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人民——憶穆青

2020-12-14 中華網河南

「勿忘人民」!

穆青的聲音穿越時空,久久迴響,振聾發聵。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銘刻在歷史長河中的碑文裡,蒼勁有力,百世流芳。他一生愛人民、寫人民、為人民,他一生都沒有忘記過人民,把愛心和忠誠奉給了祖國和人民。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對中華民族、對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偉業。河南人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全省上下齊心協力克難攻堅,目前,全省53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向全國人民交出了一份出彩答卷,成就舉世矚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持續抓好農業穩產保供和農民增收,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保持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提升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確保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些成績的取得,凝聚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心血,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

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民兒子,出生在豫東平原一個普通鄉村裡,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耕田稼穡,春種夏耘,秋收冬藏。黃土地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從田野裡一路走來,腳上沾著泥土的芳香,早年投筆從戎參軍走上工作崗位後,離開農村30多個春秋,但我仍鍾愛那金燦燦的麥浪,軟綿綿的泥土,心裡那根血脈依然深深紮根在黃土地上。如今,我親眼目睹廣大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每當我看到農民脫貧奔小康,建設美麗家園、生態環境和居住環境同步改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步提升,看到農民脫貧致富露出開心的笑容時,不由自主心裡就會湧現出一位關心農民、關注農業、關愛農村的偉大形象,他就是生前曾擔任過中共中央委員 、中顧委委員、著名記者、新華社原社長----穆青先生。我有幸被中共周口地委辦公室安排,跟隨穆青先生進行「三農」調研採訪、攝影、記錄,親耳聆聽他刻骨銘心的教誨經歷,至今記憶猶新。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中央更加關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出臺政策措施,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進一步穩定與完善,耕地承包再延長30年不變,農業發展欣欣向榮,農民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河南是農業大省,走出一條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建設,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發展路徑,讓敏感的記者一路追蹤河南農村發展變化和農業集約化生產經營發展模式。

一、勿忘人民,紮根大地,俯首甘為孺子牛

1993年10月21日至11月22日,新華社原社長穆青、原副社長兼總編輯馮健和高級記者周原來到河南農村調研,這也是他們第三次聯袂來豫調研採訪。第一次是在1965年冬, 三人一行赴豫東老災區蘭考及其附近的杞縣、睢縣、寧陵、民權縣採訪、調研。那時候,三年經濟困難的陰影還籠罩著這一大片災區,而廣大農民群眾勒緊褲帶同災害搏鬥、向貧窮宣戰的情景,極大地震撼了穆青的心靈;六十年代中期,焦裕祿帶領蘭考36萬群眾向風沙、內澇、鹽鹼誓死抗爭的形象,再一次使三人目睹震撼,也就是這次之行,三人深入豫東老災區蘭考,含著淚水,九易其稿,寫出影響教育幾代人的名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感人肺腑、催人奮進,一個偉大的名字傳遍了中國,立即在全國引起了震動。焦裕祿也成了領導幹部的榜樣、全國人民熟悉的名字,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寶貴精神財富,歷久彌新,盪氣迴腸。

在回憶追思採訪焦裕祿的事跡那段歲月時,穆青這樣寫道:「就這樣原原本本地寫,群眾這麼熱愛、懷念的縣委書記是很少見的。在他身上體現了一個共產黨員全部的優秀品質。共產黨員應該做到的他全做到了。我們一定要把他寫出來!寫不出來,我們就對不起人民!」

大地之子---穆青(資料圖片)

紮根人民之中,是穆青一生的情懷,僅豫東平原農業大市周口市,就留下他七次調研採訪的深深足跡。1993年11月7日至11日,新華社著名記者穆青、馮健、周原結伴而行,第六次來到當時還是周口地區的周口市(縣級)、淮陽、項城、沈丘、鹿邑、扶溝縣市,考察調研發展養殖業及其農牧產品加工業、集約化經營等農業發展情況。

心中裝著「勿忘人民」,何懼白髮浸雪染霜?!這一年,穆青72歲、馮健68歲、周原65歲,三位老頭他們的精氣神勁頭卻不減當年,一路風雨無阻,披風戴月,再豫東平原。7日上午,他們一行先後到周口通信電纜廠、周口師範學院、周口市荷花市場、周口地區食品公司及肉聯廠、周口皮毛工藝廠調研。對農業人才培育、近農產業發展,穆青都非常關心,他說這是周口農業大市的發展根基,對帶動農業發展、農民脫貧致富,起到引領作用和反哺作用。

7日下午6時,我與《周口日報》記者馬明超一起去周口地委招待所204房間,到穆青下榻的住處,穆青正聚精會神靜靜地看線裝本《三國演義》,他一邊放下手中的書,一邊對我和馬明超說:「《三國演義》寫得很有氣魄,每次讀都有新意,每次讀都有收穫,許多寫作手法值得研究和借鑑」。馬明超把新出版的《周口日報》送來幾份給穆青,他認真翻閱後,十分高興地說:「辦報時間不長,能成這樣子,很不簡單」。

當時,周口工業蓬勃興起,周口地區蓮花味精廠聞名世界的蓮花味精產量達到全國第一位,躍入世界四強,形成反哺農業的厚重氛圍,這引起穆青的極大興趣。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穆青對河南以工促農的經驗非常讚賞。當他看過味精自動化生產線後,高興地說:「了不起,真了不起!每個縣如果都有這樣一兩個企業就好了」,並為味精廠寫下「走向世界」的題詞,鼓勵該廠再攀新高峰。

