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不同意!歐盟其他國家都噤若寒蟬,這是美國針對俄羅斯!但德國...

2020-12-12 中國網推薦

胡黌 盤古智庫特約研究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近幾日,美德俄三方圍繞「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的爭端再現。一方面,美國駐柏林代辦羅賓·昆維爾在接受德國《商報》採訪時督促德歐,稱「現在是德國以及歐盟凍結管道建設的時候了」,並希望德、歐以此向俄羅斯「持續不斷的惡劣行徑」發出信號。另一方面,牽頭項目的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則在上月宣布,「北溪2號」在停滯一年之後,將於本月重新恢復施工。德國海事部門也已經發出施工通知。去年12月份建設進度已達94%卻在美國制裁威脅下被迫停滯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距離最後完工似乎僅有一步之遙。

乍一看,新的一幕與過去幾年間圍繞「北溪2號」項目的各種鬧劇似乎並無二致。一方頻頻放炮、施壓到底;另一方則堅守立場,誓言推進。但若細看,儘管仍在施壓,美國卻已悄然調整其做法。這也是項目能夠重啟的最主要因素。

過去一年來,「北溪2號」項目施工面臨的實質性阻礙始終來自美國長臂管轄的制裁壓力。「北溪2號」項目從去年12月份停工,到今年12月份重啟,一年的時間差並非巧合。每年12月,美國新一財年《國防授權法案》需要在國會審議通過。去年通過的2020財年法案即出臺了對參與「北溪2號」項目的企業實施制裁的相關內容。正是在面臨制裁的壓力下,負責超過90%天然氣管道鋪設任務的瑞士Allseas公司撤走作業船隻,導致項目陷於停工。

但今年《國防授權法案》中關於「北溪二號」制裁內容及表述的調整給予了項目重啟的空間。Gazprom宣布重啟項目之前,2021財年法案的草案顯示,涉及「北溪2號」制裁的一部分內容調整為「(美方)在實施制裁涉事企業前需知會相關政府」。這一變化,既減輕了歐洲對於突遭美國制裁,主權受侵犯的擔憂,也為未來雙方圍繞「北溪2號」項目討價還價奠定了基礎。德國外長馬斯在接受《明鏡周刊》採訪時即表示,美國「新語調」與「新討論形式」將有助於雙方在該議題上「取得進展」。因此,Gazprom也迅速抓住這一變化,推進項目完工。

但這一調整並未代表美國對於「北溪2號」項目的看法有根本轉向。美國通過自身做法的調整,既讓歐洲盟友感受到重視,同時利用歐洲內部對該項目原有的反對聲音,期待以相對溫和、間接的方式實現美國的訴求。

對待「北溪2號」項目,美國雖態度「軟化」,但立場未改。美國國內兩黨對於「北溪2號」項目存有共識,均認為該項目傷害歐洲能源安全,進而傷害美國利益,這也是為何有關該項目的條款能夠連年在《國防授權法案》中出現的原因。拜登也強烈批評「北溪2號」,認為該項目對於歐洲而言是一個「根本上糟糕的生意」。

在此基礎之上,美國還加強了制裁工具。今年的法案在採取「新語調」與「新討論形式」的和緩措施同時,實質上擴大了制裁企業的範圍——原先僅制裁參與建設的企業,而未來對管道項目提供保險、測試、監理等方方面面的企業都將受到法案的管轄。考慮到從管道建設完工到最終通氣仍存在諸多環節,美國可通過制裁參與企業隨時扼住「北溪2號」咽喉。

通過上述調整,美國既希望拉攏德、歐,將攻擊點對俄聚焦,也能夠消解德國內部堅持項目的政治根基,還將為捍衛自身利益保有後手。

其一,美國將對「北溪2號」的攻擊重點從歐俄「無差別攻擊」轉向為聚焦俄羅斯。美國參議院外事委員會的相關參議員就表示,不希望「德國作為同盟遭受到類似制裁」,而眾議院外事委員會主席則表示原有制裁將「將傷害到德國和歐洲國家,而讓俄羅斯逃走」,以此爭取德、歐,聚焦俄羅斯。

