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家民營醫院自帶400萬醫療物資去武漢抗疫,院長這麼說……

2020-12-26 騰訊網

「當疫情來的時候,這份職業的社會責任,你就得承擔!你不承擔,難道讓那些不學醫的去承擔嗎?這是不可能的!

2月8日,一支來自危重症醫學、急重症監護等專業組建的9人上海社會辦醫醫療隊從上海出發馳援武漢。這是上海馳援武漢的第一支社會醫療救援隊。他們隨車還攜帶了一個半月的醫療物資,價值超過400萬。

郭輝院長

在送別會上,中央電視臺、中新社、上觀新聞等主流媒體紛紛到場,用攝像機為醫療隊餞行——這幾乎是每一名滬上社會辦醫人夢寐以求的高光時刻。然而,上海德濟醫院/青島大學上海腦科醫學中心院長郭輝教授的心裡卻是五味雜陳,自豪、擔憂、感動……各種情感交織在一起。一方面,這批醫療隊扛起了上海市社會辦醫承擔社會責任馳援武漢的大旗,為整個上海非公醫療界爭了口氣;但另一方面,一旦有隊員感染,他該如何面對職工和家屬?此前,上級便下達了死命令:「絕對不允許感染,必須零感染!」

也正因此,儘管已經在送別儀式上為出徵醫護壯行,但臨到車隊出發,郭輝還是衝到車門前,右手抓著把手,左手撐在車上,猶如一個絮叨的父親再三叮囑「孩子」:「你們路上每2個小時就給我報一次平安。」「到了武漢,把我拉到微信群裡,每天、每個人我都會問你們的,你們每個人都得給我回復一下啊!」「每天,讓我知道你們是安全的!」

這段畫面被出徵的成員之一——德濟醫院ICU護士田定遠悄悄錄下,發在了抖音上,點擊量已經破了1600萬!

為什麼滬上非公醫療派出的馳援武漢的力量都來自這家醫院?在公立醫院普遍「化緣」醫療物資的當下,它為何有這麼大能量籌措到足夠的醫療物資?2月20日,「醫學界」獨家對話上海德濟醫院院長郭輝,希望能找到答案。

上海市首支社會醫療救援隊為何來自德濟醫院?

眾所周知,武漢作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地區,集中了近70%的醫護力量,尤其是急診、重症學科更是重中之重。

社會辦醫作為中國醫療體系的重要力量,自負盈虧的生存壓力下普遍選擇醫美、牙科、婦科等輕資產的學科。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醫療人才的不相匹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多數的社會辦醫馳援武漢的可能性,而以治療腦科疾病知名的上海德濟醫院/青島大學上海腦科醫學中心在急重症科室人才儲備方面具備學科優勢。

德濟醫院成立於2013年,建院之初就是按照三級腦科專科醫院規模建設,以臨床腦科學為主的「強專科小綜合」的專科醫院。雖然是腦科專科醫院,但德濟也建設了其他學科用來支撐腦科的發展,比如神經外科、功能、神經內科、神經康復、神經心理,還有急診重症醫學。

郭輝介紹道,醫院成立7年以來,從團隊培養到學科建設都做了很多積澱工作,「這些學科的成員裡有現任全國主委1名,前任全國主委1名,10位醫生是各專科領域裡的全國委員,上海市各專業的委員有14人。」

在人才培養方面,德濟醫院是重點大學青島大學的上海臨床醫學院,早在2016年開始就在醫院進行本科班醫學生教學。2017年,德濟醫院開始獨立招收碩士生、博士生,這在上海市社會辦醫機構中也是獨一無二的。

而此次作為出徵人員重點抽調的科室——急診重症醫學中心,更是取得了上海市醫學會急診重症專業的臨床實踐基地資質。「我們的急診重症中心非常強大,有整個一層樓,ICU30張床位,不亞於三甲醫院的重症學科建設。」郭輝的語氣充滿自豪感。

400萬醫療防護物資如何準備起來的?