穆青(右二)為周口地區味精廠題寫「走向世界」。尹程起 攝

穆青鍾愛鄭板橋的一首畫竹詩:「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鄭板橋是清乾隆元年進士,善詩,工畫蘭竹,是聞名的「揚州八怪」之一。這首詩是他在山東濰縣任縣令時寫的。後來,因為歲飢為老百姓請賑,忤逆上級,被罷官了。從此,他回歸故裡,不再為官,以鬻畫為生。有一天晚上,周口地委書記王明義當場想請穆青給他寫一個條幅留念。穆青在周口與馮健、周原等很多同志在一起,又談起鄭板橋的這首詩,他對眾人說:「我喜歡這首詩,因為和我的心思相通。你想想,封建時代一個縣太爺,還能關心民間疾苦,我們共產黨員,人民的記者,更應該時刻不脫離群眾,一字一句總關情啊!」

穆青不僅這話說得好,他筆下寫出的「民族脊梁」更好,寫辛勤耕耘的農民,寫努力奉獻的工人,寫紮根山溝的教師,寫創造不凡業績的勞模,更嘔心瀝血寫了人民的好幹部焦裕祿,為我們樹起了一座共產黨人不朽的豐碑。

穆青(左二)在周口地委書記王明義(左三)陪同下周口市肉聯廠調研 。 尹程起 攝影

穆青對農村有著一種偏愛,越是窮的地方,他越是要去,他是想看看農村的真實情況,更想為農民脫貧致富出主意想辦法,但,這次他冒雨來到淮陽縣搬口鄉毛寨村,是特意來看農民他們是怎樣養牛的?!穆青對農民、農村、農業問題非常關心,感情深厚,特別關心體恤農民。對引導農民養牛,發展養殖業振興農村經濟寄予極大希望。

他踏著泥濘土路,走村串戶,一連進了三家農院,看圈棚,麥秸氨化池,青貯飼料池,向農民詳細詢問黃牛的品種改良、飼養方式、飼料配比、育肥周期、市場行情等。在青貯飼料池旁邊,穆青用手抓起麥秸氨化的牛飼料,放到鼻子前聞聞,他問養牛戶,牛喜歡吃嗎?養牛戶回答說,麥秸經過氨化甜酸,適合牛的胃口,牛吃的很歡。穆青說農民與牛有深厚的感情,長期實踐科學養牛,牛是農民的命根子啊!

穆青(右二)一行在淮陽縣農村調研農民養牛。尹程起 攝影

穆青為什麼對黃牛格外有興趣呢?這還得從20世紀80年代初說起。

1982年,穆青、周原深入周口地區扶溝縣調研採訪後寫下通訊《誰有遠見誰養牛》,對牛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重大價值和養牛事業大有可為的前景作了深入闡述,對指導農民脫貧致富產生積極而廣泛的影響,一直在農村廣為流傳。這篇通訊也引起扶溝縣委、縣政府的重視,他們連年號召全縣養牛,「誰有遠見誰養牛」的標語口號,刷滿了鄉鎮村的牆壁。時隔11年,穆青一行重返扶溝,看到養牛業已成為農村的一大支柱產業,興奮地說:「這是趕著黃牛奔小康啊!並在調研後不久,又寫出通訊《趕著黃牛奔小康》。從《誰有遠見誰養牛》到《趕著黃牛奔小康》,穆青以一個新聞工作者的責任意識,為農民脫貧致富出謀劃策,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出謀劃策,收到積極效果。

周口地委書記王明義(左一)陪同穆青(前排右一)一行在淮陽縣農村調研養牛業。 尹程起 攝影報導

冒著瑟瑟秋風和霏霏秋雨,穆青一行來到沈丘縣留福鎮留福村,踩著泥濘的路去新亞公司調研採訪「公司加工農戶」集約經營模式,興致勃勃地參觀養牛場,穆老一邊了解黃牛飼養、繁育情況,時而拿起一把青貯飼料仔細看看,聞聞,時而又親切地拍拍牛頭,黃牛則溫順而親熱地揚頭嗅著穆老的手臂。在養牛大棚外,穆老看到有一頭剛生下四天的牛犢時,穆老彎下腰雙手撫摸著光溜溜的牛背,激動地說:「好,好,多可愛的牛!我就喜歡牛」。

穆青一行在沈丘縣留福村察看黃牛養殖基地。尹程起攝影報導

穆青每到牛棚都要走過去看看,摸摸黃牛,當看見有一頭剛出生四天的小牛犢時,就高興地走過去邊用手撫摸邊讚嘆:「我喜歡牛,牛真可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和血!」

是的,牛是可愛的,而那種甘當人民大眾的牛、為人民服務的勤勤懇懇的老黃牛精神更是可愛的,穆青正是這種老黃牛精神的傑出代表,他只不過用筆做犁,辛勤耕耘,把所有的汗水才智與勞動成果都奉獻給了人民。

陪同調研的中共周口地委書記王明義幽默地說:「當初,穆社長寫《誰有遠見誰養牛》,從目前的現實看,您才是最有遠見的。」穆青謙遜地說:「當時只是看到養牛能發家致富,還不敢說已料到像今天這樣的發展規模。周口乾部群眾從思想上重視,把黃牛養殖推向市場,使這項事業成為發展經濟的一個戰略,很了不起。周口農民致富,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有可喜的變化!」

當穆青聽說周口搞賽牛大會時,風趣地說:「外國人選美,咱們給牛選美戴紅花!」風趣而幽默,引起現場一片笑聲。

留福村的奮鬥史更讓穆青一行感興趣。留福村過去徒有其名,2700多人在人均只有5分5釐地上刨食,能掏出什麼福呢? 窮則思變,東方風來滿眼春。在改革開放中,留福村除了抓好養牛外,以市場為導向大力興辦村工廠,拉長農產品鏈條,13年過去了,留福村已經辦了33個近農企業,全村實現了農業機械化,為村民們蓋起了別墅式住宅樓,收連年提高,才真正實際脫貧致富。穆青對他們的奮鬥史大加讚揚,並欣然題寫了「留福致富」、「勤奮創業」兩幅墨寶。

