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保險公司到「金融+科技」公司,平安集團的成功轉型有目共睹。
成立於1988年的平安,創立之初只是深圳的一家小財產保險公司,到2000年代中期,已躋身中國最大的人壽和財產保險公司之列,並吸引了國際投資。而今,平安的市值達到1.5萬億元人民幣,並將自己重新定義為一家圍繞保險業務建立的綜合型科技集團。
2020年12月3日,一篇以《蛻變》為題的文章被刊載在《經濟學人》雜誌上,作者由內至外,向讀者展現了平安集團科技賦能的成果。據悉,創刊170多年的《經濟學人》,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雜誌之一,也堪稱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媒體。
對內:提高業務效率
對於平安集團內部來說,科技賦能的作用體現在提高業務效率上,平安集團科技部門開發的工具經常被用於整個公司。
《蛻變》中提到,若想在這家全球市值最大的保險集團成為一名代理人,候選人必須接受AI的提問。答題時,候選人的聲音、措辭和手勢都會經過AI的仔細審查,以確認其是否具備成功銷售人員的素質。經過數百萬次面試數據的積累,平安的AI系統能快速挑選保險人才。
實際上,以AI支持的招聘和培訓工具一直是平安的頂級解決方案之一,從公司保險代理人的生產力評分來看,平安AI系統無疑也是有效的。除招聘工具以外,平安集團工程師還打造了多個便捷的APP,支持保險、銀行、醫療、教育等一系列服務,僅今年,APP使用人數就接近6億。
產品矩陣的加持,讓集團的服務領域得到了較大的拓展,這也使得平安對待客戶的方式更近乎網際網路公司,而非一家保險公司。
《蛻變》指出,與一般金融機構不同的是,平安認為購買其產品的大多數人是「用戶」,而不是「客戶」。這些人可能會從平安好醫生平臺購買健康服務,或者在平安的購車APP——汽車之家上買車,雖然他們為平安的資料庫提供了數據,但並不在核心客戶群之列。「不必大費周章,下載我們的應用就可以了。」平安集團三位聯席執行長之一的陳心穎曾笑稱。
通過讓上億人使用公司產品,平安建立了一個龐大的用戶群,進一步實現了針對性地銷售更複雜的產品。
在此基礎上,平安的AI系統又可以在客戶最需要的時候向他們進行交叉銷售。雖然最終的銷售是由代理人完成,但AI系統會向客戶智能推薦,而且是在最恰當的時機。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平安集團的平臺使用者突破5.78億,其中與公司有合同協議的客戶約2.14億人,其餘的則被視為用戶。今年上半年,1800萬新客戶中,約35%來自於用戶,而隨著平安贏得更多的用戶,這一比例近年來穩步上升。
與此同時,平安也越來越擅長能夠帶來豐厚利潤的「交叉銷售」,即向客戶出售集團其他業務部門的更多產品,從而在不產生獲客成本的情況下增加收入。與多個子公司籤訂合同的零售客戶佔比從2015年的19%左右上升到2020年6月的37%左右。根據諮詢公司貝恩的數據,平安比亞洲其他保險公司的平均交叉銷售率高出約20個百分點。
在AI的支持下,平安壽險2019年內的代理人人均新業務價值較上年增長16.4%,公司內部業務效率大大提高,而這一切,均是科技賦能帶來的成果。
對外:賦能中小企業
科技是平安轉型成功的又一個最重要的因素。統計數據表明,平安集團擁有一支11萬人的科技開發團隊——比幾乎所有銀行的商業銀行部門(最大銀行除外)都要大,其中包括3000名科學家。僅在今年上半年,平安就提交了4625項技術專利申請。
平安集團的科技成果,對外則以賦能中小企業的形式得到展現。
《蛻變》中指出,平安的金融壹帳通開發出自有的雲計算技術託管其銀行和保險系統之後,將技術最終轉化為產品,現在為中國各地的630家銀行和100家保險公司提供服務,這是銀行業務的「軟體即服務」模式,經常與亞馬遜網絡雲上託管網站相提並論。今年上半年,平安的貸款算法為對手銀行所用,共計發放了474億元人民幣的貸款。
值得一提的是,解決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直是市場關注焦點。作為金融科技雲服務平臺,金融壹帳通致力於以"科技+業務"的整體解決方案加大服務中小微企業的力度,踐行普惠金融初心,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據金融壹帳通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提高服務中小微企業、助力實體經濟發展方面,金融壹帳通不斷以科技創新優化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尤其在今年第三季度,國內新冠疫情漸趨穩定後,金融壹帳通在雲貴川渝一帶普惠金融業務實現了高速增長趨勢。同時,根據云貴川渝當地中小企業經營特點,金融壹帳通運用人工智慧、區塊鏈、大數據等領先技術,幫助金融機構描繪中小企業畫像,幫助企業提高融資效率、降低融資成本。
事實上,金融科技為企業融資的安全性和高效性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線上化金融產品加速迭代,極大地緩解了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困境。依託金融科技,企業申請貸款的流程效率和貸款可得性得以大幅提升。
據了解,對於這部分中小微企業客戶,在貸前環節通過OCR、圖像識別技術實現豐富數據留痕,在貸中環節通過智能插件技術及豐富的數據接口實現「一鍵授權」數據採集,在貸後環節通過關聯圖譜、多源信息比對及數字水印等技術核驗信息真實性,實現全流程智能化風險預警和風險管理。線上化之後,80%以上的欺詐風險得到緩釋,60%以上的申請流程得到簡化,使得進件時效大幅提升。
此外,平安的科技業務還包括雲計算服務,在2020年前9個月的集團淨利潤中僅佔4.5%。但諮詢公司Oliver Wyman的Leonard Li表示,「當金融機構向金融科技公司轉型,它的科技部門就變成了利潤中心。科技本身就能實現盈利,而不只會增加成本,這讓平安與眾不同。」
周一帆/文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經濟學人》解碼平安科技:一場由內而外的蛻變》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