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裡長劉德文17年不間斷運送2百餘位老兵遺骸歸根

2020-12-14 海峽青年評論

「伯伯跟好,咱們回家了!」高雄市左營區祥和裡裡長劉德文從2003年迄今,不間斷地背著200多位老兵遺骸跨海返回大陸與親人「團圓」。在劉眼中兩岸早已融為一體,過去因大時代所造成的骨肉分離是人間悲歌,但協助老兵落葉歸根則成為他此生最快樂的志業。

今年54歲的劉德文為屏東高樹人、中國國民黨黨員、高雄市左營區祥和裡裡長。劉年輕時曾在銀行業服務,2003年因老婆選擇落腳高雄,於是一家搬進眷村屏山新村,也開啟他與老兵們的不解之緣。重情重諾的劉因一名老兵臨終前囑託,成為現在往返兩岸的「靈魂擺渡人」。

劉德文接受中評社訪問說,會做這些事情都是因緣,很多人以為他送老兵骨灰回大陸是因「外省二代」的身份,但他實際上是臺灣土生土長的小孩,會跟老伯伯們結緣,產生濃烈的情感一切皆是緣分。

劉德文17年來往協助老兵骨灰返鄉共往返兩岸200多趟,行腳踏遍大江南北,北至哈爾濱、內蒙古,南至廣西、雲南等都有過他的足跡。他說,整個大陸只剩西藏、甘肅及青海三省沒去過。

劉德文向中評社表示,1949年蔣介石從大陸帶了60萬大軍來臺,左營這邊因靠近軍港,因此有很多海軍眷村,「屏山新村」就是之一,而且這眷村可說是當年最多老兵的一處。70年代屏山新村約有3千多位退役海軍官兵,直到他2003年來時也還有1800多位老兵。但這17年中老兵凋零的很快,現在的屏山新村僅存50多位老兵,而最年輕的88歲,年紀最長的也有101歲。

劉德文表示,這些老兵當年跟著蔣介部隊來臺,開放探親後有很多人也曾返回故鄉探視,有些人年紀大了想回大陸,但因兩岸健保醫療制度不同,老伯伯們就醫不方便,因此打消了念頭。但每逢清明節前夕,他常見村內老伯伯們朝著家鄉方位下跪,我當時問他們在幹嘛?伯伯說,自己不孝,一、二十歲就別了父母,父母生前又無法盡孝,如今身在臺灣只能遙祭雙親,更希望自己百年之後能落葉歸根、魂歸故裡,葬在雙親墳邊永遠陪伴他們。

劉德文說,這些老兵的故事很多,每說一次、聽到一回,心也就跟著揪了一次。此外,劉說,最一開始就是一位老兵提著兩瓶高粱酒邀他到家中作客,但他不喝酒沒法陪喝,於是老兵乾了一大杯高粱酒後跟他拜託,希望劉能夠在他百年後把骨灰罈帶回老家。劉承諾後就開啟這17年來往返兩岸,運送老兵遺骸的工作。

劉德文說,很多人可能無法體會,但他每送一位長者回鄉落葉歸根安葬,他內心都非常喜悅。曾有人質疑說,「是不是這些老兵留有很多遺產?」剛開始他確實很在意有這些語言,但後來他不在意了,原因就在於「日久見人心」,只要是做好事就繼續做,不會因這些耳語而改變自己。雖然他是中國國民黨員,但他認為做這些事情不分黨派、不分族群。

