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返鄉途中拍361張車輛違法照片火了。
今年國慶當天,出差從四川返回河南的李先生幹了一件神事兒:與兩位同事合作,一路拍了900多張違法照片,其中361張是河南段的。當他花了11個小時整理成一份壓縮文件發給交警時,交警驚呆了。荷寶高速交警逐一篩選對比,目前已將涉事的36輛車錄入系統,司機面臨罰款200元記6分的處罰。
然而,對於李先生的熱心之舉,網上迅速引發爭議。在有網友認為李先生此舉是正能量、應當對那些違法的車輛舉報的同時,也有網友認為這樣做不地道,甚至罵他多管閒事,小心遭挨打等報應。
隨手拍違章?注意安全第一!不能違法拍違法
李先生為何要做這件事?舉報之後交管部門又是如何處理的?《新聞1+1》連線河南省公安廳高速交警總隊副總隊長劉永航、交通運輸部管理幹部學院教授張柱庭,關注隨手拍違章,應該鼓勵嗎?
361張!對高速車輛違法,拍照舉報
在國慶假期第一天,李先生向河南交警部門發送了361張舉報車輛非法佔用應急車道的照片。他表示,這麼做的目的就是通過記錄這種行為、反饋到有關部門,讓駕駛員朋友能以後多注意,多一些警醒,讓他們知道佔據應急車道這種行為是極其惡劣的,讓他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不僅拍攝了照片和視頻,李先生更是和他的同伴,把視頻截圖成照片備註好車牌號,發給了警方,擔心照片不清楚,他們又發送了視頻,便於交警進行比對確認。根據李先生介紹,他實際拍攝的違法車輛有上百輛,有些沒有地理位置,或者數量少的就沒有發送。 對於李先生的舉報,經過媒體的報導後,在網絡上掀起了不少的議論。
舉報人 李先生:站在我的角度來說,我認為如果我再次遇到這種事,我還會拍攝,這種東西你違法了就是違法了,要為你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現在都是法制社會,你做一些違法行為,不但對自己不負責任,對他人的生命也不負責任。
河南省公安廳高速交警總隊副總隊長劉永航表示,在日常的工作中,河南高速交警接到群眾舉報的違法線索還是比較多的,但像李先生這麼認真細心梳理,剪輯違法視頻,而且一次舉報的體量這麼大,這種情況還是第一次,要為李先生點讚。
接到群眾舉報一起,依法嚴厲查處一起
河南省公安廳高速交警總隊副總隊長 劉永航:今年前9個月,河南高速交警接到了群眾舉報違法車輛3000多輛。國慶假期6天時間,我們已經收到500多名群眾舉報的違法車輛2000多輛,我們對國慶假期大流量狀態下佔用應急車道的這種違法行為,態度是一貫的。接到群眾舉報一起,依法嚴厲查處一起,這種佔用應急車道的違法行為不僅加劇了道路的擁堵,更主要的是佔用了生命救援通道,特別是在大流量狀態下,嚴重影響事故搶險車輛和救援車輛的快速通行。我們河南高速交警持續不斷的進行佔用應急車道的違法治理,一直保持嚴管嚴查的高壓態勢,這也是高速交通秩序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
群眾舉報是查處交通違法行為方式的有效補充
河南省公安廳高速交警總隊副總隊長 劉永航:我們查處交通違法的行為主要有現場查處和非現場查處兩種方式,現場查處主要就是一線巡邏警力「動中處警」,民警在巡邏中發現違法行為,然後第一時間現場查處。第二是非現場查處,包括無人機抓拍、電子警察抓拍、路面監控視頻的抓拍等方式。群眾的舉報作為現場查處的一項重要補充,有效彌補了我們一些路段執法的盲點。
舉報交通違法行為最好提供視頻
河南省公安廳高速交警總隊副總隊長 劉永航:交通違法行為的查處,我們講究的是證據,也要以理服人。根據交通違法行為處理的有關規定,我們提示廣大交通參與者,在舉報交通違法行為時,要儘可能提供違法的具體時間和地點,提供的圖片或視頻裡,要儘可能的反映車型、車號,同時要客觀真實的舉報,儘量多拍幾張照片。我們也建議大家最好用視頻來舉報,可以更全面、更直觀反映違法事實。比如視頻中有可能會看到高速公路上的公裡牌,直接解決了違法地點的問題。如果不知道違法位置,我們向廣大的交通參與者提示,可以通過河南高速公安微信公眾號下方欄目中的一鍵報警,打開定位,可以清楚看到自己所在的位置和高速公路的具體公裡數。
放心拍!舉報者的隱私警方會嚴格保護
河南省公安廳高速交警總隊副總隊長 劉永航:受理群眾舉報交警系統有一整套完整的體系,我們有專人負責群眾的舉報,有一套規範的工作流程和保密制度,嚴格保護當事人的隱私。這一塊兒除了我們自身有著嚴格的紀律規定以外,還有一些程序上的規定,所以請廣大的交通參與者放心,要消除思想顧慮,積極舉報各種違法行為,這樣才能我們警民攜手,共同營造一個好的同行之旅。
提醒!安全第一,不能違法拍違法!
