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隆重舉行。
大會現場,志願軍老戰士入場,現場全體起立,向老英雄致敬!
全體與會人員
向在抗美援朝戰爭中
英勇犧牲的烈士默哀
70年前,一群年輕的戰士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開赴朝鮮戰場
70年後,我們用最高禮遇
致敬不畏犧牲的英雄兒女
緬懷那段血淚寫就的崢嶸歲月!
銘記。(00:14)
1950年6月25日
韓戰爆發
這本是發生在
朝鮮半島的一場內戰
但由於美國的強勢介入和直接出兵
同時入侵臺灣海峽
赤裸裸地幹涉中國內政
把戰火燒到新生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上
引起中國政府和
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
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
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
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
歷史性決策
千萬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
響應國家號召
義無反顧投入到
這場偉大的戰爭中
英雄兒女。(03:33)
戰爭有前線,生產無後方
千千萬萬河北人民
以工廠作戰場,以機器作武器
「生產長一寸,支援志願軍!」
「購買飛機大炮,捐獻志願軍!」
「隨時聽候國家召喚」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後,河北廣大青壯年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發出了「隨時聽候國家召喚」的誓言。1950年12月至1951年1月15日,僅僅一個半月時間,全省就有1879名青年學生和699名青年工人報考軍事幹部學校,超過原定目標的11.6%。
考試機關正給志願報名的青年量身長。
200多名報名參加志願軍的開灤青年奔赴集合地。周澤田供圖
除了「送子送郎上前線」外,全國婦女還掀起了參加志願軍的熱潮。僅據河北省石家莊、唐山、秦皇島、保定4個市的統計,1950年共有1223名女青年報名參軍,唐山市共有40名女醫務工作者報名參加赴朝醫療隊。河北省高陽縣於堤村的解秀梅是抗美援朝中唯一一位榮獲一等軍功的志願軍女戰士。
志願軍中解秀梅1932年生於河北省高陽縣。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68軍202師政治部文工隊隊員,1951年6月隨68軍入朝。
解秀梅。閻麗供圖
1951年7月,解秀梅被調到師衛生所幫忙。作為護理員,解秀梅精心地護理每一位傷員,稍有空閒,就給大家說快板解悶。
解秀梅冒著生命危險,將傷員救到安全地帶。
天氣寒冷時,許多傷員抬下來時腳都凍壞了,解秀梅便用自己的袖筒為他們暖腳。有一名傷員被抬下來時,腳凍得像個大冰坨子。袖筒已經不管用了,解秀梅解開自己的棉衣,把傷員的腳放進懷裡。
有一次,解秀梅所在的包紮所遇到敵機轟炸。大部分傷員轉移到安全地帶後,包紮所已被大火包圍,此時包紮所裡還有一位重傷員——605團排長李永華。敵機還在瘋狂轟炸和掃射,解秀梅不顧危險,跑進包紮所背起李永華衝了出去。
機槍不斷追著他倆掃射,李永華對她說:「快放下我,別為了我讓你也負傷。」解秀梅說:「我的任務就是保護你,決不能讓你再負傷。」
突然,一顆炸彈落在他們不遠處,解秀梅撲到李永華身上。霎時,彈片、石塊、泥土橫飛,解秀梅身上多處受傷。
因為英勇救護傷員15人,解秀梅被志願軍總部記一等功,並批准她火線加入中國共產黨。解秀梅也是志願軍中唯一一位榮立一等功的女志願軍戰士。
