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外聲音:為「讓行救護車」立法需考慮行為界定

2021-01-19 新民網

視頻:為避讓救護車立法需考慮行為界定 新民網周燁製作

  【新民網·獨家報導】避讓出勤的救護車,本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卻遲遲不能得到很好的執行,往往導致病患最終因救治延誤而不治。今年上海兩會,有15位代表齊齊提出相關意見,呼籲進行地方立法,使《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有關「讓行救護車」的規定在上海得到有效實施。

  對此,有受訪者認為,避讓包括救護車在內的應急車輛,已經呼籲了很多年。和以前相比,現在的情況已經有所改善。但從法律層面上來看,地方立法操作起來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首當其衝的一個問題就是道路擁擠,有時候無處可讓。因此,在法律中如何界定擁堵情況下司機是否做出避讓行為,成為許多人關心的問題。

  面對就「讓行救護車」立法的呼聲,不少市民投了贊成票。不過,相比嚴苛的法律規範,受訪者更多則強調,避讓應急車輛,是每個人所應該具備的基本道德。(新民網記者 周晏珵 周燁)

版權聲明:

• 在本網站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美術設計、程序及多媒體等信息,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獲得著作權人合法書面授權的,必須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使用時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法律責任。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民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您若對稿件處理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新民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52921234轉641111 021-52921234轉 新民網  傳真:021-62677454