二、勿忘人民,和農民交朋友、把百姓當親人

穆青有著深深的百姓情結,他把百姓當親人,越是困難的地方越是要去,走村進戶,問寒問暖,在促膝傾談中了解情況,在拉家常中挖掘問題,在探詢實踐中發現商機,為百姓脫貧致富盡心盡力。許多人都把他當親人、當朋友。

1991年初,穆青邀請修建河南林縣紅旗渠英雄勞模任羊成到北京小住。老漢提著打補丁的布袋,裝滿自家種的小米、綠豆,走進穆青的家。幾天後春節將至,老漢要回太行山,穆青特意買了一袋大米、一袋白面,送別任羊成,說:「帶回去吧,和修紅旗渠的老夥計們一起包頓餃子吃,表表我的心意。」

穆青視農民為兄弟,農民把他當朋友,也有人到北京去看望他。他把農民兄弟請到家裡吃飯,讓人感到格外親切。他還親自給省長寫信幫助解決最基層幹部提出的一些具體問題,而對自己的子女、親友卻從不開口,從未謀過任何私利。他沒有怕麻煩,他沒有虛與應付,他沒有因為自己的身份而不屑於為,他永遠把自己當成一個普通人,甚至當成一個普通農民。他始終認為:「人民群眾的實踐是我們記者賴以成長的沃土,要做一個有成就的記者,必須熟悉我們的國情和民情,必須熟悉我們的歷史、我們的人民、我們的政策,必須懂得基層社會、基層工作是怎麼回事,必須懂得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自覺地建立與人民 群眾水乳交融的思想」。

穆青每次下鄉採訪,都直接到農民家中或田間地頭,和農民打成一片。到農民家串門的時候,他總是很自然地揭開鍋看看吃什麼,翻開鋪蓋看看下面墊的什麼,到糧屯看看還有多少糧食。就是到了晚年,他仍然活躍在採訪第一線。穆青的實踐使我們的新聞工作者認識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人民是新聞記者成長的土壤,只有永遠紮根於人民群眾中汲取營養,才能茁壯成長,才能培養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有血肉聯繫的深厚感情,才能寫出反映人民利益的報導。

三、勿忘人民,為農民的創造、鄉鎮企業的崛起而讚美

十年改革開放,給我國農村經濟帶來了無限生機,其主要標誌之一,就是鄉鎮企業的崛起和發展,並成為發達地區農村的主導產業。成型於七十年代、發展於八十年代的鄉鎮企業,大都是外延擴大型,九十年代怎麼辦?長遠的發展路徑在哪裡?也正是帶著這樣的問題,穆青來到老子故裡鹿邑縣,玄武鎮是土質肥沃,有豐富的黃牛皮資源和農副產品資源,經濟發展的支柱是鄉鎮企業,已形成皮革、皮鞋、製藥、家具四大支柱產業和以建築、建材、化工、釀酒、 運輸、養殖和麵粉加工等七大產業為主體的企業集群,大小企業158家。河南鞋城皮革(集團)總公司當年完成產值 19.4 億元,實現利稅 1.5 億元,出口創匯 3700 萬美元;賽潮集團被評為全國「四大鞋王」之一。

穆青(左一)在河南祥鴻皮鞋有限公司與河南賽潮集團董事長朱祥傑(右一)查看皮鞋工藝。 尹程起 攝影報導

在鹿邑縣玄武鎮,穆青深入到河南鞋城皮革製品有限公司、河南祥鴻皮鞋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仔細察看了製革、製鞋生產作業流程。穆青感慨地說,農民養牛,畜產品加工,一個皮都,一個鞋城,這很了不起。在這偏僻小鎮的泥土窩裡,生產出這麼漂亮的皮鞋,出乎意料!要注意產品質量,精益求精,不能滿足「鞋王」稱號,要讓廣大消費者承認才行。希望你們加強宣傳,我在北京這些情況了解不多,說明宣傳還不夠。臨行前,穆青揮筆題寫「發揮資源優勢,建成皮都鞋城」、「一步步踏上成功之路」。

走出玄武鎮,穆青一行又風塵僕僕地踏上去太康縣的道路,已是下午2點多鐘,車走到太康縣遜母口鎮,穆青看到路邊有一個燒餅攤子,提議停車下來買個燒餅吃,然後繼續考察。地委書記王明義聽到,先是一怔,馬上領悟,立即下車到路邊一個燒餅攤子前買一些燒餅分給大家吃。穆老拿到熱騰騰地燒餅,邊津津有味地吃邊說:「好多年沒吃上燒餅了,在大城市想去買,很難買到這鄉間原汁原味的燒餅,比吃一桌山珍海味都好,味道美,真香!」隨同人員與穆老一起吃了燒餅。這是一頓簡單的午飯,一頓再平常不過的午飯,從這件平凡的小事上,也能看出穆青的生活簡樸、平民凡心與高尚品德。穆青曾結識不少社會名流、達官顯貴,但他一生中結識最多的還是農民朋友,感情最深的也是農民朋友。得知農民科學家吳吉昌病逝的消息,他卻因病不能參加追悼會,重讀自己寫的《為了周總理的囑託》和《涑水情》,他邊讀邊落淚,這是多麼深厚的一份感情啊。他從未為取媚誰而寫過悼詞之類的文字,卻含淚為87歲的植樹老人潘從正寫下生平唯一的一篇墓碑碑文。他第一次見到素未平生的紅旗渠除險英雄任羊成時,摸著任羊成腰間繩勒的傷痕,淚如雨下……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了,穆青的一生都在為人民寫作。就是這樣一位衣著平凡、心繫百姓的人,才能在廣闊的中國大地上,縱橫千裡,深入民心,寫出象《滇行三千裡》、《中國農村的一角》、等震撼人心的稿件,為破曉的中國農村改革鼓與呼,為改革的春潮和新生事物吶喊助威。

四、勿忘人民,與人民心連心、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

官越當越大,架子越來越小。穆青勿忘人民,心裝群眾,他始終把自己當成人民的兒子,對普通老百姓懷有一顆赤誠的心,關心群眾的疾苦,心裡總是想著怎麼能更好地服務人民。深入社會基層,走遍天涯海角調查研究,他把「勿忘人民」新聞工作思想的理念傳遞下去,使新時代新聞工作者媒體人牢記「勿忘人民」!

