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8 12:23圖文來源:紫金山新聞
為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全市道德風尚高地建設,充分發揮道德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形成「爭當身邊好人、爭做文明市民」的良好社會風尚,2019年我市在全社會廣泛開展了「感動南京」2019年度人物和南京好市民評選活動。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廣大醫護人員挺身而出、衝在最前,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全力守護好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為最終戰勝疫情作出巨大貢獻。
經各區、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廣泛推薦、徵求意見、綜合評定等程序,市文明委研究決定,追授徐輝同志「感動南京」2019年度人物特別獎、季華同志「感動南京」2019年度人物,授予南京援湖北醫療隊、南京公共衛生醫療中心全體醫護人員「感動南京」2019年度人物特別獎,授予許燁等9位同志「感動南京」2019年度人物榮譽稱號,授予王華等102位同志「南京好市民」榮譽稱號。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敬華作出批示:去年以來,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踐行新發展理念,「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建設邁出了新的步伐。「感動南京」年度人物和「南京好市民」,是我市各行各業湧現出的先進人物和優秀代表,他們以自己的行動詮釋了真善美,為全社會樹立了榜樣和標杆。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他們立足崗位無私奉獻、主動投身抗疫工作,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出了重要貢獻。全市廣大幹部群眾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講話指示精神,以先進為榜樣,以模範為引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積極作為,為努力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高質量建設「強富美高」新南京匯聚強大力量!
「感動南京」
2019年度人物名單及簡要事跡
一、特別獎
1.徐輝——用生命踐行使命擔當的抗「疫」巾幗
簡介:徐輝,女,1968年生,中共黨員,副主任醫師,生前任南京市中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自2020年1月20日接到疫情防治工作的通知後,她擔任了南京市中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指揮部副組長、防治工作小組組長,全身心地投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連續18天奮戰在抗疫一線,2月7日不幸因突發疾病搶救無效逝世,享年51歲。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就徐輝同志突發疾病逝世作出批示:「徐輝同志就是優秀的代表,我們要向她學習,共同努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先後被追授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進個人、全國三八紅旗手、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進個人、省五一勞動獎章、市優秀共產黨員、「南京榜樣」等榮譽稱號。
2.南京援湖北醫療隊——逆向而行馳援湖北的「最美逆行者」
簡介:大年三十萬家團圓之時,接到上級支援武漢的任務後,南京醫護人員沒有絲毫猶豫,當晚即組建28人的醫療隊,年初一出發奔赴武漢一線。截至目前,南京共派出492名醫護人員支援湖北一線,數量為全國副省級城市之最。他們在前線爭分奪秒搶救病人,以英雄之舉,踐行著博愛之都的擔當和情懷,創造了一個個奇蹟,湧現出一批感人肺腑、催人奮進的先進集體和個人,受到了國家衛健委、人社部的表彰。
3.南京公共衛生醫療中心——為南京築牢生命盾牌的白衣天使
在此次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南京公共衛生醫療中心累計收治確診病例93名,其中年齡最小的病例僅10個月,最大的97歲。在全市確診患者治療過程中,南京公共衛生醫療中心建立了「發熱-診斷-治療-出院健康管理」的閉環管理模式,將病區醫務人員分成若干治療小組,落實分片包幹。同時,每天上午設加強班,安排醫生加強病情監測。截至3月8日,確診病例已全部治癒出院。
