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這個節目除了哥哥們的表演呈現,還引入了很多女性視角,為什麼?
藺志強:女性視角的引入是讓這個節目更加豐富。除了金星、鄭爽,節目裡還有300位女性觀眾,不同的群體對哥哥們的評價也不一樣,而且年輕的00後們的價值判斷非常清晰。像觀眾看到了金星和鄭爽對哥哥們的一些評價,這既不是腳本的設計,也不是她們在以貌取人。恰恰是最真實的反應、最真實的感受、最真實的表態。或許這個社會無法完全避免以貌取人,但在這背後,還會看到哥哥們的努力,看到哥哥們的性格,看到哥哥們最獨特的魅力,這也是節目升華的地方。
封面新聞:金星和鄭爽在節目裡的表現很讓人驚喜,尤其是她倆毫不留情的吐槽。
藺志強:金星和鄭爽這兩位藝人大家都比較熟悉。女性視角的輸出,選擇的標準一定要觀點明確,同時價值觀要很正。我們不希望這是檔沒有態度的節目。中國最有態度的女藝人,金星和鄭爽肯定是最具標誌性的。按照這個邏輯,我們選擇了她們兩個。在節目過程中,大家也可以看到,她們不裝、真實,而且非常犀利。在犀利背後又是對哥哥的期待,對哥哥的愛。她們不是惡意的點評,或者譁眾取寵。她們跟哥哥們建立了很好的感情,關係也非常好,既期待又鞭策。她們也補充了節目的女性視角,讓節目更加完善,更加立體。
封面新聞:很多人認為跟姐姐們相比,可能哥哥並沒有那麼明顯的行業生態困境問題,那他們有的困境問題,會通過這個節目改變嗎?
藺志強:我們認為不管是二三線,還是一線,一定是機遇加實力共同決定的。我們如果只是簡單的、非常功利地去追求大咖、追求一線,而沒有把舞臺給那些仍然非常努力的哥哥,這對他們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也不是一個良性的生態。所以我們希望通過這檔節目,讓更多努力的人被看到,並有所收穫。而且對行業來講,如果只是簡單的把所有的資源都集中在頭部,那也是一種畸形的狀態,對行業的發展也是不利的。其實,很多人有實力,缺的可能僅僅是機會而已,(做這件事)是我們媒體應該的擔當。
封面新聞:能具體解釋一下《追哥》是展現哥哥們的「成長」的節目?
藺志強:成長是男人一定要經歷的過程,成長不是靜態的,也不是說出道了就是成長,或者到了40歲就不成長了,成長永遠在一個過程之中。我們認為成長是一個永恆的命題,觀眾也會在節目的短短12期裡看到這些哥哥的成長。比如明道表演的螃蟹舞,這個舞蹈已經好多年了,但大家肯定想不到他這個霸道總裁人設的人在節目裡跳螃蟹舞,非常可愛。這也從側面證明了他們在不斷學習新的東西,吸收新的營養,並且儘量的努力,希望跟00後用戶產生更多的黏連和互動。這就是成長的一個特點。在節目裡,大家也會明顯看到他們的抗壓能力、重構社會關係的能力和舞臺的職業能力。通過這個節目,大家會看到,哪怕不是頭部、不是頂流的男演員,也會讓這個行業更健康地發展。
封面新聞:節目在邀約這些嘉賓的時候,有沒有什麼標準?
藺志強:唯一的標準就是他們在對改變自己這件事情上,有沒有足夠的渴望,他們對呈現一個不一樣的自己,有沒有足夠的欲望,他們對舞臺是不是還那麼熱愛。像很多人這些年雖然不在臺前,那麼在生活中他們是不是一個負責任的人。如果在生活中很負責任,那他在舞臺上也會盡全力。我們想通過這種背景、年齡、性格、價值觀的多元,來更好地展現中國男性的群像。
封面新聞:很多網友看完節目後評價說「又油又好笑」,你怎麼看待這樣的評價?
藺志強:從前兩期節目來看,網友的評價很準確。因為這就是中國男性給大家的刻板印象。但在後面的節目裡面,大家會看到他們「去油」的過程,看到他們努力改變自己的過程,看到他們的成長。至於有人說他們可愛、好笑這件事情也很簡單,因為他們在生活中就是這樣的人。我們這個節目一定是還原真實、還原生活的,但還是會高於生活。即通過藝術化的形式,通過真人秀的方式,讓他們的性格放大。至於油膩,油而不膩,雖然他有小肚子,但他努力的樣子仍然會感動大家。
封面新聞:在節目錄製過程中,有哪些比較感動的事情?
藺志強:很多。比如節目在無錫錄製,第一次錄製之後,就有六個哥哥放棄了自己原來的工作安排,調整了日程,留在無錫加練。大家知道他們平時都很忙,這種對舞臺的重視,很讓人感動。還有一位哥哥,身體有傷,但一直帶傷練習。而且,80後90後00後粉絲們的價值輸出,她們態度的表達,也讓我們非常感動。因為我們錄製要持續6-8個小時,她們全場那種狀態,不是追星,而是看到了哥哥們的努力,她們的投入也是節目的組成部分。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