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歐洲社會中,其人種基本分為四大部分,分別是日耳曼民族、斯拉夫民族、凱爾特民族、以及拉丁系民族,對應這四大民族的人種自然也分為四大語系。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拉丁系民族和日耳曼民族正是歐洲四大民族中的兩個民族,首先我們需要對拉丁系民族和日耳曼民族現在主要包含哪些國家進行大致的了解。
從上面我們介紹的內容中,拉丁系民族就是以說拉丁語為主的人種組成的民族,也就是說葡萄牙語、義大利語、法語和西班牙語的國家,諸如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這些國家都是屬於拉丁系民族的範疇。
日耳曼民族則是以說日耳曼語為主的人種組成的民族,日耳曼語族包括英語、德語、丹麥語、挪威語和冰島語等,像英國、瑞士、美國、德國等國家。
一、北方的日耳曼民族和南方的拉丁系民族
拉丁語系最初是古羅馬的官方語言,這也就是說拉丁系民族大都是生活中在古羅馬這個程度中的民族。起先他們大都聚居生活在一塊大陸上,後期隨著殖民活動的開展,西班牙和葡萄牙開拓搶佔的殖民地也被稱為拉丁美洲,這也是為什麼現在拉丁一族並不都是聚集在一起的,而是散落在世界各個地區的原因。
而日耳曼一族最早是生活在瑞典、丹麥附近的歐洲的一小區域,後來向南逐漸擴張到以萊茵河、阿爾卑斯山脈、易北河為界限的廣大區域,日耳曼人生活的這一區域在歐洲古代歷史上也被稱為蠻荒之地。後期隨著歐洲社會的大變動,再加上日耳曼一族人口數量比較龐大,因此後來也開始慢慢分散到世界各個地區。
基本上,拉丁系民族主要生活在義大利半島附近,也就是古羅馬帝國的城都,比較發達和廣闊的區域,而日耳曼民族則主要生活在北歐和中歐部分的區域,按照我們的理解來說,拉丁系民族生存的區域就是中國南方,而日耳曼民族生存的區域可以認為是北方地區。
二、為什麼拉丁系民族擅長烹飪,而日耳曼民族則不擅長?
1.拉丁系民族和日耳曼民族生存的地域不同
我們從拉丁系民族最初生活的古羅馬的氣候說起,這一區域位於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年平均氣溫15.5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880毫米,氣候十分宜人,且尤其適合作物生長。
儘管從古羅馬時期到現在氣候變遷了不止一點點,不可否認的是地中海氣候宜人的特點,其中在《羅馬帝國何以能夠崛起》一文中,有歷史專家的研究指出,以義大利為主,義大利半島的四分之三都是丘陵,但是山腳部分都是平坦的土地,土壤條件十分適合耕種農作物,再有就是氣候,這一區域的氣候條件一年四季都比較溫和潮溼。
肥沃的土地和宜人的氣候不僅適合農作物耕種,更適合人群居住,且當時羅馬的相關著作中也實際到土地耕種,作物播種規律、各種作物的播種率等內容,可見羅馬的興盛不是沒有理由的,而拉丁系民族生存的區域因為這樣的土壤和氣候條件,作物種類數量也都十分豐富,造就了這個民族對美食的喜愛和成熟的烹飪經驗。
而現在拉丁美洲的氣候更是了不得,其地理位置大約是分布在北緯30度到南緯55度之間,因此這一段氣候帶大都是以大面積的熱帶氣候為主。熱帶氣候條件下的作物種類尤其豐富,這是生活在北歐的日耳曼族人體會不到的,他們常年都是雨季甚至冬天下雪的時候都沒有食物可以果腹。
日耳曼族人生存的地域氣候和土壤條件都比較差,以北歐四國來說,丹麥氣候變化比較多,但是惡劣氣候較少,芬蘭有三分之一的地域都在北極圈以內,氣候十分寒冷,且常年積雪,一年內見到太陽的時間也不過幾個月,降水也比較少,挪威的氣候先不說,地形大都是丘陵、山脈、湖泊,根本不適合種植作物。
事實上,北歐的氣候加土壤條件,人類生存都是個問題,更別說作物能存活下來了,種類稀少、數量稀疏的作物,根本不能培養出愛好烹飪和美食的日耳曼人,就算他們有這份心,糧食都不夠充飢的,更別說拿來嘗試做各種各樣的食物實驗了。