1982年,穆青走馬上任,挑起新華社社長擔子。他帶領新華人用新時代精神,用新時代語言,詮釋改革開放新舉措,記錄現代化建設新成就,謳歌人民群眾新創造,頌揚精神文明新風尚。穆青敏銳地認識到,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呼喚中國的聲音走向世界。穆青說:「許多有眼光的外國人都在議論說,現在中國正處在一個中興的階段,總結了過去多少年的經驗教訓,端正了路線,糾正了錯誤,重新組織了中央的領導,執行了一條比較符合中國國情、也符合全國人民願望的路線。」他明確要求業界人員,要滿腔熱忱地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提供輿論支持。從《誰有遠見誰養牛》到《趕著黃牛奔小康》,從《搶財神》到《「光棍村」的歡笑》,穆青敲起科技興農的時代鑼鼓,為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奔走呼籲;從《潮湧中州》到《風帆起珠江》,穆青熱情地謳歌那些改革的「先行者」。穆青科學地預見:「在駛向現代化的遠航中,先行的航船既然已鼓滿風帆,浩蕩的船隊也必定能乘風破浪,一往無前!」

北京青年報記者李俊蘭的文章《生為穆青》寫道:「他寡言少語是性格內向之人,卻把文章寫得情思奔湧、筆墨淋漓;他能到窮鄉僻壤採訪睡在農民的土坑上,又能走進中南海坐到政治局的會議桌旁;他能用地道的農民語言同鄉親們拉家常細說麥子、棉花、芝麻,也能從政治家的角度同黨和國家領導人暢論國事政事天下事;……」 《為了周總理的囑託》、《鐵人王進喜》、《歷史的審判》等新聞經典名作,使穆青這個響亮的名字走進了千千萬萬讀者的心坎。

然而,穆青為什麼要把「勿忘人民」當做一座心中高聳的無言碑呢?他生命中有過一段親身經歷的刻骨銘心的記憶:在嚴酷的抗日戰爭年代,東北解放區零下幾十度的一個嚴冬,出生於中原的穆青哪經受過這種寒冷,雙腳極度凍傷、失去知覺。是一個素不相識的老農把他的雙腳揣在懷裡,用自身的體溫拯救了穆青可能被鋸掉的雙腿、甚至是生命。他每每想到這個場面、這個情節,總是淚盈眼眶,「是人民火熱的情懷溫暖了我......人民才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才是我們的爹娘啊!所以,他心中始終裝著人民,無論到哪裡,都要講「勿忘人民!」特別是對媒體的年輕人,他是要把「勿忘人民」作為一種精神傳遞下去。

1993年11月9日,秋雨連綿,秋風宜人。穆青冒雨登上河南省宋河酒廠六樓會議室,俯視眺望廠區全貌,廠貌整齊壯觀,濛濛細雨顯氣勢宏大,生機勃勃。

中共周口地委委員、宋河酒廠廠長劉景禮匯報該廠從小到大的創業經歷,十年間辦三件大事,建成22萬噸白酒廠,榮獲國家金牌,首創「優、核、利」網絡管理法,加強內部改革,開拓市場。宋河酒廠工業園區佔地面積1800餘畝,總資產達到8.9個億,職工將近8000人,始建於1968年,擁有純糧固態白酒發酵池10000多個,釀酒生產班組126個,年產原酒3萬噸,原酒存儲能力達20多萬噸以上。利用得天獨厚的古宋河釀造佳泉和先進的生產工藝生產宋河糧液。具有無色透明、窖香濃鬱、入口綿甜、甘爽尾子乾淨之特點。1979年「宋河糧液」被評為河南名酒。1981年在廬山「全國名優酒檢評會」上,名列前茅。1984年全國酒類大賽中,榮獲銀杯獎。 1988年在全國名酒評比中,榮獲國家金質獎和「中國名酒」稱號。1993年,創利稅1.59億元。

廠長劉景禮說,實行名為「創優、分核、聯利」的管理辦法。「創優」就是以創造市場需要的優質產品為目標;「分核」就是實行厂部、車間、班組三級核算,層層落實效益承包指標,考核到個人,並通過廠內銀行結算各車間的經濟往來;「聯利」就是按實現效益指標情況進行利益分配。這套辦法把厂部一級核算變成了多級核算,把企業內部各單位的關係變成了嚴格的核算關係;車間、職工都不吃企業的「大鍋飯」,使提高經濟效益成了全廠各車間、班組、職工的共同目標。這使公有制企業人格化了,職工利益與企業利益真正連在一起。

聽著劉景禮關於宋河酒廠發展歷程的匯報,穆青連連點頭稱讚:「祝你們更上一層樓!」

1993年11月7日,穆青先生與本文作者尹程起合影。

晚上,風塵僕僕調研忙碌了一天的穆青,非常開心地在溫暖如春的河南省宋河酒廠宋河賓館203房間,與周口人民廣播電視臺記者劉彥章、周口日報記者馬明超、周口電視臺程佔國等新聞單位的記者,我們一起交談。這是一場地方記者向中央媒體大記者十分難得的一次學習,沒想到,卻是一堂永遠難忘的政治必修課。

劉彥章問:穆老,我們在讀您的作品時,總感到有一條主線,您時時關注人民特別是農民的生活和命運,血脈與人民息息相通。

穆老聽後,往沙發上一靠,朗聲說道:我一直都把自己當做一個普通的老百姓啊!這一次我與馮健、周原專門找那些最窮苦的地方去看看,就是想回答這個問題,如何讓農民走上一條富裕的道路?這次我們來河南採訪考察,就是這個目的。

怎樣做一個優秀記者?穆青對年輕人談了自己的體會,浮在上面、串場子,不會有什麼建樹;只有深入基層,同群眾打成一片,聯繫群眾,才會有出息、出成就。從思想上,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人民。特別是當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要想法幫助他們;在他們有意見沒處講時候,要想法幫助他們,反眏他們的呼聲;即使百姓富的流油,也不要忘記他們,看他們還有什麼要求。共產黨是為人民服務的,不是統治人民的,怎樣讓老百姓生活的更好,那是我們共產黨人最感慰藉的事情。如果群眾有問題有困難,不去幫助他們解決,那還叫什麼共產黨員,焦裕祿之所以偉大,之所以不朽,就是因為他始終關心群眾,關心人民,所以,人民到現在還懷念他!

