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專訪《攀登者》原型、1975年登珠峰中國運動員桑珠 回憶...

2021-01-19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實習生 張諶 攝影雷遠東

近日,電影《攀登者》的熱映,帶領很多觀眾回到一段關於攀登珠峰的中國登山運動員的激情燃燒的往事。電影中的真實事件、原型人物也吸引著大家想要更多了解的好奇。10月10日,《攀登者》原型人物之一、1975年成功登頂珠峰的九位中國登山隊成員之一桑珠先生,以及多次登頂珠峰的中國登山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峰,來到封面新聞咖啡廳,分享當年的真實往事,以及他們對電影《攀登者》的一些感受。

桑珠(中)

1952年,出生於日喀則的桑珠17歲入伍。22歲那年,中國登山隊來到桑珠當兵的那曲比如縣招收攀登珠穆朗瑪峰的隊員,年輕力壯的桑珠也報名了。經過多輪體能測試和嚴格選拔,最終桑珠和其他30多人一起來到了拉薩,並在兩個月的體能訓練之後通過了最終測試,成為登山隊的一名成員。1974年3月下旬,100多名隊員被帶到了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進行高山適應性訓練,他們從這裡開始一點一點向上攀登,最終到達7028米的營地。1975年5月27日14時30分,包括桑珠在內的的中國登山隊九名隊員成功登頂珠峰,並且在無氧環境下工作了足足70分鐘,成功測量了珠峰的精準高度,完成壯舉。

在電影《攀登者》中,有諸多非常驚險的時刻。談及往事,語氣依然充滿懷念的桑珠也坦言,「在登頂的過程中,我也遇到過驚險時刻。比如我的腳在中間出現了一些問題。臉部也凍傷了。但是我決定不放棄,靠著意志力,堅持下來了。」回憶當時登頂在上面的70分鐘,桑珠說,「那一天天氣很好。所以沒有感覺太多不適。」

很多人對電影中的「中國梯」很感興趣。桑珠講述說,1960年那一次攀登,是靠人身當梯子上去的,「1975年我們再次登珠峰的時候,我們汲取經驗教訓,決定加一個金屬梯。這個梯子,從1975年一直用到2005年,才換成了新的。這個梯子很珍貴了,現在已經成了文物,已經進入了登山博物館。很多國外的人問這個梯子的價值,我說,這是我們登頂的唯一一個金橋。它是航空材質,鋁合金,也是我們登山隊專門找飛機製造廠做的。因為上山背不了太重,那種材質在當時最輕便的。一共有五節,可以銜接一起的。『中國梯』到現在還在幫助全世界的登山者。」

對於《攀登者》編劇阿來,桑珠說,「阿來前前後後採訪了不少登上珠峰的前輩,還專門到拉薩那邊去採訪過的,積累了不少素材。他是一位出過很多書的好作家,我也很信任阿來在《攀登者》中的寫作。」

在電影《攀登者》中,對唯一的女性攀登者「黑牡丹」的形象表達比較少。她的原型人物則是1975年登上珠峰的唯一的一位女登山隊員潘多女士。中國登山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峰在講述了1975年登上珠峰的中國女登山隊員潘多女士的情況。「潘多老師是我們國家老一輩的登山運動員,她五六十年代的時候就成了國家隊的隊員,在她那個年代創造了女子登山的世界紀錄。潘多老師一直是一個經驗豐富的登山隊員。在1975年的時候,她是女子登山隊的副隊長,肩負著很多的責任。我們在1975年登山的時候要創造的記錄,一個是珠峰頂上人數最多,還有一個記錄是要有女子登山隊員登上頂。當時女子隊員有幾個,最後還是潘多老師登上了珠峰。她在世界登山界是非常有名的。《攀登者》這個電影拍的不可能是所有的事情都拍出來。可能對潘多老師的描述不是太多,我想跟電影時長也有關係。」

