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的賭局:10億美元Allin金山雲上市後能贏阿里騰訊嗎?

2020-12-18 東方財富快訊

前不久,雷軍坦承自己輸掉了與格力董明珠的「5年賭約」——這個在2013年末震動業界的「世紀大賭局」,賭注是10億元,雙方打賭5年內小米營收能否超過格力。而在賭約的最後一年(即2018年),董明珠以格力總營收超出小米總營收200多億的優勢取得了勝利。

不過,雷軍的第二個「大賭局」——曾以10億美元All in金山雲,這場「豪賭」或許能讓他贏一次。

據「創業最前線」獲悉,今日晚間(5月8日),雷軍旗下雲計算服務商「金山雲」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全球肺炎疫情期間赴美上市的唯一一家中國科技企業。

在中概股經歷了4月份接二連三的「造假風波」後,金山雲在此時選擇赴美IPO,顯得格外矚目。

據了解,金山雲將於行使任何超額配股權前發行及出售3000萬股美國存託股票(ADS),佔金山雲已發行股本(經金山雲發售擴大)的約13.9%,每股ADS對應15股普通股,發行價為17美元/ADS。此前,金山軟體、小米等金山雲股東已表露認購意向,金山軟體及小米有意向購買金山雲最多2500萬美元及5000萬美元的美國存託股票。

金山雲赴美IPO,這不僅對其本身而言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情,對國內雲計算領域來說也是一個利好消息,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於資本市場恢復對中概股及中國科技企業的信心。

當前,國內雲計算行業馬太效應顯現,阿里雲、騰訊雲牢牢把持前兩名的位置,金山雲及其它雲計算企業則始終在第三梯隊徘徊。在重成本投入與慢回報的重壓之下,雲計算企業紛紛上市尋求資本助力,但成功上市後,能否改變金山雲「hard模式」的現狀?

1、雷軍的「賭局」

「集團層面賭未來十年的,就是金山雲。」在2013年6月的一次採訪中,雷軍表示。

彼時,距金山雲成立不過一年多時間。2012年2月下旬,金山軟體宣布轉型移動網際網路,拆分金山快盤業務,成立子公司金山雲,正式進軍雲計算領域,金山軟體CEO張宏江親自掛帥兼任金山雲CEO。

談到金山雲的創立,雷軍直言:「我自己還有個小小的遺憾,就是三個子公司業務都是十幾年前做的,比如毒霸是1997年,遊戲是1995年,WPS是1988年,能不能做一個2010年以後的事情?所以集團決定再做一項新業務,我們選擇了金山雲。至於為什麼要投這個項目,因為雲是未來核心。」

2014年,雷軍在多個場合談到發展雲服務的重要性。在他看來,移動網際網路、IOT、Big Data為雲服務帶來了巨大驅動力。「數據爆發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這是新的風口。」

金山能做雲服務的邏輯在雷軍看來也很清晰:

一是雲服務是2B業務,2B業務的特點就是大公司都需要second source(第二供應商),也就意味著這個市場絕對不是贏家通吃的,一定會有3-5家。

二是雲服務等於高科技的設備租賃行業,需要源源不斷的現金,中小創業公司做基礎雲服務基本是死路一條,但金山合併報表後有10幾億美元現金。

三是金山有獨特資源和兄弟公司支撐,金山體系裡需要一家基礎雲服務公司,「我們的生命線全在那裡,要麼我自己幹,要麼讓兄弟公司幹。」此外,在小米、順為資本的生態系統裡也可以引導使用金山雲服務。

「我們還有一個優勢,我們金山不是頂級的企業,我們具備獨立第三方的特點。我們不要求你站隊,假設你用了阿里的騰訊會不舒服,而用金山的可以跟BAT每個巨頭關係都很好。」雷軍表示。

雷軍對金山雲寄予厚望,並不吝投入巨資。2014年底,雷軍宣布「All-in雲服務」,承諾未來3-5年向雲業務投入10億美元,以助力金山雲進入行業前五。

「要想不被巨頭擠掉,就是比狠,敢燒錢才能活下去,不敢就不要做,雲服務比視頻服務更慘烈,如果沒有10億美金的準備和決心,是活不了的。」雷軍說。

發展前期,金山雲靠金山系、小米系等兄弟企業「奶活」。此後,以遊戲、視頻、金融等為切入點,專注垂直領域,與阿里雲、騰訊雲等進行差異化競爭。

加上巨量資金投入,金山雲成為雲計算領域「黑馬」。IDC發布的2015年中國公有雲計算報告顯示,在IaaS市場,金山雲以251.6%的高增長率躋身第五名,市場份額達到4.5%。