其二,美國此舉亦是開始修補川普過往做法。德歐內部對於「北溪2號」反對聲音本就不絕於耳,但川普政府的做派,給了德國政府堅守「捍衛國家尊嚴與獨立自主」,不斷推進「北溪2號」項目的政治高點。伴隨著今年夏天納瓦利內中毒事件的爆發,德國內部反對派聲音高漲,「北溪2號」的內部根基受到進一步腐蝕,在此時美國態度「軟化」將大大削弱默克爾政府堅持該項目的理由。

其三,美國也保存了制裁手段。德國此前已表態希望通過承建液化天然氣碼頭、從美國購買液化天然氣等方式減輕美國對「北溪2號」項目擔憂。一旦未來美德、美歐雙方未能通過談判找到合適解決方案,美國仍可以借法案施加制裁。馬斯亦強調德國「不要有任何幻想。」

「北溪2號」管道建設的重啟乃至完工或將可能實現,但還遠不等同於投產運作。美國通過調整做法,雖為「北溪2號」管道完工開了個小口,但卻進一步將議題主動權攥在手中。圍繞「北溪2號」的亂局仍將持續,拜登時代美歐俄三邊關係如何調整、如何達成妥協,「後默克爾時代」德國政治、德國與歐洲關係如何發展,「北溪2號」能否借美歐各自「綠色新政」時機獲得新的合法性,都將影響「北溪2號」的終局。唯有「北溪2號」本身能鬆一口氣,終不至於爛尾於冰冷的北海中。(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焦點