二、敬業奉獻類人物
4. 許燁——埋頭基層深耕招商的清華博士
簡介:許燁,男,1987年生,南京浦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清華大學優秀博士畢業生,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2015年底博士畢業後,他放棄留校機會,帶著同是清華畢業的妻子和剛滿月的女兒,舉家搬遷,到南京市浦口經開區掛職。4年來,他帶領團隊,足跡踏遍全國,行程近十萬公裡,招引重大項目160個,項目總投資額超過3000億元,將浦口區集成電路產業企業由個位數增長到170餘家,助力南京成為全國集成電路產業版圖中的重要力量。2018年初,掛職期滿的他最終選擇留在浦口,紮根基層。2019年,他帶領團隊完成項目籤約總投資額超700億元,任務完成率達198%。
5.陳德風——地下追光33年的技術專家
簡介:陳德風,男,1964年出生。陳德風1986 年從部隊退伍後進入南京市供電局,立下了「要國人自己做電纜安裝」的遠大志向。33年,他記錄了30個筆記本,疊放起來有一個桌子那麼高。愛問、愛想、愛鑽研,陳德風勤奮學習,刻苦努力,迅速成長。2007年,南京供電公司成立了陳德風勞模創新工作室,多年來,他帶領團隊組織成立課題攻關小組,成功研發了電纜彎道敷設滑輪組、電纜蛇形敷設打彎器、電纜專用固定夾具等器具,填補了江蘇省220千伏大截面電纜施工工具的空白,獲得了國家專利。疫情暴發以來,他堅守工作崗位,做好電力保障工作,在他的倡議和帶領下,「陳德風勞模創新工作室」向江蘇省人民醫院捐贈了22400元人民幣,用於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陳德風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技術能手稱號,被評為國家電網公司技能專家、江蘇省電力公司技能一級專家。2019年榮膺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6.劉小川——無懼生死勇抓犯罪嫌疑人的英模
簡介:劉小川,男,1986年生,中共黨員,現任江北新區分局陽溝街派出所一級警員。今年9月20日,陽溝街派出所刑偵警長劉小川帶隊趕赴江西於都抓捕一起部督毒品案的涉案關鍵嫌疑人。抓捕過程中,犯罪嫌疑人駕車逃竄,劉小川探身進車試圖拔出車鑰匙控制車輛,被拖行300餘米後推落下車,致左鎖骨、左側肋骨等多處骨折,全身多處軟組織挫傷。「我就想著要停車抓人,國慶安保不能出大事,我不上誰上。」甦醒過來後,劉小川同志躺在病床上說道。2020年初疫情暴發後,劉小川所在的陽溝街派出所成立了「小川防疫突擊隊」,劉小川與同事一同奮戰在防疫一線,電話核實、上門核查、巡防規勸、依法處罰,以及疑似病人的隔離工作,哪裡需要就幹到哪裡。劉小川榮獲公安部二級英模榮譽稱號,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
三、美德美善類
7.邢青松——帶領10萬農戶一起致富的誠信之星
簡介:邢青松,男,1965年出生,中共黨員,現任江蘇固城湖青松水產專業合作聯社黨委書記、理事長。他是一名退役老兵,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回到高淳後響應國家號召,從銀行辭職下海經商,在從事螃蟹銷售養殖的過程中,秉承誠信當先、質量第一的宗旨贏得消費者青睞。他將「固城湖邢青松」列印到蟹殼上,打響了固城湖螃蟹品牌;他為「固城湖邢青松」螃蟹拿到「出境護照」,並建立了國內第一家螃蟹研究所,他成立了江蘇第一個省級水產類農民專業合作聯社,現有社員3218戶,養殖面積13.68萬畝;他以保護價收購社員螃蟹、舉辦分紅大會、推出了螃蟹保險「全國第一單」。到2018年,合作社帶動養殖、經銷等農戶10萬戶,幫助社員推銷5.78億元。抗「疫」期間,邢青松帶領聯社採取分期分批供應蟹苗飼料,電話微信指導養殖技術等措施,實現疫情防控和河蟹生產兩不誤。青松水產聯社捐贈10萬元支持防疫工作。
2007年被人事部、中央文明辦等授予全國文明誠信個體工商戶稱號。2011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授予省勞動模範稱號。2019年被江蘇省委宣傳部授為「最美誠信之星」。
8.王紅蘭——用心用愛服務敬老院老人的道德模範
簡介:王紅蘭,女,1953年生,中共黨員,祿口敬老院院長。1985年工作以來,王紅蘭想老人所想,樂老人所樂,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善待老人,成為住院老人們的知心朋友和精神寄託。「有事找紅蘭」,已成為祿口敬老院老人們的口頭禪。34年裡,她住在敬老院,陪老人們吃了34年的年夜飯,先後送「走」了400多位老人。已過了退休年齡的王紅蘭返聘在敬老院繼續工作,她感慨地說:「我割捨不下與老人們的感情。只要他們需要,我就在這個崗位上堅守。」疫情期間,她堅持照顧好老人們的生活起居,全院老人均身體健康,無一例感染。2005年王紅蘭榮獲全國「孝親敬老之星」。2019年,王紅蘭榮獲第七屆江蘇省道德模範提名獎;第七屆南京市道德模範。
