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手機也是發燒訊源-iFi Audio hip-dac 隨身 DAC 耳擴

2021-02-14 音樂3C達人

想要隨身聆聽高品質、高解析音樂,就一定需要「貴鬆鬆」的隨身播放器嗎?難道我只想要用手機播放,就勢必要與高品質聆聽絕緣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iFi Audio 推出了 hip-dac 隨身 DAC 耳擴,具備 USB 3.0 與 USB 2.0 輸入,可直接連接手機或筆電,跳過這些 3C 裝置貧弱的 DAC 與耳機輸出,讓你透過耳機輕鬆享受更高品質的音樂,例如 DSD256與MQA。重點是 hip-dac 內含許多 iFi Audio 高階產品的技術,價格卻五千元不到,你我都享受得起!

承襲諸多旗艦技術

hip-dac 的個頭十分小巧,長、寬約 10 公分 × 7 公分,厚度只有 1.4 公分,比手機小很多,外出攜帶非常方便。不過千萬別因為它的袖珍體積與與具親和力的價格而小看 hip-dac,它可是承襲了許多 iFi Audio 高階產品的技術喔!例如 DAC 採用 Burr-Brown DSD1793 晶片,這晶片同樣用在 iFi Audio 其他中高階產品上,讓 hip-dac 最高可支援原生 DSD256、DXD 與 PCM 384 kHz 格式的播放,也能播放 MQA 格式,如此一來就能毫不妥協地透過網路串流服務隨時聆聽高解析音樂了。除此之外,hip-dac 的數位處理核心是 Burr-Brown 的八核心「True Native」晶片組,你一定猜想不到 iFi Audio 旗艦機 iDSD Pro 也是用這個,True Native 的最大優勢是為 DSD 與 PCM 提供單獨的訊號路徑,因此能夠維持原生的格式進行播出。

耳機驅動電路部分,小巧的 hip-dac 也不含糊,採用雙單聲道全平衡放大電路,並可透過方便的 4.4 mm 埠驅動平衡式耳機,藉以充分享受平衡電路低噪訊、高動態範圍的好處。hip-dac 的平衡放大電路承襲旗艦 Pro 系列的 Pro iCan 耳機擴大器,內部搭載 4 顆 OV4267A J-FET 運算放大器,以差動架構組成雙單聲道全平衡放大電路。除了 4.4 mm 平衡輸出,hip-dac 也提供一組 3.5 mm 插孔,線路當中具備 iFi Audio 獨特的 S-Balanced 設計,讓 3.5 mm單端插座也能享有平衡輸出的好處,可有效降低串音與失真,尤其對靈敏度高的耳機效果更是鮮明。hip-dac 音量控制是純類比的電位器,透過面板中央的圓形旋鈕調節,而非廉價的數位音量控制晶片,對聲音也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各種平臺都能使用

hip-dac 下方提供兩組數位輸入插座,一組是 USB type A 插頭,但做成內凹式的,可接受 OTG 或 CCK轉接線,另一組則是 USB type C 插座,搭配適合的線材,讓 hip-dac 可以自由連接 Android 手機、蘋果手機、PC 電腦或蘋果電腦。內建的 2200mAh鋰電池,則可提供 8 到 12 小時的聆聽時間,並能透過 USB 充電。

hip-dac 的使用方式十分簡單,藉由適當線材連接訊源之後,將旋鈕往順時針方向一轉即可開機,此時旋鈕左、右兩邊的 LED 燈隨即亮起,此 LED 燈除了是電源顯示之外,從燈的顏色也可判斷輸入訊號的格式,例如藍燈是 DSD256,青綠色是 DSD64 或 DSD128,紅色則是 MQA。旋鈕左邊有一大一小共兩個圓形按鍵,大的按鍵是 Xbass 功能的開 / 關鍵,開啟時可藉由 DSP 處理來增強低頻表現,用以解決入耳式或開放式耳機低頻較為貧弱的問題。小的按鍵是 PowerMatch 功能,可針對耳機的阻抗和靈敏度來決定是要關閉還是開啟,依 iFi Audio 建議,入耳式耳機的靈敏度高,可將 PowerMatch 關閉,若遇到難推的耳機,例如阻抗較高或靈敏度較低的,則可開啟 PowerMatch。

