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動機理論的辨析

2020-12-18 中公教師網

一、成就動機理論

成就動機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在學習活動中,成就動機是一種主要的學習動機。成就動機最初由麥克裡蘭和阿特金森提出,後來由阿特金森加以發展。

麥克裡蘭研究發現,高的成就需要與成功行為有很高的相關性。成就需要高的人,他們通常表現出對問題喜歡承擔個人責任,他們希望事業的成功和問題的解決不是靠運氣和外界因素,而是靠自己的能力,這樣他們就能體會到成就的滿足感;反之,很少產生滿足感。

1.成就動機傾向類型

阿特金森認為,成就動機由兩種有相反傾向的部分組成,一種稱之為力求成功,即人們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帶來積極情感的傾向性;另一種稱之為避免失敗,即人們避免失敗和由失敗帶來的消極情感的傾向性。他在研究中發現,由於這兩種動機所佔比重的差異,會產生兩種不同的人:一種稱之為避免失敗者,另一種稱之為力求成功者。

2.成就動機傾向類型的特徵

成就動機水平不同的人在選擇目標和完成任務上也不同。

(1)求成型的人傾向於選擇難度適中的任務,喜歡選擇有50%把握的、有一定風險的工作,通過完成任務提高其自尊心,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2)避敗型的人傾向於選擇或者非常容易或者非常難的任務,迴避有50%把握的工作。選擇容易的任務可以避免失敗;選擇過難的任務,即使失敗也能找到藉口以減少失敗感。這種選擇能防止自尊心受到傷害和產生心理煩惱。

總結:成就動機理論更側重趨向成功者和避免失敗者會傾向選擇不同難度的任務。

二、成就目標理論

成就目標理論是在成就動機理論和成敗歸因理論為基礎,在德韋克能力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學習動機理論。德韋克認為,人們對能力持有兩種不同的內因觀念,即能力增長觀和能力實體觀。

三、自我效能感理論

自我效能感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班杜拉於1977年提出的一個概念,指個人對自己是否具有通過努力成功完成某種活動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觀判斷與信念。

它來自班杜拉對功效期待與結果期待的區分。結果期待指一個人對某一特定的行為將造成某種結果的估計,功效期待指一個人能成功地執行某種可以產生一定結果的行為的信念。當確信有能力進行某一活動時,一個人就會有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就會去進行那一活動。

總結:自我效能感關注自己對所做出的行為和自己的能力是否有信心。

四、自我價值理論

科溫頓的自我價值理論的基本假設是當自己的自我價值受到威脅時,人類將竭力維護。這一理論認為人類將自我接受作為最優先的追求。這種保護和防禦以建立一個正面自我形象的傾向就是自我價值的動機。

自我價值理論將學生分為四類:高驅低避型、低驅高避型、高驅高避型、低驅低避型。

高驅低避型。這類人擁有無窮的好奇心,對學習有極高的自我捲入水平。他們通過不斷的刻苦努力發展自我。他們自信、機智,又稱作「成功定向者」,或者「掌握定向者」。

低驅高避型。這類學生又被稱為「逃避失敗者」,對於這類學生,逃避失敗要重要於對成功的期望。他們對學校和生活感到持續的厭煩和無聊,大部分時間裡表現的無精打採,懶洋洋的。但是他們並不一定存在學習問題,他們的成績可以是很好的。他們可能會用短時間裡的「猛攻」來換取更多時間的悠閒。

高驅高避型。這類學生同時受到成功的誘惑和失敗的恐懼。這類人被稱作「過度努力者」。他們對任務既追求又排斥的衝突情緒,但焦慮引起並加強了他們對學習的注意,所以他們會想辦法取得成功來避免失敗。為了成功同時又要掩飾自己的努力,他們中就出現了一種「隱諱努力」的現象。他們在同學中儘量表現得貪玩、不在乎考試,但私下裡卻偷偷的努力。