9.季華——堅守初心一生捐款百萬的「摳門」老兵
簡介:季華,94歲,已逝。一個參加過抗戰和解放戰爭的老兵,常年一身部隊配發的舊軍裝、一雙解放鞋,背一個用了幾十年的黃書包,戴一頂草帽,農民打扮的季華以「摳門」聞名,用煙盒藥盒背面寫作、吃飯只有一個菜……季華在對自己「摳門」的同時捐款百萬幫助受災群眾、困難學生。近20年間,他先後立過3份遺囑:「遺體捐獻,不設靈堂,不收花圈」;「臨終時不要過分搶救,為國家節約醫療資源」;「所有積蓄包括撫恤金、喪葬費,全部用作交納特殊黨費、捐給家鄉學校作為季華尊教助學基金……」一事專注便是動人,一生堅守便是深邃,季華留下了一筆令世人崇敬的寶貴精神財富。
10.俞曉冬——用生命為山娃娃撫琴的「古箏媽媽」
簡介:俞曉冬,女,1960年生,南京市玄武區軍休幹部,原為南京軍區前線文工團國家一級古箏演奏家。2010年,俞曉冬在被確診患有腫瘤之後決定,發揮自身所長,利用療養和節假日時間,到父親當年曾經戰鬥過的大別山革命老區安徽金寨縣的鄉村小學支教,教會當地的留守兒童彈古箏,以自己所能回饋那裡的父老鄉親。她自籌資金20多萬元,購置了30多架古箏,在金寨縣「小南京學校」建起了一間古箏教室,掛牌成立了「山娃娃古箏班」,無償為30多名留守兒童親授古箏技藝,一批批山娃娃在小學畢業前不僅全部通過全國器樂水平六級考試,還多次參加國內公益演出,取得驕人成績。
四、創業創新類
11.邵陽——中國基因測序技術的領軍人
簡介:邵陽,世和基因創始人,CEO。多倫多大學博士畢業,主攻癌症生物學,福布斯雜誌亞洲30位30歲以下醫學及科學領域成就獲得者,南京高端海外引進人才,南京醫科大學校董事會董事,特聘教授。
邵陽13歲跟隨父母移居加拿大,取得加拿大國籍。2013年,邵陽創辦的世和基因從北美落戶江北新區生物醫藥谷,6年來,世和基因已發展成為精準醫學領域佼佼者,達到了世界頂尖級別檢測水準,累計為超過28.5萬名的中國癌症患者提供了世界最先進腫瘤基因測序服務。2019年,邵陽決定恢復中國國籍,11月,他從頂山派出所拿到了屬於自己的戶口本、身份證和護照,激動地在世和基因的官方微博上表示:「讓世界看到中國的基因測序技術,我心依然是中國心」。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他帶領世和基因和旗下迪飛醫學加班加點進行了檢測試劑盒的研發,同時急速推進臨床實驗室建設驗收,經市衛健委批准,作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機構承擔新冠病毒初篩任務。
12.王東進——與死神爭奪生命的「王氏切口」發明者
簡介:王東進,男,1963年生,中共黨員,醫學博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鼓樓醫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等職。已參加各類心血管手術並主刀超萬例,手術範圍涵蓋先心病、瓣膜病、冠心病、胸部動脈瘤等各種心血管手術的最高難度部分,手術成功率在99%以上。1997年,王東進首創的右腋下小切口心臟手術技術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廣泛影響,被稱為「王氏切口」。他在蘇皖地區倡導主動脈夾層患者的「6小時生命圈」,成功挽救了大量兇險的主動脈夾層患者的生命,包括年逾九十的高齡患者、身懷六甲的瀕死孕婦、靖江市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胡方斌等等。2019年獲中宣部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全國十大最美醫生」稱號(江蘇省唯一)。
13.王小書——網絡文學行業創新模式的開創者
簡介:王小書,男,1982年出生於四川,2003 年華東師範大學畢業,現任連尚文學CEO。2017年7月,以網絡文學原創、內容分發、IP轉化為主營業務的綜合網絡文學集團連尚文學上線,2018年8月,連尚文學完成厚樸基金領投的A輪融資,投後估值為10億美金,成為南京市乃至江蘇省首家網絡文學獨角獸企業,到2019年4月總註冊用戶過億,日活突破1000萬。今年,王小書上榜2019年度「新經濟引領者36人」,連尚文學榮獲第七屆南京市文化產業「金梧桐獎」「南京文化企業十強」、「年度傑出表現獎」、「最具投資價值企業十強」三項大獎,王小書當選「年度貢獻人物」。 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連尚文學通過上線免費閱讀專欄、推送新冠病毒防護圖書、創作抗疫正能量作品等方式,用文學藝術鼓舞抗疫鬥志、凝聚信心力量,在文化陣地上為全民戰「疫」的勝利保駕護航。
王小書表示,在工作中深深感受到南京市各級主管部門對企業的服務意識,也得到了很多指導和政策、資源支持。相信在南京這片創業熱土上,連尚文學會獲得更好的發展。
第十八屆南京市好市民名單(102位)
(以姓氏筆畫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