如果說,急、重症科室的人才是上戰場的士兵,那麼醫用防護物資無疑就是盔甲糧草。古來行兵打仗,向來兵馬未行,糧草先動。而「糧草」短缺也制約了相當一部分社會辦醫馳援武漢的能力。

這次出徵,隊伍隨車攜帶了1個半月的防護物資,包括2萬多隻口罩、5000多套防護服、1000多副護目鏡以及手套帽子若干,數量之多,種類之全,即使與公立醫院相比也不遑多讓。

郭輝透露,他一直通過4名在武漢工作的朋友時時關注著武漢疫情情況。儘管上海距離武漢有800多公裡的距離,但他還是嗅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味道:新聞報導互相矛盾,疫情發展難以預料,一旦波及上海,後果難以預計。也正因此,他從1月18號晚上召開緊急會議,下達死命令:儲備大量醫療物資,至少3個月!德濟醫院的採購團隊雖然不理解領導的「直感」,但還是執行了命令,19號就開始著手準備大量採購醫療物資。

1月20日,8000隻醫用外科口罩採購到位。隨後郭輝又立即要求追加採購:繼續採購口罩5萬隻、防護服5千套、一次性手術隔離衣2萬套、防護鏡3000個……這些物資採購總花費超過400多萬,不少同事對此很不理解,覺得小題大做,有點過了。

「18號我就想著手準備,但大家還很猶豫,甚至把我逼急了,我就把他們臭罵一頓,我就說,要是不符合判斷到時退貨也不遲。大家也就同意了。」事實證明,身為院長的郭輝的確抓住了轉瞬即逝的戰機,因為24號再下單採購的時候已經搶不到貨源了!

相比公立醫院平時依賴的國家定點的供貨渠道,社會辦醫物資採購渠道更多、也更靈活。

郭輝幾乎發動了海內外所有人脈資源去採購醫療物資,比如在美國、韓國、巴西、印度、德國等的同學朋友、君聯資本、科大訊飛、聯想控股……「無論是微商還是別的電商,他們發發微信就能聯繫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供貨既快又多,只要聯繫到賣口罩等醫療物資且符合採購標準的就都買下。這比公立醫院依賴國家的供貨渠道強大多了,效率又高!」

在醫院四處採購的時候,郭輝收到了一條來自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和·耶魯全球領導力培養計劃「辦公室的捐贈消息:從芬蘭發來1860款N95口罩。據了解,其捐贈的第二批物資也已經在發貨路上!

捐贈聊天記錄

除了來自國家機構的捐助,一些來自社會的捐助也讓郭輝感動不已:「在社會災難面前,中國的老百姓還是非常善良、非常淳樸的。我跟你講,我有400公斤消毒液、將近1萬隻口罩都是老百姓搭配送的,就像我去菜場買了2斤青菜,他送你幾顆小蔥,但這個口罩價格遠高於小蔥。這不是送,是捐贈!我們給每一位捐贈者發個捐贈證書,即使是幾瓶蘇打水......」

支援離疫情引爆點-華南海鮮市場近在咫尺的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

上海的9人醫療隊帶著這些物資奔赴武漢。

「當初派出9名隊員就是想讓他們組建團隊進入一個重症病房的。現在他們的精心治療下,已經有3名患者脫下呼吸機,用面罩呼吸就行了。」

這批隊員最大的不過33歲,最小的也才21歲,卻都有豐富的急重症救治經驗。醫生均為主治,護士均為主管、高年護師,他們支援的醫院正是距離疫情引爆點-新冠肺炎暴發的華南海鮮市場最近的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

醫療隊主力為重症患者搶救翻身

出徵前4天內,隊員在謝致、劉曉利教授的帶領下進行了嚴格規範的培訓。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診療、診斷和鑑別診斷、呼吸衰竭的處理和呼吸機的使用,以及如何在隔離病房展開救護工作等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你們誰(敢)感染,我把你們腦袋擰下來,跟你們算帳!」 愛兵切,用兵狠。郭輝溫暖戲謔地反覆告誡出徵隊員只要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隨時連線上海本部,組織專家及時解決!