細節大幅增加了

既然 hip-dac 的主要訴求是隨身聆聽,試聽時我便以手機為訊源,藉由一條 OTG 轉接線連接 hip-dac,搭配 Moondrop 的 KXXS 耳道式耳機進行試聽。我先試著比較手機直接驅動耳機與透過 hip-dac 驅動耳機之間的差別。加了 hip-dac 之後,聲底很明顯變得更乾淨、更黑了,上、下的延伸更好,空間感遼闊,低頻更沈穩,整個音場的下盤變得更紮實,而且聲部分離度與音場層次也都立刻升級,就連音像輪廓、聲音線條也變得更清晰而浮凸。簡單地說,hip-dac 讓整體聲音明顯升級,簡直是不同檔次,而且用的耳機越好,升級幅度越大,也就是說,耳機越昂貴,用 hip-dac 收穫越高。

使用 hip-dac 最大的收穫就是細節大幅增加了。播放「The Dali CD Vol.4」測試片第 2 軌《Did Trouble Me》,當 Tom Jones 吸氣要唱出第一個音時,我發現吸氣聲更清楚了,因為 hip-dac 不僅播出更多細節,也讓背景變得更沉靜,聽到的東西自然更豐富了,讓我當下有種要跟著呼吸的感覺。接著背後的風琴聲與 Tom Jones 歌聲之間有著非常好的分離度,前後層次拉得更開,而且風琴的聲線顯得清晰、綿密。此外,Tom Jones 的歌聲變得好具體,聲音的質地密度更好,尾音的抖動也更清楚,背後貝斯撥弦雖輕,但顆粒清晰可辨。音樂到了 1 分鐘處,敲下第一聲大鼓,形體比之前大,但清楚的多,而且低頻輕鬆往下延伸,讓整個大鼓的聲音非常完整地呈現出來,我還可以聽出不同鼓聲有著不同變化,這在以前都不容易發現,現在透過 hip-dac 輕輕鬆鬆就聽到了。接著曼陀鈴出現了,琴聲雖然微弱,但 hip-dac 讓它在音場中也有了一個清楚的位置與形體,讓我清楚聽到每個音,這在以前也沒聽得如此透徹。

基本上,hip-dac 算是讓我重新聽過這首歌,真是太有趣了!光是聆聽這些錄音細節,便帶來許多樂趣,透過 hip-dac 與 KXXS,我感受到有個很清楚的音場畫面呈現在雙耳之間,每個聲音都精準呈現出來,每個起伏也被明確交代,沒錯,就是「精準」,iFi Audio 的數位技術確實有兩把刷子!

既融洽舒適 又精準清晰

接著播放「The Dali CD Vol.4」測試片第 5 軌 Jacques Loussier 以爵士手法演奏巴哈《Siciliano in G Minor》,這首曲子只有鋼琴、貝斯撥奏的咚咚聲,及輕敲的鈸,編制相當簡單,因此很容易便可發現,hip-dac 讓音色顯得通透而純淨,帶有恰當的水分,以及恰到好處的飽滿,厚度也相當好,絲毫不會覺得單薄或乾澀。更棒的是,音樂整體聽起來是很輕鬆的,鋼琴的形體夠大、夠自然,而非侷限成一團,貝斯安插其間,顆粒的形體和鋼琴也保有很適當的比例關係,加上鋼琴與貝斯間的分離度極佳,因此聲音聽起來既融洽,又分得出彼此。還有,貝斯撥奏的質地紋理交代得一清二楚,顆粒輪廓精準無誤,音色完整,長短恰到好處,而且既輕盈,又能表現出應有的重量感,實在厲害。簡單地講,hip-dac 讓這首曲子聽起來既融洽舒適,又精準清晰,可說是魚與熊掌兼得。

