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娃哈哈也開始壓縮員工工資了

2020-12-26 食評社

來源 | 快消

文 | 劉亞丹

老闆想讓你走,從來不缺方法!

「老闆在電視上演講,稱疫情期間一個月虧了1個億,但沒有裁掉一個員工……實際上,目前的薪酬體制算是變相裁員了!」一位娃哈哈的員工透露。

01

工資縮水

今年疫情後,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儘管娃哈哈2月份虧損了一個億,但是娃哈哈不裁員、不減薪,不僅如此,還要招收更多的員工。

但這番「不裁員、不減薪」的美言,在內部員工看來,並不溫情。

「從今年開始,月工資拿500多的人比比皆是,也走了很大一批人,剩下的都在等公司變革,希望公司好轉;工資縮水,各種考核,很多人收入不如經銷商業務員。」娃哈哈的員工齊小偉(化名)向快消君透露了娃哈哈疫情之後,真實的生存現狀。

疫情之後,娃哈哈進行了薪酬制度改革。這樁變革,考核指標之苛刻,在內部員工看來就是在變相裁員。

新的薪酬考核機制是「月銷售額不足十萬,且人均消費不足0.5元無銷售津貼,僅享受基本工資1800元,扣除社保拿到手200元-500元不等。」齊小偉說。

「很難。去年11月,還沒有『人均消費不足0.5元無銷售津貼』這一說。有些人負責的縣,按照之前人口普查40多萬人算,即每個月銷售額需20多萬元;還有部分人口很少的縣城,人均消費可能達到2元,但銷售額不足10萬,也拿不到基本工資。」齊小偉說。

因為沒有達到人均「0.5元消費的指標」,齊小偉近幾個月的月收入都只有2000元上下(基本工資),扣除五險一金後,到手也就幾百元。

快消君拿到一份娃哈哈某省10月業績通報,僅該省份10月就有60多位客戶經理未能達到10萬元的業績要求,佔到該區域客戶經理總人數的43%左右,也就是說,這部分員工都只發最低收入,拿到手不過幾百元。

「疫情期間更慘,2、3月沒有通報,但那會兒還在疫情期間,大家都能理解」,齊小偉說,目前很多銷售策略就是,衝一個月,放一個月,無法每個月都拿到銷售津貼。

因為薪資實在太低,不少娃哈哈員工只能選擇離職。

「我在娃哈哈只幹了一年多一點,就經歷了三次調薪,每次調薪過後都是明升暗降,可以根據薪酬考核係數算出來」,因為薪水太低被迫離職的娃哈哈前員工鍾小英(化名)告訴快消君。鍾小英所言的娃哈哈內部薪酬體制,和齊小偉基本一致。

而這種情況,不僅像鍾小英這樣剛去娃哈哈的不到兩年的員工需要「克服」,就連娃哈哈的老員工也需要面臨著同樣的窘境。

「還有一個月只發1000多或者幾百元的老員工。好多老員工學歷也不高,離職的話很難有保障,大部分不怎麼掙錢的老員工都是為了交夠15年社保,為了以後有個保障。公司的新鮮血液存活時間都不長。」鍾小英反映。

02

新品遇阻

其實,娃哈哈對員工的福利,在業界算是不錯的,至少檯面上可以保證「不裁員」。

其員工工資縮水的背後,是近幾年娃哈哈不振的業績。浙江省工商聯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娃哈哈巔峰時期,銷售額達到783億元,但是到2019年,銷售額只有464億元。

「跟娃哈哈的鼎盛時期,肯定是不能比的。銷售額下降,自然養不起那麼多人了,優勝劣汰。整個飲料行業這幾年也都不太行。娃哈哈含乳飲料比重較大,這幾年,含乳飲料市場在下行。奶茶店也越來越多,品牌奶茶店也有下沉趨勢。比如,蜜雪冰城,一杯奶茶就幾元錢,對消費者來說,為什麼不買奶茶要去買含乳飲料呢?」一位娃哈哈前市場部高管告訴快消君。