逆行中的社會辦醫人,邊掙扎邊馳援!

與郭輝院長將近1個小時的訪談中,筆者明顯感覺到這位社會辦醫人身上有一種強烈的為醫者的使命感和社會擔當,而多年社會磨礪和經歷也讓他身上多出一兩分獨立團長李雲龍式的「匪氣」。

「國家培養了我們這些醫療醫護人員,(我們)平時碰到不公平的事也會唧唧歪歪、甚至大罵一頓。但是當社會災難來的時候,這份職業的社會責任,你就得承擔!你不承擔,難道讓那些不學醫的去承擔嗎?這是不可能的!」

圖片來源:郭輝院長給全院職工的一封信

一直以來,雖然國家一再發布政策,對社會辦醫放寬條件,努力營造「公平公正」的氛圍,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雷聲大雨點小,歧視仍然存在。

郭輝在車隊出發前曾試圖聯繫高鐵部門,希望通過鐵路部門將醫療物資運送至漢口站,但一直遲遲沒有收到回復,不得已只好開車運送物資。而公立醫院醫護出徵武漢,交通、物資都有統一安排保障。

出徵的醫療隊員在武漢支援期間的薪酬全部由社會醫療機構自己承擔,而國家發布的針對疫情一線醫務人員的福利補貼:

2月14日14時,國新辦舉行疫情防控最新進展及關愛醫務人員舉措發布會,財政部部長助理歐文漢表示:對參加一線疫情防控的醫務和防疫工作者,按照風險程度等因素,分別給予每人每天300元、200元補助,這個補助資金由中央財政全額負擔。

23個省、市先後出臺優待一線抗疫醫護的政策,從職稱評聘、津貼發放、職務晉升、小孩入園入學、療養待遇等方面,給予特別照顧。

這些,社會辦醫機構也統統無緣。

「有些心寒的。」郭輝說完這句,語氣突然戛然而止,似乎有些哽咽,陷入很長一段沉默……

「醫學界」試圖打破沉默:400多萬的醫療投入是否全部由德濟自己承擔,會不會遇到資金困難?

郭輝回答:「這種運營盈虧肯定要自己來承受的,肯定是虧得一塌糊塗了。不然的話,為什麼大部分民營機構都不願報名?肯定是損失很大。」但隨後又話鋒一轉,像是自問自答,「但是你這樣光顧損失,你就沒有(承擔)社會責任了,對吧?」

疫情中,唯一沒停門診、急診的民營醫院

除了派出醫療隊支援武漢,上海德濟醫院/青島大學上海腦科醫學中心也是上海為數不多、達到醫療防護標準仍在繼續開業的醫院。

「我們有可能是全上海唯一一家從沒停過急診門診的民營醫院。我們已經做了好幾臺腦外科手術、脊髓脊柱手術了。」郭輝坦言,儘管國家號召非必要門診停診、手術延期,但這對德濟醫院影響並不是很大。他強調,政策不是強制的,但必須要達到甚至高於國家的防護標準。此前普陀區衛健委數次來暗訪檢查醫院,評價醫院防護做得非常到位。

如今的德濟醫院只有兩個入口,分別是急診通道和門診。所有進入醫院的患者都必須先待在大廳的隔離區,靜坐5分鐘後檢測體溫。在住院前,按照「九大組合拳排查措施」,醫護還會詢問一遍患者病史、再測2次體溫,並進行血常規、肺部CT。以防萬一,醫院還特地採購了3000份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對每一位入院患者篩查。

「只有在嚴防死守的前提下才能積極地恢復門診、手術,但關鍵是嚴防死守!我們醫院設置了『9大組合拳』進行排查,是遠高於國家標準的。」郭輝表示,甚至有2家三甲醫院看到『9大組合拳』後向他要了全版內容回去借鑑。