郵箱:稿件處理  處理時間:9:00—18:00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教授勞東燕:運用二維方法論界定受賄罪實行行為
    受賄罪實行行為的界定,需要結合公職不可謀私利性的保護法益,在釐清相關立法規定之間關係的基礎上,遵循體系融貫性與合目的性的方法論要求。職務關聯性與「為他人謀取利益」均非實行行為的組成部分。職務關聯性是作為客觀附隨要件存在,宜理解為直接或間接利用本人職位的影響力。
  • 讓行救護車,蘇BV090G,點讚!
    今天早上8點40分許,觀山路、立信大道路口監控記錄下了暖心一幕:一輛車牌號為蘇BV090G的小轎車在等紅燈時突然啟動,越過停止線左轉停在了斑馬線上,後方緊急駛過一輛救護車,原來是小車主動避讓後方救護車,為其讓開一條生命通道。
  • 前有紅燈,後有救護車,你該怎麼辦?——從「不禮讓救護車罰單」說起
    不讓行救護車,罰!  據珠海市交警部門介紹, 7月31日中午,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接到緊急任務要到某小區接一名心臟驟停的患者到珠海市人民醫院,當救護車行駛到一個路口時,前方是紅燈,兩輛小車停在救護車前。  救護車司機拉響警報,旁邊車道有小車也鳴喇叭提醒,但救護車前的兩輛車沒有反應。
  • 專家:私密信息的界定還需明確
    比如,民法典在強化公民的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的同時,對於個人信息處理行為或責任的承擔也作了相應規定。但與此同時,民法典的出臺並不意味著相關制度的塵埃落定。騰訊研究員、資深專家王融表示,仍然有很多存在爭議的問題,全面的制度建設仍需留待《個人信息保護法》來完善。對於民法典人格權編的出臺,王融認為,最正面的意義在於強調了人的基本尊嚴,不僅僅是一個被量化的對象或工具,而是具有一定主體性。
  • 路遇救護車要肯讓行,更要會讓行
    (12月7日《央視新聞》)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三條規定: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執行緊急任務時,可以使用警報器、標誌燈具;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駛路線、行駛方向、行駛速度和信號燈的限制,其他車輛和行人應當讓行。在生活中,社會車輛要給救護車讓行的道理已經深入人心,駕駛員培訓考試中也涉及相關內容。
  • 私家車路遇救護車不讓行?民警:禮讓救護車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於是他先向周先生詢問救護車上的病人是否已經得到妥善安置,得到肯定回答後他考慮到周先生作為醫生,還有病人需要醫治,允許其等到午休時間再來處理此事,自己先帶胡先生回到紫陽派出所。中午周先生到達派出所後,民警楊惠忠開始為雙方進行調解。
  • 救護車鳴笛12次 前車為何不讓行
    來源標題:救護車鳴笛12次 前車為何不讓行 日前廣西柳州交警部門接到舉報:一輛轎車停在正出勤的救護車前,救護車鳴笛12次,該車始終未讓行。民警根據車牌信息聯繫上駕駛人梁某。
  • 一封直達最高立法機關的意見書
    在各地大力推行反餐飲浪費行動的背景下,日前,一封長達7000字的立法「意見書」從江門市江海區人大常委會發出,寄往全國人大常委會。這是當地啟用廣東首個「國字號」基層立法聯繫點後,向最高立法機關反饋的第一份專項立法調研報告。來自群眾的一線聲音坐上這趟「直通車」,為反餐飲浪費國家立法帶去廣東基層視角。
  • 如何界定廣告代言與表演
    但是也有人認為,《廣告法》雖全面禁止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擔任代言人,但並未禁止其在廣告活動中的表演行為。那麼,廣告表演與代言的區別是什麼?這一問題在理論研究、執法實務及司法實務中並未明確。本文旨在根據廣告表演與代言的不同含義,剖析現有觀點,提出二者界定的標準,希望對廣大讀者更好地理解這一條款有所裨益。
  • 為何千呼萬喚的「反虐待動物法」立法這麼難以實現?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律協會長高子程表示,他呼籲以修訂《治安管理處罰法》為契機,將虐待動物及相關行為納入《治安管理處罰法》的適用範圍;將《反對虐待動物法》列入立法計劃,開展立法調研,並組織專家組起草相關法律案,以推動我國《反對虐待動物法》儘早出臺。《反虐待動物法》的艱難立法之路動物保護已經算是個古老的話題了。
  • 救護車鳴笛12次,司機就是沒讓行!她的解釋是……
    救護車鳴笛12次前方司機未讓行前不久,柳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柳南大隊民警接到舉報,一輛白色小轎車在革新路市工人醫院西院附近停在一輛正在出勤的救護車前等待綠燈通行,救護車駕駛人一直按喇叭,希望前方轎車讓行,但轎車毫無動靜,
  • 隱瞞愛滋病「入刑」:地方立法的目的正當不可僭越上位法框架
    雲南省此次修訂《愛滋病防治條例》,正是出於為愛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法律保障的需要。  但立法的目的正當並不能成為超越地方立法權限的免責理由。我國《立法法》第八條明確規定,涉及犯罪和刑罰的事項只能由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立法權限。《雲南省愛滋病防治條例》中規定隱瞞愛滋病入刑的條文,於法無據,違背了上位法的框架。
  • 救護車「滴嘟滴嘟」鳴笛,你會選擇讓行嗎?
    當後方救護車「滴嘟滴嘟」鳴笛,你會選擇讓行嗎?無錫市民王先生用實際行動回答「就算被罰款記分,也值得!」12月17日早上8點40分許,江蘇省無錫市觀山路、立信大道路口的監控,記錄下了暖心一幕:一輛小轎車在等紅燈時突然啟動,越過停止線左轉停在了斑馬線上,後方緊急駛過一輛救護車。原來是小車主動避讓後方救護車,為其讓開一條生命通道。通過路口監控,交警部門確認了小車車牌,並與駕駛人王偉取得了聯繫。
  • 救護車鳴笛12次未讓行,她竟這樣解釋
    按照國家法律規定,在遇到救援車執行緊急任務時,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其他車輛和行人應當讓行。但是,卻有這麼一位駕駛人在等紅綠燈時,沒有讓道出勤救護車,耽誤救援。救護車鳴笛12次前方司機未讓行11月30日,柳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柳南大隊民警接到舉報,一輛白色小轎車在革新路市工人醫院西院附近停在一輛正在出勤的救護車前等待綠燈通行,救護車駕駛人一直按喇叭,希望前方轎車讓行,但轎車毫無動靜,直到綠燈亮起才得通行。
  • 聲音博物館《八音救護車》獲德法武漢專項文化基金特別支持
    德法大使出席活動現場並答記者問2020年10月29日,為支持武漢及華中地區文化活動的復甦,向度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藝術愛好者們致敬和獻禮,德法武漢專項文化基金系列活動伴隨著在武漢天地舉辦的《重回微觀自然》袁明輝攝影作品展的開幕在武漢正式啟動,德法兩國駐華大使出席當天的活動。
  • 南昌:救護車運送病人遇堵 一個聲音打開「生命通道」
    來源 | 都市現場(jxtvdsxc)原創發布非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刪除來源必究1月22號下午4點多,一輛救護車從江西南昌縣人民醫院出發可是由於縣城車流密集,道路擁堵,救護車只能在車流中緩慢前行。就在這爭分奪秒的緊要關頭,一個聲音帶來了生的希望。南昌縣交管大隊蓮塘中隊民警:指揮中心,我們現在帶著危重病人往蓮塘大道方向走,現在走到了澄湖中路路口,前面路口幫我控下燈。
  • 推動救護車免費通行 上海的經驗與教訓都該記住
    近日,有媒體反映救護車未安裝ETC導致道口收費站被收費一事。上海市交通委回應稱,救護車不在免費通行車輛範圍內。但為保障執行急救任務的救護車通行高速公路,上海對120急救車輛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實現免費通行。由於通行費減免政策需依託ETC來實現,在過渡期內,為不影響救助,對執行急救任務的救護車先予以放行,並幫助其儘快安裝ETC。
  • 證監會高壓監管持續打擊 場外配資「捲土重來」需遠離
    如果出現虧損,則需投資者繼續追加保證金,不然就會被強行平倉。以投資者本金10萬元,配資公司出資50萬元的5倍槓桿為例,若月息為2%,投資者需向配資機構支付1萬元/月的利息,作為資金使用費。要注意的是,通過券商融資融券配來的資金,是直接由券商打入投資者的個人股票帳戶,而場外配資,卻是入金到配資公司,投資者只能在配資方提供的帳戶上進行交易操作。
  • 丁飛鵬律師:場外交易中賣幣方與上遊犯罪受害人的民事責任劃分
    其中,「過錯責任原則」是我國民事責任承擔的一般歸責原則,以行為人的過錯為依據,判斷行為人對其行為結果是否承擔責任的歸責原則;「公平責任原則」是指加害人和受害人對造成的損害事實均沒有過錯,而根據公平的觀念,在考慮當事人的財產狀況、支付能力等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由雙方分擔損失。
  • 避讓救護車、消防車……濟南這些正能量司機值得一個大大的贊
    視頻中,救援車輛駛入雙向兩車道的窄路,兩邊車輛紛紛「轉彎、進溝……」,為其讓行。對於視頻中的「義舉」,網友紛紛留言點讚:@沈聾豺:雖然這是司機的基本素質,但是我還是要點讚!@jlena999:我們那天也讓了真的很開心,前面的車輛也是主動往邊上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