穆老一席話,一時默然---此時無聲勝有聲。

氣氛活躍了,穆老神情莊重對幾位記者講:不要脫離實際,不要脫離群眾,就這兩條,非常重要。一定要深入下去,所有好的東西都發生在群眾中間,產生在群眾中,很多先進的東西,創造的東西,優秀人物,典型事例都在群眾中,把群眾中蘊藏的大量的智慧、創造力、先進的典型挖掘出來反眏出去。穆青還談起了林縣紅旗渠特等勞模任羊成,他是修建紅旗渠的特等勞模。當時林縣流傳一句話,叫做「除險隊長任羊成,閻王殿裡報了名。」他用繩子捆住腰,吊在懸崖上,放炸藥,去危石 ,天長日久,勒得腰部血肉模糊。我去看他時,讓他掀開衣服看看,已經兩三年了,還有一圈老繭。回來趕上六六年「文化大革命」,我沒寫成。安陽日報兩個記者去看他。他日子很艱難,連個收音機都沒有,棉襖袖子露著棉花……我們怎麼能忘記這樣一些人民的功臣呢?

1993年冬,穆青、馮健、周原一行三人到河南採寫《潮湧中州》。他們從伏牛山深處的盧氏縣,驅車橫穿中原千裡,經豫西、豫南、豫中,然後到達豫東平原。在河南採訪20多縣後,應邀與河南日報年輕的編輯記者座談,題目就是「勿忘人民」。他在會上說:「新聞工作者最重要的是一天也不要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實際和群眾是新聞的源泉,沒有了源泉,新聞工作的生命就要終止。」他強調指出:「要像馬克思教導的那樣,真誠地和人民共患難,同甘苦,齊愛憎。」穆青為什麼始終懷著一顆對人民的赤子之心?為什麼能在群眾中交那麼多知心朋友?他胸腔裡燃燒著怎樣的一團火?他鏗鏘有力說:「我們是歷史唯物主義者,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和他們的偉大實踐應當成為我們報導的主體。我們的新聞人物是指那些在平凡崗位上經年累月做出了不同凡響的成績,值得人們去學習和敬仰、堪稱模範的人物。」

「真情熱愛人民、真正了解人民、真誠理解人民,才能創作出深受人民歡迎、對人民有深刻影響的優秀作品。」

「勿忘人民」是穆青先生的鐘愛,也是題寫最多的四個字。穆青到河南曾六訪蘭考、七下扶溝、四去寧陵、八進輝縣、兩上紅旗渠,他用一生的行動,為我們詮釋了「勿忘人民」的深刻內涵。談到新聞寫作,穆老鼓勵年輕記者要多深入基層、深入實際、多寫人民群眾的疾苦,「勿忘人民」!

穆青是我國老一輩新聞工作者中的傑出代表,他生長在災難深重的舊中國,在日軍全面侵華之際投身革命,在敵人用炮火奏鳴的「禮炮聲」中宣誓入黨。他用手中的筆記錄了中國革命的進程,記錄了中國軍民的自強不息,記錄了新中國的成立和各項建設事業的發展……,在60多年的新聞實踐中,穆青始終和人民群眾保持著血肉聯繫,他的新聞思想博大精深,其中最豐富、最感人、最核心的一環就是「勿忘人民」;穆青的一生就是「勿忘人民」的一生,穆青的新聞就是「勿忘人民」的新聞;「勿忘人民」是穆青新聞工作的結晶,也是他留給後人的珍貴財富。「勿忘人民」的精神,是我國新聞界的一面旗幟,鞭策我們情系人民,紮根人民,服務人民!

穆青更是新聞界的一面旗幟。他提出了「勿忘人民」的新聞觀,採寫出了一大批反映基層改革創新推進發展的新成績、新面貌、新舉措的好新聞,刻畫出了焦裕祿、吳吉昌等一批先進典型人物。他把人民群眾看作真正的英雄,始終抱著「拜人民為師」信念,鋪下身子,放下架子,與老百姓話家常、講政策,面對面交流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狀況,幫助他們解決困難,使他成為了人民群眾心貼心、敢講真話的好朋友。

他說:只有將心比心,換得百姓真心,這樣才能真正地做到與人民心心相印,才能真正地了解民意、解決民難、服務人民。他的作品更貼近基層,貼近群眾,昂揚向上,讀來讓人倍感親切、催人奮進,教育和鼓舞了一代代立志為黨的事業、人民的事業奮鬥終身的人們。

穆青的文字是質樸無華的,展示了他人民至上、忽忘人民的赤子情懷,他的心和人民緊緊貼在一起。他的力量源於人民,他的雙腳永遠踏著祖國的山川大地,他和眾多農民報導對象成為了掏心掏肺的朋友。「勿忘人民」是他心中最崇高神聖的革命信念、價值準則、百姓情懷。他具有「人格高尚」的道德自律,「連天接地」的新聞傳播精神。他親自為「老堅決」「潘從正」撰寫的碑文,簡短深刻,聲情並茂,動人心魄,催人淚下。

談到新聞攝影,穆青說:一個圖片,一個文字,這是新華社騰飛的兩翼,缺少一個都不行,都飛不起來。新聞記者就要善於發現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鏡頭要對準人民群眾,用最開闊的新聞視野、最敏銳的洞察目光、最高超的攝影技巧、最快速的客觀反映、最強烈的視覺衝擊,捕捉生活中美好的瞬間......

