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園五先生」及「嶺南詩派」的生成

2021-02-28 廣州河南瑤頭鄉

中華讀書報 2020年1月15日

廖可斌

   二十世紀90年代中期,我曾在香港一所大學訪學。一天,我對一位講授中國古典詩賦的先生說,你們香港人和廣東人都講粵語,教習中國古代詩賦恐怕有所不便吧。只見一向溫和的老先生凜然作色道:完全不是這樣!粵語保留了入聲,而且分為陽入、中入、陰入,平、上、去三聲也都分陰、陽,因此共有九個聲調,比普通話的聲調豐富多了。用粵語吟誦古典詩賦,能體驗到更優美的音韻效果。我當時深為自己的無知和唐突感到羞愧,同時也慶幸因此對粵語與古代詩賦的關係獲得了新的認識。後來我發現,從近代到現當代,研究中國古代音韻的著名學者,多出於方言資源比較豐富的湘、贛、閩和兩廣地區。不僅如此,近代以至現當代,上述地區民眾中喜歡寫作舊體詩詞者的比例也明顯高於其他地方。這種狀況的形成,應該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也可能與這些地區的人士對古代語音有一種天然的敏感有關。粵人好吟誦,而且其創作風格獨具特色,已構成一道引人矚目的文化景觀,但它並非現在才出現,而是淵源有自,其直接源頭至少可追溯至元末明初的「南園五先生」開創的「嶺南詩派」。

 嶺南在中國古代總體上屬於開發較遲的地區。在文學藝術方面,至盛唐時代始有著名詩人張九齡(678-740)傑然挺出,而後又後繼乏人。雖晚唐的邵謁和陳陶、北宋的餘靖、南宋的崔與之和李昴英等都有一定知名度,但影響皆有限。當時嶺南文化的主體,還是貶謫到此的外來文人。整個元代,嶺南更無一人登進士第,也沒有出現過重要文學家。至元末明初,以孫蕡、王佐、黃哲、李德、趙介「南園五先生」為核心的嶺南詩派崛起,才徹底改變了此前嶺南本土詩人寥若晨星且多以個體形態存在的局面,嶺南文學才正式形成了自己的陣營和系統,在全國文化版圖中獲得了獨立地位。此後相繼出現的明中葉嘉靖年間的「南園後五先生」、明末清初的「南園十二子」、晚清近代的「南園近五子」和當代的「南園今五子」等,均繼承「南園」傳統,形成了中國文學史上傳承時間最久的地域詩派。在這六百年裡,「嶺南詩派」一直是嶺南文學發展的主流,而「南園」傳統又是貫穿其中的血脈和靈魂,因此毫無疑問,元末明初「南園五先生」及「嶺南詩派」的出現,在廣東地域文學與文化發展史上具有標誌性意義。

南園坐落於廣州城文明門之南,今文德路,是元代廣州城內的一座著名園林,現闢為中山圖書館南館-市立中山圖書館舊址。明洪武(1368-1398年)初,孫賁、王佐、黃哲、李德、趙介等五人在這裡創辦南園詩社,南園因而出名,人稱「南園前五子」也稱「南園前五先生」。

 將「南園五先生」及「嶺南詩派」放在元末明初特定的歷史文化環境和中國古代文化格局變遷的大背景中來看,它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國古代文化的格局總體上呈現重心由西向東轉移、由北方獨領風騷向南北並峙演變的趨勢。中唐以下特別是兩宋以後,隨著南方得到進一步開發,這一進程有所加快。包括「南園五先生」及「嶺南詩派」在內的一系列文化現象的出現,都是這種總體趨勢的產物。元末明初「南園五先生」及「嶺南詩派」的出現及其消歇,又與當時特定的社會歷史文化環境有關。中國自古幅員遼闊,各地文化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異,且各具特色。在整個國家處於分裂狀態、或雖然統一但沒有實行強有力的統一文化政策的時期,這種差異和特色就會更加凸顯。元朝雖然統一了全國,但蒙古統治者對文化不太重視,作為各地之間文化交流主要渠道的科舉考試也長期廢置不行,於是各地文化分頭發展。及至元末紅巾軍農民起義爆發,朝廷失控,各地割據勢力興起,當地文人依附於地方軍閥,形成了一系列地方文人群體,如依附於朱元璋集團的浙東文人群體、依附於張士誠集團的吳中文人群體、依附於陳友定集團的閩中文人群體等。「南園五先生」就是依附於當時割據廣州的何真集團的一個文人群體。雖然早在元至正十一年(1351)左右,孫蕡、王佐、黃哲、李德等人已在「南園」結社,但至正二十三年(1363)何真自惠州出兵奪取廣州後,開署求士,孫蕡等均入藩府任職,並受倚重,這個文人群體的地位和影響才得到進一步加強。明王朝統一全國後,實行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和高壓的文化政策,上述各個文人群體獨立存在和發展的客觀環境不復存在,於是相繼星散。洪武元年(1368)四月,廖永忠入廣州,何真請降;洪武三年(1370),孫蕡、李德等被薦入京任職,此後不久即因故被殺,該文人群體的其他成員也各奔東西,「南園詩社」遂告消歇。總之,元末明初「嶺南詩派」的興衰,與當時社會歷史文化環境的變化密切相關,是當時文人命運及文學思潮發展變遷的一個縮影。