與市場份額同步增長的是金山雲的整體營收:2017-2019年,金山雲分別實現收入12.36億元、22.18億元、39.56億元,後兩年的年增長率在79%左右。

隨著收入增加,雲服務在金山軟體收入中的佔比也越來越大,從2014年的個位數增長到了2019年的47%,成功取代網遊業務,成為金山軟體收入的第一大來源。

由此來看,一定程度上,金山雲確實為金山軟體成長性贏得了更多未來,但金山雲自身發展依然困難重重。

2、「第三名」的尷尬

在中國雲計算領域,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概括來說,即「第三名爭議」。

阿里雲、騰訊雲是中國雲計算領域公認的第一、二名,但誰是第三名卻始終難有定論。在不同機構出具的行業報告中,由於統計口徑的差異,百度雲、華為雲、亞馬遜AWS、金山雲等在第三名的位置上輪番「坐莊」。

比如,國際研究機構Gartner發布的2019全球雲計算市場份額調查報告顯示,在中國公有雲市場中,華為雲以9%的市場份額位居國內第三名。

公有雲正是金山雲營收的主要來源,2017-2019年,金山雲公有雲服務收入分別為12.03億元、22.11億元、34.59億元,分別佔總收入的97.3%、95.1%、87.4%。

金山雲委託的第三方行業研究公司Frost & Sullivan出具的數據則顯示,從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和平臺即服務(PaaS)的營收來看,金山雲在2019年的市場份額為5.4%。金山雲是中國最大的獨立雲服務提供商,也是中國第三大網際網路雲服務提供商。

「不要問,問就是第三名。」業內如此總結這一現象,這也側面反映了中國雲計算領域競爭的激烈程度。當前,中國雲計算馬太效應顯現,競爭白熱化,即便是背景雄厚的蘇寧雲、美團雲,最終也只落得出局下場。

從Gartner的數據來看,在中國公有雲市場,2018-2019年,阿里雲的市場份額由37.8%上升到了39.2%,騰訊雲的市場份額由11.1%上升到了14%。且近日阿里雲宣布未來3年再投2000億元在雲計算領域,市場勢必進一步向巨頭集中。

自誕生以來,金山雲一直強調自己獨立第三方的特質,一定程度上,避開了與阿里雲、騰訊雲的對比,坐上中國最大獨立雲服務提供商的位置。但這個領域裡,金山雲同樣有眾多對手,且正謀求資本助力。

2020年,國內獨立雲計算廠商出現上市小浪潮。其中,Ucloud已成功登陸科創板,青雲科創板上市申請進入「已問詢」狀態,浪潮雲完成C輪融資後表態將擇期啟動科創板上市工作。

對此,資深科技自媒體人丁常彥對「創業最前線」分析道,上市是融資並推動業務持續發展的一個有效途徑,雲計算企業也希望通過進入資本市場獲得持續發展動力。

「另外,上市對企業的財務合規、品牌提升等都是非常好的契機,藉助上市,雲計算企業在未來的競爭中可以獲得更多客戶的認可和青睞。而對於前期投入較多的投資機構來說,上市也是一個良性退出的機會,畢竟資本不可能持續投入而不求回報。」丁常彥說。

未來,中國雲計算「第三名」的爭奪戰,註定更加激烈。

3、「逼上梁山」

在巨頭陰影和友商緊逼之下,金山雲在4月17日(紐約時間)遞交了美股上市申請。

儘管早在2019年11月金山辦公科創板上市時,雷軍即已表態:「金山雲也在IPO的路上。」

然而,自4月以來瑞幸、愛奇藝、跟誰學等中概股屢遭做空,市場環境對中概股並不是很友好。如此時刻,金山雲不像金山辦公一樣選擇勢頭正猛的科創板,而是赴美上市,引發不少關注和猜測。

在丁常彥看來,金山雲選擇赴美上市跟資本市場的關係比較大。相比較而言,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門檻要低很多。「至於中概股在美國的負面印象,金山雲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了。」

他進一步表示,金山雲選擇赴美上市有「搶跑」的意思。金山雲選擇美股,在獲批上會更快,有望捷足先登,拉大與那些未上市企業的距離。「以Ucloud為代表的中國雲計算企業中生代已經加快了上市步伐,在這種情況下,誰先IPO,誰在後續的融資以及業務擴展上就會佔據更大的優勢。」