時任《人民日報》總編輯範敬宜說:「穆青把根扎在最厚的土層裡,所以他有最肥沃的養分,他的作品也能代表最大多數的人,他能用最底層的事感動最高層的人。他有我們許多記者都不曾享受到的幸福。」範敬宜在穆青編輯出版的《十個共產黨員》序文中引用了穆青的一段話:「現在,有些人已經逐漸把他們淡忘了,甚至懷疑世界上是否真有那樣無私奉獻的人,懷疑共產黨員是否真能做到那樣公而忘私。我之所以把這十名共產黨員事跡集中成冊,就是想讓大家看看真正的共產黨人是什麼樣子;就是想重現共產黨人的光輝形象;就是想說明這些幾十年前的典型人物的現代意義;就是想借他們的榜樣力量來鼓舞今天正在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鬥的人們的信心……」

人們親切地把穆青稱為第十一個共產黨人,他是當之無愧的。因為他和那十個共產黨員一樣,心中永遠裝著人民。

五、勿忘人民,為農業新技術、新發明而謳歌

扶溝縣位於黃泛區腹地,以高效集約農業而聞名,成為河南省農業十面紅旗之一。他們與中國農大、中國蔬菜研究所等一批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聯合,先後建成了一大批高效示範園區,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遍布鄉村,催生了一大批農業品牌。一大批品牌蔬菜銷往日本、韓國等6個國家和全國30多個大中城市,並可免檢進入北京各大蔬菜市場。並與瑞士先正達、荷蘭瑞克斯旺、以色列海澤拉等國際知名農業種子公司的合作,引進優良品種(品系)1000多個,推廣研發技術成果246項,獲國家級獎4項、省部級獎46項,被國家命名為科技先進縣。

穆青一行走進扶溝縣馬莊、趙溝等村的日光溫室大棚,向農民詢問栽培種植技術、經濟效益等情況。當看到一幢幢日光溫室大棚,穆青喜悅心情溢於言表,情不自禁地說:「這『百裡連營』蔬菜大棚,多壯觀呀!大棚是農民致富的戰場,只要掌握技術何愁不富?!」進到大棚內,穆老拿著一根剛摘下的水淥淥的頂花戴刺的嫩黃瓜說:「在大都市的人能吃上這新鮮菜,都是農民辛勤果實啊!」

鄉裡幹部介紹說,冬季大棚保溫性能好,是中原農民種植蔬菜生長生產的好方式。「棚外雪紛飛天寒地凍,棚內溫暖如春鮮菜吐翠。」

穆青聽後非常高興,禁不住對我:「來,小夥子,給我照張照片留影做個紀念!」於是我立即選準焦距按下快門,定格日光溫室大棚裡這張穆青非常喜愛的照片。

穆青在扶溝縣蔬菜日光溫室大棚內,手拿一根鮮嫩帶刺的黃瓜說:「給我拍張照片留念!」 尹程起 攝影報導

在扶溝縣汴崗鄉水泉村,穆青來到村支書王學亮家。王學亮常年養牛10頭左右,年獲利6000多元,農田種糧和蔬菜大棚年收入萬元以上,人均收入1200元,屋裡存有小麥2.5萬斤。王學亮介紹村裡百分之八十的農戶一般養5頭牛,家家存有三年的糧食。周原風趣地說,王學亮滿面紅光,喜氣洋洋,日子過得順心哦!穆老也非常高興地說王學亮:「你的牛養得不錯,你的西裝也挺漂亮嘛,人也吃得胖乎乎的,人有福氣啊!」一席話逗樂了在場的人們。

穆青與扶溝縣養雞場察看養殖情況。 尹程起 攝影報導

扶溝縣城郊鄉拐王村良種場農民農藝師何長義試驗間作套種七種七熟獲得成功,麥棉套種、麥瓜套種在扶溝農村推廣十分普遍,穆青對何長義的農業技術推廣掛在心上。傍晚,在扶溝縣委招待所大廳裡,穆青請農民朋友「種田狀元」何長義過來專門談農業技術推廣問題,穆青一見到何長義,就迎上去拉住他的手,象是久別重逢的親兄弟。何長義激動地說:「我天天想,夜夜盼,盼望同老朋友見見面!」穆青熱情地說:「我一來不就讓人通知你了嘛!這一次來不及了,下次到你家看看。你寄的那些信都收到了,有的還登報了。」

他們倆人在扶溝縣委賓館大廳的沙發上,促膝暢談了1個多小時,何長義把「七種七收」生產管理技術的完善推廣良種培育等情況,向穆青一一作了匯報。談話間,穆老對我說:「我與何長義的合影,照片洗出來要給老何一份。」於是我手握相機摁下快門,卡嚓一聲,記錄的是一位握筆桿子的新聞界前輩著名記者新華社原社長穆青與一位雙手布滿老繭的農民朋友何長義深情談話。

何長義與穆青的合影照片洗出來後,我立即就寄去一疊給何長義。何長義常常拿出他們的合影照片,向人們展示訴說一位普通農民與新聞界前輩著名記者穆青交往的情誼。

穆青與扶溝縣城郊鄉拐王村良種場農民農藝師何長義交談。尹程起 攝影報導

穆青是我國新聞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是我國新聞戰線一面光輝的旗幟。有許多記者向他請教怎麼成才?他總說,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人民的活動是新聞的主要源泉,必須對勞動人民懷有深厚的感情,眼睛向下,到農村去,到基層去,深入群眾,以人民為新聞的源泉,新聞的主人公,新聞報導才會永不枯竭。有年輕記者去看望他,他就叮囑他們一定要寫好紅旗渠的除險英雄任羊成,年輕記者害怕寫不好,他的一句「只要對人民有感情就能寫好」,道出了新聞輿論工作者「依靠誰」的真諦。

