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維坦按:撒旦成為了電視、電影中隨意採用的元素,他為煙火鞭炮代言,為辣味火腿代言,他成了無足輕重的玩笑。
-
文/Allison Meier
譯/王大發財
今年年初,紐約撒旦聖殿向外界展示了一座撒旦紀念雕像。撒旦聖殿組織計劃將紀念雕像立於奧克拉荷馬州議會大廈外,作為對2009年豎立再次的摩西十誡花崗巖紀念碑的挑戰。這尊雕像現在存放於布魯克林紅鉤的某座秘密倉庫中,至於以後這尊雕像會何去何從目前還是個謎。雕像中一名長著羊頭的惡魔巴風特,身邊還帶著兩個孩子,遊客還能坐到撒旦的膝蓋上體驗一把坐在惡魔腿上的感覺。
這尊雕像受到了19世紀法國神秘學家Eliphas Lévi繪製的插圖的影響,並且只是眾多撒旦化身的其中之一。在猶太文化和基督文化中,撒旦都是既美麗又怪誕的形象。史丹福大學坎託藝術中心本周開放的展覽——憐憫惡魔:撒旦、原罪和地下世界就展示了500年間人們是如何描述惡魔撒旦的。
Eliphas Lévi繪製的長著羊頭的惡魔巴風特
畫家Eugene Delacroix的作品「飛翔在城市上空的墨菲斯託」
坎託藝術中心的歐洲藝術策展人伯納德·巴耶特解釋說,「在16世紀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惡魔撒旦的形象都是一頭牛一樣的生物,他利用人們的害怕,威嚇恐嚇人們犯下原罪,墮入他的掌控,後來隨著法國和美國爆發革命,惡魔撒旦又變成了一位反抗族長權威的叛逆英雄角色,這個形象是受米爾頓1667年的《失落園》的影響。在歌德19世紀著名的《浮士德》的影響下,撒旦變成了一位用詭計誘惑人們犯下原罪的花花公子。最後,到了20世紀,撒旦成為了電視、電影中隨意採用的元素,他為煙火鞭炮代言,為辣味火腿代言,他成了無足輕重的玩笑,這個時候人類才是真正的萬惡來源。」
畫家Thomas Stothard的作品「召喚軍團的撒旦」,1790年
惡魔展出中,有兩件最新的油畫作品,一件是傑羅姆·威特金的《惡魔當裁縫》(1978-1979),畫中一位臉上帶著狡黠笑容的男子正在為納粹集中營的遇難者和行兇者縫製地獄的制服,另一件是安德裡斯·塞拉諾的《天堂和地獄》(1984),畫中一名赤身裸體的女子很明顯正在遭受折磨,一名紅衣主教轉過了他的臉。巴耶特說,雖然畫面中沒有出現惡魔,但是惡魔犯下的行徑已經昭然。
畫家Albrecht Dürer的作品「天啟四騎士」木版畫,1498年
Johannes Sadeler的作品「地獄」,版畫,1590年
Hendrick Goltzius的作品「墮入被詛咒的地獄」,版畫,1577年
希羅尼穆斯·博斯的作品「最終審判」,油畫,15世紀晚期
畫家Cornelis Galle I的作品「路西法」,1595年
Agostino Musi的作品「骷髏」,版畫,1518年
Louis Boulanger的作品「安息日」,1828年
Agostino Musi的作品「屍骸」,版畫,1520-1527年
和這兩幅畫一起展出的還有40幅作品,都是坎託藝術中心的藏品,其中包括阿爾布雷特·丟勒、希羅尼穆斯·博斯、歐仁·德拉克羅瓦以及亨德裡克·格茲烏斯等藝術家的作品。展出適逢史丹福大學新安德森畫展傑克遜·波洛克的「路西法」這件作品的抵達。展出也是為了慶祝坎託藝術中心羅丹雕塑花園裡舉辦的「地獄之門」作品展。
巴耶特說:「看上去人們覺得邪惡比美德有趣得多。」
傑克遜·波洛克的作品「路西法」,油畫,1947年
傑羅姆·威特金的《惡魔當裁縫》(1978-1979),油畫
安德裡斯·塞拉諾的《天堂和地獄》(1984),攝影作品
-
「利維坦」(微信號liweitan2014),也就是我本人吳淼(寫詩的時候叫「二十月」)的訂閱號,純粹個人興趣——神經基礎研究、腦科學、詩歌、小說、哲學……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反清新,反心靈雞湯,反一般二逼文藝,反基礎,反本質,不以商業化為目的,也不追求所謂用戶數量,喜歡就來看看,沒準兒能給你些啟示,不喜歡就麻煩你手一哆嗦取消對我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