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申遺成功,「馬保國們」別再蹦躂了

2020-12-18 每日熱門推薦

太極拳申遺成功」的消息傳來,引發全網熱議。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起源於河南溫縣陳家溝、經300年歷史傳承的中國傳統武術雖然在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圈粉超4億,但卻攔不住國內一些人的惡意抹黑,其中最典型的例子當屬近期靠所謂「渾元形意太極拳」走紅的馬保國。

訊妹想說,成功申遺是太極拳新的發展起點,那些打著太極名義招搖撞騙的「馬保國們」是時候消停了……

太極拳「中標」非遺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20:35,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決議,將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佳訊傳來,全網沸騰。當晚,太極愛好者們齊聚發源地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舉辦了一場精彩奪目的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

訊妹了解到,太極拳起源於17世紀中葉,是中華民族傳統儒、道哲學與武術、藝術、引導術和中醫等完美結合的健身運動方式。歷經300年的發展,它如今已流派紛呈,婦孺皆知,在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收穫了4億多習練者。

即便如此,太極拳的申遺路也頗為曲折。

2008年,焦作正式啟動太極拳申遺項目,可當時相關材料準備不充足,最終以失敗收場;2009年,太極拳第二次申遺,誰知在距離成功僅一步之遙時不幸敗北;此後,太極拳給京劇、中醫針灸等讓路,沉寂了整整11年,直到今天才申遺成功。

在國內常遭抹黑

太極拳成功申遺的消息,讓訊妹不由聯想到前不久的網絡熱門人物馬保國。

自稱「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的馬保國,曾靠著幾招讓人啼笑皆非的「蹩腳功夫」在英國開館收徒,並通過約戰武術名流賺足眼球,給太極拳的聲名造成了惡劣影響。

顯而易見,若是任由他影響力繼續擴大影響力,那麼太極拳,乃至整個中國傳統武術都可能遭受極大非議。

與馬保國相似的,還有多年前的「太極拳師」閆芳。

閆芳因一段拍攝於2012年6月24日的視頻被眾人熟知。視頻中,被她「掌風」觸碰到的人紛紛倒飛而出,似對其隔空打人的高深造詣招架不住。

然而,現代科學告訴我們,這樣的太極拳有悖基本物理學常識,所謂的「閆大師」,不過是打著太極拳名義四處招搖撞騙的小丑罷了。

細數過往,「假大師們」追名逐利的步伐越是肆無忌憚,太極拳在輿論場上的聲譽就越是低落。

「馬保國們」該收斂了

成功申遺著實可喜可賀,但我們也應當意識到,此時此刻不代表太極拳已功成名就,相反,這是它走向下一發展階段的起點。

可以預見,下階段的太極拳在全世界的知名度將進一步提高,其中利好不言而喻:往小了說,它可以帶動全民健身,促進發源地溫縣陳家溝的文旅經濟發展;往大了說,它可以擔起向國外輸出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武術精神的重任。

既如此,我想我們有必要給太極拳的發展掃清障礙,讓假借太極拳之名行招搖撞騙之事的「馬保國們」失去登臺表演的機會。

「馬保國們」或許自認冤屈,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任由他們繼續四處喊打喊殺,用花拳繡腿給太極拳潑髒水,那麼即便申遺成功,這一傳統武術也可能在世界人民的見證下逐步走向沒落。

訊妹覺得,在涉及民族文化傳承這種大事上,真正的傳統武術大師應肩負責任和使命,用正確的、有意義的方式向世人展示它的精髓。而作為普通人,我們也應盡到監督的義務,讓「馬保國們」別再死灰復燃。

(圖片來自網絡)