相關焦點

  • 電影《攀登者》原型夏伯渝:失去雙腿43年後重上珠峰
    國慶獻禮大片《攀登者》中,他是原型之一   失去雙腿43年後重上珠峰,登頂   國慶檔熱門電影《攀登者》預告片已經發布,這部以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傳遞的是中國登山隊員勇往直前的攀登精神。
  • 電影《攀登者》熱映,原型登山英雄桑珠來柳州了!還原當時登頂場景
    身上衣物和設備加起來就有七八十斤「1975年中國登山隊攀登珠峰,不光是要登頂,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測量出珠峰的『標準身高』。」不同於1960年的第一次登頂,為了能夠完成測繪工作,還要帶上設備、覘標、攝影機,一步一步背上去。
  • 真實的珠峰攀登,遠比《攀登者》要驚心動魄!
    1960年5月,王富洲任突擊隊長的登山隊正在攀登雪山冰壁。圖/視覺中國電影《攀登者》上映了,講述了1960年和1975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峰發起衝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的故事。然而,真實的珠峰攀登過程,遠比《攀登者》要驚心動魄得多……上世紀50年代末,我國與尼泊爾就中尼邊境劃界問題進行了談判。當時,雙方關於珠峰的歸屬問題存在爭議。
  • 銘記1975硬核攀登精神,重塑中國新高度——KAILAS凱樂石推出珠峰...
    而距離1960年中國登山隊肩負使命,開創了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的壯舉已經過去了整整60年。去年熱映的電影《攀登者》很好地講述了中國登山隊攀登珠峰背後的意義所在,「為國攀登」的熱血心路歷程,也在再度引發了大眾對於中國攀登史的關注。
  • 攀登者犧牲者井柏然原型李國梁 原型故事人物兩位來自四川
    攀登者犧牲者井柏然原型李國梁 原型故事人物兩位來自四川  近日,隨著電影《攀登者》熱映,影片中人物的真實原型也走入大眾視野。其中有兩位四川小夥兒,他們是首次登頂的屈銀華和二次登頂時犧牲的鄔宗嶽。在祖國攀登事業的光輝史冊上,永遠記錄著他們的名字。
  • 《攀登者》為什麼將生死置之度外,1960和1975年一定要登上珠峰?
    這是蘇聯曾經發出的邀請,現如今世界最高峰已經被徵服,每年有來自全世界成百上千的人登上珠峰,其中很多都是業餘的登山愛好者,這得益於我國登山隊員第一次在「第二階梯」打的鋼錐和1975年在鋼錐基礎上架的6米「中國梯」。
  • 《攀登者》胡歌角色原型:26歲截肢,69歲登頂,43年5登珠峰!
    正在影院熱映的電影《攀登者》講的是,中國登山隊為了登上珠穆朗瑪峰挑戰困難,最終成功登頂,成為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在珠峰北坡登頂的國家。胡歌在《攀登者》飾演楊光,他所扮演的人物原型是在1975年登山時失去雙腿的夏伯渝。夏伯渝在2018年5月14日成為中國第一個依靠假肢登上珠峰的人。
  • 電影《攀登者》角色原型之一夏伯渝 來渝講述五攀珠峰的傳奇故事
    重慶日報客戶端消息,這位重慶老人曾經歷了凍傷、截肢、癌症、血栓等眾多挑戰,但從未放棄與珠峰擁抱的夢想,並最終於去年成功登頂珠峰。12月2日晚6點,2019勞倫斯世界體育獎年度最佳體育時刻獎得主、七旬重慶老人夏伯渝將在重慶大學舉辦講座,分享自己五攀珠穆朗瑪峰的傳奇故事。
  • 26歲截肢,69歲登珠峰,《攀登者》胡歌原型竟然是他
    文 | 林小白 砍柴書院專欄作者編輯 | 淡淡翠1960年與1975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峰發起衝刺,在近乎不可能的情況下,讓五星紅旗飄揚在世界之巔。2019年,講述這個故事的電影《攀登者》熱映,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了這個關於勇者的故事。登山,不僅僅是攀登,更多的是生與死的挑戰。
  • 攀登者原型夏伯渝:中國假肢登頂珠峰第一人
    1975年,夏伯渝第一次作為中國國家登山隊的隊員,攀登珠峰的時候,珠峰的身高是8848.13米。也就是在那一次,他在珠峰海拔7600米處,將自己的睡袋讓給了同伴,不幸凍掉了雙腿。2008年,夏伯渝帶著北京奧運的火種,重新回到了珠峰腳下。距離他上一次站在這裡,已經過去了整整33年。
  • 攀登者原型故事根據什麼事件改編 夏伯渝幾次登珠峰成功?