「9大組合拳」部分截圖內容

也正是這種嚴陣以待的防控態度和嚴密的措施,讓德濟醫院敢於接診在1月21日(武漢封城前2天)由武漢市120急救車輛專程送過來的一名高位截癱患兒一家三口。

「我當時就封閉了整一個病區,連夜從家裡跑出來接診,整整三周沒回家睡在醫院裡。現在他雙腿也能抬了,也能自主呼吸了。」郭輝回憶起來還是記憶猶新,這件事先後被《文匯報》、《解放日報》、中共中央宣傳部宣傳平臺等多家官方媒體報導,甚至後來,他還收到了一封來自中國創業教父、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的親筆信:

「這件事不知怎麼就被聯想集團柳傳志先生看到了,他鼓勵我們去做這樣的事。所以你問我當初派遣隊員馳援武漢有沒有猶豫過?萬一感染了怎麼跟員工、領導交代,就這一點猶豫過,其他真的完全沒有。」

「講出你的故事

抗新冠肺炎故事徵集中

病毒傳染力究竟有多強,牽動所有人的心。

點擊原文閱讀,查看疫情更新更全信息

來源:醫學界智庫

作者:姚遠

校對:臧恆佳

責編:鄭華菊

相關焦點

  • 上海首家支援武漢的民營醫院自帶400萬物資,院長是怎麼考慮的
    你不承擔,難道讓那些不學醫的去承擔嗎?這是不可能的!2月8日,一支來自危重症醫學、急重症監護等專業組建的9人上海社會辦醫醫療隊從上海出發馳援武漢。這是上海馳援武漢的第一支社會醫療救援隊。他們隨車還攜帶了一個半月的醫療物資,價值超過400萬。
  • 捐贈醫療物資保證市場供應,上海企業馳援武漢
    捐贈醫療用品、春節加班趕製口罩、向市民科普防疫知識……上海企業用自己的方式馳援武漢。1月23日,虎撲(上海)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專項抗疫運營小組,集中籌集醫療物資捐助給武漢及周邊地區的醫院,並且在虎撲網站上第一時間搭建了疫情聚合頁,傳遞真實有效的疫情信息。截止25日,虎撲陸續籌集了超過5000件防護服、80萬件口罩。
  • 專訪青島思達心臟醫院院長馬駿:褪去援鄂光環 民營醫院該何去何從?
    9名醫護人員不畏生死、「拋家舍業」,克服層層困難在前線奮戰53天,為武漢戰疫取得勝利寫下了不可或缺的一筆。而這背後,卻是牽頭人——青島思達心臟醫院院長馬駿的大義擔當和日夜操持。本報專訪青島思達心臟醫院院長馬駿,聽他講述全國首支非公立醫療隊援鄂的背後故事,以及他對民營醫院在發展和擔當之間的思索。
  • 救完武漢的民營醫院很缺錢,誰來救他們?
    這家籌建了七個月的醫院,因房租、裝修等已陸續投入近2000萬元。但現在,卡在了最後一環,「還缺醫療器械,如CT機」,他說,怎麼都籌不到錢了。 自1月23日武漢「封城」,李明的醫院就停止籌建。兩個多月後,此前有過溝通的投資人都拒絕出資,態度保守。他沒法子,只能繼續到處託人問。
  • 民營醫院踴躍參與武漢抗疫
    中國日報武漢2月19日電(記者吳勇 蘇峰 李定澱) 今天下午來自瀋陽的21名民營醫院的醫護人員正式向武漢市商職醫院報導,參與到新冠肺炎戰鬥的前線。該院目前收治200多位新冠肺炎患者。來自瀋陽的21名民營醫院的醫護人員正式向武漢市商職醫院報導,參與到新冠肺炎戰鬥的前線。這也是參與武漢抗疫工作的新力量之一。中國非公有制醫院協會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月18日,全國已經有70家民營醫院參與救助工作,派出近900名醫護工作在武漢前線。
  • 綠色通道、通行證、醫院證明:醫療捐贈物資出入武漢記
    同樣發布求助信息的,還有全國各地捐贈醫療物資的愛心人士、幫忙對接信息的志願者、願意提供運送支持的貨車司機:1月25日,3萬套防護服在武漢蔡甸區,需要大量車輛和司機分發至醫院;1月25日晚間,深圳有大批物資滯留,包括500箱口罩、消毒水和防護服等……如何對接醫院和司機、讓這些捐贈的醫療物資流通順暢,成為供需雙方亟待解決的問題。
  • 這家「肆拾玖坊」公司,為了抗疫在全世界買物資