大眾對娃哈哈的印象,還停留在早年的AD鈣奶、營養快線和爽歪歪的時代。

「市場沒有一支新品能撐起營養快線下滑的銷售額,一直是老產品新作,拿AD鈣奶做文章」,在齊小偉看來,娃哈哈的眾多新品,多是AD鈣奶的「變形記」。

「AD鈣奶好賣,其他都一般般。娃哈哈還有鋅多多、鈣多多、大紅棗枸杞等產品。這幾年營養快線也賣的不太好。」華中一位三線城市的超市老闆如此反饋。

近日,趕在2020年年底,娃哈哈又一口氣推出了20餘款新品。不出意外,其新品多還是在「模仿」當下流行的產品,比如0糖0脂的302蘇打氣泡水。

上個世紀90年代,娃哈哈瞄上了市面上暢銷的樂百氏果奶和樂百氏AD鈣奶,並推出了同款產品。當時,憑藉著強大的渠道,兩款產品都創造了銷售奇蹟。

它們大部分的產品路線和推廣方式幾乎一致——找一個市場上的成功飲料對標,然後迅速複製一款,並藉助娃哈哈強大的經銷商渠道投放,同時輔以大規模廣告宣傳。

但這條路,在新品開發困難的今天,無法「暢銷」。

舊的大單品,利潤都不高,要走量才能賺錢。曾經,營養快線,因為競品低價衝擊,利潤低,不少經銷商甚至都不願意進貨。

「量大不掙錢、掙錢的沒有量」,娃哈哈的西北區經銷商劉強(化名)道出了「新品」困境下經銷商的難處。市場消費力不行、高利差產品不多、價格亂……在種種困境下,劉強今年最終決定放棄娃哈哈的代理。特別是疫情之後,一堆沒有處理的娃哈哈禮盒,到現在都沒有處理。

「公司沒有售後,庫房貨沒有人管,新品和禮盒最容易被壓貨,賣不出去最後賠錢。」劉強告訴快消君。

娃哈哈擁有成熟的線下供應鏈和經銷商體系,但也正因為這樣,在推新品的過程中,娃哈哈過分依賴線下渠道。無論在產品營銷上,還是電商渠道,都略顯遲鈍。

以農夫山泉的茶π為例,2016年初,農夫山泉推出茶「π」,上市僅用5個月左右的時間,便達成10億的銷售額。而茶π自誕生之初,便先後邀請Bigbang、吳亦凡、賴冠霖以及權志龍作為其代言人,種種營銷決策都在極大程度上帶動了茶π飲品的銷量。

而娃哈哈這麼多年來的營銷,多停留在簡單粗暴的廣告語轟炸上。在整體的品牌宣傳上,多是靠媒體廣告,即衛視、央視廣告投放、綜藝節目廣告冠名、網劇電視劇廣告植入等。這些廣告的思路幾乎也和十年前一樣,強調的就是曝光。

但前述曾經的娃哈哈市場部高管認為:「飲料行業,做出大的爆品,本來就是很難的。不止對娃哈哈是這樣,對其他企業也是這樣。一個新品做出來,涉及到的營銷策略、經銷商利潤等等因素太多了。不僅僅是娃哈哈,可口可樂、康師傅也都很難做出新品,整個行業就農夫山泉稍微好一點。」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飲料新品的成活率僅10%左右。大家都忙著推新,活下來的又有多少呢?

03

「年輕化」改革

「我覺得,娃哈哈的這些產品都又稠又甜的,現在人的口味發生變化了,並不喜歡這樣的口味。」前述超市老闆道出了娃哈哈對消費者把握的迷失。過時、土,這些標籤不時被用在娃哈哈身上,而娃哈哈的市場也更多集中在三、四線城市和農村。

「現在,主流的新消費群體對於圈層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在12月初的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娃哈哈「接班人」宗馥莉談及了自己對新營銷的想法,為了適應新的消費者需求,娃哈哈今年通過與頭部玩家合作、與各平臺整合營銷的方式,重點拓展了二次元、電競、潮玩這三個圈層。

一直以來,外界對宗馥莉的接班,多是「不看好」的態度。2012年,在宗馥莉的建議下,娃哈哈進軍地產界,當時在全國很多地方都鋪開的娃歐商場最後虧損連連,草草收場;宗馥莉主導的品牌kellyone,在市場上也幾乎沒有名氣。2019年,因代言人事件,一度還把宗馥莉推向風口浪尖。

但娃哈哈也確實在宗馥莉看似叛逆的改革中發生著改變。

「我個人覺得,宗小姐上臺後,在娃哈哈年輕化方面,還是做了不少事情的。比如AD鈣奶,現在可以打「情懷」牌,重新有一撥年輕人的市場,這些還是有效果的。」前述已經離職的高管表達了對宗馥莉的肯定。