相關焦點

  • 學習動機的理論——成就動機理論
    對於學習動機的實質及培養與激發的規律,心理學家提出了種種不同的理論觀點,這些理論從不同的角度解釋了人類的學習行為。這裡重點給大家分析一下成就動機理論。這一部分在教師招聘考試中主要的考察方式是單選題等客觀題。重點去理解知識的意思即可。
  • 學習動機理論
    學習動機理論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重點內容,考試頻率比較高,要求各位考生以全題型的形式進行備考。尤其需要注意對於案例分析題的備考。一下是常見的動機理論,要求大家把握好每個理論的核心觀點,能夠用動機理論來分析學生的學習問題。一、強化理論強化理論是行為主義學派的觀點。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認為,動機是強化的結果。
  • 學習動機理論——強化理論
    強化理論行為主義心理學家用S—R的公式來解釋人的行為。他們把動機看作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種對行為的衝動力量,並特別重視用強化來說明動機的引起與作用。經典條件反射與操作條件反射的理論也都認為強化是形成和鞏固條件反射的重要條件。
  • 學習動機理論之自我效能理論和成就動機理論
    自我效能理論和成就動機理論自我效能理論一、自我效能理論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首次提出,是指個人對自己能否通過努力成功完成某種活動的能力所持有的從的主觀判斷和信信念。班杜拉認為,人類的行為不僅受行為結果的影響,而且受通過人的認知形成的對自我行為能力與行為結果的期望的影響。
  • 學習動機有哪些理論?
    01強化動機理論聯結主義心理學家用S-R公式來解釋人的行為,認為動機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種對行為的激發力量;強化是外部刺激對行為的增強作用在學習中,合理地增強正強化,利用負強化,減少懲罰,將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水平。 【注意】強化動機理論屬於行為主義動機理論。
  • 學習動機理論的材料分析題備考指導
    學習動機理論是教師資格以及教師招聘考試中材料分析題的,材料題通常考察的都是學習動機的歸因理論、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以及學習動機理論的綜合運用,下面是學習動機理論出材料分析題的常見考法:材料分析題一:閱讀案例,回答問題。
  • 工作動機—學習需求理論
    學習需求理論David C. McClelland及其同事(尤其是John W. Atkinson)在Murray的工作基礎上發展了50多年。Murray研究了許多不同的需求,但很少有任何細節。成就需要成就的需要(nAch)是激勵人們在他們正在執行的任務(尤其是困難的任務)上表現出色的動機。在McClelland研究的三個需求中,nAch影響最大。成就的需要因人而異。這使nAch成為人格特質以及對動力的陳述。當表達nAch並使其成為明顯的需求時,人們會努力在完成的任何工作中取得成功。
  • 動機層次理論 - CSDN
    四、 答題及採分點(一)需要層次理論1.簡介:需要層次理論是由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他認為個體任何行為的動機都是在需要發生基礎上才能被激發起來的,他把動機看作需要,分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
  • 筆記|C9 動機 之四、動機的種類 & 五、動機理論 & 六、衝突 & 七...
    (5)學習動機是人類的一種重要的社會性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力。學習動機的主要內容有:知識價值觀、學習興趣、學習能力感、成就歸因。(二)原始的動機與習得的動機根據學習在動機形成和發展中所起的作用,人的動機可分為原始的動機和習得的動機。
  • 心理學易錯知識點辨析(一)
    概念辨析:感受性是感受器對適宜刺激的感覺能力,而感覺閾限是指能夠引起人的感覺的刺激範圍,前者是指主體的敏感能力,而後者是指客觀刺激的刺激範圍。兩者呈現反對,主體越敏感,能夠感受到的感覺閾限就越小。(2)動機說VS提取失敗說1.動機說動機說認為遺忘是由於情緒或動機的壓抑作用引起的,如果這種壓抑被接觸,記憶也就能恢復。
  • 成人學習者的類型與學習成效:基於 學習動機和學習障礙的探究
    第二,基於成熟的成人學習理論。本研究參考成人學習領域中的亨利和巴奇爾決策理論模型,該理論模型的起點是成人學習者個人特徵(年齡、性別、教育水平等)、參與學習的原因(學習動機,改善工作環境、結識新朋友等),認為這兩個方面都與學習機會的信息來源相關,而學習機會的信息來源被分為參與障礙因素、課程屬性和教育機構三大因素。
