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易經》要有整全,合一的思想,然而有的易學好友非要把一切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陰陽互根、陰陽對立、陰陽轉化、陰陽消長,都說明了陰陽是無法分開的。用天人合一的思想來分析這一切,你才可能悟出大道真理。
下面用立體模型解析三元九運,九宮飛星與後天八卦的關係
一、洛書與後天八卦
《洛書》為太極之氣,由一至九流行,從十二闢卦之復卦、臨卦、泰卦、大壯卦、夬卦,至乾卦,由冬至起到夏至,此乃太極之陽儀,春夏二季。自九至一,由姤卦、遁卦、否卦、觀卦、剝卦至坤卦由夏至起到冬至,此乃太極之陰儀,含秋冬二季,此乃兩儀生四象。另有立春之艮卦、春分之震卦、立夏之巽卦、夏至之離卦,此乃陽儀中之四卦。加之立秋之坤卦、秋分之兌卦、立冬之乾卦,冬至之坎卦,此乃陰儀之四卦。
二、後天八卦與九宮
1、後天八卦:坎1、坤2、震3、巽4、乾6、兌7、艮8、離9。
2、洛書九宮:坎一宮、坤二宮、震三宮、巽四宮、中五宮、乾六宮、兌七宮、艮八宮、離九宮。
三、立體模型九宮與九星及三元九運與九星
三元九運,是中國劃分大時間的方法,古人把20年劃分為一運,三個20年也就是三運,形成一元。三元運就是上元、中元、下元,每一元三個運,合稱為"三元九運"。上元是一、二、三運;中元是四、五、六運;下元是七、八、九運。每一元運六十年,三元總共是180年。自古便記載於黃曆上,並結合幹支歷使用。
三元九運每一元為60年,即天幹地支紀年的一個循環,又叫一甲子。而年份的劃分按照幹支歷是以立春節氣為歲首的,並非公曆的1月1日或夏曆(農曆)的正月初一。
三元九運與九星的對應關係如下:
上元一運甲子至癸未二十年,配合一白星(貪狼星),一白運(坎水)。
上元二運甲申至癸卯二十年,配合二黑星(巨門星),二黑運(坤土)。
上元三運甲辰至癸亥二十年,配合三碧星(祿存星),三碧運(震木)。
中元四運甲子至癸未二十年,配合四綠星(文昌星),四綠運(巽木)。
中元五運甲申至癸卯二十年,配合五黃星(廉貞星),五黃運(口土)。
中元六運甲辰至癸亥二十年,配合六白星(武曲星),六白運(乾金)。
下元七運甲子至癸未二十年,配合七赤星(破軍星),七赤運(兌金)。
下元八運甲申至癸卯二十年,配合八白星(左輔星),八白運(艮土)。
下元九運甲辰至癸亥二十年,配合九紫星(右輔星),九紫運(離火)。
四、九星如何飛臨九宮
九星:北鬥七星加上左輔星和右弼星。運行規律與地球上自然現象和人事吉兇之間存在某種相應的對應關係。古代先賢們將北鬥九星分別取名為: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左輔、右弼星。九星的飛布分為:順飛和逆飛,順飛按照(1、2、3、4、5、6、7、8、9)順序飛布。逆飛按照(9、8、7、6、5、4、3、2、1)順序飛布。
五、九星落中宮對應相關屬性
最近180年,三元九運表:
上元(三運)
一白運1864年-1883年(甲子年至癸未年),一白星主事。
二黑運1884年-1903年(甲申年至癸卯年),二黑星主事。
三碧運1904年-1923年(甲辰年至癸亥年),三碧星主事。
中元(三運)
四綠運1924年-1943年(甲子年至癸未年),四綠星主事。
五黃運1944年-1963年(甲申年至癸卯年),五黃星主事。
六白運1964年-1983年(甲辰年至癸亥年),六白星主事。
下元(三運)
七赤運1984年-2003年(甲子年至癸未年),七赤星主事。
八白運2004年-2023年(甲申年至癸卯年),八白星主事。
九紫運2024年-2043年(甲辰年至癸亥年),九紫星主事。
2020年(庚子年)屬八白運,五行屬土,八白星(左輔星、艮土入中宮)。
六、艮土萬物類象:
1、人物:少男、少年、兒警衛、閒人、隨從、朋友。
2、身體:顏面、鬍鬚、鼻子、皮膚、乳房、上臂、後背、手背、手指、腿肚子、腳趾、腳背、關節、脾胃、左足、顴骨。
3、動物:老鼠、狗、狗熊、老鷹、禿鷲、喜鵲、烏龜、家畜。
4、器物:門板、橙子、臺階、箱子、柜子、桌子、床、錢袋、金庫、墳墓、牆壁、階梯、牆壁、牆壁上的窗口。
5、場所:城牆、圍牆、宗廟、祠堂、城樓、閣樓、寺廟等。
6、天象:霧、有雲無雨、多雲轉陰,氣候轉折點。
7、時間:立春(冬末初春,陰曆正月前後)。上午一時到五時,共四小時。每月二十三日。
8、方位:東北(後天八卦),西北(先天八卦)。
9、數字:七、五、十、八。
了解掌握河圖、洛書、九宮、八卦、九星及相關知識,才能更好的了解時間與空間、能量的相互關係。這樣才能更好的理清事物發展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