相關焦點

  • 臺灣裡長16年背200位老兵骨灰回家,全部分文不取
    為完成老兵們的祈願,劉德文16年背回200多位老兵骨灰,從臺灣到大陸千裡送歸。1,回不去的故鄉飛機落地後,劉德文在機場出口找到了接機的人。因為在銀行工作時服務態度好,2001年,劉德文被推舉為高雄市左營區祥和裡裡長。
  • 臺灣裡長照顧武岡老兵多年...
    1967年出生的劉德文是臺灣屏東縣高樹鄉人,祖輩、父母都是普通農民,而他做裡長前也沒怎麼接觸過「外省老兵」。劉德文曾在高雄一家銀行工作,1997年在祥和裡買了房。「我們搬來後,跟這裡的長輩常有互動。後來,在一位老人鼓勵下,劉德文放棄了金融業的高薪資,出來選裡長,連任多屆至今。1949年蔣介石撤退臺灣,帶來大批軍人,其後安置形成所謂「眷村」。祥和裡就是一個「老兵」聚居的地方,最多時有4000多人,其中長期單身的有3000多位。劉德文2002年接手做裡長時,獨居老兵還有千人左右,現已不足200位。
  • 臺灣裡長一諾千金,替離世老兵尋找親人,赴臺老兵終回故土
    在臺灣省高雄市祥和裡,有一位叫劉德文的裡長。裡長類似於村書記一職,專門做的是跑腿工作。不過劉德文的跑腿工作比較特殊,他是將赴臺老兵的骨灰罈帶回大陸,完成老兵生前魂歸故裡落葉歸根的遺願。有人稱,劉德文就是現實世界中的靈魂擺渡人,在臺灣與大陸之間架起了一座通往故土的友誼之橋。
  • 靈魂擺渡:臺灣裡長16年背200位老兵骨灰回家,分文不取
    靈魂擺渡:臺灣裡長16年背200位老兵骨灰回家,分文不取 video 臺灣高雄祥和裡裡長劉德文從
  • 豫籍赴臺老兵離世 猛獁新聞、頭條尋人期待您一起幫他們落葉歸根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余光中的這首《鄉愁》,寫出無數臺灣海峽遊子渴望落葉歸根的心情。作為中原腹地、人口大省的河南,當年就有不少豫籍子弟去往臺灣,如今隨著歲月的流逝,河南籍赴臺老兵在臺灣陸續離世,猛獁新聞·東方今報將聯合頭條尋人一起為他們尋找老家的親人,幫助他們落葉歸根。
  • 父親22歲那年失蹤,74年後終於回歸,是什麼讓這對夫妻天各一方?
    在這艱難的日子裡,剛剛出生不到一歲的小弟弟,因為出麻疹無錢醫治而過早夭折。但生活的艱辛沒有壓垮這個堅強的母親。那時候需要交公糧,母親一個人挑不動,別人就幫她抬到公社去。她給人家做保姆掙錢。供養兩個孩子讀書。她陪在兩個孩子身邊,撫養他們長大成人。父親究竟去了哪裡?為何多年都不回家?
  • 《幫幫他們 讓臺灣老兵魂歸故裡》·又有29位老兵等待魂歸故裡
    連日來,本報報導了20位已故贛籍老兵魂歸故裡一事後,兩部尋親電話被打爆。記者通過與這些尋親讀者的溝通後,感覺到他們對在臺親人的思念之情。就在昨日,本報又接到29位已故老兵的名單,他們是在最近四年內去世的,但願這些名單中,有本報讀者朝思暮想的親人。
  • 離散67年後落葉歸根 九旬臺灣老兵王誠松回家了
    核心提示:2014年本報曾經報導過臺灣老兵與失散的海安女兒相聚的消息。3月28日,王秀蘭再次飛往臺灣,這次去臺灣與上次的忐忑不同,王秀蘭很是興奮,她要把父親接回家。4月3日晚上,時隔67年,九旬臺灣老兵王誠松回到了老家海安縣雅周鎮王垛村。剛進家門,王老熱淚盈眶地說:「我終於回家了!」
  • 跨越70年 上海91歲老連長與16位7旬老兵回老連隊過年
    上海崇明91歲老連長與16位7旬老兵回老連隊過年。供圖(新春見聞)跨越70年 上海崇明91歲老連長與16位7旬老兵回老連隊過年中新網上海1月20日電(楊相騰 李奎 胡思江)土生土長的崇明人龔強是一個年逾九旬的老兵。
  • 兩位離世北京籍臺灣老兵親屬現身 身份有待確認
    1987年,董世敬通過香港入境大陸,最終回到家鄉,和父親、妹妹相見。由於當時兩岸沒有開通探親,董世敬入境程序並不合規,因此曾經到派出所道歉。儘管如此,一家人仍然吃了一頓團圓飯。董世敬走後沒兩年,其父親就去世了。  董老太太的兒子和丈夫說,董世敬每次回北京,都會帶回一些北京籍臺灣老兵的信息,然後在北京幫助老兵們尋訪親屬,其中許多老兵在北京的親人都和他們一家相識相知。