資金壓力或也是金山軟體迫不及待分拆金山雲赴美上市的重要原因,頗有點「逼上梁山」迫不得已的意味。

「雲計算是一個需要長期持續高強度投入的領域,金山雲已經獲得了多輪巨額融資,單純靠投資機構的長期輸血,還不足以幫助一家雲計算企業實現持續運營,通過IPO融資更有可持續性。雖然金山雲有金山軟體這樣的背景,但沒有阿里巴巴和騰訊這樣的『大樹』,可以為阿里雲和騰訊雲持續輸血。」丁常彥對「創業最前線」表示。

但金山雲在業績上並不理想的表現,似乎不利於其講好一個「資本故事」。

近幾年,金山雲營收始終處於高速增長狀態,卻仍未完全擺脫對關聯方的依賴。2017-2019年,金山集團、小米和獵豹三大關聯方合計佔金山雲總營收比重達32%、28.4%和19.36%。

此外,金山雲優質客戶總數雖然從2017年的113家增至2019年的243家,但虧損額卻在逐年拉大,2017-2019年累計虧損超28億元。

金山雲毛利率極低,2017、2018年為-9.6%、-9%,2019年勉強轉正為0.2%,2020年一季度未經審計的毛利率不低於4.6%,說明金山雲仍在以「燒錢」搶佔市場。

當然,目前國內雲計算企業中虧損的不止金山雲一家,但已有Ucloud盈利的先例在前,持續加劇的虧損顯然不利於金山雲再講好故事,也不利於其坐穩行業「第三名」的位置。

不過,久處羽翼下,難以真正地長大。是騾子是馬,總要拉出來遛遛,讓市場給出判斷。

4、結語

隨著「新基建」的提出,5G基建、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和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的建設正在提速,作為重要數據樞紐的雲計算技術,其市場前景有目共睹。Gartner預計,到2020年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將達到4114億美元。

但高技術門檻、高資金投入,註定了這是少數人的遊戲。微軟、亞馬遜、阿里、騰訊……國際、國內巨頭們都不願意放棄這塊「蛋糕」。在中國雲計算領域,阿里雲、騰訊雲兩家更是已佔據過半市場。

不過,在丁常彥看來,雲計算市場不是一兩家企業可以全部吃下的。「阿里雲、騰訊雲的地位主要體現在公有雲領域,目前中國企業基本上採用的是公有雲、私有雲相混合的應用模式,如果從整體的雲計算市場來看,像華為雲、紫光雲這樣的大型ICT企業依然有改變市場格局的可能。」

「至於金山雲、青雲等雲計算中生代,他們可能無法改變大的市場格局,但憑藉他們自身的優勢,依然可以發展得很好。」丁常彥補充道。

不難看出,除了頭部梯隊的幾大玩家,雲計算領域裡這些實力不容小覷的「新秀們」,正在加快上市與發展的步伐,在未來也將成為推動雲計算領域發展的重要變量。

(文章來源:億歐)

