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青島 青島在這裡
青島地區影響力最大的微分享平臺
新朋友請點標題下方「在青島」
作為一個青島的吃貨,不僅要愛吃,還要會吃,吃也要吃得優雅,吃也要吃出格調。今天在青島,我們不推薦館子。今天咱們聊聊那些關於壽司的冷知識。下回再聚餐,勇敢滴秀出來吧!
【食材篇】
1.魚生的質量決定了壽司的一半味道。日本的壽司店,對海鮮有著嚴格的分級。
A級店的魚是活的,或者在冰鮮狀態下保存3個小時之內的。
B級店能夠保證魚類是當天捕獲且一直冰鮮的,一些貝類和銀身魚類是活的。
C級店能夠保證魚類至少是當天宰殺的。
D級店能夠保證一些鮮度要求很高的食材是當天的,而一些赤身魚是近幾天冰鮮的。
E級店的食材基本都是冰鮮的。
紀錄片《壽司之神》中小野二郎每天早上去到海鮮市場,精挑細選,就是為了帶回最新鮮味美的食材。而魚商也只願把最好的鮮貨賣給他這位識貨的人。
2.日式綠芥末其實並不是芥末製成,而是新鮮山葵的根部研磨成泥所制。
中國人對芥末一向就有認識誤區。真正的芥末,其實是芥菜成熟後的種子研磨而成的粉狀調料,一般呈黃色。這種黃芥末,在中國的食用歷史十分悠久,芥末鴨掌、芥末墩所用的,都是這種芥末。而日式的綠芥末,則是新鮮山葵的根部研磨而成,味辛辣,有黏性。山葵根是相當昂貴的食材,只有在高級壽司店裡,才能夠吃到正宗的山葵醬。而一般日料店裡提供的廉價芥末則是由一種味道相似的作物——辣根,加上色素、調味劑製成的。
3.三文魚與三文魚腩的區別只在於,它們處於魚身的不同部位。
三文魚腩油脂含量較高,入口更為香醇,但不喜油葷的人則覺得它口感過膩。其實,三文魚腩並不比三文魚肉更高貴,只是怕食客吃膩,才會每次以較小的分量呈現。
【禮儀篇】
4.在日料店吃飯,不要相互搓筷子,這是粗魯的行為。
在高端日本餐廳,把筷子掰開後互相搓以去掉木刺的做法是種粗魯的行為,因為這樣廚師會認為你在暗示「你的餐具都是便宜貨」的意思。這就像民國時期的中餐館中,食客不可用筷子敲擊盤子邊緣,叮噹作響一樣。如果這樣做,店家會認為你在表示「這裡的菜品無法入口」。如果這樣做,店中的小二哥是要捲鋪蓋走人的。雖然只是抱著鋪蓋卷在堂前跑過意思一下,但那份對食客的尊重,能夠讓人實實在在的感受到。
5.壽司一旦呈上,要儘快享用,表現出對食物的尊重。
壽司已經端到面前,卻還一直講話喝酒不取用的人,在壽司吧檯會相當不受歡迎。這一是因為壽司擱放久了,魚生會失去水分和應有的甘甜。二是因為壽司的最佳品嘗溫度在37度,即與人體溫度基本相當的時候,久置壽司失溫,則味道不佳。三是因為壽司師傅為了讓食客享用到最佳口味的壽司,從殺魚開始爭分奪秒,如此怠慢,豈不是大為不敬?
【技巧篇】
6.吃握壽司蘸醬油時,不要用米飯的一面,而要翻轉過來,用魚生蘸取。
翻轉過來蘸醬油的道理其實很簡單。如果用飯糰的一面蘸了醬油,則鬆散的米粒間會很快吸附大量醬油,使食材本身的味道被遮蓋。同時由於結構遭到破壞,米飯粒非常容易散落,入口之時,口感就會差上很多。日本最傳統的吃法,實際上是用手抓起壽司,然後一口全部吃掉。咀嚼中,絕妙的味道在味蕾中爆炸,才是真正的享受。
7.紅姜不可多食也不可不食,用它重啟你的味蕾。
日料餐桌上薄薄的紅薑片,是愛者愛極,恨者恨極。這種並非每一個食客都喜愛的漬物,為何永遠與壽司相伴?實際上,紅姜的作用就在於「重置你的味蕾」。當你還沉醉於上一款壽司的美味時,下一枚已經排隊等著你了。來一片紅姜,讓辛辣的味道刺激味蕾,忘記剛剛殘留在舌尖的味道,一切清零,為迎接下一場驚喜做好萬全的準備。
8.被芥末辣到了,張開嘴大口呼吸是好選擇嗎?
如果不慎吃下一大坨芥末,被辣到涕泗橫流,千萬別張大你的嘴!氣流的進入並不能緩解芥末的衝勁兒,反而會讓你哭得更痛快……這時候,真正英明的做法是,閉緊嘴,用鼻子呼吸,努力鎮定。只要閉上嘴用鼻子呼吸一會兒,又辣又衝的那股勁兒很快就會過去。
【文化篇】
9.壽司最初的發明只是為了保存食材。
壽司在公元九二七年完成的平安時代法典「延喜式」中,就己有記載。當時的壽司指的是一種保存魚的方式。在魚身上抹上鹽,用重物壓緊,使之自然發酵。當產生酸味後,用水晶米包裹即可食用(水晶米煮熟冷卻之後要通過反覆碾壓),其味甚佳。這種方式起源於日本本土。據《東夷列傳-倭國傳》記載倭人生食海物,即生魚片(刺身),後與米粒包裹,形成一種速食。
10.壽司外面包紫菜,是出於非常實用的原因。
常看日劇的人都知道,日本人的便當裡,最少不了的就是飯糰。不過飯糰這種東西,團成已經不易,長途顛簸而不散就更加難了。相傳從前日本人到賭場賭錢,通常會叫妻子預備飯糰,但珍珠米做的飯糰相當粘手,令賭具粘滿飯粒,賭徒於是向服務生找來一塊紫菜包著飯來吃,從此有了紫菜壽司的雛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