 綜上所述,無論是考察廣東地域文學和文化發展史,還是探討元末明初文學與文化的發展變遷軌跡,深入研究「南園五先生」及「嶺南詩派」都是非常必要的。前哲時賢對此已多有論述,而陳恩維教授的新著《文學地理學視野下的明初嶺南詩派研究》,堪稱該領域的一項總結性和開拓性的重要成果,我認為它有如下特點:

 第一,本書對該領域的學術研究史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梳理,對相關研究成果作出了客觀準確的評價。學術研究一般應該「接著講」,而非「從頭講」,新的研究應該在全面梳理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行,這樣才能避免重複和倒退,才能真正推進學術的發展。這個道理很簡單,但並不是每個研究者都能做好。中國人口多,從事學術研究的人也多,幾乎沒有哪個領域沒有人研究過,很少有所謂真正有意義的空白留下來。這就對人們開始新的研究形成了挑戰。於是有的人乾脆無視已有相關研究成果,自說自話;有些人雖然也做了學術史梳理,但或多有遺漏,或評騭失當。本書則對古往今來關於「南園五先生」和「嶺南詩派」的研究成果進行了全面檢視,對它們的貢獻和不足作出了細緻的分析和公允的評價,在此基礎上確定了研究的思路和目標,體現出嚴謹求實的優良學風,也展示出因長期沉潛於該領域的探索而具有的學術自信。這份學術檔案並非多餘,它不僅構成本書的研究起點,也為其他學者進一步研究提供了豐富信息,本書也就成為從事該領域研究繞不過去的一座裡程碑。

南園原址文德路市立中山圖書館舊址、孫中山文獻館,故地明初臨珠江。孫賁有詩云:「昔在粵江曲,南園抗風軒,群英結詩社,儘是琪林仙。」「南園五先生」倡導捍衛詩騷傳統,高揚漢魏遺風,「開有明嶺南風雅之先」(屈大均《廣東新語宮語》)與「吳中四傑"高啟、楊基、張羽、徐賁等的詩歌實踐,匯成了一股強勁的「南音」蜚聲海內。

 第二,材料豐富,考辨詳實。陳恩維教授長期關注本課題,廣泛收集相關文獻,對「南園五先生」的生平和著述、「南園詩社」的始末、「嶺南詩派」的發展源流等都作過精審的考辯,已發表許多高質量的前期成果,為本書的寫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如他收集了明清以來刊刻的孫蕡《西庵集》7個版本、《南園五先生詩》6個版本,對南園五先生的作品進行了進一步輯佚;綜合利用各種文獻,釐定了孫、王、黃、趙四人的生卒年,編制了詳細的《南園五先生年表》;考證出南園結社在元末至少有兩次,相關的歌酬唱活動延續到了明初;根據首次發現的趙介行狀及佚作,找到了趙氏參與南園詩社的直接證據,從而解決了本課題研究的若干關鍵問題。