相關焦點

  • 雷軍的「賭局」:10億美元All in金山雲,上市後能贏阿里騰訊嗎?
    而在賭約的最後一年(即2018年),董明珠以格力總營收超出小米總營收200多億的優勢取得了勝利。不過,雷軍的第二個「大賭局」——曾以10億美元All in金山雲,這場「豪賭」或許能讓他贏一次。二是雲服務等於高科技的設備租賃行業,需要源源不斷的現金,中小創業公司做基礎雲服務基本是死路一條,但金山合併報表後有10幾億美元現金。三是金山有獨特資源和兄弟公司支撐,金山體系裡需要一家基礎雲服務公司,「我們的生命線全在那裡,要麼我自己幹,要麼讓兄弟公司幹。」此外,在小米、順為資本的生態系統裡也可以引導使用金山雲服務。
  • 雷軍的「賭局」:10億美元All in金山雲,上市後能賭贏嗎?
    而在賭約的最後一年(即2018年),董明珠以格力總營收超出小米總營收200多億的優勢取得了勝利。不過,雷軍的第二個「大賭局」——曾以10億美元All in金山雲,這場「豪賭」或許能讓他贏一次。二是雲服務等於高科技的設備租賃行業,需要源源不斷的現金,中小創業公司做基礎雲服務基本是死路一條,但金山合併報表後有十幾億美元現金。三是金山有獨特資源和兄弟公司支撐,金山體系裡需要一家基礎雲服務公司,「我們的生命線全在那裡,要麼我自己幹,要麼讓兄弟公司幹。」此外,在小米、順為資本的生態系統裡也可以引導使用金山雲服務。
  • 雷軍:金山雲上市對我來說是夢想成真
    來源:新浪財經文 / 劉娜 8號樓工作室金山雲今日(5月8日)晚間納斯達克雲敲鐘,金山集團董事長、金山雲董事長、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對新浪財經表示,未來雲服務會成為信息社會的煤、水、電,每個企業都離不開它
  • 雷軍喜提金山雲上市,幕後大佬求伯君甘做「背景板」
    在此之前,在港交所上市的金山軟體和小米集團,以及在科創板上市的金山辦公,都是雷軍創辦或參股的公司。圖 | 金山雲上市(來源:金山雲)不過,一如小米上市時、他曾說不喜歡穿西服一樣,儀式結束後,他就換上了便裝上衣。程式設計師的穿衣風格,果然影隨至今。
  • 小米集團AB面:市值止步6000億港元關口 創始人雷軍靠投資暴賺
    雷軍迎來繼金山軟體、小米集團和金山辦公後第4家控股的上市公司。金山雲最大股東為金山軟體,持有53.8%股權;此外,小米公司也持有金山雲15.8%股權,而雷軍同時是金山軟體和小米的實際控制人。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金山雲上市半年前,金山辦公剛剛在科創板IPO。
  • 雷軍:小米啥都沒做時,光我的名字就值10億美元,網友:確實如此
    最近,作者在某音上刷到一個關於小米創始人『雷軍』的採訪視頻,在視頻中,雷軍說道:「小米最初什麼都沒做時,大家已經給了我們10億美元的估值」。 換句話來說就是:在小米創立之初,啥都沒有開始做的時候,光我雷軍的名字就值10億美元!
  • 剛剛,雷軍斬獲第4家上市公司,身價超770億(附最新IPO排隊...
    1-3月月度總收入分別為9.58億元、10.12億元、8.61億元,呈現一定波動狀態,到了4月IPO承銷保薦收入升至11.94億元,創下年內月度新高。金山雲上市首日暴漲40%!雷軍成最大贏家2020年疫情之後,美股迎來了第一家敲鐘上市的中國公司。
  • 騰訊市值3月來暴增1822億美元;阿里回應P9事件反轉及黑稿作者道歉...
    騰訊市值3月來暴增1822億美元;阿里回應P9事件反轉及黑稿作者道歉;蘋果Mac宣布放棄英特爾晶片,採用自研晶片......(TechWeb)國內新聞4.騰訊自3月暴漲45%市值增1822億美元,馬化騰身家增153億6月22日,騰訊不斷走高,股價重返470港元關口,創2018年3月19日以來新高,日內漲幅近3%。截至昨日午間,騰訊漲2.74%,報價473港元,市值突破4.5萬億港元,折合5826億美元。
  • 股東喊話雷軍回購金山軟體背後:一年收割8個IPO
    然而如今金山雲股價46.65美元/股、金山辦公股價354元/股,但金山軟體目前股價僅有42.9港元/股。因此,金山辦公的股東在網上喊話雷軍,不滿金山軟體「白菜價」,希望公司回購或分拆二次上市。雷軍迎來今年第8起IPO先是2月,小米旗下的生態鏈企業石頭科技(688169.SH)在科創板上市吹響了起始的號角;再是5月,金山雲(KC)在納斯達克IPO,雷軍喜迎繼金山軟體、小米集團和金山辦公後第四家控股的上市公司。
  • 持續虧損、市值蒸發46億 金山雲等中小雲廠商「夾縫求生」?
    值得一提的是,金山雲持續虧損,至今沒能盈利,自2017年以來,其淨虧損近37億元。數據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前9個月,金山雲分別虧損7.14億元、10.06億元、11.11億元、8.57億元。
  • 中國最有錢的10個人:雷軍千億身價首度上榜,馬化騰身價近三千億
