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薦書《掌控習慣》詹姆斯克利爾習慣研究專家習慣學院創始人

2020-12-16 殷老師認知心理教育說

今日薦書《掌控習慣》

我現在的樣子 是我過去的果

我未來的樣子 則是我現在的果

如果我很難 不如意

一定要改變自己現在的認知 及時自我提升,從掌控習慣開始,邁出迎接陽光未來的第一步!

作者簡介

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美國著名習慣研究專家、習慣學院創始人,《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詹姆斯克利爾創辦了著名的習慣學院,該學院後來成為許多渴望培養良好生活和工作習慣的組織和個人的首選培訓平臺。

本書價值:

很多人都想養成閱讀、健身等好習慣,也想改掉很多壞習慣!

但我們經常會半途而廢。為何好習慣如此「難養」?為何壞習慣如此難戒?

讀過這本書你就會知道,不是我們決心不夠,而是沒有找對方法。

精華內容

美國著名習慣研究專家多年研究發現,找出「提示——渴求——反應——獎賞」的四大習慣養成步驟,讓自己先了解習慣,再採取正確的行動

相關焦點

  • 解析《掌控習慣》:關於孩子的「好、壞習慣」,都能用這4步分解
    對於孩子的習慣問題,從《掌握習慣》這本書中,或許能為大家提供好的方法和建議。一:《掌握習慣》《掌控習慣》的作者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在書中給了我們解答。詹姆斯克利爾是美國著名習慣研究專家,習慣學院創辦人,《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他於2017年初創辦了著名的習慣學院,該學院後來成為許多渴望培養良好生活和工作習慣的組織和個人的首選培訓平臺。
  • 掌控習慣——「美」詹姆斯·克利爾
    掌控習慣如何養成好習慣並戒除壞習慣作者簡介詹姆斯·克利爾,美國著名習慣研究專家,習慣學院創始人,《紐約時報》 暢銷書作家。詹姆斯·克利爾創辦了著名的習慣學院,訪學院後來成為許多渴望培養良好生活和工作習慣的組織和個人的首選培訓平臺。眾多世界500強公司和成長中的初創企業選派其領導人和普通員工來這裡參加培訓,總共有10000多名領導人、經理、教練和老師從習慣學院畢業。其個人網網站有50多萬訂閱用戶,每月訪問量達到了數百萬。
  • 《無限可能》:先養成習慣,而後習慣造就我們|讀書筆記
    閱讀《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作者吉姆·奎克,大腦教練,記憶專家。第九章:用WIN法則養成有價值的新習慣小而簡單的步驟(small simple step,S3),是指為了更接近目標,你可以採取的最微小的行動,這些行動只需要花費極少的努力或經歷。
  • 周士淵:從清華走出來的習慣研究第一人
    早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的習慣研究專家周士淵,日前出版了一本《習慣學》。
  • 你與精彩的人生只差一個良好習慣的開端|《掌控習慣》
    其實減肥不難,難的是你沒有掌握一套養成的減肥習慣,你總是無法遏制壞習慣,而無法養成好習慣。其實,是你的方法不對,好習慣真的很難養成嗎?《掌控習慣》這本書裡會告訴你,只要你找對了方法,就會開啟養成好習慣的大門。1.習慣是自我提高的複利。
  • 《習慣的力量》:生活中被我們忽視的習慣,是如何掌控命運的?
    然而這個依據卻源於「習慣」,俗話說「習慣塑造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那麼同理可證——習慣決定著命運。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本由美國著名作家查爾斯.杜希格所著的《習慣的力量》。本書曾佔據美國暢銷書排行榜榜首,長達十年之久。全書的核心內容便是在了解習慣的運作原理上,如何改變固有的壞習慣,來構建對我們有益的新習慣,從而逐漸改變人生的軌跡。
  • 養成好習慣不需要靠意志力,人人都可以掌控習慣
    這是枯木楠雲的第163篇原創01 我們對於養成習慣喜歡自然而然,但是養成習慣這件事是無法自然達到的,最近看了一本書,叫做掌控習慣,作者是詹姆斯·克利爾,這本書中的觀點與我的觀點完全相反。個人把養成習慣這件事看作是一種戰鬥,而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名戰士,要全力以赴整裝待發的面對這件事,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自身。
  • 周士淵:王也習慣,寇也習慣
    這二組統計數字出自孫雲曉先生所著《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這部專著,而這一節的標題便是「習慣決定命運」,請看──「1995年,我們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孫雲曉是該研究中心副主任)曾作過148名傑出青年的童年與教育關係的研究,發現他們之所以成為傑出青年,良好的習慣和健康的人格是最重要的原因。
  • 早起讀寫394天:習慣塑造了你和你的生活——《習慣的力量》
    ·都希格 譯者:吳奕俊 陳麗麗 曹燁閱讀範圍:序——P28《習慣的力量》,又是一本在書架上落灰很久的書。持續讀書早起的習慣快400天了,總有人問我怎麼做到的,起初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就是起床、翻開書、讀啊~~後來琢磨了一下,大家比我聰明得多,真正想知道的其實是習慣是如何形成的。我想起了這本書,翻了翻,覺得它沒有那麼雞血,不如讓它來解讀給大家。