  • 臺灣青年助老兵兩岸尋親:用網絡結束歷史遺憾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新華社臺北9月2日電(記者陳君 查文曄)颱風將至,八月的午後,臺北長春路上一棟老舊公寓裡,一群人圍著輪椅上的老人,細訴73年的思念。「一家人在一起真不容易。」九旬高齡的王淑蘭奶奶與從湖南跨海而來的11位親人一一握手,接受晚輩的問候。看到這溫馨一幕,客廳一角的臺灣女孩周思妤溼了眼眶。這是她負責的大陸「今日頭條」網站「兩岸尋親」項目的第34個成功案例。該項目致力於幫助海峽兩岸失散家庭團聚,累計已成功幫助54個家庭。「我們在用科技彌補歷史帶來的遺憾,讓不可能變成可能。」
  • 大陸方面建議運送湖北1148名臺胞返鄉,臺灣:不同意
    記者從湖北省臺辦獲悉,2月3日東航運送首批247名臺胞返鄉後,後續運送安排因臺灣方面一直拒絕同意而未能實施。日前,大陸方面通過兩岸民航聯繫渠道建議,由東航和華航共同執飛武漢至臺灣臨時航班,儘快完成滯留湖北臺胞運送。臺灣方面拒不同意這一共同執飛運送方案。
  • 臺北國父紀念堂裡的天台抗戰老兵
    當然,臺北的國父紀念堂更不例外。國父孫中山紀念堂    來到國父紀念堂,放眼放去,在臺北的林立的鋼鐵叢林裡,它並不宏偉高大,卻莊重肅穆,有凜然不可侵犯之威。而遠處的臺灣第一高樓101大廈在國父紀念館後面顯得那麼渺小。    一群中學生在國父紀念堂前老蔣題字下方的走廊裡排練活動舞蹈。
  • 97歲臺灣老兵回四川省親:77年鄉音不改 想吃臘肉
    在酒店,抗戰老兵胡定遠對著鏡子認真地敬了一個禮  世紀省親  昨晚9時,從臺北飛往成都的四川航空公司3U8978航班穩穩地降落在雙流機場停機坪,時隔77年後,97歲臺灣抗戰老兵胡定遠終於重新踏上四川故土。
  • 連蔣介石都不願歸還臺灣農場
    臺中武陵農場位於臺中縣中橫宜蘭支線上,距離梨山僅24公裡,由退除役榮民開墾於民國52年(公元1963)年,農場內阡陌縱橫,種植高山蔬果與茶葉(青心烏龍),四季風情不同;春天綻放梅花、櫻花、桃花、梨花、蘋果花與杜鵑花,夏天與秋天則是水蜜桃、梨子與蘋果的採收期,到了冬天,幸運的話,可嘗到雪的滋味。
  • 287名浙江籍臺灣老兵遺產尋親 合影信函等都可作物證
    287名浙江籍臺灣老兵遺產尋親 合影信函等都可作物證 原標題:   23日,浙江省諸暨市政府新聞辦官方微博發布了一則不尋常的尋人啟事:尋找5名已故去的諸暨籍老人的親屬。
  • 臺灣義勇隊及武警退役老兵賴武華的情結
    但在一次調研中接觸到一個群體的歷史後,服務龍巖臺胞臺屬漸漸變為賴武華的歷史情結、兩岸情結,開始積極奔走海峽兩岸聯絡這個群體的老隊員及親屬,促進這個群體抗戰歷史的發掘和保護工作,「我曾是一名軍人,後來成了新中國第一批武警中的一員,是一名老兵。他們曾經也是軍人。雖然年代不同,但是軍人的血脈是可以跨越時空相連的。遺憾的是,他們的事跡在我大陸和臺灣的社交圈裡,知道的人極少。
  • 一個國軍老兵的漫漫回家路:21歲被抓壯丁,在臺灣39年不娶妻
    」劉祿校聽到妻子的話,心如刀割,他不知道自己是否還能活著回來。劉祿校成了69師99旅51團第2營第4連的一員,是一名步兵,部隊條件艱苦,很多新兵逃跑,一旦被抓回來,就會被鞭打拷問為何要逃,能活下來的很少,往往禁不住折磨,自縊身亡。劉祿校不敢逃,只能一路跟隨部隊,到過河南,後又轉戰武漢,安徽,上海,他離家越來越遠了。
  • 梧州,14位抗日老兵聚會!致敬梧州人身邊的八佰英雄!
    9月20日上午,梧州市星卓酒店(原五豐酒店)20樓宴會大廳裡傳來陣陣掌聲和歡聲笑語,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暨中秋圓夢梧州抗戰老兵茶話會在這裡隆重舉行,14位平均年齡96歲的抗日老英雄歡聚一堂,共憶烽火青春、共話家國情懷,接受晚輩致敬,感受英雄榮耀。
  • 97歲臺灣老兵:我是中國人 不選騙人的臺灣地區領導人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付國豪】高雄市長韓國瑜1日舉辦造勢活動,一位97歲老伯伯也冒雨力挺,他怒批民進黨當局稱,自己是中國人,不會選騙人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這位網友貼出的圖片顯示,一位老伯伯手拿牌子,上寫「我是不死老兵,今年九十七歲」「我是中國人,死是中國鬼」,以及不選騙人的臺灣地區領導人、支持韓國瑜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