    根據這一榜單可以看出,中國目前最有錢的十個人中,二馬依然當仁不讓,騰訊馬化騰憑藉近3000億的身價高居榜首(2794.4億元);阿里巴巴的馬雲以略微劣勢屈居第二(2602.6億元);地產大亨許家印則下滑至富豪榜第三名(2285.1億元)排在第三;位居4-10位的分別是萬達集團的王健林/王思聰(1782.6億元)、碧桂園的楊惠妍(1620.1億元)、順豐的王衛(1359.2億元)、美的集團的何亨健
  • 要想大成,光靠勤奮是不夠的,看看雷軍40歲時的這5點體會
    大學畢業後,他更忙了,除了本職工作之外,接了一堆兼職的活,每天的時間細分到十分鐘來做規劃。如果有半個小時沒有工作,那感覺就是在犯罪。加入求伯君的金山公司後,雷軍更是全身心撲到了工作上,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睡眠只有四五個小時,每周工作六天,十幾年如一日。雷軍這麼拼命,給自己掙了一個「中關村勞模」的光榮稱號。
  • 「小米什麼都沒做時,就被估值10億美金!」雷軍他憑什麼?
    雷軍在一次論壇上說:小米什麼都還沒做得時候,就被估值10億美金,因為我雷軍這個名字背後,有二十年經驗,無數次證明我能把事情做好做成!雷軍為何有如此自信說自己一個名字就值10億美金呢?從他上學到帶領金山上市,再到創建小米,他的名字的確值!
  • ...騰訊擬向銀行貸款 20 億美元;Kathy Chen 出任 Twitter 大中華...
    今天大公司晚報的主角是:京東到家與達達、騰訊和 Twitter 。京東到家與眾包物流平臺「達達」合併;騰訊擬向銀行貸款 20 億美元;Kathy Chen 出任 Twitter 大中華區 MD 。 騰訊擬向銀行貸款 20 億美元 4 月 15 日消息,據 Bloomberg 報導,知情人士稱騰訊正與銀行磋商,希望獲得 20 億美元銀團貸款(syndicated loan),以向金融服務等新領域擴張和推動更多的收購交易。此前,騰訊已經於去年 11 月獲得了一筆 15 億美元銀團貸款,並在今年陸續參與了美團點評和滴滴出行的新一輪融資。
  • ...金山雲上市首日,股價暴漲40%;天士力生物轉投科創板上市;聯亞...
    金山雲上市首日股價暴漲40%金山雲北京時間5月8日晚成功登陸納斯達克,首日股價大漲40.24%至23.84美元,市值約48億美元。上市首日,金山雲股票交易活躍,換手達7.56%,成交量1514萬股,成交額3.27億美元。
  • 雷軍即將擁有第4家上市公司(附最新IPO排隊名單)
    直逼阿里、騰訊!雷軍的第4家上市公司來了  4月17日,管理層共持股18.6%,其中雷軍持有15.8%股權,為最大個人股東並任金山雲董事長、金山軟體CEO鄒濤為金山雲副董事長,王育林任金山雲CEO。  由於雷軍同時是金山軟體和小米公司的實控人,因此雷軍目前也是金山雲的實控人。
  • IPO日報|金山雲上市首日,股價暴漲40%;天士力生物轉投科創板上市...
    金山雲上市首日股價暴漲40%金山雲北京時間5月8日晚成功登陸納斯達克,首日股價大漲40.24%至23.84美元,市值約48億美元。上市首日,金山雲股票交易活躍,換手達7.56%,成交量1514萬股,成交額3.27億美元。金山雲IPO發行最終定價定每股17美元,最終完成發行數量3000萬股,較披露的擬發行2500萬股超發20%,共募集資金5.1億美元。
  • 一個手握安兔兔,一個執掌魯大師,周鴻禕雷軍這場仗誰能贏?
    有情有趣有用有品的乾貨近日一張網際網路大會上周鴻禕和雷軍的「親密照」刷爆網際網路,他們兩位不僅都是來自荊楚之地的「九頭鳥」,更是網際網路圈一對冤家。雷軍比周鴻禕大一歲,早年周鴻禕在方正集團任職,雷軍在金山任總經理時候兩人便認識,但因為性格差異等原因,兩人開始了一場持續20年的對決,這也是大家所熟知的,金山與360、小米與360的恩怨。
  • 雷軍創造「小米」。光有聰明和勤奮是遠遠不夠的,還得順勢而為
    同樣,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畢業後,他曾經去北京在軍事工業研究所找到一份工作,試圖過一個穩定的金飯碗生活。 那時,包括他在內的每個人都永遠不會想到他會在不到10年的時間內擁有數億美元的資產,而在40歲時,他會選擇從頭開始。正是在武漢大學計算機系,他為今天的所有成就奠定了基礎。從金山到小米,計算機,編碼和工程師是他職業生涯的基礎。
  • ...獲10億美元投資;快手即將完成10億美元融資;騰訊一周投五家公司
    36氪綜合多個信息源,為讀者選取各行業具有代表性的、能夠反應一定趨勢的億級及千萬級投融資案列。 億級投融資 阿里正準備向印度物流公司XpressBees投資1億美元 據印度經濟時報援引消息人士稱,阿里正在採取最後的措施,準備向總部位於印度普納的物流公司Xpress Bees投資1億美元,投資協議將最快於未來兩周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