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藝旅文化,ID:ArtCulture_China】,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
香港電影《唐伯虎點秋香》1993年
記憶中的唐伯虎,是英俊的,瀟灑的,捨得一家榮華,隻身入華府,只為求美人一回顧,以至於成了江南風流才子的典範,活躍在一出又一出的好戲中。
果然知名度來自於誤解,歷史上的唐伯虎既不英俊,也不瀟灑,人到中年可能還有脫髮的困擾,甚至和秋香家喻戶曉的愛情傳奇,都是「偷」了別人的故事。
*唐伯虎點秋香來源於馮夢龍《唐解元一笑姻緣》,但這個故事最早出自明代王軌小說《耳談》,真正的主人公是蘇州秀才陳元超,所以實際上是「陳元超點秋香」。
唐寅《花溪漁隱圖》中當是畫家本人,髮際線堪憂
每當看到各種版本的《唐伯虎點秋香》搬上銀幕,就如同一次次看到唐伯虎的悲慘故事——唐伯虎的一生,有過天才得意時刻,但更多的是黯然失意。
命運的重錘一次又一次地砸向他,他沉淪痛苦過,但也在痛苦中飲著酒、作著詩、畫著畫,將自己破碎的骨骼重組,在一次次打擊中看清命運的本質,最終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飄流在異鄉。
粵劇《唐伯虎點秋香》1957年
TVB《金裝四大才子》中的唐伯虎 2000年
大陸電視劇《少年風流唐伯虎》2003年
01
少年得志意風流
明成化六年(1470),小酒館老闆唐廣德喜得一子。這一年是庚寅虎年,故名寅;又是家中長子,故字伯虎。
唐家祖上出過不少顯赫人物,到唐廣德這一代已經式微,淪為商人末流;但或許還殘留著士人敏而好學的基因,積攢到唐伯虎終於爆發了出來。
唐伯虎從小就展示出過人的天賦,16歲時以第一名考中秀才,「童髫中科第一,四海驚稱之」。從此成了蘇州城有名的才子,結交張靈、文徵明、祝允明、都穆、徐禎卿等一眾好友,彼此間放浪形骸,自詡風流。
18歲迎娶名門大戶徐廷瑞次女為妻,婚後生活幸福,一時志得意滿,自以為人生無限。
清 李嶽雲《唐寅像》南京博物院藏
02
無辜受累命轉折
上天格外優待少年唐伯虎,卻忘了將這份幸運為他保留到成年。1494年,他24歲,格外難熬——他敬愛的父親和親愛的妻子相繼去世,不久之後母親和妹妹也撒手人間,一時間家破人亡,人影凋零。
幸運的是,好朋友祝允明在這時候拉了他一把,勸他繼續科舉仕途之路。唐伯虎遂收拾起傷痛,潛心讀書,準備科舉。天才果然就是天才,他在鄉試中又一次取得第一名,奪得「南京解元」,意氣風發。
唐寅《錢塘景物圖》故宮博物院藏
然而,唐伯虎骨子裡始終隱藏著不合時宜的自我放縱——高中解元第二年,他與富家子徐經一同來京參加會試。兩人整日飲酒作樂,流連歡場,唐伯虎更是立下豪言:會試第一,非我唐寅莫屬。
可惜,正好趕上明朝弘治年間著名的科場舞弊案,主考官程敏政出了一道非常另類的題目,只有徐經和唐伯虎給出了完美標準的答案。加上未開考前唐伯虎就誇下海口,自然引人懷疑,還查出了程敏政僕人洩題給徐經。唐伯虎百口莫辯,不僅錯失「連中三元」,更是鋃鐺入獄。
出獄後的唐寅不堪被貶為浙藩小吏,堅決不去就任,自此絕意仕途。歸家後,第二任妻子何氏又每天抱怨不斷,最終以唐伯虎休妻收場。
清代顧沅輯《吳郡名賢圖傳贊·唐解元像》