穆青與馮健、周原一行通過深入河南採訪,寫出了《潮湧中州》、《趕著黃牛奔小康》等長篇通訊,在新華社,人民日報、河南日報等眾多媒體發表,傳遍大江南北。

六、勿忘人民,永恆的主題,永遠的豐碑

2003年10月11日,一顆明星突然從天空殞落,當代新聞工作者的楷模——穆青,永遠離開了他摯愛的新聞事業,離開了他親近一生的人民群眾、離開了他一生熱愛的農村大地,他一生堅持黨性原則,堅持黨的正確路線,是愛人民、寫人民,與人民同呼吸、與時代共前進的典型代表。

穆青用筆記錄時代風雲, 留下了不朽篇章,如《十個共產黨員》、《彩色的世界》、《雁翎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為了周總理的囑託》、《歷史的審判》、《鐵人王進喜》、《難忘那雙手》和《一篇沒有寫完的報導》等等。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鐵人王進喜、農民科學家吳吉昌、工人的旗幟趙佔魁、紅旗渠除險英雄任羊成、植樹老人潘從正……都是穆青筆下鼎鼎大名的英雄人物。穆青先生滿腔熱情地做好黨的新聞工作,他不僅僅是腳上沾滿泥土,而且全身都散發出泥土芬芳氣息,是老一輩新聞工作者的優秀代表,也是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以他對黨和人民的深厚情感、銘刻在人民心中的不朽作品,書寫了人民記者的光榮與驕傲,成為曾經走過的農村、農民的永遠懷念!

毛主席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周總理胸前始終佩戴戴著一枚「為人民服務」的徽章,他本人更是為民鞠躬盡瘁的典範;鄧小平說「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穆青說「勿忘人民」,他們都是把人民看得重如泰山。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是最高的黨性,人民情懷的傳承和理論成長的脈絡清晰地記載著我們黨深深紮根人民、緊緊依靠人民、時時造福人民的偉大實踐,也正是這種實踐體現了對馬克思主義的堅持、創新與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新聞輿論工作者要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解決這個根本問題的好方法,就是穆青說的「勿忘人民」。勿忘人民是新聞輿論工作者的魂,丟了這個魂,勢必會在「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上迷失方向。穆青對人民的熱愛和真摯感情,充分體現在無論何時何地都必須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把為民造福作為首要目標,穆青用他的言行生動地詮釋了新聞輿論工作者應該「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

當歲月的風雨遠去,穆青不僅留給千千萬萬老百姓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而且帶給人們太多的沉思和懷念,引發我們無盡的思索。新聞界著名記者馮健先生,追思穆青撰文寫下《人民之子---穆青》,高度讚揚了他心中裝滿忠誠與信念,始終忠於黨和人民,雙腳充滿前進的力量。謳歌他烽火革命的一生、情系人民的一生、執筆為民的一生、碩果輝煌的一生。

穆青一生根植於人民,情系人民、服務人民。他用人民給他暖熱的一雙堅實有力神足,走遍祖國大地,走進人民心中,為人民揮毫讚美、為人民舞墨謳歌,凝結成「勿忘人民」的偉大理念和畢生追求,也是他留給後人的寶貴財富。穆青的偉大和豪邁、激情和力量都源於他至高無上、矢志不渝堅守的座右銘「忽忘人民」。穆青等老一代新聞工作者的為民情懷,是我們每個新聞工作者應該學習和推崇的,更是習近平新時代青年一代媒體人的責任擔當。

斯人已逝,精神長存。「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穆青是人民的驕傲,是中國新聞記者的驕傲,是中國人民優秀的兒子,是新聞界的楷模、中國新聞史上的豐碑,屹立在人民心中的一座巍巍豐碑!(河南省周口市商務局 尹程起)

