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漫長的假期,返校後如何適應校園生活?市教育局日前提出,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學校要促進學生每天與同學、家人有效溝通交流15分鐘,引導學生每天至少參加一小時體育運動的「兩個一」行動。佛山各學校在抓好教學關、防疫關的同時,紛紛通過加強線上溝通、心理輔導、環境布置、體育鍛鍊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舒緩情緒、緩解壓力。
學校
開出「心靈暖方」幫助學生舒緩情緒
「別垂頭喪氣,顯矮」「少壯不努力,老大轉錦鯉」……石門中學高三學生走進飯堂、宿舍時,便會看到桌面、柱子上張貼的「小林漫畫」。此外,在每天晚修結束前的15分鐘,學生們還會分小組在導師指導下圍繞高考衝刺期的迷惑、學習心得體會等進行交流。
「導師制讓每個學生都有可以傾訴的老師,讓每個老師都有需要牽掛的學生。」石門中學副校長聶輝說,復學過渡期幫助學生調節心理,最重要的就是幫助學生發現問題並提供真實有效的解決方法。為此,學校在微信公眾號特別開設了「心理電臺」,向學生分享心理調適「小錦囊」;同時還啟動了為期1個月的心育節活動,通過線上線下活動,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免疫力。
對於仍居家學習的學生,佛山各校還通過開展主題線上溝通、小組合作制、親子活動等形式,幫助學生及時舒緩情緒。「現階段家長就是最好的引導者,為此,我們的線上課程更注重親子活動的設計,例如每日計劃表就是孩子在課表基礎上與家長一起制定的。」禪城區東鄱小學校長譚順興說。此外,除了與家長的有效溝通,學校還鼓勵孩子們組建線上學習共同體,加強同齡人間的溝通,如藉助「共讀一本書」等活動讓學生增強交流。
石門中學學生正在打羽毛球。石門中學增加了羽毛球等有一定運動距離的設施,鼓勵學生多參與體育鍛鍊。/學校供圖
每天下午4時結束網課後,是順德成美初級中學「七嘴八舌話時事」的固定時間,通過觀看教師統一播放的新聞視頻,同學們在線上進行討論交流,氣氛熱烈。該校德育處主任詹傑介紹,學校通過舉辦家庭圓桌會、感謝生命中的TA、七嘴八舌話時事等線上溝通系列活動加強彼此溝通,「我們會提前設置好主題、目的等,每日、每周、每月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完成線上溝通,通過小組積分制的模式,對溝通效果進行打分,並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此外,體育鍛鍊也是舒緩情緒的好方法。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石門中學增加了羽毛球、桌球等有一定運動距離的設施,組織學生們儘可能參加戶外活動;順德成美初級中學自編了一套「繩美操」,通過徒手熱身、繩操、放鬆拉伸三部分動作的編排,配上歡快的音樂,幫助學生活動身體,舒緩情緒。
部門
「兩個一」行動從源頭呵護心理健康
為讓學生們儘快適應校園學習生活,市教育局日前發布《轉發省教育廳關於做好2020年春季復學前後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危機預防幹預工作的緊急通知》,提出學校要在教學安排上預留調整適應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前提下,學校要充分實施傾聽一刻鐘、運動一小時「兩個一」行動,即促進學生每天與同學、家人有效溝通交流15分鐘;引導學生每天至少參加1小時體育運動。
對此,南方醫科大學心理學系教授趙靜波十分贊同。此前她曾對全省5.7萬名中小學生展開一組調查。其中,針對學生「家庭功能」滿意度的調查結果顯示,家庭功能中重度失調的學生佔據68%。而運動開展情況的調查則顯示,從未運動的學生佔4.8%,每天運動大於1小時的學生僅佔9.8%。
趙靜波表示,我省在校學生的身體活動水平明顯不足,缺乏運動將會使青少年難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而導致「家庭功能」失調的最重要原因是家長與孩子的溝通傾聽不足。「可以說,實施『傾聽一刻鐘、運動一小時』行動,從兩大方面抓住了孩子心理健康問題的源頭,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除倡導學校實施「兩個一」行動,市教育局還組織全市830名中小學專兼職心理教師連續開展了6次心理援助熱線人員案例督導培訓。目前,在市教育局的部署下,我市各校面向學生、家長總計開通熱線電話732個、微信公眾號1208個、QQ號916個、電子郵箱435個,提供線上心理援助服務共計32491人次。
原標題:關注心理健康,佛山教育部門、學校紛紛出招為學生減壓
每天運動一小時 有效溝通一刻鐘
來源|佛山日報
文|記者鄒婷婷
編輯|何欣鴻