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匯率:中緬 1:194.17,緬中1:0.00515
緬甸民盟政府2015年大選獲勝後,作為執政黨,在推進國家最主要事業之一的和平進程工作上並無太多功績。2020年大選後,推動和平進程,必定也是新執政黨的重要任務之一。
緬甸「民地武」問題產生近70年,為何一直無法得到很好的解決?那麼緬甸少數民族為何對中央政府的積怨如此深重?緬族對於少數民族的合理訴求為何如此敏感?
緬甸民族問題,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錯綜複雜
歷史遺留的問題
緬甸共有135個民族,主要有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緬族約佔總人口的65%。少數民族眾多,很多少數民族精英在處理國家統一與和平問題上,始終缺乏國家認同感。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少數民族精英認為,歷屆政府的民族、宗教政府,多少都存在「大緬族主義」的問題。
然而,緬甸的民族問題,並不是某個執政黨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
緬甸封建王朝時期,少數民族地區與中央政府之間是鬆散的朝貢關係;英國殖民時期,統治者有意將少數民族與緬族分而治之,人為製造民族矛盾。這使得各少數民族的民族認同超過了對國家認同,在情感、文化和心理上也缺乏對國家的認同,少數民族與緬族的歷史矛盾,成為民族整合的嚴重障礙。
軍方在處理民族問題上,不妥協
這也導致多個少數民族武裝,不願意交出武器加入緬甸聯邦。部分民武雖然與政府籤署了全國停火協議(NCA),但在後續的談判中反覆討價還價,謀權擴大民族自治權與自決權;而部分民武則擁兵自固,通過不斷加強和鞏固武裝實力,繼續維持現有高度自治的情況下,與政府軍實現抗衡。
各個少數民族地方武裝實力、產生歷史、政治訴求各不相同,但政府與軍方的訴求只有一個:達成協議以結束長期的武裝衝突,建立起政治對話的方式來解決政治衝突。與此同時,軍方曾與17支民武籤署停火協議,但2009年,軍政府突然單方面違背承諾,宣布要將所有停火武裝收編為「邊防軍」,表現出強權的一面。之後,無論是吳登盛政府還是民盟政府,都沒有脫離「以打促談」、「一邊和談一邊打」的尷尬局面。
而敏昂萊大將在第四屆彬隆代表大會上的發言,更是表現出了軍方對少數民族地方武裝不讓步的態度:他表示,2008年憲法已經規定了所有國民包括少數民族的權利和義務,少數民族享有的權利並不低於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中規定人類享有權利的標準,緬甸在立法、執政、司法、發展民生等各方面事宜中不分多數或少數族群,所謂「少數民族權利」等消極聲音是打擊信念、鼓動分裂、毀壞團結的論調。
民盟政府雖然進行民主改革,
但難以放權少數民族政黨
雖然軍方與民武的問題難以調節,但不難看出,民盟政府在過去的幾年裡,還是做出了不少的嘗試。民盟上臺前,少數民族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在緬甸的民主化過程中也隨之提高,民盟執政的新政府機構中,由1名少數民族代表出任副總統,3名少數民族代表為議會兩院正副議長。在2017年4月的補選中,少數民族政黨表現也十分亮眼,在撣邦孟休、柯西兩個選區,撣邦民主聯盟獲得人民院兩個席位和撣邦議會四個席位。在若開邦安鎮選區,若開民族黨順利獲得人民院席位。
不過,考慮到軍人集團在緬甸仍然擁有憲法賦予的絕對權力,25%的議席由軍方直接指派,不需要通過選舉,同時,全國武裝力量的最高領導人是國防總司令而不是總統;國防部長、內政部長和邊境事務部長由總司令指派而不是總統。因此,民盟雖然提倡民主和民族平等,但在軍方的「擠壓」下,民盟仍然想保證在國內擁有一定的權利。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憲法規定,省長、邦長等職位,由總統任命。但多個少數民族政黨仍然希望,將省邦、邦長的任命工作交由各省邦的議會來決定。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華人也有自己獨有的一套生存模式。
受歷史影響,絕大部分華人不參政,
部分華人希望新政府能夠解決身份證問題
在英國殖民緬甸時期,華人尚在緬甸政治中佔據一定地位,後來緬甸獨立,開始實行國有化和本土化政策,華人逐漸變成一個不被法律承認的群體。近些年,隨著緬甸改革開放的實行,緬甸華人憑藉自身的努力奮鬥,開始在社會中再次嶄露頭角,地位逐漸提高,不僅在經濟上、政治上有所放鬆,在文化上,緬甸華文教育也逐漸恢復。
不過,緬甸華人中,還存在一小部分華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因素,他們尚未獲得緬甸國民身份證,正常生活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這部分尚未獲得身份證的緬甸華人都希望,身份證問題能夠得到解決。
在政治上,受歷史的影響,絕大部分華人的態度是不參政。目前,緬甸華人也可以當公務員,但數量相對較少。參政的絕大部分都是屬於緬甸少數民族之一的果敢華人,以及作為緬族一個支系的勐穩華人。但後期緬甸政府會做什麼樣的調整,華人的態度會有什麼樣的變化,目前還不得而知。
此外,不少華人都是經商的一把好手。商業領域涉及緬甸各個行業,包括承包緬甸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包括公路、碼頭、機場、橋梁等,此外還有民生行業、海產乾貨、食品、生活用品等。對於這部分商人來說,自然是希望新政府改善國內經濟環境,完善國內的經濟政策。同時,優化各個部門的辦公方式,簡化一些流程。
大選即將到來,小編來做一個調查,歡迎大家積極參與討論:
一、你投了那個黨?
二、你選擇他們的原因是什麼?
三、你對緬甸現狀的感受是什麼?
四、你期待新的政黨政府給緬甸帶來什麼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