1952年1月,解秀梅作為志願軍歸國代表團的一員回到國內。5月23日,代表團受到毛主席接見。解秀梅代表大家為毛主席獻花,並得到了毛主席籤字:「志願軍為中國人民爭了光,人民感謝你們!」
1952年2月26日,河北日報頭版刊發解秀梅向毛主席獻花的新聞圖片。
毛主席接見解秀梅並給她籤字留念。 閻麗供圖
隨後,解秀梅的名字和事跡傳遍了全國。
「志願軍在流血1951年3月,志願軍總部報導了抗美援朝前線志願軍英勇作戰的感人事跡。開灤總醫院的醫務人員深受感動和鼓舞,他們紛紛找到醫院黨組織報名,並激動地表示:中朝人民在戰鬥,志願軍在流血,急需我們前去救護。1951年3月22日,開灤派出第一支抗美援朝醫療隊,這支隊伍是全國第一支民間的抗美醫療隊,被編入了中國紅十字會抗美援朝第一醫療大隊。
1951年3月22日開灤派出了骨科醫生陳敏為大隊長的第一支抗美援朝醫療隊。周澤田供圖
1951年7月11日開灤派出了第二支抗美援朝醫療隊,被編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後方總醫院陸軍第三醫院。周澤田供圖
開灤第二支赴朝手術醫療隊到達中國人民志願軍後方總醫院——陸軍第三醫院總部駐地延吉市,受到當地居民的熱烈歡迎。周澤田供圖
「工廠就是戰場河北各廠礦展開了愛國主義增產節約競賽,職工們提出「工廠就是戰場,機器就是武器」,很多工廠連續創造新紀錄。
1951年,石家莊大興紗廠紗車間的工人們積極生產。
1951年,唐山煉鋼廠抗美援朝號電爐組全體工人熱烈討論怎樣創造新的生產方法。
1951年,唐山啟新洋灰工廠。在這裡,工人正開展愛國主義生產競賽。
1952年,唐山鋼廠趙旭先進小組正在緊張地出鋼。
「前方打勝仗在農業生產戰線上,響亮地提出了「前方打勝仗,後方搞生產,生產長一寸,支援志願軍」的口號,廣大農民熱烈地參加了愛國增產運動。
這是饒陽縣五公村勞動模範耿長鎖農業生產合作社的社員們,為多打糧食正在民主討論分工。
晉縣五區周家莊趙桂琢領導的婦女互助組,利用摘棉花的休息時間,讀報講時事,啟發大家抗美援朝的生產熱情。
安新縣韓堡村宮玉亭一家正在織席。
安新縣端村王振林運輸隊員,正在運大捆的「抗美援朝」席。這些葦席是運往朝鮮戰場供戰士們鋪炕用的。
「把愛國熱情變成飛機大炮」為了支援志願軍空軍作戰,1951年6月1日,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號召全國人民開展增加生產、增加收入運動,用新增加的收入購買飛機大炮,捐獻給志願軍。河北迅速掀起為志願軍捐獻飛機大炮運動的熱潮。
截至1951年11月30日,河北全省人民共捐款1800多億元,可購買戰鬥機120架,超過原定計劃的50%,同時,增加了生產,改善了人民生活。
1951年,石家莊大興紗廠閻金芬小組把愛國公約每條都記在個人的日記本上。
清苑縣六區東小莊村的農民積極參與捐獻飛機大炮。
70年前抗美援朝
我們鋼少氣多
現在鋼多了,氣要更多
骨頭要更硬
英雄的河北人民
在任何時候都敢打硬仗、打勝仗
這是對勝利最好的紀念
也是對英烈最好的告慰
70年過去,硝煙散去
縱然歲月改變山河
衝淡記憶
但那些為祖國和人民而戰的
優秀兒女
將永載史冊
197653名烈士,我們從未忘記!(04:00)
從2014年至2020年9月
已經有7批716位
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到祖國
弟妹等來了兄長,孩子等來了父親
祖國盼回了她的英雄兒女
禮兵護送、戰機護航、「過水門」……
祖國不吝以最尊崇的方式
迎接他們
我們安享著的今天
恰是他們所奮鬥、追求的明天
所有的紀念
都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來源:長城網綜合自人民日報微信、央視新聞、河北日報等
原標題:《致敬不畏犧牲的英雄兒女!70年前,河北人這樣抗美援朝》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