接著聆聽李宗盛的「理性與感性作品音樂會」專輯,讓我有新的發現。以 KXXS 的阻抗是 32 歐姆,靈敏度是110 dB,照理來說 hip-dac 不至於推不動,就我聽來也是如此,不僅音量足夠,低頻也夠清晰、凝聚,上、下延伸也沒問題,不過聆聽「理性與感性作品音樂會」時,我覺得歌聲如果能再厚一點,應該會更好聽,於是我將 PowerMatch 功能開啟,看看有何變化。這時音量變大了,因為 PowerMatch 會提高增益,讓輸出更大,於是我將音量調到適宜,再聽就發現到,李宗盛的歌聲厚度更好了,胸腔共鳴感更豐富,吉他刷弦的聲音也更飽滿,雖然音場的開放性與層次稍減,但有往中央更集中、更凝聚的感覺,我覺得這樣的聲音更吸引人。由此可見,PowerMatch 也可當作是一個調音或耳機匹配的功能,可針對不同耳機的音色做調整,讓聆聽感受更為豐富。

輕鬆擁有隨身好聲音

最後以大編制樂曲測試一下hip-dac 對複雜音樂的處理能力,我選的是2016 年臺北音響展紀念 CD,當中收錄的是呂紹嘉指揮 NSO 在臺北國家音樂廳的音樂會錄音。聲音一出,我立即感受到一股光彩奪目的華麗感紛至沓來。樂團音色有著很棒的光澤,高頻很輕鬆地往上延伸,細節倍出,像是第 4 軌比才「卡門組曲」中的《Intermezzo》,長笛的聲音悠揚而綿延,在空間中迴盪著,殘響綿延不絕,且聲音毫不乾澀,也不緊繃,聽起來有很好的輕鬆感,若不是 hip-dac 重播出足夠豐富的細節,並充分將 KXXS 驅動,我怎能聽到如此綿密又開放的聲音?此外,hip-dac 面對 KXXS 也能輕鬆地處理大動態的樂段,精準地掌握強弱、明暗間的區別,讓音樂聽起來充滿活力與能量,也讓我聽得樂趣滿滿。

我覺得這次試聽 hip-dac 是個很棒的體驗,它確實讓手機聆聽也能享有高品質的聲音表現,比起數位隨身播放器可說是毫不遜色,甚至它的便利性可能更高,畢竟我們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手機,許多娛樂內容與音樂來源也要仰賴手機,用手機當作隨身音訊的來源,又能兼得發燒級的聆聽享受,那才是最方便的吧!更棒的是,hip-dac 的價格極具親和力,大多數人都消費得起,不需咬牙或忍痛便能擁有,就像它的聲音一樣輕鬆。

器材規格

iFi Audio Hip DAC
型式:隨身DAC耳擴
支援最高取樣率:PCM 384 kHz,DSD256,DXD,MQA
輸入端子:USB 3.0 Type A,USB 2.0
耳機輸出:3.5 mm Jack 單端,4.4 mm Jack 平衡
輸出功率:2.0V / 400 mW @ 16 Ω
尺寸:102 (l) × 70 (w) × 14 (h) mm
重量:125 g
建議售價:4,700新臺幣

本文來自網絡(燒友提供),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如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聯系WeChat&QQ同號:373642441(盡供學習參攷,本號非商業行為)