  • 心理學知識點:錯覺理論辨析
    每種錯覺的產生都有它獨特的原因,目前解釋錯覺的理論有六種:(一)眼動說在看幾何圖形時,眼球會跟著圖形的輪廓和線條做掃描的運動,而眼球運動的方向會影響到眼球運動的速度,這就會導致錯覺的產生。(二)移情說觀察者把自己認同於圖形的某部分,並將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圖形上面,因而引起視覺的變形。
  • 2021教師招聘備考——快速掌握學習理論核心考點
    ,無論是教師資格證考試,還是教師招聘考試都繞不開學習理論這一塊,大家在學習這一快時候,最大的感受就是知識點,各種「理論」和「主義」會使我們暈頭轉向,那麼如何才能紛繁的理論中找到考試命題的規律,重拾學習的信心,是學習學習理論這一塊的關鍵。
  • 筆記|C9 動機 之一、動機概述 & 二、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 三...
    C9動機一、動機概述(一)動機的含義動機 是由目標或對象引導、激發和維持個體活動的一種內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動機是一種內在過程,因而對動機不能進行直接地觀察,但可以通過個體對任務的選擇、努力程度、對活動的堅持性和語言表達等外部行為進行間接地推斷。
  • 「需要層次理論」告訴你,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這位家長遇到的問題其實也發生在許多別的家長身上,孩子學習積極性不高,在學習方面貫徹實行「敷衍政策」。這種時候,很多家長往往會陷入誤區:孩子變成這樣,肯定是手機的錯,是遊戲的錯,是孩子自己的錯,唯獨不是家長和老師的錯。作為家長,要勇於反思自己,要敢於跟老師正面交流。影響孩子學習興趣高低的最大因素是「學習動機」。
  • 特崗教師招聘《教育理論基礎》模擬題
    一、單選題1.信息加工學習理論的創始者是( )。A.斯金納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2.行為目標的陳述依據是( )。A.可觀察和可測量的行為 B.行為產生的條件C.行為的標準 D.具體目標3.成就動機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認為避免失敗者的目的是避免失敗,減少失敗感,所以他們傾向於選擇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難的任務。當一項任務的成功率為50%時,對他們的成就動機( )。
  •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在教師招聘考試中考的頻率較高,主要以客觀題形式備考,考察單選題、多選題和判斷題,首先會考察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代表人物;其次會考察人本主義理論的一些特點以及涉及的人物觀點;再次考察難度再高一些,會出一些例子讓你去判斷,分辨出是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觀點,還是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觀點。
  • 孩子學習沒動力,運用自我決定理論,尋找孩子內在驅動力自主學習
    對於孩子而言,學習本身就是一種高需求,成就動機所需要的也正是孩子對於學習的這種需求,以此來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而獲得成功。也就是說,成就動機就是一種內在的驅動力,它能夠去影響到孩子的行為活動以及思維方式。反觀孩子不會去主動學習,就是因為他們自身缺乏「成就動機」。
  • 家長如何激發孩子鋼琴學習的動機?鋼琴學習
    孩子鋼琴學習動機激發的作用家長對孩子學琴動機的決定性影響雖然鋼琴學習活動是發生在孩子與教師之間,但由於孩子年齡小,理解、自制能力較差,因此很多家長都相當程度地介入到孩子學習之中去,更由於家長每天與孩子在一起,有時伴隨著他練琴的全過程,因此家長對孩子學琴動機的影響往往是決定性的
  • 自我決定理論
    該理論主要有四個分支理論:(1)基本心理需要理論:心理需要是內在動機產生的基礎。理解學習動機的關鍵是三種基本心理需要:勝任需要、歸屬(關係)需要和自主需要。這些心理需要的滿足程度,決定了學習動機的能量和性質。(2)認知評價理論:外界因素對內在動機的影響。認知評價理論認為,凡是能滿足人們勝任需要的社會事件,都能增強行為的內在動機,例如報酬、反饋、免於受到貶低性評價等。凡是滿足人們自主需要的環境,也能增強內在動機。當人們在體驗到成就時,還必須感覺到行為是由自我決定的,才能真正增強內部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