  • 美國擴大對「北溪-2」制裁,德國考慮推動歐盟採取集體反制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德國官員6月25日表示,德國正考慮推動歐盟對美國採取集體反制措施,應對美國針對俄羅斯主導下「北溪-2」天然氣項目的制裁。彭博社25日援引多名匿名德國官員的話稱,德國正在考慮推動歐盟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來挑戰美國的制裁。德國官員們表示,德國政府認為,儘管歐洲國家在這個俄羅斯主導的天然氣項目上仍存在分歧,27個歐盟成員國仍會集體應對美國對歐洲能源利益的直接幹涉。 不過,一名德國官員也指出,對於任何反制措施都應仔細評估。
  • 歐盟對外放話,為確保安全三個領域拒絕其他國家插手,美國也不行
    美國總統川普執政這4年,美歐關係可以說是被他糟蹋得一塌糊塗,除了鐵桿盟友英國無論好歹一直跟著他跑外,像法國、德國等歐洲關鍵國家都開始用行動對美國表示不屑。美國大選後,拜登即將接替川普入主白宮,此前他已經向歐洲盟友們喊話「上任後將優先修復美歐關係」,歐盟也作出了善意的回應,但仍表示在三個領域未來拒絕其他國家插手,哪怕是美國也不行。據《參考消息》12月4日報導,歐盟當日對外表示,為確保歐洲安全及其軍隊的戰鬥力,歐盟未來的戰略自主包括開發和保護太空資產——也就是獲得預警、先進衛星網絡和量子計算這三個領域的能力。
  • 制裁俄羅斯,歐盟正中了美國的圈套
    美國從來沒有放棄對俄羅斯的打壓,歐盟成員國法、德曾經表示不隨美國共舞,要建立新歐洲,或者說不讓歐洲被美國控制,歐洲要自立自強,現在看來,只不過是一個笑話,歐盟從來不會自立自強,如今俄羅斯多線出現危機,為了牽制俄羅斯,歐盟再次向美國舉手投降,制裁俄羅斯。
  • 俄羅斯擴大針對歐盟部分國家的反制對象名單
    新華社莫斯科12月22日電(記者李奧)俄羅斯外交部22日表示,歐盟此前就俄反對派人士納瓦利內疑似中毒事件對俄方採取制裁,俄方決定擴大針對歐盟部分國家實施反制措施中的對象名單。俄外交部當天發表聲明說,歐盟以納瓦利內事件為藉口對俄方人員採取非法限制性措施,這一行為絕對不可接受。根據對等原則,俄方決定擴大針對歐盟部分國家實施反制措施中的對象名單,被列入制裁名單的人員包括在歐盟內部參與推動對俄制裁者,他們被禁止進入俄羅斯。俄外交部的聲明沒有提及俄方制裁的具體對象。
  • 美國慌了神,馬克龍在國際宣布俄羅斯屬於歐洲,歐盟實力或超美國
    據有關媒體報導,法國政府日前發布官宣稱:俄羅斯屬於歐洲。而且這一消息出自馬克龍總統之口。不僅如此,馬克龍還提議修改北約戰略,希望歐盟能夠接納俄羅斯,如果此議題得到歐盟和俄羅斯方面的認同的話,那麼歐盟實力將有可能超越美國。相必這一定不是川普希望看到的結果。
  • 歐盟不顧美國劇烈反對,和俄羅斯達成重要協議
    自從川普抗疫不力,導致美國疫情加重,民眾對他的支持率降低以後,他似乎就想用向其他國家挑釁,甚至是挑起世界紛爭等手段來轉移大眾的注意力。雖然川普對中國,俄羅斯等國家都發出了挑釁,但事實上,美國當前的國際局勢才是最不樂觀的。
  • 俄羅斯與歐盟互相制裁,背後只因一個人
    由此在莫斯科、聖彼得堡、葉卡捷琳堡、烏法、烏拉爾、託木斯克以及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十多個大城市同時爆發針對俄總理梅德韋傑夫的大規模示威性反腐敗遊行,呼籲政府對其展開調查。       因為西方國家對納瓦利內中毒事件很關注,德國要把納瓦利內接走治療,俄方經過再三權衡同意放行。
  • 歐盟放出一句狠話,美國俄羅斯已不放眼裡,這次要靠武力解決問題
    引起法德兩國大爭辯本月初,德國防長卡倫鮑爾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題目為《歐洲永遠都需要美國》。文章主要內容是,卡倫鮑爾認為,歐洲在短期內仍需要依靠美國的軍事保護,並呼籲強化跨大西洋關係。對此,11月16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完全不同意卡倫鮑爾的觀點,歐洲需要獨立自主的防衛戰略,就像美國一樣,只有這樣美國才會把歐洲當作盟友尊重。
  • 為愛放行,德國允許非歐盟國家的未婚伴侶入境
    新冠病毒不僅對人們的健康造成了威脅,還導致許多伴侶因為今年疫情爆發時頒布的歐盟旅行禁令而分隔兩地。雖然從6月15日開始,德國已經開放了大部分歐盟國家的旅行限制。但是對於非歐盟國家,還有很多屬於禁止旅行中。哪怕就是情侶,沒有結婚證,也不行。
  • 德國為何向美國叫板?
    儘管默克爾沒有點名,然而眾所周知,這句話,默克爾是針對美國而說!默克爾在歐洲議會發言 圖|央視截屏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的歐盟峰會,從7月17日開到今天(7月21日),終於就7500億歐元的疫情復甦基金達成了突破性協議。在海叔看來,無論協議內容如何,美國和歐盟之間的博弈是已經展開了。
