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州金畫:金箔上的匠人匠心|匠人|劉庭安|匠心|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0-12-23 騰訊網

揚州「真州府」和「儀徵大碼頭」首席攝影師周曉明2020年7月26日摘編微信公眾號《新聞女生》平臺發布的信息:儀徵真州就有了金畫,而且工藝精細,十分考究。7月25日,就和真州金畫代表性傳承人劉庭安一起,走近真州金畫,了解真州金畫製作技藝背後的故事。

走近非遺,傳承文化,來看揚州非遺。箔金薄如蟬翼,在上面作畫非常不易,但從漢代開始,儀徵真州就有了金畫,而且工藝精細,十分考究。今天(7月25日),就和真州金畫代表性傳承人劉庭安一起,走近真州金畫,了解真州金畫製作技藝背後的故事。

金畫起源於商代,在儀徵出土的漢墓中曾經發現過金畫一類的文物,這可能是當地最早的金畫印跡。

揚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真州金畫代表性傳承人劉庭安說,在儀徵新城這邊出土的漢墓 ,博物館裡面都有介紹,裡面出現了金箔飾,延續到唐代是最鼎盛時期。因為唐朝的時候是經濟最發達的時候,它的宮廷壁畫基本上用的都是黃金、珠寶,它的顏色都是用寶石碾成粉畫的 。

劉庭安曾是一家單位的宣傳工作者,一直非常喜愛畫畫。三十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了金畫技藝。

劉庭安說,當時在西北,遇到修復古廟建築,因為古廟裡面有很多壁畫,都是純金的,修復的時候,需要這方面的工藝,自己比較感興趣,覺得這個挺好,要把它傳承下來,就一直在關注、在研究,翻閱大量的資料,然後去拜師,到中央美院、天津美院學習。

而立之年重新選擇一份職業,對於劉庭安來說需要極大的勇氣。他找不到具體的金畫技藝傳承人,也沒有明確技法資料,只能通過查閱考古、漆器等方面的書籍融會貫通去領悟。

劉庭安說,因為這個東西能斷斷續續傳承下來的,在古墓裡面一般都在陶器、漆器上,但是畢竟它比較大,不容易交流,所以當時就想能不能畫在紙上,畫到絹帛上,就在這方面下了很大的苦工,做了很多研究。但有的時候還是會出現許多問題,例如,膠刷上去火候不夠或者透過去了或者金箔上去顏色不融,只能一遍一遍的試,由於這個金箔也很貴,有時候也很心疼。經過很多次實驗最後選擇絹,因為絹比較柔軟,有經緯度,承載力也比較好一些。

選好承載金箔畫的絹後,需要在絹上上膠,以便金箔的粘連拼接。

等到膠既不過於粘粘又保有粘性的時候,劉庭安帶起手套,開始拼接金箔。

劉庭安介紹,因為金箔很薄,像頭髮絲一樣薄,手拿不住,一拿就粘到手上,一落地就跟化了一樣,拿金箔,練習也是一個火候。在畫面上沾畫的時候,要大氣不喘,因為你一喘氣,金箔就吹跑了,貼的時候也是根據畫面,如果畫面需要整整齊齊的,就需要整整齊齊的對接,如果畫面需要斑駁或者龜裂或者天然瓷裂那種,你就給它碎貼。

據了解,一幅6尺寬的畫作需要金箔200多張,每一張的拼貼都體現著匠心。在金箔拼接完成後,還需要再刷一次膠,以起到保護作用,然後就是在金箔上勾勒線條了。在這些工序上,一般不允許你出錯,所以前期工作要做的很充分,比如稿子的創作、定型、顏色的考究等等一系列,基本是要萬無一失,再往金箔上去畫。