相關焦點

  • iFi Audio hip dac 全能解碼小兵
    無論手機有多方便,總有些原因令你使用電腦播片或聽音樂,若是搭配一部輕巧方便的解碼器,音效隨時提升數級,就算是壓縮的聲音,亦會有悅耳效果,尤其在夜深人靜戴上耳機,獨自享受音樂,優質的耳擴輸出更會使人放鬆心情,全情投入到歌曲裡
  • 《評測》質感的提升-Audirect Beam 2 隨身 DAC 耳擴
    剛拿到 Audirect Beam 2 的時候,說真的,我又犯了「以貌取人」的毛病,看它這樣小小一根,毫不起眼,比許多 USB 隨身碟還要小
  • 《評測》內外兼具,萬能的McIntosh MHA150耳擴/DAC
    只要一提藍眼睛,發燒友一定可以馬上聯想到是那會讓人魂牽夢縈的McIntosh,McIntosh由Frank McIntosh於1949年在紐約成立,」McIntosh Blue」,位於器材前方的大型功率指示針就是其最佳的代表,經過多年的發展,McIntosh的產品線不僅是後級,包括前級、數位訊源
  • 野店殘冬,綠酒春濃 - 一壺IFI HIP-DAC解千愁
    hip-dac帶有三根線材:用於播放音樂的USB延長線,用於充電的USB-A至USB-C線,用於手機和DAP的USB-C公對USB-A母線。這些加起來對我來說有點多餘,如果配件更加簡單,我會更喜歡它。hip-dac的背面有兩個埠 - 一個用於數字輸入,另一個用於充電。
  • 新聞|dCS Bartók 訊源/DAC/耳擴 原廠新機發表會暨示範活動
    最新入門機種dCS長久以來都保持高、中、入門三個系列,前幾年開始機種的世代交替,最高階由四件式Vivaldi領銜,推出之後成功席捲高階訊源市場,達到極大的成功,這兩年再度推出Rossini扮演中階系列,從一體訊源到分體訊源都有著墨,也有同系列外接時鐘,目前產品線已臻齊全。
  • 適於一邊散步一邊聽,iFi Hip-dac可攜式平衡DAC/耳機放大器
    概述hip-dac的造型類似於一個汽油藍色的扁平小酒瓶,可輕鬆隨意地裝入口袋,並支持各種高清音頻格式。hip-dac替代了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PC和Mac中自帶的普通DAC(數模轉換器)和放大器電路,從而極大地優化和提升了耳機的音質。
  • 英國主流音響雜誌「Hi-Fi Choice」五星推薦千元級解碼耳放-hip-dac
    hip-dac看起來像是一個精緻時尚的隨身小酒壺,色彩絢麗,音質卓越,物超所值。深孔雀藍的外觀配上古銅色的音量旋鈕,使hip-dac具有強烈的時尚氣息,這無疑讓它在眾多的產品中脫穎而出。hip-dac與Chord (mojo)相比顯得更加小巧和輕便,然而具體相比,更多的設計看起來或者感覺上都是大體一致的。hip-dac的一端是耳機EQ和XBass按鈕,中間是一個模擬音量旋鈕,旋鈕的另一邊是4.4mm平衡和3.5mm單端耳機輸出口。
  • 【新品】數位大廠首部耳擴力作 MSB Reference 耳擴
    來自美國北加州地區的的MSB成立於1986年,擁有強大數位訊源研發實力,可以說是雙聲道系統數位訊源的領導品牌之一。不過,這次MSB開始關注耳機玩家,首度推出耳擴——MSB Reference耳擴,讓耳機市場多了一個重量級的搭配選擇。
  • 你也可以輕鬆成為HI-FI 發燒友 簡單介紹--Furutech ADL H128, EH008, A1 耳機與隨身耳擴
    (with cable)ADL EH008 耳道式耳機EH008採用雙動圈單體,其中低音為8mm的單體、高音為5.8mm的單體,均經過深冷處理。5.8mm的高音單體為鈦金屬振膜,擁有高解析再生的能力。(cord and plug included)ADL A1 DAC/耳擴 (DSD 5.6MHz, Android數位解碼)ADL是一臺隨身型的DAC與耳擴, 支援DSD解碼(5.6M),其USB Mini-B可連接到PC/Mac進行解瑪播放,並且可以充電,USB-A則是給Android系統使用,透過OTG(On The Go)的線材可直接讓Android系統的手機數位輸出到
  • 法國「偷偷解碼」 totaldac d1 dual
    我們經常開玩笑式地把法國totaldac稱為「偷偷解碼」,其實total這個詞在法語裡面的發音並不是「偷偷」而是接近「道大了」。
  • 【耳機便攜】控制力與細膩兼備:iFi Audio micro iDSD Signature 隨身 DAC 耳擴