2.拉丁系民族和日耳曼民族承襲的不同文明
雖說文明是無法比較的,但是在同一個時代,同一塊大陸上,總會有領頭風文明和較為落後的文明。拉丁系民族所衍生的文明是從古羅馬時代開始沿襲下來的,古羅馬帝國在整個時代都是讓人瞻仰的存在,政治、經濟和文化制度都是歐洲世界最為先進的,而日耳曼民族所衍生的文明則是相對來說比較落後的。
日耳曼人大都是住在村子裡,耕田自己種植糧食作物,喝啤酒的定居民族,且當時羅馬人特別看不起日耳曼人,稱他們為蠻子,稱他們的民族為蠻族,日耳曼民族的文明開化比起起源於羅馬的拉丁系民族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可以想見,不提文明的先進性,生存在北歐地界的日耳曼民族連自己的日常生存都要發愁如何解決,有哪裡會有餘力發展其他的領域,甚至連搞好經濟生產發展都心有餘而力不足。
但這一點對於拉丁系民族來說根本就不成問題,他們既有古羅馬帝國這樣強大的依靠,致使他們覺得他們擁有的血脈是最為先進的,生存得以保障,吃穿不愁了,人們才會有精神發展其他的事業,例如美食文化、烹飪技術等等。
儘管拉丁系民族和日耳曼民族的美食烹飪技術和他們歷史上承襲的文明沒有直接的聯繫,但不能否認的是,的確是因為他們生活的國家不同,接受的文明不同,才導致了他們不同的發展方向。
三、飲食特色鮮明的拉丁系民族和日耳曼民族
以前有研究歐洲歷史的專家曾經開玩笑說,「日耳曼民族是由一日三餐土豆餵養長大的。」其實現在看來也不一定是開玩笑,現在就不說了,肯定不能以土豆為生,但是在古代歐洲,日耳曼人生存的主要地方還是以北歐為主,那塊地界氣候和土壤根本不能選擇作物,而是作物選擇他們。
就以英國和愛爾蘭為例,有一段講述愛爾蘭饑荒的歷史,被稱為「黑色47」,是說1847年是愛爾蘭最為黑暗的一段時間,當時英國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掠奪了愛爾蘭的領土和宗教領主權。
在愛爾蘭1847年發生了馬鈴薯瘟疫之後,一整年幾乎顆粒無收,全國鬧起了饑荒,英國人和英國政府權當沒有看見,並沒有施以援手,導致許多愛爾蘭人就是在這一段時間大量逃往了美國,可見土豆基本上就是北歐許多國家的主要糧食作物。單一的作物品種怎樣才能做出特色的各類美食呢,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相反,看看拉丁系民族生存的地方,巴西以啤酒和烤肉出名,挨著大海,海鮮也比較充足,再有牧場養牛羊這些動物,更別說還有熱帶雨林,裡面種植各種各樣想不到的水果作物。
一經對比就能看出拉丁系民族和日耳曼民族的差距,就單單是拿作物這一條來說,數不盡的作物品種和作物數量,和單一的作物品種甚至有時候不足以果腹的食物數量,哪一種情況能夠創造充滿特色的美食呢?自然是前一種。
我們從上述提到的這些國家的飲食中進行對比,就會發現拉丁系民族,像義大利、西班牙、巴西等都是以美食文明的國家,義大利麵、海鮮焗飯、義大利薄餅,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披薩……
其中義大利由於菜系十分豐富,有「西餐之母」的稱譽,而西班牙則被稱為美食家的天堂,巴西也以啤酒和烤肉最為出名,除此之外,拉丁系民族所屬的國家幾乎都有各自特色的美食。
反觀日耳曼民族範疇內的英國、美國這些國家,菜系都比較單一,美國最出名的也就是以漢堡和可樂為主的快餐,英國只有炸魚薯條比較好吃,德國則是各種香腸。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會有日耳曼民族不擅長烹飪,而拉丁系民族擅長烹飪的疑問存在了。
四、結論
事實上,關於這個問題,同他是日耳曼民族還是拉丁系民族關係並不大,也許掉轉過來,日耳曼民族擁有了種類和數量如此豐富的作物,他們也能創造出各種各樣的美食,因此,這個問題的根節還是在於地域以及由此引發的作物上,與人關係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