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是第11個全國公安機關打擊和防範經濟犯罪宣傳日。為提升群眾防範意識和能力,保障財產安全,重慶日報記者與市公安局經偵總隊共同梳理了近期多發、新發的典型經濟違法犯罪,提醒市民加強防範。
注意防範涉疫經濟犯罪
今年新冠疫情突發,部分犯罪分子利用疫情期間口罩難買、工作難找或求職者急於掙錢的心理,通過網絡實施詐騙犯罪。
前不久,渝北區公安分局仙桃派出所接到群眾報警,稱一個網友自稱可以幫他介紹進入江北機場從事安檢員工作,該網友以需要中介費為由,詐騙報警人75000元。
民警隨即展開偵查,將犯罪嫌疑人彭某抓獲。據彭某交待,他原系重慶江北機場安檢員,但自從他染上網絡賭博的惡習以後,日益消沉,不思工作,單位也因此將他辭退。隨後,彭某利用熟悉江北機場安檢工作的便利,在網上不斷發布重慶江北國際機場虛假招聘信息,稱其有能力將求職者安排到江北機場當安檢員,從中收取「中介費」牟利。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公安機關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民警提醒,疫情期間就業壓力增加,但求職者一定要擦亮眼睛,加強自身防範意識,儘量到正規的人才中心、中介機構和政府舉辦的招聘會應聘,一旦發現被騙,要注意留下相關證據,並及時報警求助。
注意防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犯罪
去年11月,涪陵區公安局經偵支隊破獲一起受害者均為老年人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
經公安機關查明,主要犯罪嫌疑人雷某與其餘四名犯罪嫌疑人共謀,以在涪陵某村修建「養蛇場」缺資金為由,向涪陵群眾吸收資金。該犯罪團夥成員分工明確,在涪陵租用實際辦公場所,僱傭員工在涪陵城區的鬧市區向過往的老年人宣傳養蛇場和投資相關信息,以小恩小惠誘使老年人到固定場所進行洗腦,同時許以高額利息回報的虛假承諾,前後78次向張某、羅某某等35人非法吸收存款達209萬元。為了掩蓋騙局,該團夥採用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矇騙受害群眾,終因資金鍊斷裂致使騙局曝光。
民警提醒,近兩年,部分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類犯罪往往打著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或網際網路經濟的幌子,特別是針對中老年群體的犯罪逐漸增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類犯罪主要體現以下特徵:沒經過金融機關批准或借用合法的經營形式吸收資金;公開宣傳、高利誘惑;承諾限期返本付息。廣大群眾遇到投資大事應多與家人商量,短期內返利過高的項目一定要謹慎投資。
注意防範販賣使用假幣犯罪
去年11月27日,九龍坡區公安分局破獲一起販賣使用假幣案,抓獲犯罪嫌疑人4名,查獲假幣面值17萬餘元。
經審訊,犯罪嫌疑人張某與汪某從犯罪嫌疑人周某處以每張17元的價格收購百元假鈔,然後輾轉主城各地使用。
張某與汪某多選擇水果攤、菸酒店、小賣部等小店鋪作案。作案時一人選購價格較低的商品,通常不超過20元,支付時使用面值100元的真鈔。待店主驗鈔後,另一人假裝搶著買單,將假鈔交給店主換回真鈔。由於兩人「演技」逼真,吸引了店主的注意力,加上店主在首次驗鈔後警惕性下降,兩人屢屢得手。
民警提醒,通常犯罪嫌疑人第一次使用前,會先用百元真幣購買價值較小的物品,待收銀員驗鈔完畢準備找零時,便稱自己有零錢或需換購其他商品,然後將百元真幣拿回,然後用假幣替換手中的真幣,以此完成「偷天換日」,萬一被人認出也會辯稱自己也不知道是假幣,然後退還商品溜之大吉。因此在日常交易過程中,市民應儘量使用驗鈔機,交易完畢後,儘量不要讓對方再接觸現金,以防被「調包」。
注意防範製售假冒偽劣商品犯罪
近日,大渡口區公安分局通報了一起製售假冒名牌洗衣粉案件,涉案金額超過百萬元。
今年年初,大渡口公安接到群眾舉報稱,在我市某批發市場發現自己所在公司旗下多個品牌洗衣粉,價格竟然比公司出廠價還便宜,經了解不屬於公司生產的商品。
民警隨即展開偵查,將犯罪嫌疑人李某、王某抓獲。據二人供述,從去年開始,他們就從外地購買廉價洗衣粉、品牌包裝袋等物品,在重慶進行分裝制假,後冒充名牌洗衣粉低價進行銷售。目前,案件還在進一步辦理中。
民警提醒,近年來公安機關偵破了各類假冒偽劣商品,這些假冒偽劣商品有衛浴建材等家具用品,也有白酒、洗衣粉等居民日常生活用品,這些假冒偽劣商品均存在質量低劣、價格便宜等特徵,使用假冒偽劣商品很可能引起身體不適或帶來嚴重後果,請廣大市民切勿貪圖便宜,一定要通過正規渠道購買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