    攀登者電影原型登頂幾人?電影攀登者即將上映,電影講述的故事原型讓人淚目,中國登山隊成功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完成人類首次北坡登頂珠峰的故事。親歷者現狀如何,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吳京如何演繹中國攀登者。
  • 「無腿戰士」夏伯渝為愛領讀《未必是》|未必是|夏伯渝|攀登者|...
    央視《開學第一課》開篇中登場的70歲無腿老人夏伯渝就是《攀登者》中胡歌飾演角色楊光的原型。他曾是中國國家登山隊主力隊員。1975年夏伯渝首次挑戰登珠峰時,雙腿小腿截肢。但這沒有阻斷他的登山夢。裝上假肢後,夏伯渝繼續鍛鍊,準備了43年後,他終於登上了珠峰峰頂。
  • 攀登珠峰:史詩中的傳奇|喬治·馬洛裡|攀登者|夏伯渝|珠峰史詩|...
    《攀登者》:電影與現實2019年9月30日,電影《攀登者》公映,卻遭遇了差評,豆瓣評分竟然只有6.1分。去年國慶檔的三部獻禮片,記者都看了,不得不說,《攀登者》是這三部電影中拍攝難度最大,拍得也是最盪氣迴腸、藝術質量最高的一部。李仁港作為香港地區的導演能夠將內地的主旋律獻禮片拍到這個份上,已經讓人驚喜過望了。
  • 攀登,再攀登!登頂珠峰60周年,中國登山隊再次站在世界之巔
    劉連滿在無氧狀態下挨過了一夜,王富洲體重從攀登前的160斤掉到了之後的101斤,屈銀華凍傷的十趾和腳後跟下山後被全部切除。1975年再度登頂時,登山隊員利用屈銀華當年打下的鋼錐,在「第二臺階」最難攀登的巖壁上架起了一座近6米的金屬梯。到2008年奧運聖火登頂珠峰時,已有約1300名國內外登山者通過這座梯子成功登頂,他們將梯子稱為「中國梯」。
  • 重溫《攀登者》,為胡歌原型致敬:中國精神,就是攀登精神!
    ——夏伯渝《攀登者》胡歌飾演的「楊光」寓意「向陽而生,不懼風雪!」,而現實中,這位楊光的原型便是攀登英雄——夏伯渝。夏伯渝的一生,堪稱傳奇!對於四肢健全的普通人來說,攀登珠穆朗瑪峰已經是件極為困難的事情,但是夏老師卻依靠著假肢登上了珠穆朗瑪峰。他曾和死神、殘疾、癌症依次短兵相見過,也曾和夢想咫尺天涯、又為之不懈拼搏40年,是中國真正的攀登者。
  • 《攀登者》帶人看見絕頂風光 更促人思考攀登意義
    桑珠是1975年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的九名中國勇士之一。他說,「登山是一項沒有觀眾的運動」,無人喝彩,仍一往直前。夏伯渝也在1975年的登珠峰隊伍裡,不幸的是,自然的威力奪去了他的雙腳。此後漫長的40餘年,成了夏伯渝為珠峰夢想不斷在精神與身體上突破自我的旅途,他說,朝著目標不懈奮鬥,奮鬥的價值會在此過程中不斷顯現。
  • 熱映中的《攀登者》,三個原型人物來自重慶
    電影《攀登者》海報。國慶檔期,作為中國少有的以登山為題材的電影,《攀登者》自9月30日上映以來就受到觀眾的追捧。截至10月6日晚上11點,該片票房已突破7.5億元。你可知道,這部以講述1960年、1975年中國登山隊兩次挑戰世界之巔為主線的電影,蘊含著不少重慶元素。
  • 45年後同一天成功登頂珠峰 人民網評:山高怕什麼,攀登就是了
    1975年5月27日,我國9名登山隊員登頂珠穆朗瑪峰,並首次測得珠峰8848.13米的巖面高度。45年後的今天,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再次站上世界之巔!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致敬勇攀高峰的中國人!說到珠峰,8848米是很多中國人的第一反應。其實,那只是1975年的數據。在2005年,珠峰的高度已經被更新為8844.43米。珠峰測量,是測繪技術的一次大規模集成,複雜性和難度可想而知。
  • 《攀登者》3重教育意義:為什麼我們要攀登珠峰?
    昨天是國慶節,下午得空去電影院看《攀登者》。在觀影過程中,我流了兩次淚,一次是因為李國梁的犧牲,一次是因為徐纓的犧牲。當然,這是一部沒有任何懸念的電影:攀登過程中一定會有犧牲,一定會有生與義的抉擇,最後一定會攀登成功。電影大概播放到2/3的時候,聽見旁邊的觀眾小聲說了一句:為什麼不等第二年再去?為什麼非要攀登,直接用直升機降到峰頂不行嗎?
  • 《攀登者》中測量「中國高度」的他,看到珠峰登頂成功後這麼說
    「見證中國歷史!從1975年到2005年,再到2020年,登頂測量來之不易,偉大的中國人!」上影演員劇團演員陳龍激動地對記者說。在片場拍攝間歇,陳龍一直關注著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的消息。看到登頂成功的新聞,不少人不由想起了上海出品的電影《攀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