 第三,縱橫結合,個案研究與整體研究相結合,體系完整。本書首先考察了明以前嶺南形象的變遷與嶺南文學的發展歷程,揭示了元末明初「南園五先生」及「嶺南詩派」生成的文學背景和文化淵源;全書主體部分既注意探討「南園五先生」的思想和文學創作風格的共性,如「音韻鏗鏘,情思悽愴」等,又細緻分析了他們各自的個性特徵及其在不同時期的發展變化,如李德思想頗有理學色彩,趙介則受道教思想影響頗深,孫蕡的文學創作經歷了由「山林之文」到「臺閣之文」再到「江湖之文」的演變過程等;既以「南園五先生」為關注的重點,又延伸開去,對圍繞在「南園五先生」周圍的嶺南文人群體進行了全面觀照,展現了元末明初「嶺南詩派」的全貌;既描述了「南園五先生」的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學思想和對嶺南的地域書寫,又考察了六百年間「南園」傳統的傳承和「嶺南詩派」的流變。毫無疑問,這是迄今為止對「南園五先生」及元末明初「嶺南詩派」研究最為全面系統的一部著作。

南園前五先生詩南園後五先生詩

孫蕡,字仲衍,號西庵先生,廣東南海平步(今順德平步鄉)人。生於元至元二年(1337年)。

王佐,字彥舉,人稱聽雨先生,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縣),出生於元至元三年(1337年)。南園五先生中,王佐的名氣僅次於孫蕡。黃哲,字庸之,人稱「雪篷先生」,元番禺(今廣州市)人。是南園五子中,最早為朱元璋所招用的,黃家世代為荔灣大姓。

李德,字仲修,番禺人,自號採真子。因曾任洛陽長史,人稱李長史。他出生於元末,居家苦學,博覽群籍,工於文詞,尤邃於經學。

趙介,字伯貞,番禺人,生於元至正三年(1343年)。博通六經,對星官醫卜、佛老之書,無所不究,多才多藝,詩學一門造詣尤深。是南園五子中,以布衣終老的。作者:孫蕢、歐大任等著 / 梁守中、鄭力民點校
中山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1990  嶺南叢書

 第四,思考深入,富有創新意識,為地域文學研究的理論建構作出了重要貢獻。現在地域文學與文化研究是學術界的一個熱點,但很多研究成果都流於泛泛介紹,缺乏理論和方法上的自覺意識。本書不滿足於對地域文學現象的描述,而是力圖在地域文學與文化研究的理論和方法上有所開拓,挖掘嶺南詩派所具有的特殊樣本意義,對弱勢文化區域文學流派的形成機制、文學景觀與地域詩派形成之間的關係、地域文學傳統的傳承規律等理論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如第五章中指出,「南園五先生」的嶺南地域書寫,「不斷伴隨著一種文化和審美的發現。其語義經由以家鄉風物為中心的地方生存的層次,進入到以人文景觀為中心的地方記憶層次,再進入到以文學空間為中心的地方認同層次,最後進入到了以生命共同體為中心的美學家園的層次。南園五先生的地域書寫表徵的地域文化內涵和文化特徵不斷深化、不斷明確,因而能夠形成鮮明的地域特色,並在嶺南文學和文化史上產生持久的認同與影響」。對地域文人群體的地域書寫作出如此精微而清晰的分析,在已有的地域文學與文化研究成果中是少見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範式性意義。

 陳恩維教授和我同為湘人,又都離開了家鄉。他先至東吳再至嶺南,我則先去浙江再來北京。不約而同的是,他以「嶺南湘客」為號,我也曾以「楚客」為筆名,這裡面自然包含了對故鄉的懷念,也算是一種地域文化認同,同時也蘊含了客居他鄉的漂泊感。但以一個外來者的眼光,打量一種新的地域文化,進而探尋它的內在脈絡,不斷有令人驚喜的發現,有時會顛覆自己原來想當然的猜想,也是一件饒有趣味的事情,陳恩維教授對此或也與我有同感吧。承他不棄,命我為其新著作序,故聊書讀後感如上。