END

相關焦點

  • 太極拳申遺成功背後的故事……
    青島市第一屆職工陳氏太極拳比賽前夕,陳媛媛給學員指導動作。高靜文 攝西安大雁塔下,太極拳友慶祝申遺成功。    12月17日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決定,將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武術界沸騰了,愛好者們沸騰了。青島晚報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陳氏二十世、太極拳第十二代嫡宗傳人陳媛媛,分享申遺背後的故事,帶你認識一個真實的太極陰陽世界。A12年申請六次終獲成功    「從宣布申遺成功開始,我的手機就響個不停,幾乎算是炸鍋了。」
  • 太極拳申遺成功 申遺最終目的是讓更多人熱愛太極拳
    太極拳申遺成功,新京報對話太極拳發源地申遺人和陳氏太極拳傳人申遺最終目的是讓更多人熱愛太極拳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引發關注。太極拳申遺是如何準備的?面對此前人們對於「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馬保國事件的質疑,「太極拳界」又如何評價?新京報先後採訪了溫縣政協副主席、原溫縣太極拳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導小組副組長嚴雙軍和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陳斌。
  • 僑報網評:太極拳申遺成功後,如何與世界共舞?
    (圖片來源:中新社)近日,中國申報的「太極拳」項目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作為中國武術的代表之一,太極拳是中華文化瑰寶和歷代民眾的智慧結晶。它不僅是一項傳統體育運動,還蘊涵著陰陽循環、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及養生觀念。
  • 太極拳申遺成功,武林中人該講怎麼樣的「武德」?
    近日,太極拳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資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以國際名義給太極拳作為武林正宗「正名」。太極拳申遺成功,讓公眾直觀聯想到近段時間在網絡異常火爆的「馬保國」,以所謂渾元形意太極掌門人自居,在接受某拳手挑戰時被「秒殺」,賽後還恬不知恥、大言不慚,年輕人「不講武德」、耗子尾汁,弄來網絡一番嘲諷和戲謔。其中,不講武德、耗子尾汁也一度成為網絡熱詞。太極拳作為中華武術文化的重要符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瑰寶的重要組成部分。
  • 太極拳成功申遺
    12月17日晚,溫縣陳家溝,人們歡慶太極拳申遺成功。徐宏星攝   外國太極拳愛好者表演太極拳本報資料圖片   本報訊(記者陳學樺孫勇)激動人心的消息從萬裡之外的加勒比海傳來,中國太極拳成功申遺。
  • 太極拳申遺成功!
    激動人心的消息,從大洋彼岸的加勒比海傳來,中國太極拳成功申遺。牙買加當地時間12月17日7時30分(北京時間17日20時30分),在金斯敦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宣布,將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太極拳申遺成功,心懷敬畏才能讓傳統武術正本清源
    學員們在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的一個家庭拳館內練拳(2020年12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嘉南攝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韓朝陽)12月17日,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刊發題為《太極拳申遺成功,心懷敬畏才能讓傳統武術正本清源》的評論。
  • 太極拳申遺成功了,金元太極才是康莊大道
    今天故事的主題是 「 太極拳成功申遺」1太極拳成功申遺,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位於河南焦作的陳家溝,是太極拳的發源地,當晚同步舉行了歡樂行活動。馬保國的渾元形意太極拳是否靠譜已經不重要了,但陳家溝的太極拳已經得到官方認可。陳家溝與武當山曾爭奪發源地稱號多年,陳家溝主張太極拳由陳氏第九世陳王廷創編,武當山則認為太極拳由武當派始祖張三丰所創。最終國家體育總局一錘定音,把「中國太極拳發源地」掛在陳家溝名下。
  • 太極拳申遺成功
    太極拳對於習練者的性別、年齡、體質、職業、民族沒有限制,通過習練太極拳,人們在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同時,也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學拳明理」,太極拳所蘊含的陰陽循環、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豐富著人們對宇宙、自然和人體運行規律的認知;其鬆柔圓活與立身中正的基本要求,尊師重道、學拳不可不敬、不可狂、不可滿等價值觀念,潛移默化地涵養著人們平和、包容、友善的心性。
  • 太極拳申遺成功背後的故事