  • 這國不與美國共伍,俄羅斯和歐盟也宣布一件事……
    這國不與美國共伍,俄羅斯和歐盟也宣布一件事……|加拿大不與美國為伍,向中國捐助1048萬【中油網】訊:眾所周知,全球的經濟都在放緩,衰退信號成真之前,加拿大已經負債纍纍。數據顯示,2019年,加拿大無力償債的家庭數量增長9.5%,這是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來第二差的破產數字。
  • ​美國、印度、英國、德國和歐盟其他國家 TM標都能進行亞馬遜...
    和歐盟其他國家,TM標都能進行亞馬遜品牌備案啦!!! 等待,等待,我還在苦苦的等待,等待R標的下來,這想必是很多賣家的心聲吧,小編之前給大家分享了美國、印度可以用TM標進行品牌備案這好信息,今天小編再給各位新老賣家朋友分享一個好消息,除美國,印度之外,英國
  • 國家雖小骨氣很足!為了俄羅斯,武契奇毅然拒絕美國無理要求
    國家雖小骨氣很足!為了俄羅斯,武契奇毅然拒絕美國無理要求日前,美國兩黨「一致同意」將有關「擴大對『北溪-2』項目制裁範圍」、以及對「土耳其溪」等俄歐合作項目實施制裁的條文,塞入到其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
  • 西方國家再次內訌!美國雙管齊下瘋狂打壓,德國不再沉默直接爆發
    而白宮也絲毫沒有打算收斂自己行為的意思,而在美國雙管齊下瘋狂打壓之際,德國也不再沉默,直接爆發。川普政府如果再不做出改變,那麼很有可能將和歐盟各國漸行漸遠了。 有將近1萬人的美軍部隊將會被撤離,很明顯,這是白宮對德國屢屢做出讓美國不滿的行為的報復。但是,這樣的舉動並不會對德國有太大影響。雖然明面上美軍的入駐是為了保護德國的安全,但實際上,歐盟各國不會向德國開火,俄羅斯也沒有理由打擊自己的經濟合作夥伴,反而美軍和核彈的存在,讓德國成了美國的橋頭堡。真的爆發戰事,德國只會變成美國的替罪羊。連德國政府官員也表示,美軍要走就走,最好帶著核彈一起走。
  • 德國衛生部長批評川普切斷與世衛組織聯繫,呼籲歐盟發揮主導作用
    根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5月30日報導,美國切斷與世界衛生組織(WHO)所有聯繫的消息遭到了德國的批評。德國呼籲這個全球組織進行改革以維持運轉。它還敦促歐盟填補資金缺口。
  • 美國正式從德國撤軍,俄羅斯怎麼看?莫斯科說了句大實話
    這是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說的,駐歐美軍越少,歐洲越太平!兩天前,美國國防部部長埃斯珀正式宣布,要將約1.2萬美軍從德國撤出。這1.2萬美軍,其中6400人將會回到美國,剩餘的要重新安排至歐洲其他北約國家。
  • 歐盟通過對美國報復性關稅
    周三,歐盟委員會宣布,同意向美國價值28億歐元(合32億美元)的進口商品徵收25%的報復性關稅,於周五開始實施。這些進口商品包括橙汁、波本威士忌酒、摩託車、以及牛仔褲。這只是歐盟初步的報復性措施。美國總統川普5月31日宣布從6月1日起對歐盟、加拿大、墨西哥的鋼鐵產品徵收25%的進口關稅,對鋁產品徵收10%的進口關稅,招致一致抗議和反對,各國揚言進行報復。歐盟貿易專員Malmstrom稱,「我們不希望處於這個位置,但是美國向歐盟徵收鋼鋁關稅的決定是單方面和不合理的,歐盟別無選擇。」 Malmstrom說,「我們的反應是謹慎的,對稱的,完全符合世貿組織的規則。
  • 面對川普敲竹槓,德國韓國都能堅決拒絕,日本卻選擇了接受
    雖然德國和日本跟韓國一樣,都是有美國駐軍的國家,主權並不完整,是受到限制的國家,還不是一個正常的主權國家。在許多問題上,德國無論是否願意,都必須要看美國的臉色行事。尤其是在對俄羅斯的外交政策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上,無論德國有什麼想法,都必須要聽美國的話。
  • 「熱鬧」的美國大選,其他國家怎麼看?
    德國防長卡倫鮑爾也對川普在4日「宣布勝選」的表態作了不點名批評。她說,這是一個「爆炸性」事態,甚至有可能導致美國陷入憲法危機。無論是在英國、西歐還是東歐,美國大選都是媒體和輿論熱議的話題之一。由於川普任上給美歐關係造成了難以修復的傷害,歐洲輿論更有理由關心大洋彼岸這場意義非凡的大選。
  • 法國與俄羅斯交往,美國不高興,歐洲變局能否在馬克龍手中實現?
    2019年,馬克龍曾在北約峰會前放出「北約腦死亡」的論調,立即引來北約國家的關注。甚至一些國家對馬克龍的說法不認可,就連美國總統川普對馬克龍的說法也不認可。馬克龍不僅在北約問題說出讓人「驚訝」的話,而且馬克龍曾在歐盟會議上,主張歐盟應建立軍隊。馬克龍說的這些話都讓美國人很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