 本文為《文學地理學視野下的明初嶺南詩派研究》序言

廣東著名收藏家 文獻研究者·梁基永講 : 瑤 溪

廣東「文豪」哪兒最多?《廣州日報》

莊頭花市

鄉村·鄉土·鄉愁 《南方日報》

相關焦點

  • 重修詩人梁藥亭先生故墓碑記
    (先生姓梁氏,諱佩蘭,字芝五,號藥亭)詩人之筆,茹古涵今,抑浮振靡,裁偽體,親風雅,喤喤厥聲,以鳴其盛,鄉黨僚友,翕然宗之,而身世轗軻,間關南北,至老始一遇。吾粵詩人,南園五子之後,繼以梁、陳、屈三家。陳、屈未用於世,不具論。若藥亭先生者,固我大清景運初開,拔起之才,非有嫌於徵遺訪舊、名節可議者也,又非有如前明之媢賢嫉能、立朋黨、角門戶、使不得伸其志也。乃年六十而始遇,遇而即歸,何也?夫人負著作,才際休明,運歷高科,躋省闥,孰不願為中天慶景,朝陽梧桐?
  • 【嶺南文史】羊城文脈千年一貫 龍虎際會各領風騷
    【嶺南文史】羊城文脈千年一貫 龍虎際會各領風騷金羊網  作者:鄧瓊  2020-01-16 站在今天中山圖書館這塊寶地上溯,從明代南園到清代廣府學宮
  • 螞蟻詩派•南柯一夢
    螞蟻先生有三大愛好,美酒、女人和詩。這與中國詩人趣味相投,遂快速進入中國詩壇,成為一顆耀眼的新星。做了詩人之後,他發現無門無派非常掉價,走到哪裡都不方便,所以他經過六天六夜冥思苦想,終於創出了螞蟻詩派。螞蟻詩派的招牌,是他偷了一個女人的短褲做出來的。他在那短褲上大書「螞蟻詩派」四個大字,再用一個竹竿撐起來,做得像三角帆一樣。
  • 明末嶺南詩人黎遂球,與復社成員的交遊情況簡述
    嶺南詩人黎遂球作為活動於同一歷史時期的文人,曾五次上京赴考,雖不第,期間多次的往返,令詩人交友甚廣。在其詩文集《蓮須閣集》、《蓮須閣文鈔》中復社成員的頻繁出現,根據統計,黎遂球友人有復社成員46人。那麼他與復社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復社思想對黎遂球有怎樣的影響?
  • 盤點唐詩的兩大著名詩派:邊塞詩派和田園山水詩派
    邊塞詩派和田園山水詩派是唐詩的兩大著名詩派。一、邊塞詩派邊患,一直是困擾甚至危及歷代朝廷的重大問題。初、盛唐時期的許多詩人,都親身經歷過邊塞的軍旅生活,形成了一個規模不小的邊塞詩派。盛唐的邊塞詩派名家輩出,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李頎等,都是唐詩名家,這還不包括王維、李白、杜甫等也寫過不少邊塞題材詩歌的大詩人。
  • 五月五端午 · 嶺南天地市集開市
    五月五,過端午B.S市集再現嶺南天地開市時間:2019.6.7-6.9每日12:00-22:00市集地點:嶺南天地哈根達斯廣場市集入選名單:原創藝術類:Whispers Wonderland賞味滋旅從亼草木染CoCo小姐織音樂器刁大叔吉承軒野草花園玩個毛線ZB原創花藝首飾Flowershop 花兒說文羅藝術雙休樂園英德紅茶貓先生miumiuWild Young魚寶寶MagicHands
  • 福田區南園街道交通綜合治理百日行動
    南園街道不斷探索創新模式、不斷提升交通管理水平,以落實「百日行動」為契機,進一步夯實道路交通安全管控,持續提升安全係數,構建交通綜合治理的「南園樣板」。今天我們邀請了南園街道黨工委書記林志平,就南園街道交通綜合治理百日行動的工作部署及進展做進一步介紹。
  • 福田南園派出所:制度先行瞄準基層治理痛點
    巴登街的變化只是南園街道的一個縮影,如今的南園街道依然充滿「煙火氣」,華強南電子市場車來車往、人流密集,巴登街整潔有序。作為街道平安的「守護者」,南園派出所管轄自然村5個、社區居委會11個,目前常住人口超20萬。
  • 「錢謙益與虞山詩派文物」:呈現罕見錢謙益書法與柳如是像
    虞山詩派的理論與創作是從錢謙益開始和完備的,他主張把靈心、世運、學問三者結合統一起來,為虞山詩派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虞山詩派,詩風傳承由於錢謙益的地位和才學,在他周圍聚集起了一大群學生和追隨者,從而形成了聲勢浩大的「虞山詩派」。虞山詩派陣營強大,除主要人物錢謙益、馮班、錢陸燦外,錢謙益門生馮舒、瞿式耜、陸貽典、嚴熊、何雲,族人錢曾、錢龍惕,妾柳如是,馮班子馮行賢、侄馮武,錢陸燦門人王譽昌、族子錢良擇等,都是該詩派的中堅。
  • 《晚清四十家詩鈔》與桐城詩派的最後歷程