  • 今日薦書:《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
    4月23日,第25個世界讀書日即將到來,經濟之聲新媒體特別策劃《閱讀的價值》,幫助大家在閱讀中尋找價值,在書中遇到更好的自己。今日薦書:《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薦書人嫵品牌創始人 孫青峰 薦書人感言因為在我創業的過程中失敗過,所以我一直在尋找能啟迪我的書籍。
  • 「百本好書送你讀」重慶薦書聯盟專家共話書香重慶建設
    「百本好書送你讀」重慶薦書聯盟專家座談會在精典書店舉行。記者 齊嵐森 攝/視覺重慶重慶日報主辦薦書聯盟專家座談會近日舉行。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在中華民族的精神譜系裡,重視閱讀是源遠流長的優良傳統。當下,「百本好書送你讀」活動為市民閱讀帶來了哪些改變?如何面對碎片化閱讀等現象?
  • 習慣清單:PDCA模型在個人習慣中的應用
    今天是《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共讀的第九天,這本書的前面幾章給我們講了關于堅持的理論知識,在第四章作者給我們分享了6個習慣養成的故事,今天我們要共讀的書中講的前4個故事。度過「不穩定期」後,在對整理這件事情產生倦怠的時候,A先生採用了請朋友來家裡玩,和女朋友做遊戲等方法完美養成了整理的習慣。同時開啟下一項習慣的養成,睡前冥想15分鐘,作為對自己習慣養成的一種獎賞。在這個故事中,對我啟發最大的是習慣清單,這是一個PDCA模型的實踐版本。
  • 【關注】小心崴腳會「習慣」
    總有人走著走著就「歪」了——打羽毛球跑著跑著,崴腳了;穿高跟鞋走著走著,崴腳了;從計程車下來,猝不及防又崴了……似乎崴著崴著就成習慣了?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崴腳「習慣」的那些事兒。崴腳如何一步步走向習慣
  • 微博使用習慣與自我意識及動機的相關性研究
    》獲得三等獎,以下是論文全文: 摘 要 本文通過問卷調查法,對微博使用習慣與受眾對「自我」的意識及動機之間是否具有相關性進行的量化研究。 同時,對微博這一「社交網絡」的定位,來源於習慣用法和文獻,筆者認為有必要對其「社交」用途進行一番研究。也就是說,要理解心理及性格對於網絡使用的影響,特別是在與人交往過程中的性格自我認知,跟使用者在使用微博時是否具有「與人交往」這一動機有密切的聯繫,因此,本文使用「使用與滿足」理論框架研究微博的使用習慣與使用者的動機有無關聯,即「使用者想要在微博上得到什麼」這樣一個命題。
  • 從腦神經科學到日常習慣,用訓練奧運冠軍的方法培育兒童專注力
    這位指導出奧運冠軍的林成之教授(Hayashi Nariyuki),1939年出生於日本富山縣,是日本大學醫學研究生院綜合科學研究科教授,美國邁阿密大學終身教授,國際腦神經外科和腦力開發權威,「大腦降溫療法(Brian Hypothermia Treatment)」創始人,日本奧運代表團專注力訓練特別顧問。
  • 《掌控習慣:如何養成好習慣戒除壞習慣》—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掌控習慣》。為什麼「習慣改變命運」?因為個人40%~50%的行為取決於無意識的習慣。習慣形成需要4步:提示→渴求→反應→獎賞。提示觸發渴求,渴求激發反應,而反應則提供滿足渴求的獎賞,並最終與提示相關聯。
  • BAL領導力模型:習慣是領導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今天要為你評論的書是關於BAL模型的。這本書的名字叫做《領導力行為學:基於神經科學的領導力前沿研究成果》,一聽這個書名就知道這本書非常高大上。的確,這本書當中借鑑的主要就是神經科學的一些研究成果。這類書有一個優勢,書中的每一個論點基本上都有相關科研成果的支撐,而不像經典的管理學書籍一樣,其中充斥著作者或者是組織的長期管理經驗。所以,雖然這類書往往「讀起來」有點(枯燥)嚴肅,但「用起來」卻比經驗類的管理書籍效果更好。
  • 多少家長習慣買書,卻不會放書!讓孩子愛上閱讀,你家的「環境」達標...
    「很多父母勤於為孩子買書,但根本不知道買回家的書,應該擺放在哪裡。」觀察不少家庭的親子閱讀現狀後,教育學博士、上海市優秀閱讀指導員房欲飛給出了這一結論。很多家長可能還沒發現:雖然為孩子買書花費了不少,但論及家庭的閱讀環境,真的有待升級。不管空間大小,請為孩子留出獨立的「閱讀區」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該從多大開始?
  • 奇趣作文創始人史老師: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11月27日,在周末來臨之前的周五晚上,奇趣作文創始人史老師為我們帶來了一場關於《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主題講座。在涼爽的秋夜裡,史老師的淺顯易懂的經驗分享,使在場家長和孩子都深有感觸。什麼叫好習慣?史老師提到,我們在這裡指的習慣,主要分為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待人習慣、做事習慣這幾個方面。而好的習慣就可以表現為待人妥當、待人主動、做事獨立、做好時間管理等等。良好的習慣不僅可以幫助更好地規劃學習與生活,還能長此以往影響我們一生。
  • 你知道「瘦習慣」和「胖習慣」嗎?
    我開始研究他們生活細節方面的區別,通過訪談,我發現,並不是老公「努力」或「有毅力」,她也努力,她也有毅力;造成二者區別的,只是簡單的兩個字:習慣! 下面我把二人的生活習慣做了一個對比圖,希望一心減肥的你,能或多或少從中得到些許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