    □本報記者溫小娟「太極拳申遺成功,河南人這麼多年的夙願終於實現了!作為參與者、見證者,面對這歷史性的一刻是深深的感動和驕傲。」12月17日晚,太極拳申遺文本撰寫組組長、河南省文化藝術研究院研究館員尚春升感慨道,申遺成功是與從國家到地方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省文化和旅遊廳持之以恆的努力分不開的,凝聚著河南文化工作者以及太極拳非遺傳承人的汗水和心血。太極拳是繼皮影戲、二十四節氣之後,我省第3個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
  • 太極拳歷經12年的艱難坎坷,終於申遺成功,成功
    事實上也確實是夠讓人心涼的,就算從2008年太極拳的第一次申遺到2018年就已經足足十個年頭了,看看這十年的歷程,再想想申遺的條件和流程,確實讓很多人無法再對太極拳的申遺報什麼幻想了。但可謂蒼天不負有心人,12年的堅持和努力終於迎來了春暖花開。
  • 海內外中醫界慶祝太極拳申遺成功
    人民網巴黎12月23日電 (記者李永群)「共享太極、擁抱健康」——海內外中醫界慶祝太極拳申遺成功大會22日在線上舉辦。本次會議由全歐洲中醫藥專家聯合會主辦,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指導,天津中醫藥大學和河南陳家溝陳氏太極拳協會承辦。
  • 太極拳申遺成功,南通「拳友」軍山練拳慶祝
    當日,南通「華夏國術文化傳播」團隊的太極拳愛好者們自發來到軍山練拳,慶祝「太極拳」項目申遺成功 。他們分別在軍山腳下、望江臺、山頂練習陳式太極拳家傳功夫架和陳式太極拳小架。「太極申遺成功,太極功夫從陳家溝走向世界,給我們極大鼓舞。」陳式太極拳第二十代正宗傳人、「華夏國術文化傳播」創始人施衝如是說。
  • 太極拳申遺成功
    北京時間時間12月17日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宣布,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太極拳申遺成功!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太極拳申遺成功 印象·太極劇場再添世界名片
    太極拳申遺成功帶來的福祉無疑是巨大的。這意味著河南政府和人民願為全人類承擔保護世界遺產的責任,同時也激勵和啟迪著國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申遺成功後,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合理開展旅遊,傳播中國文化,也是世界遺產的功能之一。文化旅遊的提升拉動作用從中國其他世界遺產地「申遺」前後旅遊人數的對比中,可以清楚的看到。
  • 馬保國引發關注 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陳斌回應
    太極拳申遺是如何準備的?面對此前人們對於「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馬保國事件的質疑,「太極拳界」又如何評價?新京報先後採訪了溫縣政協副主席、原溫縣太極拳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導小組副組長嚴雙軍和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陳斌。
  • 太極拳申遺成功 嚴禁自封「掌門人」等武術界亂象
    太極拳申遺成功,專家:健身功能將引起全世界重視能夠在歷經多年的努力之後申遺成功,意味著太極拳作為一項中國傳統文化在國際上可以得到更多的關注和保護,對於其自身的推廣也大有裨益。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中國武術九段、武壇名宿王培錕就表示,「(太極申遺成功)不僅在國內,在國際也能看到積極影響,其健身功能可能引起全世界的重視。」
  • 太極拳申遺成功!什麼才是「武德」?
    新華社發12月17日,太極拳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可謂是為中國傳統武術文化最大的「正名」。歡欣鼓舞之後,我們仍然需要一些「冷思考」:近年氤氳在太極拳等一些傳統武術文化頭頂的「無腦式」質疑和「滑稽式」陰謀,乃至無底線的消費,究竟還會持續多久?
  • 太極拳向世界邁出「武步」——寫在太極拳「申遺」成功之際
    新華社鄭州12月18日電題:太極拳向世界邁出「武步」——寫在太極拳「申遺」成功之際新華社記者桂娟 史林靜 李文哲12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決定,將17世紀中葉,陳家溝人陳王廷在家傳拳術的基礎上創編成太極拳,經過三百多年的發展,形成多個流派,數億習練者遍布世界各地。太極拳申遺成功的消息,讓這個黃河北岸的小村沸騰起來,也讓陳紹傑覺得「腰板兒硬了」。
  • 眾人翹首期待太極拳申遺成功
    昨晚,來自社會各界的眾多人士聚在溫縣陳家溝,等待太極拳申遺喜訊。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6日夜開幕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將再次審議中國提交的將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申請。由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第一個階段會議在北京時間16日深夜結束,此次太極拳申遺審議預計推遲到北京時間17日晚上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