近年來,娃哈哈通過跨界聯名、經典煥新等多種方式,著力推動AD鈣奶、營養快線等王牌單品的IP化打造。

比如AD鈣奶,作為娃哈哈連續風靡24年的王牌單品,自帶IP價值在新時代重新「出圈」。娃哈哈先後推出AD鈣奶味月餅、哈哈棕;與鍾薛高聯手打造「未成年雪糕」;入駐B站,派出AD鈣奶空降B站盛典BilibiliWorld;推出AD鈣奶系列校服,打造「未成年學院」,帶消費者重回學生時代……

除了更換代言人融入粉絲圈層,娃哈哈還將產品受眾與各個場景進行了重合度對比,依靠受眾定位平臺,來尋求年輕群體喜愛的方式引發互動。

針對電競人群,娃哈哈與2020年度英雄聯盟職業聯賽合作,推出了聯名款蘇打水,並計劃組建專屬電競戰隊,與電競愛好者實現更深度的互動溝通。

這些舉動的目的是既要勾起成年人的童心,也要引發Z時代的情感認同。

隨著娃哈哈奶茶店和電商新零售的布局,這家「老土」的老牌飲料企業,在邁向新時代的路途上,雖然步伐慢了些,但好在趕了個晚集。娃哈哈體量巨大,想讓使企業全面煥新並非一朝一夕之事。

只是,如今的市場,變化之快已今非昔比,娃哈哈還有多少試錯的時間、誰都無法判定。但在這個過程中,員工如果被「犧牲」了,這家公司的根基是否也會隨之動搖呢?