劉庭安還致力於真州金畫技藝的傳承,每個周末他的工作室裡都會有不同年齡的學生前來學習。

劉庭安一直就有一個想法,哪怕學生很少,但是總有那麼一兩個會喜歡這個技藝,因為畢竟它是一個傳統的東西,為了能傳承技藝,這些年,他一直在堅守。

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和孩子們,能夠了解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也能用自己的力量把這些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揚州非遺|真州金畫,金萡上的匠人匠心!
    走近非遺,傳承文化,來看揚州非遺。箔金薄如蟬翼,在上面做畫非常不易,但從漢代開始,儀徵真州就有了金畫,而且工藝精細,十分考究。今天(7月25日),就和真州金畫代表性傳承人劉庭安一起,走近真州金畫,了解真州金畫製作技藝背後的故事。
  • 真州金畫在瘦西湖畔綻放金色魅力
    昨天(6月13日)上午,「2020年揚州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活動暨『揚州非遺傳承及產學研基地』揭牌儀式」在瘦西湖溫泉度假村舉行。在活動現場, 舉行了第四批揚州市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授牌儀式。在此次授牌的29個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中,植根與儀徵的真州金畫榜上有名。真州金畫傳承者劉庭安捧回了沉甸甸的金色牌匾。「非遺」是歷史的見證,是人民智慧的象徵。真州金畫出現於漢代儀徵(廣陵國境內),南宋時期真州金畫傳播至蘇杭地區。
  • 儀徵這位畫家竟然在黃金上作畫!
    在儀徵真州鎮, 有位名叫劉庭安的畫家, 他用10年時間練就了在黃金上作畫的絕技, 並成功入選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它就是真州金畫。
  • 李子潤:為匠心品牌構建新場景文創價值|中國匠人大會手藝人物
    李子潤出席 2018 《福布斯》30 Under 30 頒獎晚宴近年來,許多老字號品牌、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業態,由於面臨商業環境變革,新銳品牌崛起,和消費者理念變化等多方面的衝擊,普遍經營情況欠佳,找不到新的發展路徑和增長點。而作為深耕品牌文創產業的李子潤先生,則致力於為這些老字號/非遺匠心品牌構建新的場景,為品牌創造新的文創價值!
  • 雲競技閃亮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
    由文化和旅遊部、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濟南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於10月23日至27日在濟南市舉辦。本屆博覽會以「全面小康非遺同行」為主題,採取「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全面展示非遺保護傳承成果。臨沂市組織20多個非遺項目參加線上活動,其中,彩印花布、木旋玩具兩個項目參加線下展覽。
  • 匠人匠心打動世界
    從李子柒到「滇西小哥」,從「阿木爺爺」到「中國裝束復原小組」,越來越多中國故事的民間講述者成功走向世界,憑藉的就是在一個獨到的切口上,持續地保持匠心,注入心力。他們以民俗、飲食、音樂、服飾、工藝製作為載體,把傳統文化中極高的智慧與審美具象地呈現出來,滿足了觀眾對詩意生活和神奇技藝的嚮往,豐富著現代人對傳統文化的認知。
  • 《了不起的匠人》展現東方之美,「燃並暖」的匠心故事
    從不知天目,燒出天目,發現隱藏了千年的天目色彩,別人看我是孤,我的孤是回歸本色的匠心。  ——「天目盞」匠人 江有庭  一卷唐卡,一段修行  旦增平措,山南藏族人,勉唐派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西藏唐卡大師丹巴繞旦的兒子。從小喜愛畫畫,曾經因為在父親一幅已經快完工的唐卡上隨意塗抹,被父親嚴厲教訓,從此謹記:畫唐卡是一件必須恭敬和嚴謹的事情。
  • 傳承匠人匠心《巧手神探》接檔《聲臨其境3》
    原創手工綜藝創意加碼 巧手VS神探甄別攻守戰對壘《巧手神探》作為手工競技類真人秀節目,憑藉手工匠人的巧奪天工、大開眼界的創意腦洞、流暢豐富的情景劇情,來引領當下時代的生活潮流。能工巧匠們將在節目中靠雙手創造美好,帶領觀眾裝點生活,治癒焦慮。
  •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卡魯斯儀式舞蹈亞美尼亞杏木雙簧管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或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1992年12月,在美國聖菲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6屆會議將文化景觀作為文化遺產的類型,從而進一步豐富了歷史文化遺產的內涵。1997年11月,非物質文化遺產——「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得到國際的認可。
  • 大理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從12月23日召開的《大理白族自治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頒布施行大會上獲悉,《大理白族自治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經雲南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批准,將於明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 悅回顧│歷久彌新,傳承經典-寧波金昌寶順非物質文化遺產探尋之旅
    放慢匆忙的生活節奏拋開城市紛擾沒有什麼比享受生活更為重要6月21日「歷久彌新,傳承經典 」寧波金昌寶順非物質文化遺產探尋之旅圓滿落幕感受BMW 5系賦予的氣息BMW5系非物質文化遺產探尋之旅精彩回顧/時不我待
  • 甘南5項非遺項目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甘南5項非遺項目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名單 2021-01-06 11: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連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復州鼓樂上央視放光彩
    日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復州鼓樂應邀參加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首屆「全國農民新年音樂會」。復州鼓樂作為大連市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是我國傳統民間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時代的變遷和社會制度的更迭,都沒有阻隔和磨滅它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的影響力,反而因其樂器多樣、曲目繁多、形式各異、曲調優美、作用廣泛而深受人們的喜愛。
  • 【恩施文旅號】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恩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市文化和旅遊局統一安排下,恩施市非遺中心擬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以「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 」為主題,以「傳承文化瑰寶守護自然之家」為口號,推出系列非物質文化遺產線上宣傳展示活動。
  • 梁治平• 觀察與記錄 | 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多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廣泛關注,它是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截至2013年12月,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總數已達37項,成為世界上入選「非遺」項目最多的國家。
  • 佛山非遺登上央視《匠人匠心》欄目
    1月1日晚21:33,佛山木版年畫、佛山剪紙、南海金箔等非遺項目登上中央電視臺十套《探索·發現》之《匠人匠心》欄目,非遺傳承人劉鍾萍、饒寶蓮、吳深龍成為第39期佛山專輯《節味嶺南》的主角,他們通過解讀一件件佛山年俗工藝品,講述非遺匠人匠心的故事。《探索·發現》是央視一個大型人文歷史與自然地理類的紀錄片欄目。
  • 寶豐縣首屆「匠人匠心 非遺大集」開始啦
    河南訊:12月27日,河南省寶豐縣首屆「匠人匠心 非遺大集」啟動儀式暨非遺大集活動開幕。 本活動由寶豐縣說唱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管委會、張八橋鎮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寶豐酒業有限公司協辦。線上線下齊發力 寶豐非遺「總動員」 酒香不怕巷子深,古村新貌迎客來。
  • 匠人匠心支持「大國點名」
    今年恰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日前,浙江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從事磚雕50餘年的俞嶽良老先生用手中小小的刻刀和細膩的匠心精神認真創作刻有宣傳口號字樣的磚雕,用磚雕作品寄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大國富強的期望
  •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我們該如何去傳承非遺文化
    因為網際網路的力量,這件事迅速在網絡上發酵,並且也在國內引起了廣泛的討論,「申遺門」迅速擴散,並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國人,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人家覬覦咱們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東西,而且居然還成功了,哪怕只是從名義上給成功佔有了,這會有什麼利害關係呢。
  •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優秀實踐案例發布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時總結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寶貴經驗,充分發揮優秀保護實踐的示範引領作用,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振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