河南省公安廳高速交警總隊副總隊長劉永航提示大家,在受理群眾舉報時,不提倡駕駛人員採取現場用手機抓拍的方式來舉報交通違法,駕駛員可以通過行車記錄儀事後舉報。其他交通參與者,比方說在副駕駛位置的乘車人,還有後座的乘車人,可以用視頻或者拍照片的舉報方式,通過雙微平臺進行舉報。
查處交通違法行為,向科技要警力
巡邏方式的變化
交通運輸部管理幹部學院教授 張柱庭:交通違法行為產生的一個很大原因,就是僥倖心理,這幾年科技以及新技術、新產品的應用普及,特別是它的場景越來越廣泛,使得僥倖心理的空間大大壓縮。我們不大可能在所有路面上布設大量警察,電子警察替代了好多人工警察。另外,過去傳統的巡邏方式,一天最多一兩趟,現在這種方式依然存在,但是發生了變化,比如增加了無人機巡邏,向空中要了警力,還有就是巡邏的機動車裝載了一些360度全角度視頻功能。
監控裝備的變化
交通運輸部管理幹部學院教授 張柱庭:比如高清攝像頭,屬於交通技術監控的裝備,它清晰度越來越高,另外可以傳輸,特別是可以進行深度學習,進行人工智慧分析,並且可以連網連控。「兩客一危」車輛上已經實現了動態的全程監控平臺,所以疲勞駕駛,超速這些違法行為,都能夠實現實時監控,技術替代了警察,技術消除了人們的僥倖心理。
公眾舉報方式的變化
交通運輸部管理幹部學院教授 張柱庭:公眾舉報也發生了重大變化,過去主要是拍照片郵寄,現在智慧型手機普及以後可拍照、可錄視頻、可直接傳輸下載,直接向交通執法的舉報網站傳輸。
媒體評論:這算見義勇為嗎
言人人殊,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客觀地說,李先生的做法是應當得到肯定的,對他忌恨、想讓他遭受被舉報車主毆打等報復的人,不過是出於經常違法的本能或有這種傾向,而對舉報的反感與詛咒而已。甚或在這些罵他多管閒事的人中,就有被舉報車主。
眾所周知,對於交通違法這樣的社會危害行為,不惜花費時間與精力「多管閒事」,拍照取證並舉報,使其依法受到處罰,就其性質,同與其他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一樣,屬於見義勇為,是令人稱道的。這是對正常交通秩序的維護,對公眾和社會有益。這也是與動機猥瑣、令人不齒的告密行為的根本區別。
而且,與個人隱私不同,交通違法不僅在他人眼底下乃至眾目睽睽下公然發生,沒有私密可言,還因為涉及他人權益與公共利益,並不是他人不該管閒事的個人私事,並不屬於個人隱私。「路見不平者」有權介入、舉報。舉報交通違法是一種使惡行受罰,並不侵犯違法者合法權益的正義之舉,這也是很多地方通過立法進行肯定、鼓勵乃至對「隨手拍」給予獎勵的原因。對交通違法拍照取證並舉報的正義性、正當性是無可否認的。
法治的實質是規則之治,恢復法治建設這麼多年來,很多人仍然有空子就鑽、自以為受不到處罰就不守法,養不成規則意識、按照規則行事的習慣。也只有在加強執法與安裝攝像頭之餘,鼓勵群眾同違法行為作鬥爭,積極取證舉報,才能把違法行為置於群眾監督的汪洋大海中,使得對違法行為的處罰無死角,從而倒逼那些不按規則行事的人養成規則意識,使社會更有序、文明。
大眾有必要認識舉報違法行為的有益性、正當性,對其多加肯定、鼓勵,不能再質疑、譏諷與潑冷水了。
綜合來源:央視、南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