相關焦點

  • 娃哈哈的中年危機:宗慶後父女產生分歧,三年縮水三百億
    今年已經33歲的娃哈哈,先是一改永不上市的豪言,更是傳出品牌增長乏力、接班人瞎折騰的傳言。在今年疫情期間娃哈哈宣布不開除員工、不降薪,但卻暗地修改薪酬,變相裁員。1987年,已經42歲的宗慶後終於還是按捺不住創業的熱情,借錢湊了14萬元,與兩名老師一起承包了逐年虧損的杭州上城區校辦企業經銷部。就在第二年,宗慶後在教授朱壽民的幫助下,研製了一款兒童營養液,而也正是從此,宗慶後開始了自己的一段傳奇。在之後的幾年中,靠著不斷的出新和兼併,到了1992年,國內飲料企業中娃哈哈、樂百氏、天養神就已經實現了三足鼎立。
  • 宗慶後直播帶貨首秀,娃哈哈為何開始擁抱電商?
    然而,從2014年開始,娃哈哈營收開始持續下降,到2018年已跌至469億元,5年時間縮水超300億元,宗慶後離他的千億營收夢似乎越來越遠。對於娃哈哈業績下滑,宗慶後的女兒宗馥莉曾對外表達了她的看法:「2014年電商崛起,消費價值觀改變,傳統消費品企業面臨著創新升級的挑戰,而在該階段,娃哈哈未能及時作出調整,業績走向下坡。」
  • 員工請願:不拿工資……中國餐飲老闆與員工的肝膽相照時刻
    (木屋燒烤華北運營中心請願書:一月開始不拿工資…) 無論是大企業利用組織力,還是小企業通過人情,都必須想辦法壓縮成本,同時保證疫情之後營業能迅速恢復。 在具體的處理手法上,大小企業的掌門人的思路各有差異。
  • 娃哈哈傳「宗」未接代
    在宏勝一份公文處理效率數據調查中,宗馥莉排名第一,被員工私下評為娃哈哈「第二勤奮的人」。2016年,宗馥莉試水飲料業務推出果蔬汁品牌Kellyone,專門為此建造了一個400平方米的中央廚房。不過,這款高端私人定製飲料保質期僅7天,定價高達28~48元/瓶,最終高開低走僅在上海、杭州小範圍可見。
  • 員工不全勤,工資怎麼算?今天終於弄清楚了
    用人單位在為員工結算當月工資時會遇到員工當月未全勤的情況,例如入職首月實際工作時間不足一個月應出勤天數、因事假缺勤等情形,那麼該員工月工資應當如何計算?」與員工每月實際的日工資之間存在偏差。
  • 聊天室娃哈哈
    她來陝西呂梁嵐縣東村鎮的一個偏僻的農村,家裡兄弟姐妹有很多,娃哈哈是大姐,從小學都沒怎麼上,因為要幫父母照顧家裡的弟弟妹妹,後來在偶然的機會下她被一個村裡的長輩帶到了浙江省杭州市的某服裝廠打工,當時帶她去杭州的那個長輩是一名非常優秀的縫紉工人,所以娃哈哈一到那裡就做起了學徒,後來在偶然的機會下接觸到了陌陌,開始她只是在附近的人中聊聊天,後來發現在聊天室可以語音聊天
  • 王力宏娃哈哈「拋棄」的真實原因
    2018年,娃哈哈宗馥莉接管公關部,立馬換掉20年的代言人王力宏,由許光漢取而代之,她說:「王力宏年紀大了,我不喜歡,消費者會有審美疲勞。」這話傳開了,網友紛紛表示:讓王力宏情何以堪呢?也因此娃哈哈看到中了他的人氣和才華,請他做代言,一合作就是20年之久。這20年來,任何的廣告拍攝王力宏都是有呼必應,最關鍵的是身價越來越高,但是王力宏從來不加價,20年一直保持同樣的代言費!當年老掌門人說:「你是最佳的人選,你有什麼條件都可以提,片酬不是問題。」
  • 「娃哈哈奶茶」杭州店開業延期了!今早吃貨們大老遠趕去排隊撲空
    前不久,娃哈哈宣布了品牌萬店計劃——10年內在全國布局1萬家娃哈哈奶茶店(要知道奶茶界拼多多蜜雪冰城花了整整23年時間,才在今年6月24日達到全球門店突破1萬家),娃哈哈卻把時間縮短了一半。不少網友已紛紛打卡:言歸正傳,在廣州、長沙、深圳、成都等34個城市都開出奶茶店以後,聽說,娃哈哈終於把奶茶店,開回杭州了。
  • 娃哈哈奶茶杭州店開業延期了!門口還是有一隊吃貨大老遠趕去排隊
    言歸正傳,在廣州、長沙、深圳、成都等34個城市都開出奶茶店以後,聽說,娃哈哈終於把奶茶店,開回杭州了。9:55,等大P來到太平門直街(奶茶一條街)現場的時候,想像中人山人海的壯觀排隊場面並沒有出現。大P在門口站了一會,就有5個人路過來問,怎麼,今天還不開嗎?店員說,要過段時間才開了,現在在摳細節。這家店的裝修風格很簡潔,不像蜜雪冰城那般花哨。
  • 新員工比老員工工資高?你如何看待工資倒掛?
    薪資待遇相信是許多人找工作首要看中的條件之一,近日,2021屆高校畢業生秋招接近尾聲,不過在不少社交平臺上,許多老員工卻吐槽自己工資比應屆畢業生還少,被新人倒掛。中新經緯記者採訪發現,目前老員工「工資倒掛」應屆生現象在科技、網際網路、銀行金融等領域較為普遍。「工資倒掛」現象為何會日益嚴重,普遍呢?一位負責校招的工作人員說,從能招到人才的角度來說,公司給應屆生提高薪酬的意願很強烈,事實上也是這麼做的,「年薪超過同崗位老員工不稀罕」。
  • 農夫山泉上市了,娃哈哈還在為抄哪家頭疼