    難道隨身型 DAC 耳擴就不能兼顧豐富功能、優異規格和好聲音嗎?面板右側的旋鈕除了可調整音量,同時也是電源開關。面板上方還有一個 LED 指示燈,開機便會亮起,而且當輸入不同的音訊取樣率與格式時,LED 顏色還會改變,以做為識別。
  • 《評測》處處講究細節: Sonoma Acoustics Model One靜電耳機系統
    將線接在M1耳擴上。M1耳擴的耳機接口。數位輸入有USB與RCA同軸,類比輸入有 RCA一組、3.5mm一組,類比輸入可選擇High or Low,對應不同的訊源輸出能力。評測時主要使用Mac Mini當做CAS(Computer as Source)做訊源。
  • Campfire Audio Solaris + Astell & Kern A&ultima SP1000M 集大成之作
    除此之外,為了發揮播放器的實力,強大的操作介面也是不能缺少。SP1000M的操作介面繼承Astell & Kern一直以來的傳統,對於以前也有用過同廠隨身播放器的發燒友相信不會陌生。要配得起SP1000M這臺旗艦級的隨身播放器,自然要出動同級數的耳機。這篇評測另一位主角就是Campfire Audio Solaris入耳式耳機。Campfire Audio近年表現極為活躍,先後推出多款各具特色的新耳機。
  • 走近HAVE展——艾爾法音響(iFi Audio)將展示的多款獲獎精品
    本屆展會,深圳艾爾法音響實業有限公司將偕iFi Audio Pro iDSD解碼器,Pro iCAN 耳機放大器,Pro iESL耳擴,Micro iPhono2唱頭放大器等重要產品亮相。,不僅造型搶眼,而且規格超優,最高可支援768kHz PCM與DSD512格式,並提供藍牙傳輸功能,以及最高10小時的電池續航力,是你隨身高階聆聽的新利器……」查看產品詳情>>八、iFi Audio micro iDSD BL DAC耳擴
  • DAC 2016年午後電影第六期《殺戮》
    更多消息請關注:官方微信:CNCQDAC,十方官網:chongqingdac.org ,藝術家駐留項目申請中!development of art, public welfare, education, charity, to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of life, building social foundation.More information please visit:Wechat : CNCQDAC,Website : http://chongqingdac.org
  • Montaudio Rakaia EH-1網路線,獨有三層屏蔽技術,展現發燒網路線最高寧靜度
    頗有發燒網路線、在匯集網路資料後,最終導向數位訊源做解碼的意象。讓人尚未聆聽Rakaia EH-1網路線,在腦海裡就已經很有畫面,聯想到紐西蘭的壯闊山河之景。但請不要誤以為Montaudio這種「詩情畫意」的展現,代表著他們家在製線方面不重視科學。
  • 沒有一種音樂格式、沒有一種取樣率是Sonoma系列不能重播的--Syrah Server、Merlot DAC
    在Merlol DAC身上,當然不可能擁有廠方的PDFAS招牌時鐘技術,取而代之,是選用開發MPS-5時的MEMS微電子機械震盪器,而Andreas特別為震盪器設計了獨一無二的程式管理震盪頻率,而這套程式更與緩衝部分關係密切,目的是要避免數碼訊源把本身附帶的jitter帶到解碼部分。
  • 【評測】是數位,聲音卻能如此類比活生: MSB Reference DAC
    Reference DAC的顯示螢幕共使用了560顆LED,別小看這塊螢幕,這也是MSB親自設計,注意其運作的頻率避免可能造成的幹擾。如此類比迷人,聲音醇厚甜美 (Leo Yeh)這套MSB訊源是過年前請代理商特別安排試聽的,每天相處至今已有三個多星期,是一套功能與規格都非常完整的數位訊源
  • DAC專訪EG:想衛冕冠軍 FEAR很有幫助
    Q:為什麼這次dac 你沒玩你的絕活藍貓?A:ti5之後被削了,我就不喜歡玩了。之後會不會看到。看後面的具體情況吧。 DOTA2亞洲邀請賽DAC專題報導:http://dota2.uuu9.com/dac/更多內容:dota2視頻 DOTA2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