相關焦點

  • 今天這個日子,中國人勿忘!
    」連兇惡的敵人對趙尚志將軍也充滿敬畏在一次遊擊戰中被俘後面對敵人威逼利誘、嚴刑拷打他狠狠瞪住敵人,痛罵敵寇窮兇極惡的敵人割下了趙尚志的頭顱他犧牲時年僅34歲不願做奴隸的中國人在戰鬥幾千個浴血奮戰的日日夜夜正面戰場會戰22次1117次大型戰鬥小戰鬥及遊擊戰3萬餘次
  • 勿忘國殤,守護和平
    勿忘國殤,守護和平 2020-12-14 23: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鄭州八中舉行銘記歷史勿忘國恥愛國主義主題講座
    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在2020年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鄭州八中舉行紀念活動,邀請歷史組李暢老師為學生作了一場《銘記歷史 勿忘國恥》愛國主義主題講座。
  • 銘記「九一八」勿忘國恥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今年是「九一八」事變89周年,為進一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扎蘭屯市舉辦紀念「九一八」事變89周年系列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讓廣大市民和學生們永遠銘記那段屈辱的歷史,教育大家勿忘國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扎蘭屯市人防辦在一百三角地設立了諮詢臺,通過宣傳展板展出了侵華日軍罪證史料,同時發放人防法規手冊和人防知識宣傳單600餘份,向市民群眾講解了人防知識等,勾起了廣大人民群眾對先烈們的深情緬懷。同時在一百三角地上空拉響防空警報。並聯合各學校開展了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在扎蘭屯市第一中學舉辦了「勿忘國恥,緬懷先烈,愛我中華,吾輩自強」紀念「九一八」事變89周年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 勿忘歷史!9月18日我市試鳴防空警報
    勿忘歷史!1931年9月18日的槍炮聲,震醒了沉睡中的中華大地,點燃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者的鬥志,拉開了十四年抗戰的序幕!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為銘記歷史本溪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防空警報試鳴公告為警示全市人民勿忘國恥、居安思危、增強國防觀念和人民防空意識,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規定,經本溪市政府批准,本溪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本溪市人民防空辦公室)定於2020年9月18日上午9點18
  • 勿忘國恥—五三慘案
    勿忘國恥,警鐘長鳴一城有一城事,破碎的樓宇下掩蓋著的,在揭開第一塊磚瓦時就知道是刻骨銘心的痛。濟南的每年的五月三日十點都會鳴放防空警報,紀念著「五三慘案」,驚醒著世人勿忘國恥。1928年5月3日,全世界的人民再次被日本軍國主義的慘絕人寰、慘無人道的行為所震驚。民國十七年,蔣領導國民革命軍進行北伐戰爭,日本擔心中國統一後將減少在此獲得的利益,於是竟然就竭力的阻礙北伐的前行。1928年5月日本以保護僑民為名派兵進駐濟南、青島及膠濟鐵路沿線,準備武力阻礙國民北伐。
  • 國家公祭日 | 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珍惜和平
    國家公祭日 | 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珍惜和平 2020-12-13 0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二九運動 | 勿忘國恥 吾輩當自強
    一二九運動 | 勿忘國恥 吾輩當自強 2020-12-08 14: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碭山縣第五中學舉行「勿忘國恥 振興中華」讀書演講比賽
    碭山縣第五中學舉行「勿忘國恥 振興中華」讀書演講比賽 2015-04-30 16:38:09   來源:安青網
  • 成就報導的新思路——以《西藏日報》「新舊西藏對比·勿忘歷史...
    成就報導的新思路——以《西藏日報》「新舊西藏對比·勿忘歷史」專欄為例□顏家兵(重慶市合川區委宣傳部,重慶  合川 401520)摘要:2012年,《西藏日報》在頭版開設了「新舊西藏對比·勿忘歷史」專欄。
  • 國家公祭日|勿忘,不忘
    這一天,舉國上下以各種形式深切緬懷死難同胞,深切緬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表達牢記歷史、珍愛和平、矢志復興的堅強意志。北京日報客戶端「京直播」聯動央視新聞在國家公祭日當天推出特別直播節目《國家公祭日|勿忘,不忘!》。觀看直播,為遇難同胞默哀,向抗日英烈致敬!
  • 《QQ炫舞》2020勿忘別離活動怎麼玩 2020勿忘別離活動內容一覽
    導 讀 《QQ炫舞》新活動勿忘別離上線啦!諸多稀有道具裝綁等你來領,小投入得高回報!
  • 勿忘國恥手抄報模板合集,珍愛和平,銘記歷史,吾輩自強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就有拼命硬幹的人,就有捨身求法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梁。一切探索救國救民的先輩們是中國的脊梁,偉大的抗戰英雄是中國的脊梁,而我們,必將成為新世紀復興中華民族的脊梁,就是因為有這麼多的脊梁,中國才會有振興的一日!
  • 勿忘國恥,警鐘長鳴!
    視頻↓↓為紀念「濟南慘案」91周年,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和市政府第150號令,2019年5月3日10:00許,在全市進行防空警報試鳴。2019年5月3日,是濟南「五三慘案」91周年紀念日,為紀念五三慘案,警示人們勿忘國恥,居安思危,增強國防觀念和人民防空意識,濟南市人民防空辦公室在泉城廣場開展以「銘記五三勿忘國恥警鐘常鳴」為主題的第21次防空警報試鳴日活動
  • 諾亞舟中大附屬外國語學校「勿忘國恥,砥礪前行」第十七周升旗
    適逢國家第七個公祭日,諾亞舟中大附屬外國語學校舉行「勿忘國恥,砥礪前行」主題升旗儀式。本次升旗儀式由三年級級部承擔。擔任本次升旗儀式的主持人是307班的張銘睿和譚委倩同學。主題演講緊接著由306班胡家豪和304班林亦昕兩位同學進行《勿忘國恥,砥礪前行》中英文演講。全體師生專注著舞臺,聆聽他們的演講,被感動著、振奮著。
  • 9月3日:勿忘今日!紀念偉大勝利!
    關注今天是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武漢人民慶祝抗日戰爭勝利。(資料圖片)新華社發但是,中國人民並沒有屈服中華兒女仍奮勇殺敵無數志士離家棄子、不顧生死為保衛山河拋頭顱、灑熱血打贏了一場場氣衝霄漢的戰役
  • 輔仁學子:牢記九一八,銘記歷史,勿忘國殤,吾輩自強
    「九一八」中國人民永不忘記輔仁學子也永不忘記今天我們振臂高呼:「牢記九一八,銘記歷史,勿忘國殤,」       為了讓全體師生「牢記918,勿忘國恥」,增強國防意識,提高防空自救能力,提高全體師生遇到突發事件的疏散逃生能力
  • 以史為鏡 勿忘初心
    回顧歷史,我們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患難與共、水乳交融的血肉聯繫,這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更是黨和人民事業興旺發達的重要保證。從雷鋒到張富清、從孔繁森到廖俊波、從焦裕祿到黃大年、從任長霞到王繼才,無數的優秀共產黨員終生都在踐行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即便是死亡都不能摧滅他們的熱情與誓言。 通過「四史」學習教育,我們要永不懈怠、敢於擔當、砥礪前行。
  •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五三慘案92周年
    濟南人民遭受恥辱痛苦災難,死難者6123人受傷者1700多人。5月3日上午10點濟南市以「銘記五三、勿忘國恥、警鐘長鳴」為主題舉行第22次防空警報試鳴活動。濟南許多市民陸續來到趵突泉北路的在「五三慘案」紀念碑,敬獻鮮花,悼念遇難同胞,寄託哀思。
  • 勿忘國殤 吾輩自強——嘉峪關市體校開展國家公祭日主題教育活動
    2020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83周年紀念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為銘記歷史,勿忘國恥,以史為鑑,振興中華。12月13日,嘉峪關市體校2019級全體師生開展了以「勿忘國殤、吾輩自強」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