    肆拾玖坊總部當天即預備了1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防疫醫療物資的篩選和採購,項目組立即投身於醫療物資的評估和採購中。同時總部也向各地分支機構發起了捐款倡議,從2月3日開始到2月6日,肆拾玖坊全國各地一百多個銷售機構的各位股東陸續捐善款近100萬。肆拾玖坊總部和各地公司已募集善款資金總計200萬元。
  • 摘桃子的民營醫院
    這是粥爺看了這麼多年新聞,總結出的經驗與真理。周一(3月23日),「新聞聯播」播出了這樣一條新聞,標題叫做:民營醫院積極投身一線抗疫。121秒的新聞,專門介紹了兩家武漢的民營醫院:武漢泰康同濟醫院和港資企業武漢亞心總醫院。
  • 400名醫護人員 800張床位 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火速支援武漢
    據悉,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籌),由世界500強企業泰康保險集團投資近40億,與武漢同濟醫院合作管理,按照三甲標準和國際一流水平建造的大型高品質醫療中心。醫院位於武漢市漢陽區四新生態新城,按照環境高雅、設備先進、名醫診療、管理國際化的標準建設,以提供高品質醫療服務和全流程照護為特色,原計劃2020年上半年開業應診。
  • 上海新福會&銳際全國車友群攜手捐助武漢中心醫院抗疫物資全程點滴紀錄
    於是上海新福會福特車友俱樂部(含大家庭成員銳友會、翼搏堂等)攜手福特銳際全國車友群共同發起了捐助武漢中心醫院防疫物資的行動!也有一些既不願出錢也不願出力的人,卻還要跳出來指手畫腳說風涼話。於是決定開機碼字,把這幾天的經歷,詳盡地做個點滴記錄和回顧!也算是不負每一位參與者的一片用心和愛心!武漢疫情,全國馳援!然而前線血戰之時,卻不時傳來防疫物資吃緊的消息!武漢各大醫院紛紛在網上喊話急缺防疫物資,希望大家能捐贈口罩、防護服等醫療防護用品。
  • 【院長說】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院長董家鴻:科技抗疫的「智慧」含量
    【院長說】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院長董家鴻:科技抗疫的「智慧」含量 央視網消息(記者 高士佳
  • 疫情期間,上海德濟醫院維持開放的秘訣在哪?
    民營醫院在疫情期間如何運轉?為何上海德濟醫院能一直保持開放?社會辦醫的痛點在哪裡?以下為醫院匯與郭輝院長的對話:醫院匯:您在疫情初期的主要經歷是什麼?是否為醫院做了一些準備?郭輝:1 月 10 日左右,武漢一些大醫院的四位同學告訴我說有 SARS 後,我便開始關注疫情。
  • 民營醫院遭遇「生死」局
    本報記者 閻俏如 北京報導4月9日下午,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附近的一家連鎖口腔醫院大門緊鎖,門上通知顯示,為響應疫情防控工作延遲開診時間,具體開診時間另行通知。而在往日,這家醫院會從每天早上9點營業到下午6點,在大眾點評平臺上,還獲得了「銅牌」的等級標識,評分高達4.97分。這家醫院的現狀已經成為疫情暴發以來我國民營口腔醫院的普遍現象。
  • 打贏疫情阻擊戰,民營企業勇爭先——同心抗疫系列報導之一
    1月24日,卓爾公益基金會通過武漢市紅十字會向武漢市防疫一線醫療機構捐贈1000萬元,主要用於從境外採購防護服、護目鏡、醫用手套、醫用消毒液等一線醫療機構急需醫療防護物資,以及人體測溫紅外智能檢測設備。1月26日12時50分左右,由卓爾控股委託的東航包機滿載320萬個醫用口罩,從菲律賓馬尼拉飛抵武漢天河機場。另一架國航包機從柬埔寨運送20萬件防護服,也隨後到達。
  • 直擊上海德濟醫院支援武漢醫護:我們在疫情風暴中心戰鬥
