有十三個王朝在洛陽建都,擁有1500多年建都史,被譽為「普天之下無二置,四海之內無並雄」。
  • 《人民日報》:探訪洛陽博物館 翻開古都千年華章
    《人民日報》今日刊發文章《探訪洛陽博物館 翻開古都千年華章(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本網全文轉發,內容如下:據專家考證,當時中原地區氣候溫潤,大象群集,河南的簡稱「豫」為象形字,說明這裡曾有很多大象。
  • 日本居然偷走了中國一座千年古都!
    然而,曾經的連綿戰火和現今的工業化,洛陽已不復以往的風採,唐時的宮闕樓閣早已無影無蹤。於是千年前的唐都,只存在想像裡。日本的建築、文化皆源自中國,這早已不是什麼新聞了。但日本有座城,建築風格、城市布局,甚至連城市名字都和唐朝時的洛陽一毛一樣!
  • 好心痛,日本居然偷走了中國一座千年古都!
    然而,曾經的連綿戰火和現今的工業化,洛陽已不復以往的風採,唐時的宮闕樓閣早已無影無蹤。日本的建築、文化皆源自中國,這早已不是什麼新聞了。但日本有座城,建築風格、城市布局,甚至連城市名字都和唐朝時的洛陽一毛一樣!
  • 河南五座名字帶「陽」的城市,除了洛陽,知道三個算你厲害
    河南五座名字帶「陽」的城市,洛陽經濟實力最強,墊底的是誰 說到名字,幾乎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名字,動物有名字、植物有名字,城市也就有名字。在中國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分布著660多座城市,每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名字。
  • 好心痛,日本居然還「偷走」了中國一座千年古都!
    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十三朝古都洛陽代表了最早的中國、最本色的中國、最淵深的中國。
  • 好心痛,日本居然還偷走了中國一座千年古都!
    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十三朝古都洛陽代表了最早的中國、最本色的中國、最淵深的中國。然而,曾經的連綿戰火和現今的工業化,洛陽已不復以往的風採,唐時的宮闕樓閣早已無影無蹤。於是千年前的唐都,只存在想像裡。日本的建築、文化皆源自中國,這早已不是什麼新聞了。但日本有座城,建築風格、城市布局,甚至連城市名字都和唐朝時的洛陽一毛一樣!
  • 日本居然「偷」走了中國一座千年古都!
    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十三朝古都洛陽代表了最早的中國、最本色的中國。然而,曾經的連綿戰火和現今的工業化,洛陽已不復以往的風採,唐時的宮闕樓閣早已無影無蹤。於是千年前的唐都,只存在想像裡。日本的建築、文化皆源自中國,這不是什麼新聞。但日本有座城,建築風格、城市布局,甚至連城市名字都和唐朝時的洛陽一模一樣!古色古香的建築街道,會讓你有種穿越時空的錯覺。放眼望去,風景如詩如畫,這就是我夢中的大唐吧!在這裡,到處都有"洛陽"這個字樣。除了洛陽幼兒園,還有洛陽中學,帶"洛陽"兩個字的學校都是重點學校!
  • 日本的一座城市和中國的這座城市同名,現在它推出了日文版旅遊宣傳冊!
    中國的四大古都之一,河南洛陽在今年推出了日文版旅遊宣傳冊,宣傳冊上的龍門石窟、白馬寺古意盎然!大家看了有沒有想去洛陽旅遊一番的想法呢?
  • 日本三大古都
    人們常說,日本有三個著名的古都,分別是京都、奈良和鎌倉。奈良(藤原京+平城京):飛鳥時代(592~710)和奈良時代(710~784)的京城(「奈良」發音源於「寧樂」),凡192年。藤原京是依照想像中的中國京城而建;平城京則是實地考察後,仿長安和洛陽而建。
  • 曾經世界的核心,千年古都洛陽,如今為何變成了三線城市?
    洛陽因地處洛河之北而得名,有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它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長期以來享有「天下之中」的美譽。這座宏偉都城的成立,終於成了北魏皇帝想當中華君主的目標。如果仔細考察洛陽作為都城的歷史,就會發現,這座經常以輝煌壯麗形象示人的都城,其實是最不適合作為都城的地方。以形勝來講,它不如長安擁戴山河,在大運河修建之前,交通運輸也不能說絕對的方便,自周至漢的千百年間,已經耗盡了這座城市的地利。
  • 河南名字帶「陽」的三座城市,一個是洛陽,一個是「中華帝都」
    其實河南也有它自己的特色,在歷史很長一段時期,它都是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屬於人們常說的中原地區;然而,自北宋末年開始,河南的經濟逐漸從繁華轉為衰落,這一衰落就長達800多年。如果有機會去河南,你會發現在河南有好幾座城市名字都帶有「陽」字,比如我們熟知的東都洛陽、有著中華帝都之稱的濮陽,不知道你還聽說過河南哪些帶有「陽」字的城市呢?
  • 中國千年古城,號稱「十六朝古都」,歷史人文蔚茂
    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燦爛,歷史悠久,其中有些城市歷經千年風風雨雨,依然風雨雨,成為中華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比如南京、洛陽、北京等,其中南京更被稱為「六朝古都、十朝都會」,而洛陽則被稱為「十三朝古都」,但還有一個比南京更厲害,那就是「十六朝古都」。
  • 海濱的文化古都——日本鎌倉
    本文轉自【新華網】;鎌倉位於日本神奈川縣,三面環山一面臨海,是一座有著近千年歷史的古城,曾是日本首個武士政權「鎌倉幕府」所在地。眾多的歷史遺蹟以及充滿現代氣息的海濱浴場和各類商鋪,讓鎌倉成為一座擁有多元魅力的城市。如今,這座兼具自然之美與文化氣息的古都是日本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 這是2020年8月27日在日本鎌倉拍攝的鶴岡八幡宮前的鳥居。
  • 日本把整個洛陽都「搬」走了,而我們卻渾然不知
    中國人來到日本這座千年古城時,看到比比皆是的漢字「洛陽」,大多都有種穿越到唐代的時空錯亂感,一千多年前的中國都城,大體是這幅模樣。不信,請看下面這組圖:▲ 街邊的民藝店,名字叫「洛禪」幾百年過去了,它在幕府時期成為了京都守護職的根據地。又過去幾百年,豐臣家和德川家也都成為了它的外院守護,寺區也因此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