    其《晚清四十家詩鈔自序》自述道:先大夫垂教北方三十餘年,文章之傳則武強賀先生,詩則通州範先生。二先生從先公最久,備聞道要,究極精微,當時有「南範北賀」之目。其後各以所得傳授徒友,蔚為海內宗師,並時豪傑未有或之先也……二先生外,則有馬其昶通伯、姚永樸仲實、姚永概叔節、方守彝倫叔、王樹楠晉卿、柯劭態鳳孫,鹹各有以自見。
  • 漢朝明朝書香貴 開國皇帝農耕類 莫笑北大往年事 南園玫瑰潤之味
    莫笑北大當年事,南園玫瑰潤之味。生於農家的劉邦從管理十裡地的亭長起家推翻了秦朝、贏了楚漢之爭、建立漢朝……這個婦孺皆知。本文單表偉人毛澤東晚年實施的一項戰略國策,所產生的書香之高雅五十年後釋放出「南園玫瑰潤之味」。 毛澤東要求全國各行各業都要辦成一個大學校,學政治、學軍事、學文化、又能從事農副業生產、又能辦一些中小工廠,生產自己需要的若干產品和與國家等價交換的產品……學生也是這樣,以學為主,兼學別樣,即不但學文,也要學工、學農、學軍。
  • 聚焦地域文化,江西詩派如何成就宋代文化盛象?
    江西詩派概況「江西詩派」這個名稱第一次出現是在呂本中的《江西詩社宗派圖》,此中稱黃庭堅為詩派之祖,並開列了陳師道等二十五人的詩派名單,後續有更多的詩人被納入此流派,到了宋代末期,方回提出「一祖三宗」之說,「一祖」為杜甫,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三人為「三宗」。
  • 福田區南園街道:以人民為中心打造幸福街區
    11月7日,福田區媒體記者採訪團走進南園街道。南園街道黨工委書記林志平在接受深晚記者採訪時表示,南園街道24萬人民群眾將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通過「三大民生工程」和四項特色文化品牌,把文化自信深入社區、深入民眾,讓轄區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南園街道留觀酒店的30個日與夜
    2 月 29 日早上 9 點 48 分,在 " 南園街道留觀酒店愛護群 " 裡發出這樣一條信息後,肖文坐上了回家的車。南園街道留觀酒店位於福田區巴登街的維也納智好酒店內,在深圳,它有一個特別的名稱——南園街道健康驛站。南園街道健康驛站由南園街道辦事處主辦,南園派出所、安保公司、維也納智好酒店以及駐點醫院共同協辦,共有工作人員 53 人。
  • 南園街道強化黨建引領精準扶貧
    南園街道在「一對一幫扶」(即一位幫扶單位幹部對接一戶貧困戶)的基礎上,增加黨支部對接貧困戶、村黨員對接貧困戶兩種模式,推動基層黨建與精準脫貧深度融合。在街道黨工委的大力支持下,轄區上步股份公司黨委、南園商圈黨委等為貧困戶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形成黨建-扶貧-產業「三推進」的良性循環。
  • 南山街道南園社區「搭臺協商」深化社區治理
    去年以來,南園社區堅持「黨建引領、群眾自治」,凝聚多元力量,培育「同心南園鄰裡互助會」等公益服務型社區自組織,確保激活內生力量依靠社區、養在社區、服務社區。 激活內生力量,打造社區自組織,成為深化社區治理又一條可借鑑典範,「南園經驗」內涵得到進一步豐富。如今,南園社區鄰裡有愛,黨群共融,生活幸福。
  • 關於《福田區南園街道南華村棚戶區改造專項規劃(草案)》的公示
    《福田區南園街道南華村棚戶區改造專項規劃(草案)》已經區城市更新主管部門審查完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棚戶區改造工作的實施意見》(深府規〔2018〕8號)《深圳市棚戶區改造項目專項規劃審批操作規則(試行)》等規定,現予以公開展示。
  • 山東曲阜市政協考察團到訪青島南園孔子紀念館
    半島網7月17日訊 7月17日上午,來自孔子故裡——曲阜市政協主席孔令玉一行,在青島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張墨英、副主任姚永明的陪同下,專程參觀考察了青島南園孔子紀念館。正在南園孔子紀念館展出的「孔子與青島」主題展覽,是為紀念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誕辰2570周年,由青島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與青島市孔子文化交流協會聯合策展,後經多次補充完善,形成如此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