事業家庭的雙重打擊,讓唐伯虎選擇逃離,遠遊閩、浙、贛、湘等地,縱情山水,促使他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山水畫風格。
唐伯虎師法明中期著名畫家周臣,周臣風格又可追溯到李唐、劉松年這兩位「南宋四家」身上。
唐伯虎的山水畫既有南宋畫院嚴謹雄渾的風格,也吸收了「南宋四家」另兩位馬遠、夏圭的半角構圖和筆墨技巧,並進一步吸取北宋李成、範寬、郭熙和元代的黃公望、王蒙等幾位大家的特點,合南北兩宗,集眾家所長,成為了一個風格極其多變的畫家,山水畫既可以濃重雄健也可以清潤秀雅,讓人不禁沉浸其中。
唐寅《匡廬圖》安徽博物院藏
唐寅《步溪圖》故宮博物院藏
唐寅《湖山一覽圖》中國美術館藏
藝術的輝煌,襯託了生活的悲戚——唐伯虎遊歷歸來大病一場,還和弟弟唐申分了家,生計都成問題,只得賣畫為生。
可高雅的山水人物畫並不受市場歡迎。無奈之下,唐伯虎畫起了春宮圖——他精於仕女畫,與風塵女子也是知己好友,筆下的春宮圖少了幾分淫蕩造作,多了幾分情到濃時的自然流露,刻畫女子的羞澀嬌媚更是入木三分。
唐寅《吹簫仕女圖》
唐寅《王蜀宮妓圖》故宮博物院藏
03
幸而覓得桃花庵
1507年,唐伯虎37歲,在蘇州城北的桃花塢築起桃花庵,安居於此寫詩、作畫,生活不濟時就賣賣畫。一片江南好風光,他的心也變得通透起來。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酒醉酒醒日復日,花開花落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第二年的一個晚上,唐伯虎與好友挑燈夜話,飲酒賞樂。清晨醒來,開窗正見陽山飛雪,不禁心境澄淨,畫下這幅《陽山積雪圖》。
畫法上延續唐以來盛行的「借地為雪」,用淡墨在石凹處多次皴染,在石面高平處、樹幹枝椏邊緣處留白為雪,天空亦以墨染出雲氣升騰之狀。雖不見雪,但滿眼是雪,雪自高潔。
唐寅《陽山積雪圖》故宮博物院藏
5年後,仍然渴望一番作為的唐伯虎,欣然成為寧王朱宸濠的幕僚,卻發現寧王的造反傾向,就「赤身裸體,露其醜穢,佯裝瘋癲」,及時抽身,重返桃花庵。
回家途中,畫下這幅《騎驢歸思圖》,既有北派山水的立體感,又有南派山水的文人情趣,秀潤縝密,揮灑自如。
唐寅《騎驢歸思圖》上海博物館藏
儘管窘迫到連馬都沒有,只能騎著一頭驢,但他並沒有過多表露自己的感情,只將一個小小背影融入漫漫歸途。
天地何所大,人人如塵埃。此一去,唐伯虎放下了自己的執念。
《騎驢歸思圖》中的唐伯虎 圖源/傳物
人生起起落落,唐伯虎終於安居桃花庵,勘破人生一場空,何況功名,何況抱負,何況自我;依然以賣畫為生,但總有些東西不一樣了。
最終在1523年,53歲之際,結束了自己極富戲劇性的一生。
唐寅《梅花書屋圖》
▼
作為吳中四才子,唐伯虎長於繪畫、書法、文學,尤以畫著稱,山水、人物、花鳥皆成典範。明代文學家王世貞誇他「畫品高甚,在五代北宋間」。
唐伯虎的畫如其人,總在一邊逃離、一邊思考。他的一生都在自我懷疑災星轉世與自我原諒中度過,最終才知道世事皆可看開、皆可原諒。
他的名字留給了民間戲說,他的畫作豐潤了中國藝術。
唐寅《墨梅圖軸》故宮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