    上海德濟醫院是上海一家非公辦醫院。2月14日,德濟醫院派出了一支來自危重症醫學、急重症監護科室的醫護隊伍, 成為上海馳援武漢的第一支社會醫療救援隊。司機趙方田師傅說,「快到黃岡和武漢的時候,路上黑咕隆咚,一輛車都沒有,天還在打雷下雨,給人的感覺非常恐怖。」到達武漢中轉站後,對口醫院的工作人員開始進行交接、搬運物資。看著所有人都在有條不紊地工作,趙師傅的恐懼感立刻消散了,「看到這麼多工作人員都在堅持,我就覺得沒什麼可怕了。」算上司機、後勤,德濟醫院這支9人小隊,駕車十多個小時,驅馳800公裡,終於在15日凌晨到達了武漢。
  • 成都市愛心企業捐贈300噸抗疫物質馳援武漢
    2月13日,載有300噸抗疫物資的8輛運載貨車在龍潭街道上古天地·星悅廣場集結,該批抗疫物資由200噸蔬菜和100噸緊缺醫療物資構成,將於2月14日抵達湖北武漢,送往疫情防控第一線。合信置業集團此次向武漢定點醫院捐贈的100噸抗疫醫療物資包含醫用雷克蘭 AMN428E連體防護服4000件、高級防護全面罩(長期使用,40小時換一次N100濾棉)990個、3M N100濾棉(高級呼吸防護全面罩濾棉)7700
  • 河南邦傑集團400萬元物資再援武漢彰顯民族工業典範
    (網訊:程紅成/圖文)3月6日上午,河南邦傑集團22輛車隊滿載價值400萬元的生活物資,在周口交警的護航下,再次馳援武漢。 周口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主席趙萬俊在講話中指出,邦傑集團又一次舉起戰疫旗幟,又向全國抗疫一線送去價值400萬元的物資。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積極做好復產復工工作,做好了表率、起了好頭、為我市民營企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和榜樣。
  • 武漢協和醫院已籤收!打這個電話,捐贈物資可免費送達武漢各醫院,請...
    圖說:菜鳥聯合快遞企業,連夜將9省30多萬件醫療物資運抵武漢協和醫院。在上海浦東機場,阿里巴巴全球採購的醫療物資還在陸續集結,源源不斷運回中國。東航一天3個航班。1月31日,CK258、MU5042、MU5052先後從韓國首爾飛抵中國上海,搭載阿里巴巴海外直採的超過50噸口罩等醫療物資。
  • 專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顧建英:援助武漢的136名醫護人員...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田進9月11日,2020中國醫院大會在北京舉行,會上同時表彰了2020年優秀醫院院長和突出貢獻獎獲得者。會議期間,經濟觀察網專訪了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顧建英,她也在當天的會議上獲評優秀醫院院長。
  • 上海德濟醫院援鄂醫療隊勝利凱旋
    在熱烈的歡呼和感動的淚水中,上海德濟醫院援鄂醫療隊/上海市第一支援鄂社會醫療隊圓滿完成了為期46天的武漢抗疫支援任務並結束隔離,於4月14日勝利凱旋。 當天下午,上海德濟醫院為英雄們舉行隆重而簡短的歡迎儀式。上海市醫師協會會長、上海市歐美同學會醫務分會會長、上海市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建光,上海市歐美同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朱玲玲,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副會長、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會長閆東方,上海德濟醫院院長郭輝等領導嘉賓來到現場,向英雄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