    農夫山泉內部也沒有舉行任何慶祝儀式,員工們說上市和不上市也沒啥區別,還是在自己的崗位上忙碌著。不過鍾睒還是對上市這一天有小小的區別對待,在內部視頻號中發布了一則不到一分鐘的致辭,算是這些年比較隆重的了。很多人驚訝僅僅靠賣水就能成首富,這世界真玄幻,可是鍾睒卻曾說過,不要以為這是個簡單的生意,農夫山泉用20年時間做到了中國第一,世界第三。
  • 什麼情況公司扣員工工資是非法的?公司最多只能扣員工多少工資?
    生活中,公司扣員工工資是再常見不過的事。從法律上分析,什麼情況公司扣員工工資是非法的?請記住,公司扣員工工資,只有一種情況是合法的,就是員工給公司造成實實在在的損失。其他情況扣員工工資都是非法的。領導如果不爽,可以以個人名義去告澡堂阿姨侵犯自身隱私權或侵犯名譽權,但是以此來扣澡堂阿姨工資是非法的。這個澡堂阿姨完全可以去勞動局告公司這非法行為。再者,公司扣員工工資不能是無底線的。法律規定,公司扣員工工資後,實發給員工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澡堂阿姨工資被扣後,實發工資只剩1200元?
  • 娃哈哈澄清原始股騙局;這個縣拖欠教師工資補貼4.7億元被國務院曝光
    針對網絡上出現有關「娃哈哈集團宗慶後先生涉嫌原始股騙局」的新聞報導,娃哈哈官方微博4日午間發布澄清聲明:經核實,該等新聞報導與事實不符,公司與新聞報導中提及的涉嫌「原始股騙局」的「微達公司」並無關聯。   聲明稱,公司與賽智公司在2020年5月籤署《商標使用許可合同》,授權賽智公司在蜂蜜製品上使用「娃哈哈」商標,並由賽智公司依法自行生產和銷售授權產品。
  • 員工請假一年,公司正常發工資,最後還賠償了20000元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如果公司僅僅為了企業利益,壓榨員工勞動價值,那麼這個公司將不會長久。事情是這樣的,我們公司是電子元器件代加工的,流水線作業的優點就是讓每個人幹一件事,成熟化的節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直接大改流水線的制度,將整體工作時間壓縮了三分之一。後來又實行流水線之間的大比拼,用時最少的將會獎勵1萬元,都是掙錢不容易的人,為了獎勵都在提高勞動強度。最後的結果是每條線的標準工時按照用時最少的線體標準。一個人可以集中精力以及身體短時間去完整一件事情,但是一天8小時高強度工作幾乎不可能。最後完不成的小組面臨的就是罰款。
  • 60萬元加盟奶茶店,娃哈哈的情懷值得嗎?
    可事實上,儘管直營店才剛剛落地,但此前已有幾家娃哈哈奶茶加盟店相繼出現。對此,娃哈哈官方微博曾表示:「奶茶項目不是我們直營的,是我們授權給合作夥伴在運營。」33歲的娃哈哈在近兩年中一直不斷遭遇「老化」、「過時」的質疑,在娃哈哈二代掌門人宗馥莉的帶領下,娃哈哈頻頻跨界、同時啟動四個電商項目,卻還是沒能止住這些質疑聲。
  • 任正非:要捨得給員工工資,曹德旺:給員工工資不能打破行業規則
    一、任正非:要捨得給員工工資任老的這句話可不是「空話」,華為不僅僅只是在研發上投入的資金位列全球前三,在對員工的工資待遇上,華為一向也是「出手闊綽」。我舉個身邊最真實的例子吧,我表哥是施工員今年已經三十歲了,卻還想報名去學習編程,然後進入華為工作,為什麼呢?
  • 新員工進公司後,工資比老員工高,你怎麼看?
    工資高低的東西,不是靠嘴巴,用行動是最好的,如果老闆認為新人不管是學歷也好能力也好啥的都應該工資高,那麼很簡單,這個項目交給你來做,我聽你的安排,看結果就好了。其實工資倒掛的重點不是對比新老員工的能力或者學歷什麼,重點是老闆看準了很多老員工開始有房貸車貸家庭壓力,看準了你不敢走。不光國內,國外也一樣,甚至出現下屬工資高於上司,沃爾瑪當年工資洩露就鬧過烏龍。其實倒掛也無可厚非,應聘是雙向選擇,工資合同籤的也是約定熟成,只要是你自己真心接受的,原則上不存在不合理。
  • 日本正式員工與非正式員工工資分別多少錢?
    日本正式員工與非正式員工工資分別多少錢? 作為日本的一種社會現象,非正式員工的增加成了「問題」。歸根結底,正規、非正規之間最簡單、易懂的差異就是工資收入。
  • 華為人均工資110萬,流水線員工能拿多少工資?辭職員工:這個數
    現在的華為可以說是已經成為了國產手機中的領軍者,帶領著國產手機在國際上發光發熱,今年華為經歷的事情並不少,因此讓大家對於華為有了一定的了解,據悉華為人均工資在110萬,那麼流水線上的員工,他們能拿到的工資有多少呢?
  • 代言22年,王力宏突然被「下架」,宗馥莉歸來,娃哈哈將大調整?
    沒錯,這家企業就是娃哈哈。玩哈哈是國內飲料市場中的「巨頭」企業,宗慶後也三度成為了中國首富,就是通過娃哈哈才發家的。有的明星代言是很有感情的,不如說謝霆鋒和特步,當然王力宏也對於娃哈哈很有感情,不過為什麼這次娃哈哈會突然的「終止」合作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